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罗海达的荆棘鸟
2014年3月20日 《荆棘鸟》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荆棘鸟》。我第一次读到了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去过那片土地,可是因为读过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也开始有点了解了。
在我看来,澳大利亚是个非常个性鲜明的国家。我读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德罗海达,在澳大利亚最为炎热和干燥的地方,经常两三年不下雨。那里养着大量的羊群,很多社会底层的男人都是流浪于各个农场的剪毛工。我所喜欢的UGG,那松软暖和的毛就来自于这片土地。在这里,人们主要用马管理围场,放牧和巡查。这给我感觉就像是内蒙古大草原一样,只是内蒙古大草原很冷,而德罗海达非常热。
后来,女主人公梅吉随着她丈夫去昆士兰住了几年。但是她受不了那里,因为那里和德罗海达正好相反,虽然也热,却特别潮湿。那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甜腻腻的味道,是甘蔗的味道。梅吉的丈夫卢克是榨甘蔗汁的工人,非常热爱那里的生活。他不爱女人公,但却自己觉不出来。梅吉嫁给他是因为他长得像自己的梦中情人——一个神父,拉尔夫。她给卢克生了个女儿后,就带着这个小生命离开了卢克。
男主人公拉尔夫是个凡人。虽然他后来步步高升,到梵蒂冈去做教皇的助理,可是其实他一点儿都不虔诚。他年轻时候很有心计,利用手段得到了德罗海达并献给教会,从而得到了第一个升迁的机会。可是他和梅吉一直相爱,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私心(不能说宗教理想),放弃了梅吉。他一直说是为了信仰放弃了爱情,可是却骗不了自己。后来他和梅吉生了个儿子。
宗教给我的感觉是神圣而伟大的。决定终身侍奉神灵的人注定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一种处世方式,觉得世俗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我想真的抛弃尘缘的人其实心里都苦极了。而拉尔夫这样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满足自己虚荣心和物质欲望的人实在太不尊重宗教,并且辜负了世俗的爱情。
梅吉起初是软弱的。她得不到拉尔夫,又非常想当母亲,于是她接受了卢克,因为她觉得卢克长得有点像拉尔夫。卢克也是图她的钱,和她成婚后就把她带离德罗海达,要梅吉和他一起去艰苦创业。他想用梅吉的积蓄和他们苦干的成果买下一个农场。梅吉因此饱受贫穷与孤独。她相当母亲,而卢克不想。她千方百计地怀了孩子,又受尽卢克的冷落。她生下女儿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独自一人去大堡礁度假。拉尔夫去看她,他们出轨了,有了一个孩子。
梅吉自从知道自己有了这个孩子就变得勇敢起来。她带着给孩子找个出处的打算最后一次与卢克相处后,就怀着身孕带着女儿回老家了,她再也没有见过卢克。她一下子变得勇敢,也不那么想念拉尔夫了,因为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拉尔夫给她的孩子。
女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爱人的孩子,似乎爱人也变得轻了一些。她们一下子找到了更值得奉献的对象,无论此前多么相爱,女人都更爱他们爱情的结晶。梅吉一个人隐瞒着巨大的秘密把她们的孩子戴恩养大。可是戴恩说他的理想是当个教士。他与他父亲相比是虔诚的,一心一意地想要成为神灵的仆人。
