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导演 一个可能伟大的导演-----贾樟柯
我怀着激动与愧疚的心情在网上偷偷看完贾樟柯导演的新作《天注定》,我决定要写一篇关于贾樟柯的文章。一是表达我的歉意,二是表达对他一如既往的爱。“一个可能伟大的导演”是之前看《南方人物周刊》访谈,给贾樟柯的一个赞誉。我觉得这个赞誉很准确,既表明他现有的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成就和影响,又说明他要真正“伟大”的进步空间。
前几天贾樟柯在微博上痛诉,自己近十个月一直在为《天注定》的国内发行奔走,结果网上已经流出了种子,使大陆市场尽失。他决定停止艺术影院的建设来弥补合作者的损失。不少网友在表示同情之时,也已纷纷在网上搜种子。这种尴尬的状况不仅反映了贾樟柯作品的影响力也让我们我看到了电影商业化下贾樟柯的无奈,挣扎,坚持,守望。
灰暗的色调,杂乱的街道,破败的房屋,长时间的无声行走,横穿画面的摩托汽车,各色的标语、领袖像、海报,充斥耳鼓的广播、电视新闻、流行歌曲、手机铃声……用长镜头等待人物还原生活的真实,用自然光、实景拍摄还原杂乱粗糙的真实感。他让纷繁杂乱的世界浸着最原始的气息,让绝望苦闷的人们怀着最简单的梦想。这些就是贾樟柯电影的特点,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更是让大家接受他与众不同“伟大”的前提。
电影评论家说:“贾樟柯的电影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因此,如果把贾樟柯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坐标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澜,甚至已经不是几部电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头去看,贾樟柯影像的文本意义恰恰是对正在经历激烈全球化变迁的古老中国的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录,所有的细节已经沉淀到时间的潜流里去,留下的是一个个沉默的动容、一段段不朽的绝唱。”我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他电影里很像,所以每次看他的电影似乎就发生在我的周围,就是那些我听别人说过的真真假假的故事。十多年来从《小武》到《天注定》,贾樟柯从地下解禁走到地上,电影的地域从小县城汾阳到北京、重庆、成都、上海。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发展变化、问题矛盾,我们看到各个时期各种人物的痛苦、挣扎。电影里,每个地方都在社会发展中直挺挺的耸立,每种人物都是城市化下血淋淋的烙印。每段故事都是当代中国赤裸裸的现实。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这些年电视里的各种新闻似乎证实了这句话,中国走太快了,他的人民跟不上了,他们有的被撞倒有的被湮没。他们的生活没人关注,他们的问题没人解决,他们的梦想没人重视,他们的呼吁没人看见。但是贾樟柯却用镜头默默的关注这群人,讲述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一个社会的良心,一个导演的良心,也是“伟大”最具代表的社会条件。
综上所述我从宏观角度论述了这些年来贾樟柯可能伟大的原因。即用电影记录中国当代真实社会的发展变迁;记录社会变迁之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梦想、呼吁;记录这些地方被忽视已久却十分重要的人事和精神。他用独特的视角,鲜活的画面,饱满的热情构建一个苦难、坚强、豁达、真实的中国。
伟大这个词似乎是对于一个人最大的褒奖。谁都想伟大,谁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伟大着。仔细想来“伟大”又是一个很苛刻的词,不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在一定的领域里,不成就一番丰功伟绩,不影响一代人都不算伟大。在电影圈内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人很多,但伟大的人很少。所以下面我将从贾樟柯的电影本身出发,看他如何一步步用电影走上伟大进程的。
构建
成名作《小武》,我们看到他是怀着极大的梦想与热情在拍,也就定下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电影里的所有元素在他后来的电影中一直都有延续。《小武》为中国电影注入了鲜血,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以其说是历史成就他的伟大,不如说是自己成全了自己的伟大。
