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摘录六
11.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12. 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二无累于物者也。
13. 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鹅,只有内在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有了后者(母)就可以有前者(子)。
14. 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15. 我以为,它最突出和最集中地具体表现,是对时间的某种神秘的领悟,即所谓‘永恒在瞬刻’或者‘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受。
16. 禅宗常说有三种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况。第二境是空山吾人,水流花开,这是描写已经破法执我执,似已悟道而实尚未的阶段。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描写在瞬刻中得到了永恒,刹那间已成终古。
12. 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二无累于物者也。
13. 外在的任何功业、事物都是有限和能穷尽鹅,只有内在精神本体才是原始、根本、无限和不可穷尽,有了后者(母)就可以有前者(子)。
14. 终日挥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
15. 我以为,它最突出和最集中地具体表现,是对时间的某种神秘的领悟,即所谓‘永恒在瞬刻’或者‘瞬刻即可永恒’这一直觉感受。
16. 禅宗常说有三种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是描写寻找禅的本体而不得的情况。第二境是空山吾人,水流花开,这是描写已经破法执我执,似已悟道而实尚未的阶段。第三境是万古长空,一朝风月,这就是描写在瞬刻中得到了永恒,刹那间已成终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