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记
昨天写影评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已经很久没写过日记一类的东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文章里很不喜欢用“我”这个称谓,到现在用起来甚至觉得别扭,下意识的不喜欢把自己暴露在别人眼前。
以前还是有过自我意识过剩的时期的,很喜欢贴自己的生活什么的,大概从高中开始就渐渐不了,应该是因为意识到每个人其实都只对自己的生活感兴趣,没有人会真的关心另一个人的生活,如果真有的话,也算是这个人的生活无聊得可悲了。再者,我对我的生活也没什么想说的,不好不坏,这两年确实是少了对生活的热情之类的,可能像是类似某种心理问题的前兆。
那天看到一句话觉得挺好,说是“如果你不是一个名人,那么发推特就像是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间里自说自话。”
一阵见血,真是一句充满了孤独感的话,说这句话的人还真是让人有点心疼。大概还是一种共鸣的心疼。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我拿着手机这么想了,接下来的几天没什么刷微博的欲望。
许多事情介于“说了矫情”和“不说难受”之间。
这句话我也一直记得,这样想想自说自话也没什么不好,觉得自己矫情的时候安慰自己是在自说自话就好了,这样听起来怎么有点悲凉?但其实心里真的会挺开心的,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不喜欢说自己的生活,但很热衷说自己的爱好,不一定对对方感兴趣,对对方的兴趣感兴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概是变相的弥补一种孤独感吧,用一种两方都不会觉得无聊的方法。如果碰不上同样感兴趣的人,也没关系,就当是跟这个世界在交流,听上去好羞耻,不过我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最后我们的结果都是回归世界不是吗?
不过在有些时候还是会觉得失落,比如最常发生的,读过一个故事后受到触动,去讲给身边的人,多半得到的都是漠然置之。并不是对于对方没有向自己的喜好表现出兴趣而失落。哲学、科学、艺术,是我心中这个世界的核心,往往也比较容易被这些东西触动,认真去分享的也基本就是这些,在多次得到那些无反应的反应后,我才明白原来不是内容问题,只是去关心一些所谓没有用处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乐意的。失落便是因为忍不住去想,上帝给了我们生命去感受自然、世界、宇宙、人性,为什么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同样的原因,我敬佩并且喜爱我身边的一些人,比如不开心的向我抱怨很久没能弹琴心情很浮躁的死党、比如很认真的读书用心品味故事的朋友、比如很生气的向我讲述她无法容忍有人侮辱音乐的老友。他们不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在做着这些事情,只是由于真心的喜爱。
抱怨完上面的一大段突然发现自己的态度似乎过于唯心了,可能这样热衷于精神层面也是不好,我还在慢慢寻找一个平衡点。很久没唠叨这么多了,先这样吧。
以前还是有过自我意识过剩的时期的,很喜欢贴自己的生活什么的,大概从高中开始就渐渐不了,应该是因为意识到每个人其实都只对自己的生活感兴趣,没有人会真的关心另一个人的生活,如果真有的话,也算是这个人的生活无聊得可悲了。再者,我对我的生活也没什么想说的,不好不坏,这两年确实是少了对生活的热情之类的,可能像是类似某种心理问题的前兆。
那天看到一句话觉得挺好,说是“如果你不是一个名人,那么发推特就像是在一个挤满了人的房间里自说自话。”
一阵见血,真是一句充满了孤独感的话,说这句话的人还真是让人有点心疼。大概还是一种共鸣的心疼。每个人都在自说自话。我拿着手机这么想了,接下来的几天没什么刷微博的欲望。
许多事情介于“说了矫情”和“不说难受”之间。
这句话我也一直记得,这样想想自说自话也没什么不好,觉得自己矫情的时候安慰自己是在自说自话就好了,这样听起来怎么有点悲凉?但其实心里真的会挺开心的,如释重负的感觉。
我不喜欢说自己的生活,但很热衷说自己的爱好,不一定对对方感兴趣,对对方的兴趣感兴趣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概是变相的弥补一种孤独感吧,用一种两方都不会觉得无聊的方法。如果碰不上同样感兴趣的人,也没关系,就当是跟这个世界在交流,听上去好羞耻,不过我也确实是这么想的,最后我们的结果都是回归世界不是吗?
不过在有些时候还是会觉得失落,比如最常发生的,读过一个故事后受到触动,去讲给身边的人,多半得到的都是漠然置之。并不是对于对方没有向自己的喜好表现出兴趣而失落。哲学、科学、艺术,是我心中这个世界的核心,往往也比较容易被这些东西触动,认真去分享的也基本就是这些,在多次得到那些无反应的反应后,我才明白原来不是内容问题,只是去关心一些所谓没有用处的东西不是每个人都乐意的。失落便是因为忍不住去想,上帝给了我们生命去感受自然、世界、宇宙、人性,为什么放弃这个机会?于是同样的原因,我敬佩并且喜爱我身边的一些人,比如不开心的向我抱怨很久没能弹琴心情很浮躁的死党、比如很认真的读书用心品味故事的朋友、比如很生气的向我讲述她无法容忍有人侮辱音乐的老友。他们不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在做着这些事情,只是由于真心的喜爱。
抱怨完上面的一大段突然发现自己的态度似乎过于唯心了,可能这样热衷于精神层面也是不好,我还在慢慢寻找一个平衡点。很久没唠叨这么多了,先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