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
家里的老屋是爸妈结婚时用的房子,到我现在的年纪,大概也有二十五六年的光景了。在去年农历初五被拆除,从此便从生活中消失了去。
老屋,其实就是一栋农村里普普通通的瓦房建筑。小时候,其实直到去年年中,我还一直认为老屋面积挺大,在预算了新房间的大少之后,才发现老屋不过六十平米左右。那个时候的老屋,只是最为普普通通的三间房间,其中两间里屋用来充当卧室,中间则是我们常说的堂屋,一般用来会客之用。本来农村里的房子不应讲究什么,但是在里屋最初的设置并没有用墙壁隔开多个房间也至今让我感到诧异。在老屋里,小时候,我和爸妈住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的设施很是简陋,开始只有一张床,一个破破烂烂的桌子和一个老式的大立柜。桌子上面总是堆满着杂七杂八的东西,农村人天生有种节约的习惯,这应该是从祖先那里遗传过来的,不管有用没用的东西,只要感觉它没有被消灭的价值,总是先找个地方放着。当然,即使我现在看来,这也称不上是什么坏习惯,因为确实很多东西在后面派上了一定的用场。后面,可能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了一个竹床。这张竹床目前还在家里放着,质量确实是再好不过的,我也很是喜欢。在这个小床上面我总是蒙着头睡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另一间里屋是留给姥姥用的,姥姥本来身体健康,虔诚的信奉基督教,每周末都会到教堂去做礼拜。却也是在做礼拜的途中被年老体弱第一次打败,后面便总是摆脱不了年龄的限制,最终老去。
在姥姥离开之后,我自然就搬到了她原来住过的那间屋子。这间屋子能受到光照的时间很短,范围也非常有限,说实话,整个瓦房屋子都是如此,现在想想也是极不应该的。在那间屋子里,后面老爸在房间中央砌了一道墙,这道墙并没有连接到屋顶,只是起着隔出房间的作用。我屋子和堂屋的连接处只有一道布帘,并没有安装门窗,因此,更不用提这道隔墙的门了,只是空着,能够让人和东西通过就好。两间房间中,一间用来盛放粮食等杂物,另一间就由我来住。我住的这一间在本来不大的房间中就显得再小不过了。不过当时确实也无法感觉得到。一张床,应该是姥姥曾经睡过的大木床,很是结实。旁边放了一张桌子,用来摆放我的台灯,其他物件和书。桌子下面也是堆满了各种杂物,主要是我从小到大学习用到的一些书和玩过的玩具之类的东西。桌子旁边放了一个水缸,并不是所有的水缸都是用来盛水,像这一个水缸就是用来放一些东西的,因为可以盖上盖子进行密封,所以一般吃的东西也会放在那里。
在那样的环境里睡觉有很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灰尘。瓦房这样的老房子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冬暖夏凉,是个多好的条件。而是灰尘满满,而且不易打扫。每次我回去,被子上面,桌子上面和下面都是一层层厚厚的灰尘。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勤劳的人也不得选择无为的方式进行面对。后来,家里人在我的床上挂上了蚊帐,夏天也好,冬天也罢,一直在那里挂着,一是夏天用来防蚊子,其他时节用来隔置灰尘及飞虫等其他不明飞行物。老屋屋顶上也总是爬满着蜘蛛网,墙上布满着我认识不认识的各种墙体小爬行虫的巢穴。第二个比较大的麻烦就是冷。北方的冬天确实是很冷的,在家里那种地方暖气这种东西是怎么样都存在不了的。每到冬天,我只能躲在床上被窝里,其他地方便无从去起。现在想想,浪费了一茬又一茬的时间。第三的麻烦事便是鼠患无疑了。因为隔壁就是粮食,老鼠自然是经常光顾的了。家里的老鼠是断然不怕人的,成群结队不夸张,没到深夜便呼呼啦啦一顿顿乱响。过年的时候,我把糖块和买的吃的放在床头,便总有老鼠直接爬到桌子上和床上与我争食,以此可见一斑。
老屋的前东边是两间瓦房,现在仍存,用来当做厨房和杂货室。在厨房和老屋夹角处用几根木头做支撑点做了一个车棚,里面用来放家里的三轮车、四轮车这样的东西。现在想来,车棚很是历史悠久,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夜里贪玩不写作业,早晨则不得不早起,就会选择在四轮车座位上以方向盘为小桌子写作业,现在想想,却也好笑。