后来的《站台》、《任逍遥》是延续《小武》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家乡的生活状况。《站台》是贾樟柯的野心之作,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史诗青春片。讲的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汾阳县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由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它表现的是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那些普通人命运的起起伏伏。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悄然巨变,对人们来说,这其实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变革。因为这次变革不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更涉及到人们的思维观念的转变。在那个充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当时的年轻人在和所有人一起承受变革的磨砺之余,还要来自青春的萌动和焦躁。《站台》让我们看到贾樟柯的能力,也就是完成了自己电影的初步构建。
《任逍遥》是贾樟柯为了构成三部曲,在前两部的构架中拍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还是前两部中的苦闷、躁动。只是这次环境换到经济更发达的大同,两个青年在街头选择了更冲动更残酷的游荡。这部片子虽然在前两部的基础上没有突破多少,但也是至诚之作。三部影片囊括的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改革开放中内地城镇的境遇,那里的发展冲动和被抛弃的恐慌。在当时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坚持对中国现实投以强烈人文关注,也完成他纪实电影风格的构建。当我们看到鲜有电影关注的地方,一直被漠视人们活生生的演绎着他们的爱恨时,贾樟柯的伟大进程开始了。
完善
以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背景拍摄的《世界》是贾樟柯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农民工问题是这些年来城市很难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农民工,但城市又不能给他们完善的生活保障。在北京的主题公园他用几个务工者的酸楚给现实一个巨大的讽刺。他的电影第一次以城市为背景拍摄,注入了更多的商业化东西,而且也不是他所熟悉的故乡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还是那群人,以前有强烈的愿望从小城镇走出去,到了大城市却没有归宿。不同的地方他们遇到不同的生活艰辛。之后的《三峡好人》更是取得巨大成就,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在国内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形成了新闻事件。影片通过两个人到奉节寻找自己的爱人,挽回爱情为线索。展现三峡移民背景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画面,不仅震撼而且刺痛每个人的心。这两部片子是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最大化,也是近年表现现实社会少有的好作品。可以说通过这两部影片没有人再去质疑导演的能力了,使他的电影得到完善,同时使他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伟大通过这两部片子得到发展和完善。
休整
《三峡好人》后可以说贾樟柯已经初步的功成名就了。他进入了短暂的休整中,开始参加一些活动。近几年几部作品可以归类为纪录片。《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无用》是一部短片,延续了他以前的特点,镜头对准的是东莞服装制造厂的流水线。《二十四城记》是关注老厂的工人,讲述社会变革下他们的生活变化。《海上传奇》是受世博会之邀关于上海发展的风云历史进程。这几部片子也很好,但是没有让“伟大”向前迈进。
突破
最近两年贾樟柯监制的片子开始多了,而且质量一直都不错。在社会中也最大化发挥自己影响力,扶持有能力的年轻导演。同时他的第一部商业片《在清朝》也在筹备当中。听说片子是武侠片,是杜琪峰监制,是他历史的最大投资。《在清朝》未开拍,贾樟柯筹备期间看新闻时,瞬间的灵感让他用5个月时间拍了《天注定》。没想到《天注定》在国外顺利拿到了大奖,但国内上映却一直没沟通好。《天注定》是根据四个真实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直击中国当代社会,并试图找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电影涉及腐败、暴力、小三、卖淫嫖娼、血汗工厂等,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大杂烩。影片无论是故事构架,镜头语言、光线色彩都和以前的的不一样。我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但是我看的更流畅更震撼。影片也具有了很多商业元素,但我认为这些商业元素对片子的整体质量没构成影响。所以我认为《天注定》是贾樟柯的突破之作,也推动了他的伟大进程。