戴恩不知道他父亲就是个教士,也不知道他的决定给他妈妈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可是梅吉还是忍痛把他交给了他父亲——拉尔夫。然而就在他马上要如愿以偿时,意外身故了。坚强的母亲这才把真相告知拉尔夫。拉尔夫因为过度伤心去世了。可是梅吉却终于意识到她还有个女儿——朱丝婷作为支柱。
朱丝婷是梅吉和她不爱的男人生的孩子,所以她从小就忽视这个女儿。朱丝婷性格乖戾,特立独行。虽然她知道自己是家族唯一的后代,应该回去继承家业,却仍旧依照自己的意愿,嫁给了一个德国人,选择去欧洲定居。因此,在德罗海达生活了三辈人的一段历史彻底结束了。这个家族——克利里家族彻底消失在这片燥热却美丽的草原上。接下来,会有新的家族新的轮回。
我想到了我自己家。我的祖父母都不是本地人,年轻时外出奋斗,机缘巧合下他们来到这里,也算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生下了我爸爸和我叔叔。我父辈都成了本地人,在这里一直生活到现在。我和我堂妹,现在都不在家乡了,成了不同地方的异乡人。我们也是三辈人,阴差阳错地总有一天消失在这个朴实而喧嚣的城市。
当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里。我只是固执地追求一种自由而踏实的感觉。我渴望走一条自己踩出来的路,再苦再难也不怕。也因为机缘巧合吧,我总算是踩出一条羊肠小道。
可是当我看到三辈人终于还是消失在自己热爱的家园时,还是联想到了自己,心里突然有点怅然若失,忍不住假设,如果当初。。。。。。如果当初。。。。。。
但是现在都太晚了,我再也回不去了。那年我虽年轻,可是作出的决定却是重大的。我跟朱丝婷不一样,我父母很关注我,他们只是用最实际的行动尊重我、支持我。
回到这部小说。我觉得翻译得很流畅。唯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总是出现“该死的”这种表达。我觉的这话特别恶毒,特别没轻重,尤其用在亲人之间互相揶揄、斗气,用这样的表达就太令人难以接受了。另外,对于克利里家族的第一辈女人奥菲娜交代得很不够,对她对于整个家族尤其是女儿梅吉的影响写得有些浅薄。
这部小说对梅吉年幼时最关照她的哥哥弗兰克,还有她的丈夫卢克起初都是作为次级重要人物来描写的。但很奇怪的是,小说到了后半部分,对这两个人物都是潦草地一笔带过,没有对他们后来的命运发展做任何交代。他们成了一个场景的点缀,没有任何更丰满,更能呼应前文的安排。让我一直惦记着。
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荆棘鸟》。我第一次读到了发生在澳大利亚的故事,虽然我还没有去过那片土地,可是因为读过这样一部长篇小说,也开始有点了解了。
在我看来,澳大利亚是个非常个性鲜明的国家。我读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德罗海达,在澳大利亚最为炎热和干燥的地方,经常两三年不下雨。那里养着大量的羊群,很多社会底层的男人都是流浪于各个农场的剪毛工。我所喜欢的UGG,那松软暖和的毛就来自于这片土地。在这里,人们主要用马管理围场,放牧和巡查。这给我感觉就像是内蒙古大草原一样,只是内蒙古大草原很冷,而德罗海达非常热。
后来,女主人公梅吉随着她丈夫去昆士兰住了几年。但是她受不了那里,因为那里和德罗海达正好相反,虽然也热,却特别潮湿。那里到处都弥漫着一股甜腻腻的味道,是甘蔗的味道。梅吉的丈夫卢克是榨甘蔗汁的工人,非常热爱那里的生活。他不爱女人公,但却自己觉不出来。梅吉嫁给他是因为他长得像自己的梦中情人——一个神父,拉尔夫。她给卢克生了个女儿后,就带着这个小生命离开了卢克。
男主人公拉尔夫是个凡人。虽然他后来步步高升,到梵蒂冈去做教皇的助理,可是其实他一点儿都不虔诚。他年轻时候很有心计,利用手段得到了德罗海达并献给教会,从而得到了第一个升迁的机会。可是他和梅吉一直相爱,但是他为了自己的私心(不能说宗教理想),放弃了梅吉。他一直说是为了信仰放弃了爱情,可是却骗不了自己。后来他和梅吉生了个儿子。