老屋外面本来是个不小的院子。小时候,院子里种了几棵杨树,过了几年,也可以称为合抱之木了。却在一次大风暴雨中,全部倒了下来,从此为院子留了一片空白。院子前面到邻居房屋前,本有一棵貌似梧桐的树,最开始的时候很小,却也慢慢长大,不仅超过我们的身高,更超过了邻居家的屋顶。每次邻居忘记带钥匙,便要借助这棵树爬到屋顶去的。小时候,我也总是在这棵树旁拿着檀香对准树上和墙上的蚂蚁炙烤,看它们惊慌的样子以自得其乐。却也杀了不少生。院子右边原本是一块空地,后面在上面种上了两三棵柿子树。说起这几棵柿子树,却也是大有风骨的了。它们枝叶不茂,个头不高,却总是能长出上百个果子来。果实的重量总是把树的枝条给压的几乎快要折断,我妈见此,不得不用棍棒在下面做好支撑以防万一。这几棵柿子树让我尝尽了果实的美味。
某些时候,柿子树下略西边是块不大的空地。小时候家里还种植西瓜的时候,总是在上面孕育瓜苗。一垄一垄,一袋一袋的,尽是农村人的智慧。在旁边,有一个黑色瓷盆,我曾经在里面养过河里捉到的小鱼和龙虾。也第一次看到过龙虾进食的样子,倍感新奇。后面凌冬至,再加上我无暇顾及,小鱼要么成为了龙虾的饵料,要么就成为了冰中的标本了。令我惊叹的却是龙虾的生命力,在盆子里几乎三分之二都结成冰,龙虾的身体接近一半只能在冰中的情况下,依然活着。
在初五拆除的那天,我妈让我拍几张照片下来,说是农村组织用来审核。我当时不以为意,也没有想到更深的一个方面,只是草草的用手机拍了几张下来。后面因为各种心态作祟,加上硬件故障,仅有的几张照片也不复存在。现在想来,这毕竟是我妈结婚用的房子,也是寄存我二十多年的房子,在这二十多年里它帮助我们遮风避雨,帮助我们维系这个家。我本就应该带有感情和敬意去待它,而不应该什么都不复存在的就这样消失。这也算是我做的错事之一了。有时候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真正用心的拍些老屋的照片下来,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告诉我的女儿,也就是爸妈的孙女:你老爸的前二十多年是在这样的屋子中长大的,它几乎只有四面墙和一张顶,再无其他。
是的,我说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布满骄傲和自豪的脸。
仅以此文纪念我心中的老屋。
老屋,其实就是一栋农村里普普通通的瓦房建筑。小时候,其实直到去年年中,我还一直认为老屋面积挺大,在预算了新房间的大少之后,才发现老屋不过六十平米左右。那个时候的老屋,只是最为普普通通的三间房间,其中两间里屋用来充当卧室,中间则是我们常说的堂屋,一般用来会客之用。本来农村里的房子不应讲究什么,但是在里屋最初的设置并没有用墙壁隔开多个房间也至今让我感到诧异。在老屋里,小时候,我和爸妈住在一个房间里,房间里的设施很是简陋,开始只有一张床,一个破破烂烂的桌子和一个老式的大立柜。桌子上面总是堆满着杂七杂八的东西,农村人天生有种节约的习惯,这应该是从祖先那里遗传过来的,不管有用没用的东西,只要感觉它没有被消灭的价值,总是先找个地方放着。当然,即使我现在看来,这也称不上是什么坏习惯,因为确实很多东西在后面派上了一定的用场。后面,可能是在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了一个竹床。这张竹床目前还在家里放着,质量确实是再好不过的,我也很是喜欢。在这个小床上面我总是蒙着头睡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另一间里屋是留给姥姥用的,姥姥本来身体健康,虔诚的信奉基督教,每周末都会到教堂去做礼拜。却也是在做礼拜的途中被年老体弱第一次打败,后面便总是摆脱不了年龄的限制,最终老去。
在姥姥离开之后,我自然就搬到了她原来住过的那间屋子。这间屋子能受到光照的时间很短,范围也非常有限,说实话,整个瓦房屋子都是如此,现在想想也是极不应该的。在那间屋子里,后面老爸在房间中央砌了一道墙,这道墙并没有连接到屋顶,只是起着隔出房间的作用。我屋子和堂屋的连接处只有一道布帘,并没有安装门窗,因此,更不用提这道隔墙的门了,只是空着,能够让人和东西通过就好。两间房间中,一间用来盛放粮食等杂物,另一间就由我来住。我住的这一间在本来不大的房间中就显得再小不过了。不过当时确实也无法感觉得到。一张床,应该是姥姥曾经睡过的大木床,很是结实。旁边放了一张桌子,用来摆放我的台灯,其他物件和书。桌子下面也是堆满了各种杂物,主要是我从小到大学习用到的一些书和玩过的玩具之类的东西。桌子旁边放了一个水缸,并不是所有的水缸都是用来盛水,像这一个水缸就是用来放一些东西的,因为可以盖上盖子进行密封,所以一般吃的东西也会放在那里。
