我的城我的雾
我的城我的雾
每逢多雾的天气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跑出去,雾的到来让我意识到,我的房间是一个深刻的牢笼。它狡猾,它蓄谋已久,它企图用影影绰绰的光线来隔开我和整个世界。而我的反抗就是将四肢深入弥漫的雾中,我把这当做深入大自然的骨髓。
四月的清晨,空气中还浓浓淡淡地飘溢着奶香味。街道上的人们像一群待哺的羔羊,惺忪的眼,微启的唇。与羊群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拥挤和喧闹。一张张眺望的脸更像是虔诚的教徒。我顺着斑驳的墙根走,能遇见一些痉挛的叶子,飘飘摇摇地从树上落下来,它们的苦楚显得不合时宜。这是个腼腆的季节,适合牵手以及推推就就的守望。不过我还是很尊重地避开那些叶子。它们让我想起才女李清照,任何一种忧愁都饱含哲思。
如果凑巧的话,我还能在路边看到几位沏茶的老人。围坐在一张槐木桌子的四周,瘦瘦的,不说话,眯着慈祥的眼睛。我小心翼翼地站在一边,看他们看得入神。
在雾中我曾设想过自己是某个城市的筑造者,建筑师或者是搬运工人。吃盒饭,戴安全帽,我可以一整天地为它忙碌。那时候的我应该如同一位怀孕的妇女,看着城市在我的关怀下一天天地成长,我显得焦虑而又幸福。
我仔细观察过交叉的道路,水泥月白发青,树木蠢蠢欲动,路口处戴鲜红袖章的老人表情严肃异常。如果我真是筑造者的话,城市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优秀的子民。类似这种狂妄而又荒诞的想法给我平添了不少乐趣,它们使我从个人狭隘的情感中解脱出来,它们让我明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事物分布在我周围。
我喜欢观察清晨里那些生动的表情。骑自行车的学生,背着厚厚的书包一路飞驰,我为他们的骁勇捏了一把汗。年轻的姑娘们身着或淡雅或妖艳的服饰,在人行道上闪闪发光,其中一些人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就夸张地戴好了遮阳帽。还有提着豆浆和油条徐徐地往回走的老人,脚步初看来是颤巍巍的,仔细体味会发现那其实是一种别致的优雅和散漫。他们相陪一生的老伴说不定现在正靠在沙发上耐心等待。
与灵动的人群相呼应的是路边安安静静的树儿们,我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榕树我还算熟悉,因为它垂得长长的须根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我在某个下雨天抚mo过榕树斑驳的表皮,当我稚嫩的手触到那些深深浅浅的沟壑的时候,我感到身体极其轻微地一颤。年老的树就像年老的哲学家,一言一行都在向我们传授机理。
清晨在树下走得久了,突然莫名其妙地疑心自己是进入了一片没有尽头的丛林。城市里的树木虽然不如深山里的那样淋漓尽致,但也的确别有韵味。汪曾祺所钟情的永嘉市的木芙蓉我见过,花朵红白相间,欣然有生意。不管是城市里的还是深山里的,遗憾的是,所有想要飞翔的树木都缺乏翅膀。在我看来这该是冥冥中有意或者无奈的安排。或许正是因为树木没有翅膀,鸟儿才会信任地将巢筑在上面。被鸟儿选上筑巢该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通常穿过马路的那一瞬间我会有些留恋,那个角度最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节奏。我站在逐渐变浅的雾中,很希望手上能立刻多出一架照相机,把所有我认为艺术的画面都定格下来。然而我担心我的那些雾,会被呆板的照相机误解成一道冷漠的屏障。并且在面对伟大的艺术的时候我总是呼吸急促,我的双手会因此而有些摇晃,照不出我想要的效果。
况且还有声音,这是令所有照片都无奈的元素。清晨的声音多是柔和而婉转的,拖着半是明朗半是忧伤的尾韵。尤其是在巷子里,这种声音的立体效果就更加明显。仿佛一段长长的棉布衣袖,蜿蜒起伏,挥挥洒洒。
有心品味声音的话,可以在街边的小摊上坐下来叫一份温热的豆奶,一块钱一小杯。豆奶的清香会调动你所有慵懒的感官。这时候的耳朵应该是抖擞甚至兴奋的。行人散乱的脚步声,橡胶车轮与马路的摩擦声,笼子里鸟儿不屈的鸣声,还有理发店师傅开门的吱呀声……最奇妙的是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四处望去却没有流水的踪影。我一相情愿地猜想,这可能是晨雾蠕动的声音。
晨雾在蠕动,令人担忧的是它蠕动的方向与我前进的方向恰好相反。无论我怎么样努力,左转或者回头,都会忧伤地发现雾气越来越薄。我知道阳光明媚的时候雾气就会从街道上彻底消失,从这里消失它会到哪里去呢?我心事重重,像极了一个寻找调皮孩子的家长。
