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幼儿园二三事140331
上午用小毛刷和泡泡、串串一起玩了个游戏,他们发出指令,我按照指令在他们的脸上刷,或者我发出指令,他们按照指令在自己的脸上刷。班里的孩子会出现扭捏、不愿意肢体接触、偏食的状况,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触觉太敏感,需要加大触觉刺激,调节触觉神经,久之这些状况就会缓解。如果直接请他们过来刷毛刷,他们多半会拒绝,就设计了个小游戏。小毛刷的游戏,就是想用毛刷来刺激他们的皮肤,逐渐消除对触觉的过分敏感。同时,游戏时孩子们顺便熟悉了方位和身体部位。泡泡和串串挺喜欢玩的,刷在脸上时还挺享受。家长们也可以在家里用软毛刷来刷刷孩子全身的皮肤,一方面促进亲子间的亲密,一方面也能强化孩子的感觉统合,缓解上述这些状况。
今天还和诞妮、玥玥玩起了“闪卡”游戏,这是基于一种“右脑学习”的理论,激发孩子的图像思维,对这种理论,我将信将疑,姑且试试。她们挺乐意玩的,就玩了好几轮。
从Cassie来上课之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在和孩子的对话里加入一些英语,也通过一些英语卡片和孩子玩游戏。孩子们刚开始对英语没感觉,还排斥我们说英语,玩了一些游戏后,孩子们就接受了。泡泡会自言自语,不断重复一句英语,诞妮则会要求玩英语卡片的游戏。我尝试用英语向牧云打招呼,他没反应,也许他自学的英语更多倾向于字母和数字方面。
今天还和诞妮、玥玥玩起了“闪卡”游戏,这是基于一种“右脑学习”的理论,激发孩子的图像思维,对这种理论,我将信将疑,姑且试试。她们挺乐意玩的,就玩了好几轮。
从Cassie来上课之后,我们就有意识地在和孩子的对话里加入一些英语,也通过一些英语卡片和孩子玩游戏。孩子们刚开始对英语没感觉,还排斥我们说英语,玩了一些游戏后,孩子们就接受了。泡泡会自言自语,不断重复一句英语,诞妮则会要求玩英语卡片的游戏。我尝试用英语向牧云打招呼,他没反应,也许他自学的英语更多倾向于字母和数字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