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问题 2011-03-05 00:07
一,前不久各地推出了限购的细则
1. 按户籍来限购,不公平。
户籍制度本来就是落后,听说最早是明王朝时制定,当时朱元璋希望农民都留在自己的土地上,保证农业生产,当时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但现在啥用咧,限制大学毕业生和民工别往大城市来,都回家种地去?有什么道理呢,这不是阻止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吗,早该取缔了。还记得新东方罗永浩说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行走!”
可能有些本地人说了,都是些外地人来了把城市弄脏了,弄挤了,房价弄高了,支持户籍制度,应该限制外地人来。我想说国家投入城市建设这么多年,政策上的倾斜,一线城市在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上都远远好于其他城市,就拿奥运,世博,亚运来说,在一线城市多投入那么多money,这些投入不是花的全国纳税人的钱吗,是本地人的钱?城市建设起来了,花的大家的钱,大家出的力,大家就享有同等的居住权利。为什么你可以住,有的人不行。
有的人说了,这是政府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可以解决当前紧急问题。但我觉得不应该拿户籍说事,那个以交税五年还算有点道理,但外地人要交税五年,本地人买房也要交五年。 但怎么算交税?除了工资里面扣,衣食住行算不算?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面有句台词,“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我想人民要的就是公平。
2. 限制需求来遏制房价,不合理
首先声明本人对经济屁都不懂,但上学时还学过简单的供需关系。除了地方政府原始的土地价格高、建筑成本上涨、一些“无道德”的开发商恣意抬价、以及不良的投机炒房客几个因素外,房价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是供不应求。看看我身边结婚的兄弟姐妹们就知道了。就是供给跟不上需求。需求有首次置业、改善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一线大城市刚性需求绝对是房价的有力支撑点。
那么既然是供需关系不对应,想让价格下来的最好的方法是提高供给了,就像彩电冰箱手电筒,供应量一大,价格就下来了啊,但问题是不是造房子发展还没那么快呢,光政府解决不了,所以才市场经济,让开发商们来多盖房子。
供需供需,供给和需求2个方面,不从加大供给入手,反而从限制需求入手来解决高房价问题,让我觉得很不理解。大家为啥喊房价高,不就是想能有房子住嘛。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打压了开放商的积极性,提高供给更无从谈起了。短期可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长期来讲反倒是不好的。
那你问我咋解决高房价,我认为这个短期解决不了...
不过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就是给全国人民发钱。这样每个人都富了,让每个人都能买起房子。当然有些地方房子还是不够的,那就让它涨,反正大家钱都一样多,买不起就都别买。至于钱从哪里来,我觉得可以国企全民化,每个人都是股东,全国人民一起分红,凭什么垄断企业只让一小小部分人富有啊,国家不是人民的国家吗?
二,最近提出的个税起征点
有人说起征点从2000提高到5000。当然对于咱老百姓来说,起征点越高越好,少交点钱呗。
但是定到5000有啥用咧,能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5000以上的都是高收入群体了?
看到网上有位大姐提出2w起征点是比较合理的,我很支持(因为这样我也不用交税了....)。本以为回帖的都欢呼支持,没想到回帖中还有不少拍砖的,后来看看可能2个原因,1是某些地区收入太少,对于2w起征点太高,政府就收不到钱了,2是政府很需要钱,2w起征点太高,钱收的就少了,政府就不够用了。难道都是五毛党?
我不是专家,定多少为起征点我说不好。但觉得不管是5000还是2w,要有个合理原因,就是根据什么来定的,为什么定这个数。
但我支持2w,呵呵。
个税不就是为了平衡贫富之间的差距吗,穷人还收什么。说什么收少了政府就不够用啦?扯淡吧,政府还有那么多的其他税务可以收呢,不能单靠人头税啊,再说了,多收点有钱人的税不好吗?
我也不是不愿交税,纳税光荣!但我都不知道我交的税政府是怎么花的,你说我能放心吗,不光个税,衣食住行个个环节你都交了税,自己都搞不清楚咋花的,那怎么行。假如都被贪官污吏揣兜里了,你能愿意吗,你还愿意交税?