宗教给我的感觉是神圣而伟大的。决定终身侍奉神灵的人注定都不是普通人。他们有着我们无法理解的一种处世方式,觉得世俗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可是我想真的抛弃尘缘的人其实心里都苦极了。而拉尔夫这样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满足自己虚荣心和物质欲望的人实在太不尊重宗教,并且辜负了世俗的爱情。
梅吉起初是软弱的。她得不到拉尔夫,又非常想当母亲,于是她接受了卢克,因为她觉得卢克长得有点像拉尔夫。卢克也是图她的钱,和她成婚后就把她带离德罗海达,要梅吉和他一起去艰苦创业。他想用梅吉的积蓄和他们苦干的成果买下一个农场。梅吉因此饱受贫穷与孤独。她相当母亲,而卢克不想。她千方百计地怀了孩子,又受尽卢克的冷落。她生下女儿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独自一人去大堡礁度假。拉尔夫去看她,他们出轨了,有了一个孩子。
梅吉自从知道自己有了这个孩子就变得勇敢起来。她带着给孩子找个出处的打算最后一次与卢克相处后,就怀着身孕带着女儿回老家了,她再也没有见过卢克。她一下子变得勇敢,也不那么想念拉尔夫了,因为她已经得到了她想要的——拉尔夫给她的孩子。
女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爱人的孩子,似乎爱人也变得轻了一些。她们一下子找到了更值得奉献的对象,无论此前多么相爱,女人都更爱他们爱情的结晶。梅吉一个人隐瞒着巨大的秘密把她们的孩子戴恩养大。可是戴恩说他的理想是当个教士。他与他父亲相比是虔诚的,一心一意地想要成为神灵的仆人。
戴恩不知道他父亲就是个教士,也不知道他的决定给他妈妈带来了多么大的伤害。可是梅吉还是忍痛把他交给了他父亲——拉尔夫。然而就在他马上要如愿以偿时,意外身故了。坚强的母亲这才把真相告知拉尔夫。拉尔夫因为过度伤心去世了。可是梅吉却终于意识到她还有个女儿——朱丝婷作为支柱。
朱丝婷是梅吉和她不爱的男人生的孩子,所以她从小就忽视这个女儿。朱丝婷性格乖戾,特立独行。虽然她知道自己是家族唯一的后代,应该回去继承家业,却仍旧依照自己的意愿,嫁给了一个德国人,选择去欧洲定居。因此,在德罗海达生活了三辈人的一段历史彻底结束了。这个家族——克利里家族彻底消失在这片燥热却美丽的草原上。接下来,会有新的家族新的轮回。
我想到了我自己家。我的祖父母都不是本地人,年轻时外出奋斗,机缘巧合下他们来到这里,也算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他们生下了我爸爸和我叔叔。我父辈都成了本地人,在这里一直生活到现在。我和我堂妹,现在都不在家乡了,成了不同地方的异乡人。我们也是三辈人,阴差阳错地总有一天消失在这个朴实而喧嚣的城市。
当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这里。我只是固执地追求一种自由而踏实的感觉。我渴望走一条自己踩出来的路,再苦再难也不怕。也因为机缘巧合吧,我总算是踩出一条羊肠小道。
可是当我看到三辈人终于还是消失在自己热爱的家园时,还是联想到了自己,心里突然有点怅然若失,忍不住假设,如果当初。。。。。。如果当初。。。。。。
但是现在都太晚了,我再也回不去了。那年我虽年轻,可是作出的决定却是重大的。我跟朱丝婷不一样,我父母很关注我,他们只是用最实际的行动尊重我、支持我。
回到这部小说。我觉得翻译得很流畅。唯一让我觉得不舒服的是,总是出现“该死的”这种表达。我觉的这话特别恶毒,特别没轻重,尤其用在亲人之间互相揶揄、斗气,用这样的表达就太令人难以接受了。另外,对于克利里家族的第一辈女人奥菲娜交代得很不够,对她对于整个家族尤其是女儿梅吉的影响写得有些浅薄。
这部小说对梅吉年幼时最关照她的哥哥弗兰克,还有她的丈夫卢克起初都是作为次级重要人物来描写的。但很奇怪的是,小说到了后半部分,对这两个人物都是潦草地一笔带过,没有对他们后来的命运发展做任何交代。他们成了一个场景的点缀,没有任何更丰满,更能呼应前文的安排。让我一直惦记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