接下去的事不得而知,《在清朝》会怎样也不得而知。但我认为一定会是突破之作。在如今的商业化浪潮下,拍商业片是每个导演的必经之路。过去十几年贾樟柯的电影从起步建构到发展完善再到突破,他一直都坚持的很好。他保持了自己的良心与方向,保持了自己的态度与决心。所以他才有可能伟大。
伟大
有人说:“成就伟大主要是坚持。”对于贾樟柯来说,“伟大的电影导演”这个赞誉已经开始。接下来就看他如何将自己演绎的更伟大。在有限的时空里,不忘初衷,坚持良心,不断突破是他未来之路。电影导演的伟大是在一部部作品堆积起来的,是在观众审视评价中堆积起来的,是在潜移默化影响社会建设中堆积起来的。希望贾樟柯的伟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陪伴下,社会的繁荣进步中,从源源不断作品中涌现出来。
潘俊文
2014年3月14日
前几天贾樟柯在微博上痛诉,自己近十个月一直在为《天注定》的国内发行奔走,结果网上已经流出了种子,使大陆市场尽失。他决定停止艺术影院的建设来弥补合作者的损失。不少网友在表示同情之时,也已纷纷在网上搜种子。这种尴尬的状况不仅反映了贾樟柯作品的影响力也让我们我看到了电影商业化下贾樟柯的无奈,挣扎,坚持,守望。
灰暗的色调,杂乱的街道,破败的房屋,长时间的无声行走,横穿画面的摩托汽车,各色的标语、领袖像、海报,充斥耳鼓的广播、电视新闻、流行歌曲、手机铃声……用长镜头等待人物还原生活的真实,用自然光、实景拍摄还原杂乱粗糙的真实感。他让纷繁杂乱的世界浸着最原始的气息,让绝望苦闷的人们怀着最简单的梦想。这些就是贾樟柯电影的特点,也是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更是让大家接受他与众不同“伟大”的前提。
电影评论家说:“贾樟柯的电影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这个世界变迁的意义。因此,如果把贾樟柯置于更宏大的历史坐标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澜,甚至已经不是几部电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头去看,贾樟柯影像的文本意义恰恰是对正在经历激烈全球化变迁的古老中国的一段惊心动魄的记录,所有的细节已经沉淀到时间的潜流里去,留下的是一个个沉默的动容、一段段不朽的绝唱。”我从小的生活环境和他电影里很像,所以每次看他的电影似乎就发生在我的周围,就是那些我听别人说过的真真假假的故事。十多年来从《小武》到《天注定》,贾樟柯从地下解禁走到地上,电影的地域从小县城汾阳到北京、重庆、成都、上海。我们看到各个地方的发展变化、问题矛盾,我们看到各个时期各种人物的痛苦、挣扎。电影里,每个地方都在社会发展中直挺挺的耸立,每种人物都是城市化下血淋淋的烙印。每段故事都是当代中国赤裸裸的现实。贾樟柯曾经说过一句话,“当一个社会急匆匆往前赶路的时候,不能因为要往前走,就忽视那个被你撞倒的人。”这些年电视里的各种新闻似乎证实了这句话,中国走太快了,他的人民跟不上了,他们有的被撞倒有的被湮没。他们的生活没人关注,他们的问题没人解决,他们的梦想没人重视,他们的呼吁没人看见。但是贾樟柯却用镜头默默的关注这群人,讲述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一个社会的良心,一个导演的良心,也是“伟大”最具代表的社会条件。
综上所述我从宏观角度论述了这些年来贾樟柯可能伟大的原因。即用电影记录中国当代真实社会的发展变迁;记录社会变迁之下普通人的生存状态、梦想、呼吁;记录这些地方被忽视已久却十分重要的人事和精神。他用独特的视角,鲜活的画面,饱满的热情构建一个苦难、坚强、豁达、真实的中国。
伟大这个词似乎是对于一个人最大的褒奖。谁都想伟大,谁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伟大着。仔细想来“伟大”又是一个很苛刻的词,不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在一定的领域里,不成就一番丰功伟绩,不影响一代人都不算伟大。在电影圈内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人很多,但伟大的人很少。所以下面我将从贾樟柯的电影本身出发,看他如何一步步用电影走上伟大进程的。
构建
成名作《小武》,我们看到他是怀着极大的梦想与热情在拍,也就定下了贾樟柯的电影风格。电影里的所有元素在他后来的电影中一直都有延续。《小武》为中国电影注入了鲜血,可以说是中国电影的里程碑之作。以其说是历史成就他的伟大,不如说是自己成全了自己的伟大。
