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与排版,如何决定一本书的命运
![]() |
假如没有其他安排,周末我一般都会去隆福寺的三联书店或王府井书店逛一圈,看看最近有没有什么新书上市,而每次去也确实有所收获。三联书店与其他书店最大的区别,不仅在于那里那买到很多其他书店没有的书,更在于这里总能发现一些制作精美的书。
我所说的“制作精美”,其实是指一本书的封面设计与内文排版,而这两方面的水平,往往决定了一本书的命运:是被人买走,还是停留在书架上被灰尘覆盖。
————————————————————————————————
先说封面设计。
至少有20%的读者是冲着书的封面去的。
假如一个不知名的作者推出一本新书,又被塑封起来,你既对这个作者没有任何感情,也不知道内容水准的高低,这个时候,唯一能促使你购买的原因,就剩下了封面设计。在三联,我至少有十几次是完全冲封面而买下一本书,没有一本书让我失望。
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封面设计,往往代表了这本书的气质、内容方向与出版社的诚意。封面就如一个人的长相,你要是五官分明,不用化妆也能被挑走。你要是长相平凡,化个与自己气质吻合的妆容也能提高身价。
精致的封面设计蕴含着一句潜台词:这是一本用心制作的书,作者和出版社把细节也做的这么好,内容也应该不会差,值得购买。书稿就像是食材,光有营养还不够,还要让它有良好的卖相,让人看着就有食欲。
每年出版图书近30万册,要想在茫茫书海中脱颖而出,封面设计的重要性不容置疑。但是,很多出版社的编辑对“脱颖而出”的理解,始终停留在视觉暴力的基础上。因而书摊上的颜色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艳丽,许多好书也难逃被恶俗化的命运。
还用那个化妆做比喻。有些天生丽质的美女,本来穿个背心和球鞋就已经足够让人心动了,但编辑们不放心,非要她跟其他村姑一样浓妆艳裹,让一个80分的女神活生生混进一群40分的女汉子队伍中互相竞争,你说让人痛心不?
举几个一目了然的例子。
![]() |
![]() |
![]() |
是不是都很眼熟,没错,就是大家经常在地摊上可以看到的类型,也是完全没有设计的封面代表。
——————————————————————————————————
![]() |
这个封面虽然看起来稍显凌乱,但还算与内容有较强的关联性,就是颜色搭配太用力了点。
——————————————————————————————————
![]() |
这是封面设计中不错的代表,书名+作者,再通过几根彩色线条,将小说主题也勾勒出来。多崎作看似个没有色彩的人,但其实是个内心最丰富,也是全书最发光的人。
——————————————————————————————————
再介绍两本我一直都很喜欢的杂志封面,《纽约客》从来没看过,只是偶尔上它们的官网;《第一财经周刊》会经常买,不仅封面设计好、内文排版好,内容也很有价值。
![]() |
![]() |
![]() |
![]() |
![]() |
———————————————————————————————————
说完封面再说内文,内文分三类:
1、文学类: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这类书基本都是纯文字,因而字体与字间距的大小、段落的区分,决定了阅读体验是否顺畅。
每次看到一本封面不错的书,我都会随手拿起来翻一翻,一看到那种“一整页只有一段话”或者字间距连根针都塞不进去的书,立刻丧失所有阅读欲望。这种书给人特别古老特别繁琐特别严肃的感觉,让人提不起丝毫兴趣。
字间距是保持文字不互相打架的基础,正常来说,1.5或2.0是一个合理的距离,小了显得很拥挤,且看不了一会就容易视觉疲劳;大了看起来就很疏离,让读者有“这本书字数少,只能扩大字间距充页数”的感觉。
段落是文字的呼吸节奏。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通常三至四句话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段落区间,若是文字简练,一句话成段落的也很精彩,但不能整本书都这样,否则跟字间距过大的效果是一样的。
但也不能动不动就七八句甚至十几句话才分段,如果一件事你用三四句话还不能说清楚,那一定是作者自己都没想明白,还没理清头绪,这种情况下写出来长篇累牍的文字,读者也一样看不明白,且因为没有停顿呼吸,会看的非常累。
2、社科类:包括工具书、科普读物、专业书籍等,以图表与文字结合为主。
因为更具专业性,社科类的图书阅读门槛更窄,读者更少,但也更专业。但这并不意味着编辑就可以不动脑子,把各种数据、图表一罗列就完事了。这么做没有错,但如果能将数据和图表以一种更有趣、更简洁明了的方式与阐述它们的文字相结合,效果会事半功倍。
3、畅销类:包括人物传记、游记、心灵鸡汤、职场速成攻略等,以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为主。这类书虽然被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对于内文排版而言,它们是最值得借鉴的。
畅销书往往有这么几个特点:章节区隔明显、段落划分清晰、字间距适中,想让读者特别注意的地方会加粗或单独成句显示。如果是攻略类,还会帮读者总结出许多结论,让人看完一个章节能迅速回想起本章重点,形成逻辑性记忆。
不要小看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因为就是这些因素影响了我们的阅读感受和速度,影响了我们队一本书的评价,进而间接影响了书的销量。
如果你看中一本书,又没拿定主意,肯定会问看过的人,假如对方回答:“那本书内容还过的去,但是读起来太费劲了,字挨着字,一页就一段话,看的人眼睛都花了。”你是不是会仔细掂量是否购买它?
假如对方回答:“这本书内容还过的去,而且看起来很轻松,段落分明,容易理解,我花了两小时就看完了,建议你也看看。”怎么样?听到这样的话,你是不是会考虑买一本?
——————————————————————————————————
拿前些天刚看过的《奇特的一生》这本书作为案例
章节页的排版与小设计。
![]() |
内文的排版设计。
![]() |
重点信息的加粗标注,提醒读者加强记忆。
![]() |
———————————————————————————————————
就多数读者而言,3—5小时读完一本书,是一个比较适中的时间。尤其是对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没有太多时间留给阅读,因而通过排版设计为读者节省阅读时间就显得更为重要。
因为,有些阅读,是为了获取知识;有些阅读,仅仅是为了放松,为了享受一个故事和一段愉快的阅读时光,不为读者考虑,光抱怨纸质书没人看,挽救不了出版社。
拒绝从常识角度思考问题的人,最终必将死于常识。
————————————————————————————————————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你的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