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房子为什么这么长
复习美国城市历史讲纽约租屋(tenements) 的部分,整理一下,生活在这里多少了解一下为什么长这样吧
(题外话:好几年前的笔记和硬盘一起死了,大家记得备份硬盘。。)
纽约大概从1830-1840开始建造公寓,主要为了大批从爱尔兰和德国来的早期移民,无法负担house。集体居住成了必然。他们主要聚集在lower east side,离码头近。
从1811 的曼哈顿规划的分出来的lot 导致了公寓最初的形态。。Block 一般200ft 宽,平均780 ft 宽。当时的规划并没有在街区中间留小路(alley way), 所有房屋只能从街面进入,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沿着街道划分。Lot一般的大小是25'X 100'。
当时主要用的砖木结构修建。一个六层楼的高的房子,底层的墙厚会达到20 in (半米),加上墙外的涂层之类(4in),六层楼的房屋在底层宽度会减少4ft(1.2m). 如果两栋房子之间共用一个墙就会减少损失。所以比起独立的房屋,连续的房子自然节省很多。
初期建造方式从加隔间开始增加房间,再到在后院修建单层的房间, 后来演变到直接几乎铺满整个Lot。 加长的房屋中间自然没有采光和通风, 叫做railroad tenement(因为像火车车厢一样的布局)。 这样户型能有采光通风的房间只有四个。中间的房间阴暗拥挤,再加上楼梯,空间更小。厕所在外面,有的也没有自来水。租屋背后的后院有厕所,也用来晾衣服,放杂物之类。
越来越多的移民导致环境越发糟糕。1864年,纽约15000个租屋居住了48万人。
在1894年的记录里写到,一个五层楼的房屋住了18-20个家庭,超过100人,有的甚至多达150人。房间拥挤不堪。期间一个重要人物 Jacob Riis,是名摄影记者,拍了很多居住在租屋里面移民的照片,出了一本书叫“HOW THE OTHER HALF LIVES”。书的出版引起广泛关注,作为犹太移民的他也一直为改善这些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积极推动法律的修改。
后来1879 通过法律(old law),要求每个房间都得通风。 搞了个竞赛,最后通过中间打开光井, 减少最小损失的dumbbell 获胜(见图),于是形成了现在到处可见的apt样子的。一层楼四户,中间共用厕所。大家翻翻nyc 地图,尤其是soho, lower east side, 都是这样的房子 事实上这样也很糟糕。中间的开口不过三米,有的甚至更窄,只有顶楼能真正采光。 中间的通风效果也很不理想,甚至有人会朝通风口扔垃圾,夏天恶臭难闻,本来为了改善卫生状况的设计反而使情况更令人堪忧。 (我之前在学校的apt 是这样的dumbbell, 在三楼,中间的窗户真是作用微小-_-, 一年四季都拉着窗帘)
1901年新法律(new Law)进一步改善房屋环境,对卫生,消防,光照都提出新的要求。新法律对已经修建的房屋提出改造,增加防火楼梯(到处都挂这个),增加透光井的宽度。后来15年,又有20万新建住宅。
前面说的其实都在这个图上: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tenentment都这样, 有人在brooklyn cobble hill修建了通风采光良好又有院子的好住宅,专门给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能力赚足够钱的守法穷人。
P.s. 我之前提到住过的dumbell是这样的: 过去一层楼被划分成四户,现在变成一层两户,非常长。。整个房间可以说是一个过道。
------------------------------------------------------------------------------------------------------------------
下回预告:
NYCHA是什么
1930-1970年,罗斯福新政执行期间,有大萧条,有二战。推广了很多低收入保障房,同时通过修建提供了就业机会。纽约低收入家庭除了布局不佳的老租屋有了新的去处。
(题外话:好几年前的笔记和硬盘一起死了,大家记得备份硬盘。。)
纽约大概从1830-1840开始建造公寓,主要为了大批从爱尔兰和德国来的早期移民,无法负担house。集体居住成了必然。他们主要聚集在lower east side,离码头近。
从1811 的曼哈顿规划的分出来的lot 导致了公寓最初的形态。。Block 一般200ft 宽,平均780 ft 宽。当时的规划并没有在街区中间留小路(alley way), 所有房屋只能从街面进入,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沿着街道划分。Lot一般的大小是25'X 100'。
当时主要用的砖木结构修建。一个六层楼的高的房子,底层的墙厚会达到20 in (半米),加上墙外的涂层之类(4in),六层楼的房屋在底层宽度会减少4ft(1.2m). 如果两栋房子之间共用一个墙就会减少损失。所以比起独立的房屋,连续的房子自然节省很多。
初期建造方式从加隔间开始增加房间,再到在后院修建单层的房间, 后来演变到直接几乎铺满整个Lot。 加长的房屋中间自然没有采光和通风, 叫做railroad tenement(因为像火车车厢一样的布局)。 这样户型能有采光通风的房间只有四个。中间的房间阴暗拥挤,再加上楼梯,空间更小。厕所在外面,有的也没有自来水。租屋背后的后院有厕所,也用来晾衣服,放杂物之类。
![]() |
越来越多的移民导致环境越发糟糕。1864年,纽约15000个租屋居住了48万人。
在1894年的记录里写到,一个五层楼的房屋住了18-20个家庭,超过100人,有的甚至多达150人。房间拥挤不堪。期间一个重要人物 Jacob Riis,是名摄影记者,拍了很多居住在租屋里面移民的照片,出了一本书叫“HOW THE OTHER HALF LIVES”。书的出版引起广泛关注,作为犹太移民的他也一直为改善这些低收入群体的居住环境积极推动法律的修改。
![]() |
后来1879 通过法律(old law),要求每个房间都得通风。 搞了个竞赛,最后通过中间打开光井, 减少最小损失的dumbbell 获胜(见图),于是形成了现在到处可见的apt样子的。一层楼四户,中间共用厕所。大家翻翻nyc 地图,尤其是soho, lower east side, 都是这样的房子 事实上这样也很糟糕。中间的开口不过三米,有的甚至更窄,只有顶楼能真正采光。 中间的通风效果也很不理想,甚至有人会朝通风口扔垃圾,夏天恶臭难闻,本来为了改善卫生状况的设计反而使情况更令人堪忧。 (我之前在学校的apt 是这样的dumbbell, 在三楼,中间的窗户真是作用微小-_-, 一年四季都拉着窗帘)
1901年新法律(new Law)进一步改善房屋环境,对卫生,消防,光照都提出新的要求。新法律对已经修建的房屋提出改造,增加防火楼梯(到处都挂这个),增加透光井的宽度。后来15年,又有20万新建住宅。
前面说的其实都在这个图上:
![]() |
其实也不是所有的tenentment都这样, 有人在brooklyn cobble hill修建了通风采光良好又有院子的好住宅,专门给努力工作但是没有能力赚足够钱的守法穷人。
P.s. 我之前提到住过的dumbell是这样的: 过去一层楼被划分成四户,现在变成一层两户,非常长。。整个房间可以说是一个过道。
![]() |
------------------------------------------------------------------------------------------------------------------
下回预告:
NYCHA是什么
1930-1970年,罗斯福新政执行期间,有大萧条,有二战。推广了很多低收入保障房,同时通过修建提供了就业机会。纽约低收入家庭除了布局不佳的老租屋有了新的去处。
茅
(New York City, United States)
be violence be peaceful be distant be close be true banality/narrat...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