后来的《站台》、《任逍遥》是延续《小武》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和家乡的生活状况。《站台》是贾樟柯的野心之作,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史诗青春片。讲的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汾阳县文工团的一群年轻人在社会变革的浪潮中由寻找到回归的成长故事。它表现的是在时代变迁的浪潮中,那些普通人命运的起起伏伏。二十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悄然巨变,对人们来说,这其实是一次脱胎换骨般的变革。因为这次变革不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更涉及到人们的思维观念的转变。在那个充满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当时的年轻人在和所有人一起承受变革的磨砺之余,还要来自青春的萌动和焦躁。《站台》让我们看到贾樟柯的能力,也就是完成了自己电影的初步构建。
《任逍遥》是贾樟柯为了构成三部曲,在前两部的构架中拍出来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还是前两部中的苦闷、躁动。只是这次环境换到经济更发达的大同,两个青年在街头选择了更冲动更残酷的游荡。这部片子虽然在前两部的基础上没有突破多少,但也是至诚之作。三部影片囊括的正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改革开放中内地城镇的境遇,那里的发展冲动和被抛弃的恐慌。在当时中国电影集体向好莱坞投降,沉沦于虚无缥缈的非现实主义题材的时候,贾樟柯坚持对中国现实投以强烈人文关注,也完成他纪实电影风格的构建。当我们看到鲜有电影关注的地方,一直被漠视人们活生生的演绎着他们的爱恨时,贾樟柯的伟大进程开始了。
完善
以背井离乡到城市打工为背景拍摄的《世界》是贾樟柯第一部在国内上映的电影。农民工问题是这些年来城市很难解决的问题,城市建设需要农民工,但城市又不能给他们完善的生活保障。在北京的主题公园他用几个务工者的酸楚给现实一个巨大的讽刺。他的电影第一次以城市为背景拍摄,注入了更多的商业化东西,而且也不是他所熟悉的故乡的生活。于是我们看到还是那群人,以前有强烈的愿望从小城镇走出去,到了大城市却没有归宿。不同的地方他们遇到不同的生活艰辛。之后的《三峡好人》更是取得巨大成就,获得威尼斯金狮奖,在国内与张艺谋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同一天上映形成了新闻事件。影片通过两个人到奉节寻找自己的爱人,挽回爱情为线索。展现三峡移民背景之下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画面,不仅震撼而且刺痛每个人的心。这两部片子是他关注底层人民生活的最大化,也是近年表现现实社会少有的好作品。可以说通过这两部影片没有人再去质疑导演的能力了,使他的电影得到完善,同时使他成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他的伟大通过这两部片子得到发展和完善。
休整
《三峡好人》后可以说贾樟柯已经初步的功成名就了。他进入了短暂的休整中,开始参加一些活动。近几年几部作品可以归类为纪录片。《无用》、《二十四城记》、《海上传奇》。《无用》是一部短片,延续了他以前的特点,镜头对准的是东莞服装制造厂的流水线。《二十四城记》是关注老厂的工人,讲述社会变革下他们的生活变化。《海上传奇》是受世博会之邀关于上海发展的风云历史进程。这几部片子也很好,但是没有让“伟大”向前迈进。
突破
最近两年贾樟柯监制的片子开始多了,而且质量一直都不错。在社会中也最大化发挥自己影响力,扶持有能力的年轻导演。同时他的第一部商业片《在清朝》也在筹备当中。听说片子是武侠片,是杜琪峰监制,是他历史的最大投资。《在清朝》未开拍,贾樟柯筹备期间看新闻时,瞬间的灵感让他用5个月时间拍了《天注定》。没想到《天注定》在国外顺利拿到了大奖,但国内上映却一直没沟通好。《天注定》是根据四个真实新闻事件改编而成的,直击中国当代社会,并试图找出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电影涉及腐败、暴力、小三、卖淫嫖娼、血汗工厂等,可以说是中国当代社会的大杂烩。影片无论是故事构架,镜头语言、光线色彩都和以前的的不一样。我不知道是好还是不好,但是我看的更流畅更震撼。影片也具有了很多商业元素,但我认为这些商业元素对片子的整体质量没构成影响。所以我认为《天注定》是贾樟柯的突破之作,也推动了他的伟大进程。
接下去的事不得而知,《在清朝》会怎样也不得而知。但我认为一定会是突破之作。在如今的商业化浪潮下,拍商业片是每个导演的必经之路。过去十几年贾樟柯的电影从起步建构到发展完善再到突破,他一直都坚持的很好。他保持了自己的良心与方向,保持了自己的态度与决心。所以他才有可能伟大。
伟大
有人说:“成就伟大主要是坚持。”对于贾樟柯来说,“伟大的电影导演”这个赞誉已经开始。接下来就看他如何将自己演绎的更伟大。在有限的时空里,不忘初衷,坚持良心,不断突破是他未来之路。电影导演的伟大是在一部部作品堆积起来的,是在观众审视评价中堆积起来的,是在潜移默化影响社会建设中堆积起来的。希望贾樟柯的伟大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我们的陪伴下,社会的繁荣进步中,从源源不断作品中涌现出来。
潘俊文
2014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