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婚时代》的续集——谈小三及东方感情观
1.谈小三
最近文章姚笛的事情又跳出来很多人骂小三,而对待文章和马伊俐似乎却得到更为宽容温柔的批评,偶尔见到一些给予姚笛温暖的评论。
可我却从很久以前就对大多数人痛骂“小三”的现象深为不解。
之前看到过一个哲学家貌似是康德说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婚姻关系即一对一的夫妻关系,是一种更为符合道德模式的社会关系模式,因为这种关系下的两人存在着“性”与“爱”及“责任”的统一,而婚姻关系以外发展的关系则仅仅是“性”,这是一种将他人视为“物”而已的行为,因此没有“人性”,自然是不道德的。
这种“物化”观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有些过于严苛,但从理性角度讲,我认同这个观点。
而从夫妻双方及小三不同角色的定位来讲,以文章姚笛事件为例,姚笛作为“小三”是拥有恋爱自由的,但是,在这样的情感关系中自始自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文章马伊俐作为夫妻,在这种不理性的“蔑视小三”的社会观念中是具有道德优势,事发了自有舆论跳出来骂“小三”,而且作为出轨方,多半只是将“小三”作为玩物而已,这是“小三”的又一大悲剧的根源,因为很少有人,尤其是男人,情愿牺牲婚姻而扶正“小三”,这意味着财产、名誉等个人重大指标的丧失。
当然不排除有出轨方与“小三”是相见恨晚,真知真爱,但是在此次事件中,是不是真爱,大家自有评判。
还有很多情况下,也是当前社会“小三”最常见的情况:“被小三”。这种情况的“小三”一般都是女孩,因为越来越多的渣男隐瞒自己的已婚身份去勾搭女孩,等到女孩不可自拔的时候却又吐露心声我是一个有妇之夫,因此,无论何种情况,出轨者都是这感情网中最虚伪的人,是最应该被唾骂之人。
既然无法履行婚姻责任,这人生中最基本的责任都承受不了,那这样的人有什么好称颂的,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爱慕的?其实很多情感问题是无法用理性去理解的,这个世界赋予人类奇妙的情感,很多事情错综复杂,想要剥开一切纷乱的感情线索用理性去追溯任何情感事故的本源,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难的。
如果说一段婚姻是能够被“小三”破坏,有多少人曾想过,这问题的本身出自这无爱的婚姻,小三只是借口而已。
如果人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多些理性的考虑,深入的了解,积极的让步,换言之,找到一个能与自己相互包容的人为伴,用冷静的头脑而不是激情的肉欲、过分的财富等等等等去选择另一半,细水流长,那么很多事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当然,事实上没有那么多如果,茫茫人海中找到万中无一的那个人太难太难,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学会慎重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婚姻。
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男人或女人在外面找了小三,这只能说明,夫妻双方的感情出了问题。而小三行为虽不值得力挺,但绝对值得同情——至少很多情况下是出于真实的情感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虽然幼稚,虽然绝不无辜,但罪过远不及承受不了婚姻的重担出轨的那个人。
被出轨方于是成了第二被动的人物。往往东方人的男方出轨,女方往往选择沉默,因为财富权势很多情况下都倾向于男方,而很多女人却无法摆脱对男方的依赖,加上伟大的母性让其情愿为了孩子忍辱负重,甚至豁达的原谅男方。
然而,如果出轨的是女人,东方人相比于西方人在处理方式上最大的不同,便是东方人会将自己曾经的枕边人毫不留情的遗弃。安娜卡列宁那的故事很少在东方世界中发生,因为对于东方人来说,被戴“绿帽子”是完全不可容忍的,丝毫没有谈判的余地。这是人类物化他人以及自我物化的典型例子,女人似乎就应该相夫教子,而男人风流则是一件潇洒的韵事,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并无可置喙将女人作为男人物品的证据。
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有情感,甚至女人的情感比男人更加丰富,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赞美女性?这是女人伟大之处,也是她们的可怜之处——她们为了生活,真的能用他们母性的胸怀包容一切。
然而,很多人在骂着文章,却在做着文章一样的渣事,还有些人在骂着姚笛的同时,却在接着姚笛的班,生活中比他们虚伪的人还要更多,可在此时,却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的所作所为,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能够多一些自省呢?