1. 按户籍来限购,不公平。
户籍制度本来就是落后,听说最早是明王朝时制定,当时朱元璋希望农民都留在自己的土地上,保证农业生产,当时还是很有进步意义的。但现在啥用咧,限制大学毕业生和民工别往大城市来,都回家种地去?有什么道理呢,这不是阻止城市化进程的脚步吗,早该取缔了。还记得新东方罗永浩说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自由行走!”
可能有些本地人说了,都是些外地人来了把城市弄脏了,弄挤了,房价弄高了,支持户籍制度,应该限制外地人来。我想说国家投入城市建设这么多年,政策上的倾斜,一线城市在交通,教育,医疗,就业等上都远远好于其他城市,就拿奥运,世博,亚运来说,在一线城市多投入那么多money,这些投入不是花的全国纳税人的钱吗,是本地人的钱?城市建设起来了,花的大家的钱,大家出的力,大家就享有同等的居住权利。为什么你可以住,有的人不行。
有的人说了,这是政府当前形势下的无奈之举,可以解决当前紧急问题。但我觉得不应该拿户籍说事,那个以交税五年还算有点道理,但外地人要交税五年,本地人买房也要交五年。 但怎么算交税?除了工资里面扣,衣食住行算不算?
姜文的《让子弹飞》里面有句台词,“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我想人民要的就是公平。
2. 限制需求来遏制房价,不合理
首先声明本人对经济屁都不懂,但上学时还学过简单的供需关系。除了地方政府原始的土地价格高、建筑成本上涨、一些“无道德”的开发商恣意抬价、以及不良的投机炒房客几个因素外,房价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应是供不应求。看看我身边结婚的兄弟姐妹们就知道了。就是供给跟不上需求。需求有首次置业、改善性需求、投资性需求。一线大城市刚性需求绝对是房价的有力支撑点。
那么既然是供需关系不对应,想让价格下来的最好的方法是提高供给了,就像彩电冰箱手电筒,供应量一大,价格就下来了啊,但问题是不是造房子发展还没那么快呢,光政府解决不了,所以才市场经济,让开发商们来多盖房子。
供需供需,供给和需求2个方面,不从加大供给入手,反而从限制需求入手来解决高房价问题,让我觉得很不理解。大家为啥喊房价高,不就是想能有房子住嘛。从市场的角度来看,这打压了开放商的积极性,提高供给更无从谈起了。短期可能解决一小部分人的问题,长期来讲反倒是不好的。
那你问我咋解决高房价,我认为这个短期解决不了...
不过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就是给全国人民发钱。这样每个人都富了,让每个人都能买起房子。当然有些地方房子还是不够的,那就让它涨,反正大家钱都一样多,买不起就都别买。至于钱从哪里来,我觉得可以国企全民化,每个人都是股东,全国人民一起分红,凭什么垄断企业只让一小小部分人富有啊,国家不是人民的国家吗?
二,最近提出的个税起征点
有人说起征点从2000提高到5000。当然对于咱老百姓来说,起征点越高越好,少交点钱呗。
但是定到5000有啥用咧,能解决低收入人群的问题?5000以上的都是高收入群体了?
看到网上有位大姐提出2w起征点是比较合理的,我很支持(因为这样我也不用交税了....)。本以为回帖的都欢呼支持,没想到回帖中还有不少拍砖的,后来看看可能2个原因,1是某些地区收入太少,对于2w起征点太高,政府就收不到钱了,2是政府很需要钱,2w起征点太高,钱收的就少了,政府就不够用了。难道都是五毛党?
我不是专家,定多少为起征点我说不好。但觉得不管是5000还是2w,要有个合理原因,就是根据什么来定的,为什么定这个数。
但我支持2w,呵呵。
个税不就是为了平衡贫富之间的差距吗,穷人还收什么。说什么收少了政府就不够用啦?扯淡吧,政府还有那么多的其他税务可以收呢,不能单靠人头税啊,再说了,多收点有钱人的税不好吗?
我也不是不愿交税,纳税光荣!但我都不知道我交的税政府是怎么花的,你说我能放心吗,不光个税,衣食住行个个环节你都交了税,自己都搞不清楚咋花的,那怎么行。假如都被贪官污吏揣兜里了,你能愿意吗,你还愿意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