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车日记(一)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对有爱母女
题记
来北京以后,一直住在北五环外,上班则在北四环奥体,虽然中间只隔一个多环,但每日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基本都在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一久,不免疲乏,甚至一入车门就有种反胃的感觉。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让时间过得快点再快点,听歌、看电影、看书、睡觉、看窗外,但碰到没座位,或者人多拥挤的时候,这些事都做不了,只剩下耳朵和眼睛还闲着,于是开始无意识地观察起身旁看似有故事的人,或关注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和突发事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几乎每次乘车都能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或事,不仅消解了每日"长途跋涉"的疲劳和烦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一列车厢便是一个小社会,里面装载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个性、来自不同领域的各色人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从他与他人聊天中展现出来,或者从他讲电话过程中透露出来,或者从他待人处事中展露出来,又或者直接写在其脸上。我想做得只是通过自己的笔触,把车厢里那些仅有一面之缘(当然也有每天定时定点、乘一辆车的熟面孔)的陌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以小见大,从一件件小事中参透人生的意义。
<一> 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对有爱母女
这对母女是我在去年某天上班公车上遇到的,虽然已经过去好几个月时间,但那些个温暖的画面依然在脑海里清晰可见。
她们之所以会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因为女儿是一名21三体综合症患者,只五、六岁的样子。女儿坐在座位上,妈妈坐在座位旁边的一个台子上,怀里抱着一个儿童书包。女儿手里拿着肉夹馍,不时小心翼翼地放在嘴里咬一口。可能是由于疾病的影响,女儿鼻子里总会流出鼻涕,嘴里也会不时淌出些口水,妈妈手里一直拿着纸,女儿咬一口肉夹馍,她便轻轻给她擦一下嘴巴和鼻子,间或给女儿整理头发或衣服。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妈妈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女儿,女儿也总笑眯眯地望着妈妈。吃完早饭,妈妈喂女儿喝水,然后从书包里掏出笔和纸,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一字一顿地教女儿念道"我、爱、你",女儿笑眯眯地看着妈妈,跟着念"我..爱..你..."念完突然撒娇似地搂住妈妈脖子在妈妈耳边说"妈...妈..我..爱..你..."然后我看见妈妈也伸出手紧紧搂住女儿,脸上满是温暖的笑容。她们就这么互相紧拥着沐浴在阳光里。周围的其他人看着这一幕也都会心的笑了。
看着她们,我想起在我们老家那个小小的地方,也有和小女孩患同一种病的两个男孩,但与女孩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进学校读书,就整日在街上来来去去,我猜想他们也一定没有受到像那位妈妈对待女儿那样的呵护与关爱。他们只得到了物质上的衣食无忧,却无法体验精神的满足和自食其力的滋味。这其中或许有一部分物质差异的缘故,但在我看来更多是因为人们封闭的头脑和陈腐的思想,认为这样的孩子注定一辈子都只能这样,无法独立生活,更无法具备独立意识。所以,还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多给予这类弱势群体里的孩子一些关注、关心和关爱。只要悉心引导,他们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独立行为能力,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来北京以后,一直住在北五环外,上班则在北四环奥体,虽然中间只隔一个多环,但每日上下班在路上的时间基本都在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一久,不免疲乏,甚至一入车门就有种反胃的感觉。尝试过各种方法想让时间过得快点再快点,听歌、看电影、看书、睡觉、看窗外,但碰到没座位,或者人多拥挤的时候,这些事都做不了,只剩下耳朵和眼睛还闲着,于是开始无意识地观察起身旁看似有故事的人,或关注一些有意思的话题和突发事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习惯,几乎每次乘车都能遇到一些有意思的人或事,不仅消解了每日"长途跋涉"的疲劳和烦忧,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自己的"人生"。
一列车厢便是一个小社会,里面装载着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个性、来自不同领域的各色人等,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者从他与他人聊天中展现出来,或者从他讲电话过程中透露出来,或者从他待人处事中展露出来,又或者直接写在其脸上。我想做得只是通过自己的笔触,把车厢里那些仅有一面之缘(当然也有每天定时定点、乘一辆车的熟面孔)的陌生人的故事记录下来,以小见大,从一件件小事中参透人生的意义。
<一> 沐浴在阳光下的一对有爱母女
这对母女是我在去年某天上班公车上遇到的,虽然已经过去好几个月时间,但那些个温暖的画面依然在脑海里清晰可见。
她们之所以会吸引我的注意力,是因为女儿是一名21三体综合症患者,只五、六岁的样子。女儿坐在座位上,妈妈坐在座位旁边的一个台子上,怀里抱着一个儿童书包。女儿手里拿着肉夹馍,不时小心翼翼地放在嘴里咬一口。可能是由于疾病的影响,女儿鼻子里总会流出鼻涕,嘴里也会不时淌出些口水,妈妈手里一直拿着纸,女儿咬一口肉夹馍,她便轻轻给她擦一下嘴巴和鼻子,间或给女儿整理头发或衣服。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妈妈的眼睛从未离开过女儿,女儿也总笑眯眯地望着妈妈。吃完早饭,妈妈喂女儿喝水,然后从书包里掏出笔和纸,在纸上写下几个字。一字一顿地教女儿念道"我、爱、你",女儿笑眯眯地看着妈妈,跟着念"我..爱..你..."念完突然撒娇似地搂住妈妈脖子在妈妈耳边说"妈...妈..我..爱..你..."然后我看见妈妈也伸出手紧紧搂住女儿,脸上满是温暖的笑容。她们就这么互相紧拥着沐浴在阳光里。周围的其他人看着这一幕也都会心的笑了。
看着她们,我想起在我们老家那个小小的地方,也有和小女孩患同一种病的两个男孩,但与女孩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进学校读书,就整日在街上来来去去,我猜想他们也一定没有受到像那位妈妈对待女儿那样的呵护与关爱。他们只得到了物质上的衣食无忧,却无法体验精神的满足和自食其力的滋味。这其中或许有一部分物质差异的缘故,但在我看来更多是因为人们封闭的头脑和陈腐的思想,认为这样的孩子注定一辈子都只能这样,无法独立生活,更无法具备独立意识。所以,还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多给予这类弱势群体里的孩子一些关注、关心和关爱。只要悉心引导,他们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独立意识、独立行为能力,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