“小三”的结局注定是悲剧,大多都是由无可克制的感情而起,他们不一定比那些怒骂的围观者们更卑鄙,因为他们或她们自从成为“小三”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准备好独自承受所有的苦难,他们不需要别人理解,甚至诋毁,他们清楚这条路是一条通往悬崖的路,不由自主罢了。
2.谈东方感情观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多看几遍《克莱默夫妇》,因为这部片子十分深刻的阐述了西方人的感情观。
中国人以及大多东方人,任何情况下,在感情破裂之后,比如说分手、离婚,便视对方如仇敌,提到对方的名字便本能的反感。
然而西方人的感情观非常理性,如《克莱默夫妇》中所展现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两个人过不到一起或合不来,分手后还会是朋友,当然,一些原则性的冲突导致分手的情况除外。西方人在分手后更多的是会念及对方的好以及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更多的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分手后的彼此,只不过,朋友的身份相比爱人的身份更胜而已。
通过一点就能多少看到东西方人对待感情的态度。
在西方,他们的大明星想谈恋爱就谈恋爱,想结婚就结婚,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事业。然而在东方,如果一个大众宠儿说要结婚,会有一大批粉丝要死要活,似乎这些大明星结个婚是天要塌下来了。
举个例子,当年成龙结婚,全亚洲都疯了,日本、大陆、东南亚的妹子一个接一个的自杀。不知道是不是自此之后,几乎所有东方世界的娱体明星轻易不敢提结婚,甚至恋爱,刘德华爆出情史N波妹子说要自杀,更奇葩的是曾经的TWINS组合的蔡卓妍竟然突然宣布离婚:竟然已婚4年了,什么时候结的,隐藏的真绝啊!
再比如,文章马伊俐姚笛他们再怎么闹,大众有什么资格去骂他们呢?我们凭什么只去拿他们并不开心的事用于消费,而不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去反省?!
这只能说明,我们东方人的感情观十分不健全,明星有明星的生活,每个粉丝都不应奢望自己喜欢的明星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非常不理智。
那么在东方感情观中对于小三的蔑视尤为严重,而在西方则更多的是将矛头指向出轨方,据我所知,在一些天主教国家,出过轨的男人简直这辈子都不用想抬头了,而小三则要视情况而对待。
并且他们对男女平等的理解也更为全面,无论男人出轨还是女人出轨,双方都会认真冷静对待,能过一起就过一起,不计前嫌,不能过一起就离婚,还是朋友。
而东方人则男人出轨是稀疏平常之事,小三才是勾引人的王八蛋,女人出轨则是下贱,所有男人都无法忍受,恨不得立马踹出家门。
我只是会经常思考这些问题:这正常么?当我的思索渗透入我们中国人感情故事的点滴之时,我总会认为我们对待感情的价值观道德观完全是混乱的。
比如说:很多女孩在骂着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同时,又标榜着自己是外貌协会的。这场面总是十分讽刺。更多的是很多女孩在找对象时会说这个要求说那个要求,但最终还是要长得帅,她们最终的选择总是能够推翻他们之前说过的一切,受伤了却又说人家各种各样的不好,失落了却又嫌弃人家各种各样的缺点。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女性朋友是以上所述这般。
可很多时候,我不清楚所有这些注重外在却又在不断追逐幸福的女孩们,有没有仔细反思过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如果给爱情和婚姻这两个词下定义是一件很深奥的难题,那么他们有没有仔细反思过,什么不是爱情,什么不是婚姻。
如果只注重外在,长相、金钱、权势、等等等等,那怎么可能得到幸福呢?两者分明是矛盾的。