但是晨雾不是我的孩子,它是大自然的骨髓。就如同我之前所述的那样。在深入大自然骨髓的时候我需要一对无形的翅膀,可以让我不受空间的束缚。这么说我最好能变成一只可爱的鸟儿,有着鲜艳柔软的羽毛,筑巢筑得坚固而又富有艺术效果。那时候我悄悄地躲在树林里,而如何透过明明暗暗的枝叶望见别处的风景将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奥秘。
每逢多雾的天气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跑出去,雾的到来让我意识到,我的房间是一个深刻的牢笼。它狡猾,它蓄谋已久,它企图用影影绰绰的光线来隔开我和整个世界。而我的反抗就是将四肢深入弥漫的雾中,我把这当做深入大自然的骨髓。
四月的清晨,空气中还浓浓淡淡地飘溢着奶香味。街道上的人们像一群待哺的羔羊,惺忪的眼,微启的唇。与羊群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拥挤和喧闹。一张张眺望的脸更像是虔诚的教徒。我顺着斑驳的墙根走,能遇见一些痉挛的叶子,飘飘摇摇地从树上落下来,它们的苦楚显得不合时宜。这是个腼腆的季节,适合牵手以及推推就就的守望。不过我还是很尊重地避开那些叶子。它们让我想起才女李清照,任何一种忧愁都饱含哲思。
如果凑巧的话,我还能在路边看到几位沏茶的老人。围坐在一张槐木桌子的四周,瘦瘦的,不说话,眯着慈祥的眼睛。我小心翼翼地站在一边,看他们看得入神。
在雾中我曾设想过自己是某个城市的筑造者,建筑师或者是搬运工人。吃盒饭,戴安全帽,我可以一整天地为它忙碌。那时候的我应该如同一位怀孕的妇女,看着城市在我的关怀下一天天地成长,我显得焦虑而又幸福。
我仔细观察过交叉的道路,水泥月白发青,树木蠢蠢欲动,路口处戴鲜红袖章的老人表情严肃异常。如果我真是筑造者的话,城市的一切都将成为我优秀的子民。类似这种狂妄而又荒诞的想法给我平添了不少乐趣,它们使我从个人狭隘的情感中解脱出来,它们让我明白有许许多多美丽的事物分布在我周围。
我喜欢观察清晨里那些生动的表情。骑自行车的学生,背着厚厚的书包一路飞驰,我为他们的骁勇捏了一把汗。年轻的姑娘们身着或淡雅或妖艳的服饰,在人行道上闪闪发光,其中一些人赶在太阳升起之前就夸张地戴好了遮阳帽。还有提着豆浆和油条徐徐地往回走的老人,脚步初看来是颤巍巍的,仔细体味会发现那其实是一种别致的优雅和散漫。他们相陪一生的老伴说不定现在正靠在沙发上耐心等待。
与灵动的人群相呼应的是路边安安静静的树儿们,我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榕树我还算熟悉,因为它垂得长长的须根总是显得与众不同,一副历尽沧桑的模样。我在某个下雨天抚mo过榕树斑驳的表皮,当我稚嫩的手触到那些深深浅浅的沟壑的时候,我感到身体极其轻微地一颤。年老的树就像年老的哲学家,一言一行都在向我们传授机理。
清晨在树下走得久了,突然莫名其妙地疑心自己是进入了一片没有尽头的丛林。城市里的树木虽然不如深山里的那样淋漓尽致,但也的确别有韵味。汪曾祺所钟情的永嘉市的木芙蓉我见过,花朵红白相间,欣然有生意。不管是城市里的还是深山里的,遗憾的是,所有想要飞翔的树木都缺乏翅膀。在我看来这该是冥冥中有意或者无奈的安排。或许正是因为树木没有翅膀,鸟儿才会信任地将巢筑在上面。被鸟儿选上筑巢该是一件荣幸的事情。
通常穿过马路的那一瞬间我会有些留恋,那个角度最能让人感受到城市的节奏。我站在逐渐变浅的雾中,很希望手上能立刻多出一架照相机,把所有我认为艺术的画面都定格下来。然而我担心我的那些雾,会被呆板的照相机误解成一道冷漠的屏障。并且在面对伟大的艺术的时候我总是呼吸急促,我的双手会因此而有些摇晃,照不出我想要的效果。
况且还有声音,这是令所有照片都无奈的元素。清晨的声音多是柔和而婉转的,拖着半是明朗半是忧伤的尾韵。尤其是在巷子里,这种声音的立体效果就更加明显。仿佛一段长长的棉布衣袖,蜿蜒起伏,挥挥洒洒。
有心品味声音的话,可以在街边的小摊上坐下来叫一份温热的豆奶,一块钱一小杯。豆奶的清香会调动你所有慵懒的感官。这时候的耳朵应该是抖擞甚至兴奋的。行人散乱的脚步声,橡胶车轮与马路的摩擦声,笼子里鸟儿不屈的鸣声,还有理发店师傅开门的吱呀声……最奇妙的是能听见流水的声音,四处望去却没有流水的踪影。我一相情愿地猜想,这可能是晨雾蠕动的声音。
晨雾在蠕动,令人担忧的是它蠕动的方向与我前进的方向恰好相反。无论我怎么样努力,左转或者回头,都会忧伤地发现雾气越来越薄。我知道阳光明媚的时候雾气就会从街道上彻底消失,从这里消失它会到哪里去呢?我心事重重,像极了一个寻找调皮孩子的家长。
但是晨雾不是我的孩子,它是大自然的骨髓。就如同我之前所述的那样。在深入大自然骨髓的时候我需要一对无形的翅膀,可以让我不受空间的束缚。这么说我最好能变成一只可爱的鸟儿,有着鲜艳柔软的羽毛,筑巢筑得坚固而又富有艺术效果。那时候我悄悄地躲在树林里,而如何透过明明暗暗的枝叶望见别处的风景将成为我生活的全部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