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录.新农人故事】周宁“新农人”李鑫凯——工科硕士的农业求索
![]() |
“小鸡30日龄,体重150克,采食量35克……”12月7日清早,周宁县李墩镇阮家洞村,新农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鑫凯已在基地里采集数据。“数据分析、科学管理,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可将养殖效益最优化。”他说。
工科硕士 跨入农业“门槛”
今年30岁的李鑫凯是周宁狮城镇虎岗村人,早年他毕业于技校,在福州当过钳工;后又辗转南京,负责一家钢贸公司的市场营销。在此期间,他不间断学习,自考本科后,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辽宁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研究生。“长期的自学探索,让我面对陌生领域也能很快上手。”他自信地说。
2011年硕士毕业,李鑫凯成为福兴特殊钢有限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月收入超过五千元。某天在逛超市时,李鑫凯发现,乡下土鸡在城里很热销,他意识到绿色食品的潜在市场很大,而家乡的半原生态山水,恰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好地方。妻子黄玉琴也看好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于是两人开始了创业之旅。
2013年春,李鑫凯返乡开展农业市场调研了解到,周宁的林下经济龙头怡然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能日供鸡蛋1万枚、月供土鸡5000只,且已形成“产供销”一体的产业链。当李鑫凯的创业意愿遇上怡然的连锁扩张,二者一拍即合,订下“产供”合同。即由一方负责养殖,另一方提供鸡苗、技术以及采购。
2013年9月,李鑫凯联合13个村民入股成立“新农人”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注资100万元,租下阮家洞村的1500亩连片山地,购入2万只鸡苗,“吃”下这份合同。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到乡下“泥腿子”,工科硕士一脚跨入农业门槛。
现代农民 探索最优效益
“读完大学当农民,要充分利用新思维、新探索来发展农业产业。”李鑫凯说,车间生产给他最大的启发,就是通过流程分解、标准化操作来提高效率,保障质量统一。
“要将效益最大化,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疏漏。”李鑫凯举例,鸡苗从温室到山林放养,成活率大约为80%,但两成的损失让他心痛不已。他花了一个月观察,发现幼鸡怕冷,晚上靠聚拢、堆叠在一起取暖,被压在底层的小鸡容易窒息而死。温室育苗的弊端显现出来,温控调节、无菌环境削弱了鸡苗的适应性。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联想到培养菌菇的发酵床,铺上秸秆、谷壳,再用玉米调配EM菌喂食,就是一个天然的抗菌温室。李鑫凯立即将想法付诸实践,第二批放养的5000只鸡苗成活率提高10个百分点,仅这一项一年可为他挽回损失1.6万元。
“规模养殖是个技术活。鸡群的基数大,一个环节失误就会造成严重损失。”李鑫凯感慨地说,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比如雌雄数量配比、食谱、防疫、除臭等,研究透了,相同的投资就会有更多的回报。
把握优势 打造绿色品牌
“现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食品的质量保障,安全食品、绿色食品占领的市场份额逐渐加大。”李鑫凯边走边说,在这种环境下放养土鸡,肉味和品质能得到有效提高,正符合大众的需求。
李鑫凯介绍,宁武高速通车后,生鸡能很快送达宁德、福州等市场,为周宁生态养殖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时,随着连锁加盟、电子商务、风味餐馆等业务的延伸,怡然、新农人等各个生态养殖基地的产品源源流向北京、上海、厦门等大都市。“有时鸡还没出栏,订单已经到了。一点都不用愁销路。”李鑫凯笑着说。
李鑫凯还计划吸引更多村民入股,通过规模养殖、自然放养、科学管理的方法,引导农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在壮大林下生态养鸡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同时,打造一个绿色无污染的农业品牌。
发现更多新农人的创业故事,关注邻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