当整个社会将谈恋爱和结婚的标准降低到和约炮同样的level之时,我很希望有些公知大V能够站出来给大众一些真正有益的教育,不求醍醐灌顶,只求埋下理性的种子。
外在固然也很重要,但可以接受即可,而内在却是维系任何人类情感的唯一途径,是决定性的。
中国人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社会风气的放开让人们从一个保守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幸,我还是能够看到很多很多人踏踏实实的对待自己的感情,不贪妄,不降格,理智成熟的感情并不算少。
这是一个必经的社会过程吧,如从沙俄时代转型到苏俄初期的杯水主义,人们将感情降格为仅仅是“性”的感念,这种极端我们的社会还不至于达到如此龌龊,但这些历史都需要我们去引以为鉴。
东方人面对感情时应该多增加一些理性的思考。表面的道貌岸然,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并不是一个好的评价,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感情观都很站不住脚。
太理性去对待感情自然也太过苛刻,连发自肺腑的情感都要有板有眼,那也太没劲了。可是理性却也必须始终贯穿于一段健康的恋爱,因为理智所体现的内在内容,才是长久关系的保证。
综上,我希望我们的感情观能够多一些理性因素。希望少一些反目成仇的分手情侣,多一些彼此豁达感恩的朋友,很多人如果见到或者提到现在爱人的前任总会醋意大发,如果真的能够冷静对待,大多数情况下,包容或许会让自己的眼前人更加珍惜你,过分的醋意则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
如果说文章的出轨打破了很多人对他"好男人"的印象,反而一个劲往他身上泼脏水,我只想说请你们省着点吧,难道你身边这种道貌岸然之人还少么?甚至,你自己不就是这样一个人么,道貌岸然之人去嘲讽另一个道貌岸然之人,我真心认为文章至少比这些骂他的人要好太多。
最近文章姚笛的事情又跳出来很多人骂小三,而对待文章和马伊俐似乎却得到更为宽容温柔的批评,偶尔见到一些给予姚笛温暖的评论。
可我却从很久以前就对大多数人痛骂“小三”的现象深为不解。
之前看到过一个哲学家貌似是康德说过的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婚姻关系即一对一的夫妻关系,是一种更为符合道德模式的社会关系模式,因为这种关系下的两人存在着“性”与“爱”及“责任”的统一,而婚姻关系以外发展的关系则仅仅是“性”,这是一种将他人视为“物”而已的行为,因此没有“人性”,自然是不道德的。
这种“物化”观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有些过于严苛,但从理性角度讲,我认同这个观点。
而从夫妻双方及小三不同角色的定位来讲,以文章姚笛事件为例,姚笛作为“小三”是拥有恋爱自由的,但是,在这样的情感关系中自始自终处于被动地位,而文章马伊俐作为夫妻,在这种不理性的“蔑视小三”的社会观念中是具有道德优势,事发了自有舆论跳出来骂“小三”,而且作为出轨方,多半只是将“小三”作为玩物而已,这是“小三”的又一大悲剧的根源,因为很少有人,尤其是男人,情愿牺牲婚姻而扶正“小三”,这意味着财产、名誉等个人重大指标的丧失。
当然不排除有出轨方与“小三”是相见恨晚,真知真爱,但是在此次事件中,是不是真爱,大家自有评判。
还有很多情况下,也是当前社会“小三”最常见的情况:“被小三”。这种情况的“小三”一般都是女孩,因为越来越多的渣男隐瞒自己的已婚身份去勾搭女孩,等到女孩不可自拔的时候却又吐露心声我是一个有妇之夫,因此,无论何种情况,出轨者都是这感情网中最虚伪的人,是最应该被唾骂之人。
既然无法履行婚姻责任,这人生中最基本的责任都承受不了,那这样的人有什么好称颂的,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爱慕的?其实很多情感问题是无法用理性去理解的,这个世界赋予人类奇妙的情感,很多事情错综复杂,想要剥开一切纷乱的感情线索用理性去追溯任何情感事故的本源,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很难的。
