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成一锅“吮指原味老母鸡汤”
有一天——忘记了具体日期的某一天——闲来无事刷微博,看到某个发生在三十年前美国小镇的故事,绑架了小男孩儿的劫匪被当场击毙,而为了抚慰亲眼见到血腥场面的小男孩,警察和全镇人都将之称为一场演戏,于是那个小孩得以毫无阴影的成长,直到三十年后得知真相,去找到当初第一个撒这个谎的警察致谢。瞧,多治愈的一个故事,无论真假。
可惜,令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源头是名博燕公子,她不无鄙夷的说了“恶心吐了,这得是吮指原味老母鸡才炖得出来的鸡汤啊。朋友圈又要疯转了吧。”这样的话。恩,表明立场本身其实没什么错,但有时候就像我们明知道白雪公主原作是暗黑童话却永远不会给年幼的孩子讲那个版本一样,精神鸦片确实是残酷世界中能让自己坚强活下去的必备毒品。所以,她这话说的可真让人喜欢不起来。
当然,这真的没有针对某个个人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知道“人艰不拆”,如此又何必。看不惯不要说话就好了。
每个人都有造口业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特立独行而嘲笑循规蹈矩的大多数人,为了证明自己那份狭隘的言辞犀利而取笑胖子、矮子、丑女、挫男甚至残疾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矫谐而挖苦一切带着与心灵鸡汤有着类似基因的事件和语言,彼时我们都不知悔改并对自己的“妙语连珠”沾沾自喜。但它能真正带给你什么?除了一瞬间的内心快感,更多的,是培养着一双无时无刻挑刺的眼睛。你以为自己有精准的洞察力,可以瞬间秒杀一切“不合格”,却忘了生活不是生产线上的质检,有着科学而严格的具体标准,更多时候,你看着什么,生活就反馈给你什么,所以在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中只看得到不好的部分,只会让你永远背负着负能量。
如果做一道强制性选择题:题目是“我们每天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雾霾、胶皮药物、滥用的转基因和添加剂、超标的自来水、衣物和家装里看不见的甲醛、一撞就碎的塑料汽车、挣钱不管名的医院、无缘无故的杀戮以及无法反抗的剥削……瞧啊,多让人绝望的环境!衣食住行无一安全,生老病死都不能自主。请选择答案中的一项并实施:A.这么绝望还活着干吗?不如集体去死吧? B.即便如此,也仍要坚持着活下去。”
答案显而易见:这世界所有努力活着的人,都会一边满脸“卧槽出题这人脑子有病吧”的表情一边毫不犹豫的选择B。即使他下一秒仍要面对惨淡的人生,但大多数人——没有自杀倾向精神障碍的人们,都会选择好好活着。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一定会给出类似“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当然不能因为这些就去死了”的答案。
当然不能。因为这些就去死,简直就是神经病!反正都是要活着,在所有人朴素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存理念中,加入“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何不积极面对”的附加条件,有那么难吗?
我有一个不知道是患了什么精神类症状还是撞邪了还是单纯郁郁而不得志总爱耍酒疯的舅舅,平素喝了酒就爱以话术伤害家人为己任,偶伴大喊、恐吓和破坏东西。似乎人总是对“无论我怎么混蛋,你是我血亲,总不能弃我于街头不顾”的逻辑有恃无恐。所以越来越变本加厉,从酒后失控逐渐到时时刻刻一张口就失控。所以每每回想起来自己那些一丁点儿不满意就掀桌的混蛋行为,真的全赖同事和朋友不与混蛋一般见识的大度,才没有挨揍也没被孤立的活到了现在。——庆幸的是,我有一个什么事都能正能量的前同事。哪怕那些纠结、烦躁到抓狂的事,她都能冷静处置,不波及无辜、不延长负面情绪,不让不值得的人和事蒙蔽眼睛。与她坐对桌的那些日子,她简直可以用“没皮没脸”来形容,无论我怎么暴躁,她都能拉着我,不温不火的浇息那些到处作案的小火苗,在情绪狂飙失控的路上急刹车。