在那样的环境里睡觉有很多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灰尘。瓦房这样的老房子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冬暖夏凉,是个多好的条件。而是灰尘满满,而且不易打扫。每次我回去,被子上面,桌子上面和下面都是一层层厚厚的灰尘。而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最勤劳的人也不得选择无为的方式进行面对。后来,家里人在我的床上挂上了蚊帐,夏天也好,冬天也罢,一直在那里挂着,一是夏天用来防蚊子,其他时节用来隔置灰尘及飞虫等其他不明飞行物。老屋屋顶上也总是爬满着蜘蛛网,墙上布满着我认识不认识的各种墙体小爬行虫的巢穴。第二个比较大的麻烦就是冷。北方的冬天确实是很冷的,在家里那种地方暖气这种东西是怎么样都存在不了的。每到冬天,我只能躲在床上被窝里,其他地方便无从去起。现在想想,浪费了一茬又一茬的时间。第三的麻烦事便是鼠患无疑了。因为隔壁就是粮食,老鼠自然是经常光顾的了。家里的老鼠是断然不怕人的,成群结队不夸张,没到深夜便呼呼啦啦一顿顿乱响。过年的时候,我把糖块和买的吃的放在床头,便总有老鼠直接爬到桌子上和床上与我争食,以此可见一斑。
老屋的前东边是两间瓦房,现在仍存,用来当做厨房和杂货室。在厨房和老屋夹角处用几根木头做支撑点做了一个车棚,里面用来放家里的三轮车、四轮车这样的东西。现在想来,车棚很是历史悠久,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夜里贪玩不写作业,早晨则不得不早起,就会选择在四轮车座位上以方向盘为小桌子写作业,现在想想,却也好笑。
老屋外面本来是个不小的院子。小时候,院子里种了几棵杨树,过了几年,也可以称为合抱之木了。却在一次大风暴雨中,全部倒了下来,从此为院子留了一片空白。院子前面到邻居房屋前,本有一棵貌似梧桐的树,最开始的时候很小,却也慢慢长大,不仅超过我们的身高,更超过了邻居家的屋顶。每次邻居忘记带钥匙,便要借助这棵树爬到屋顶去的。小时候,我也总是在这棵树旁拿着檀香对准树上和墙上的蚂蚁炙烤,看它们惊慌的样子以自得其乐。却也杀了不少生。院子右边原本是一块空地,后面在上面种上了两三棵柿子树。说起这几棵柿子树,却也是大有风骨的了。它们枝叶不茂,个头不高,却总是能长出上百个果子来。果实的重量总是把树的枝条给压的几乎快要折断,我妈见此,不得不用棍棒在下面做好支撑以防万一。这几棵柿子树让我尝尽了果实的美味。
某些时候,柿子树下略西边是块不大的空地。小时候家里还种植西瓜的时候,总是在上面孕育瓜苗。一垄一垄,一袋一袋的,尽是农村人的智慧。在旁边,有一个黑色瓷盆,我曾经在里面养过河里捉到的小鱼和龙虾。也第一次看到过龙虾进食的样子,倍感新奇。后面凌冬至,再加上我无暇顾及,小鱼要么成为了龙虾的饵料,要么就成为了冰中的标本了。令我惊叹的却是龙虾的生命力,在盆子里几乎三分之二都结成冰,龙虾的身体接近一半只能在冰中的情况下,依然活着。
在初五拆除的那天,我妈让我拍几张照片下来,说是农村组织用来审核。我当时不以为意,也没有想到更深的一个方面,只是草草的用手机拍了几张下来。后面因为各种心态作祟,加上硬件故障,仅有的几张照片也不复存在。现在想来,这毕竟是我妈结婚用的房子,也是寄存我二十多年的房子,在这二十多年里它帮助我们遮风避雨,帮助我们维系这个家。我本就应该带有感情和敬意去待它,而不应该什么都不复存在的就这样消失。这也算是我做的错事之一了。有时候突然想到,为什么不真正用心的拍些老屋的照片下来,然后在以后的某个时刻,告诉我的女儿,也就是爸妈的孙女:你老爸的前二十多年是在这样的屋子中长大的,它几乎只有四面墙和一张顶,再无其他。
是的,我说的时候一定是一个布满骄傲和自豪的脸。
仅以此文纪念我心中的老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