如果说一段婚姻是能够被“小三”破坏,有多少人曾想过,这问题的本身出自这无爱的婚姻,小三只是借口而已。
如果人们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多些理性的考虑,深入的了解,积极的让步,换言之,找到一个能与自己相互包容的人为伴,用冷静的头脑而不是激情的肉欲、过分的财富等等等等去选择另一半,细水流长,那么很多事情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当然,事实上没有那么多如果,茫茫人海中找到万中无一的那个人太难太难,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学会慎重如何选择合适自己的婚姻。
其实事情就是这样,男人或女人在外面找了小三,这只能说明,夫妻双方的感情出了问题。而小三行为虽不值得力挺,但绝对值得同情——至少很多情况下是出于真实的情感以及对爱情的向往,虽然幼稚,虽然绝不无辜,但罪过远不及承受不了婚姻的重担出轨的那个人。
被出轨方于是成了第二被动的人物。往往东方人的男方出轨,女方往往选择沉默,因为财富权势很多情况下都倾向于男方,而很多女人却无法摆脱对男方的依赖,加上伟大的母性让其情愿为了孩子忍辱负重,甚至豁达的原谅男方。
然而,如果出轨的是女人,东方人相比于西方人在处理方式上最大的不同,便是东方人会将自己曾经的枕边人毫不留情的遗弃。安娜卡列宁那的故事很少在东方世界中发生,因为对于东方人来说,被戴“绿帽子”是完全不可容忍的,丝毫没有谈判的余地。这是人类物化他人以及自我物化的典型例子,女人似乎就应该相夫教子,而男人风流则是一件潇洒的韵事,这是非常不可思议的并无可置喙将女人作为男人物品的证据。
同样都是人,同样都有情感,甚至女人的情感比男人更加丰富,为什么我们一直在赞美女性?这是女人伟大之处,也是她们的可怜之处——她们为了生活,真的能用他们母性的胸怀包容一切。
然而,很多人在骂着文章,却在做着文章一样的渣事,还有些人在骂着姚笛的同时,却在接着姚笛的班,生活中比他们虚伪的人还要更多,可在此时,却都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去评判他人的所作所为,我们的社会什么时候能够多一些自省呢?
“小三”的结局注定是悲剧,大多都是由无可克制的感情而起,他们不一定比那些怒骂的围观者们更卑鄙,因为他们或她们自从成为“小三”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准备好独自承受所有的苦难,他们不需要别人理解,甚至诋毁,他们清楚这条路是一条通往悬崖的路,不由自主罢了。
2.谈东方感情观
我一直认为,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多看几遍《克莱默夫妇》,因为这部片子十分深刻的阐述了西方人的感情观。
中国人以及大多东方人,任何情况下,在感情破裂之后,比如说分手、离婚,便视对方如仇敌,提到对方的名字便本能的反感。
然而西方人的感情观非常理性,如《克莱默夫妇》中所展现的那样,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两个人过不到一起或合不来,分手后还会是朋友,当然,一些原则性的冲突导致分手的情况除外。西方人在分手后更多的是会念及对方的好以及曾经度过的美好时光,更多的是怀着一种感恩的心态对待分手后的彼此,只不过,朋友的身份相比爱人的身份更胜而已。
通过一点就能多少看到东西方人对待感情的态度。
在西方,他们的大明星想谈恋爱就谈恋爱,想结婚就结婚,丝毫不会影响他们的事业。然而在东方,如果一个大众宠儿说要结婚,会有一大批粉丝要死要活,似乎这些大明星结个婚是天要塌下来了。
举个例子,当年成龙结婚,全亚洲都疯了,日本、大陆、东南亚的妹子一个接一个的自杀。不知道是不是自此之后,几乎所有东方世界的娱体明星轻易不敢提结婚,甚至恋爱,刘德华爆出情史N波妹子说要自杀,更奇葩的是曾经的TWINS组合的蔡卓妍竟然突然宣布离婚:竟然已婚4年了,什么时候结的,隐藏的真绝啊!
再比如,文章马伊俐姚笛他们再怎么闹,大众有什么资格去骂他们呢?我们凭什么只去拿他们并不开心的事用于消费,而不是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去反省?!
这只能说明,我们东方人的感情观十分不健全,明星有明星的生活,每个粉丝都不应奢望自己喜欢的明星就是自己的真命天子,非常不理智。
那么在东方感情观中对于小三的蔑视尤为严重,而在西方则更多的是将矛头指向出轨方,据我所知,在一些天主教国家,出过轨的男人简直这辈子都不用想抬头了,而小三则要视情况而对待。
并且他们对男女平等的理解也更为全面,无论男人出轨还是女人出轨,双方都会认真冷静对待,能过一起就过一起,不计前嫌,不能过一起就离婚,还是朋友。
而东方人则男人出轨是稀疏平常之事,小三才是勾引人的王八蛋,女人出轨则是下贱,所有男人都无法忍受,恨不得立马踹出家门。
我只是会经常思考这些问题:这正常么?当我的思索渗透入我们中国人感情故事的点滴之时,我总会认为我们对待感情的价值观道德观完全是混乱的。
比如说:很多女孩在骂着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同时,又标榜着自己是外貌协会的。这场面总是十分讽刺。更多的是很多女孩在找对象时会说这个要求说那个要求,但最终还是要长得帅,她们最终的选择总是能够推翻他们之前说过的一切,受伤了却又说人家各种各样的不好,失落了却又嫌弃人家各种各样的缺点。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女性朋友是以上所述这般。
可很多时候,我不清楚所有这些注重外在却又在不断追逐幸福的女孩们,有没有仔细反思过什么是爱情什么是婚姻,如果给爱情和婚姻这两个词下定义是一件很深奥的难题,那么他们有没有仔细反思过,什么不是爱情,什么不是婚姻。
如果只注重外在,长相、金钱、权势、等等等等,那怎么可能得到幸福呢?两者分明是矛盾的。
当整个社会将谈恋爱和结婚的标准降低到和约炮同样的level之时,我很希望有些公知大V能够站出来给大众一些真正有益的教育,不求醍醐灌顶,只求埋下理性的种子。
外在固然也很重要,但可以接受即可,而内在却是维系任何人类情感的唯一途径,是决定性的。
中国人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路走来,社会风气的放开让人们从一个保守的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所幸,我还是能够看到很多很多人踏踏实实的对待自己的感情,不贪妄,不降格,理智成熟的感情并不算少。
这是一个必经的社会过程吧,如从沙俄时代转型到苏俄初期的杯水主义,人们将感情降格为仅仅是“性”的感念,这种极端我们的社会还不至于达到如此龌龊,但这些历史都需要我们去引以为鉴。
东方人面对感情时应该多增加一些理性的思考。表面的道貌岸然,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并不是一个好的评价,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感情观都很站不住脚。
太理性去对待感情自然也太过苛刻,连发自肺腑的情感都要有板有眼,那也太没劲了。可是理性却也必须始终贯穿于一段健康的恋爱,因为理智所体现的内在内容,才是长久关系的保证。
综上,我希望我们的感情观能够多一些理性因素。希望少一些反目成仇的分手情侣,多一些彼此豁达感恩的朋友,很多人如果见到或者提到现在爱人的前任总会醋意大发,如果真的能够冷静对待,大多数情况下,包容或许会让自己的眼前人更加珍惜你,过分的醋意则一定没有什么好结果。
如果说文章的出轨打破了很多人对他"好男人"的印象,反而一个劲往他身上泼脏水,我只想说请你们省着点吧,难道你身边这种道貌岸然之人还少么?甚至,你自己不就是这样一个人么,道貌岸然之人去嘲讽另一个道貌岸然之人,我真心认为文章至少比这些骂他的人要好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