无论是佛典还是圣经,貌似除了三字经开篇那句耳熟能详的“人之初,性本善”之外,东西方各路哲学都主张一件事,既“人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罪。因为出生,我们从母亲那里索取了她的营养、身材、美貌并带给她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疼痛;为了活着,我们杀害一切能果腹的生命塞进胃里,竟然还为那些尸体研究造型;为了生存,我们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逻辑下相互争抢——这一生都在罪上加罪。而为了让我们赎罪,我们才拥有智慧,去分辨可为、可不为,屏蔽不该做的事来减少罪过的累积;有家庭,相互搀扶走上正确的路;有情感,去爱世间万物,用强大的爱来消灭心魔。
爱日出的初始,也爱夕阳的惊艳;爱蓝天的明媚,也爱风雨的无常;爱花开花谢,也爱月盈月缺;爱春生夏长,也爱秋收冬藏;爱成功的喜悦,也爱失败的不馁;爱一个人时的孤独,也爱两人后的陪伴……就像罗丹“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句话一样,生活里随便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好心情的起点,只取决于你愿不愿意去发现。
当然,就像大家明知道抽烟有毒却无法停止一样,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又不是出家,没那个必要逼自己戒掉七情六欲,但心里有强大的正能量扎根的话,无论沮丧、悲怆、绝望、苦涩等等情绪袭来时,至少我们能控制自己迅速翻篇,而不是无限拉长故事低潮的这一章—— 一部戏总要有跌宕起伏才好看,但若总是阴沉灰暗毫无赞点可言的话,自编自导自演给自己看的你,迟早会罢演。
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我舅舅,如果人生已经如此可悲,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把它继续演成悲剧,明明是有转折的余地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议题,“朋友圈又要疯转了”这种事有什么不好,哪怕你看到的次数能让你倒背如流,哪怕你明知道这是某个被揶揄的人杜撰的,总比疯转“今天是xx日,为xx转,不转你妈/你爸/你七大姑八大姨九叔叔的丈母娘和她外甥会倒霉N年,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种玩意儿要正能量得多吧。至少,转发说明它触动了那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说明那个人愿意传播爱,说明大家都还在努力的或者,积极美好、努力幸福着。
虽然写这么一大堆仍然会被有些人骂“圣母逼”——又不是没被这么骂过——但我仍然认为,即使许多人曾经或仍然在拿心灵鸡汤开涮,但说实话,若真的能把自己的一辈子活成一锅“吮指原味老母鸡汤”,那该是多大的造化。
我乐意,你呢?
2014年3月16日凌晨3时,于北京。
(失业中,事业无起色,马上要交的房租无着落,晚上喝了茶睡不着觉,目前为止,二十八年零九个半月的人生一事无成,却仍在继续挣扎,因为总不能去死吧 O(∩_∩)O )
可惜,令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源头是名博燕公子,她不无鄙夷的说了“恶心吐了,这得是吮指原味老母鸡才炖得出来的鸡汤啊。朋友圈又要疯转了吧。”这样的话。恩,表明立场本身其实没什么错,但有时候就像我们明知道白雪公主原作是暗黑童话却永远不会给年幼的孩子讲那个版本一样,精神鸦片确实是残酷世界中能让自己坚强活下去的必备毒品。所以,她这话说的可真让人喜欢不起来。
当然,这真的没有针对某个个人的意思。只是觉得既然大家都知道“人艰不拆”,如此又何必。看不惯不要说话就好了。
每个人都有造口业的时候,为了证明自己特立独行而嘲笑循规蹈矩的大多数人,为了证明自己那份狭隘的言辞犀利而取笑胖子、矮子、丑女、挫男甚至残疾人,为了显示自己的聪明矫谐而挖苦一切带着与心灵鸡汤有着类似基因的事件和语言,彼时我们都不知悔改并对自己的“妙语连珠”沾沾自喜。但它能真正带给你什么?除了一瞬间的内心快感,更多的,是培养着一双无时无刻挑刺的眼睛。你以为自己有精准的洞察力,可以瞬间秒杀一切“不合格”,却忘了生活不是生产线上的质检,有着科学而严格的具体标准,更多时候,你看着什么,生活就反馈给你什么,所以在信息的传达与接收中只看得到不好的部分,只会让你永远背负着负能量。
如果做一道强制性选择题:题目是“我们每天生活在如此糟糕的环境中,雾霾、胶皮药物、滥用的转基因和添加剂、超标的自来水、衣物和家装里看不见的甲醛、一撞就碎的塑料汽车、挣钱不管名的医院、无缘无故的杀戮以及无法反抗的剥削……瞧啊,多让人绝望的环境!衣食住行无一安全,生老病死都不能自主。请选择答案中的一项并实施:A.这么绝望还活着干吗?不如集体去死吧? B.即便如此,也仍要坚持着活下去。”
答案显而易见:这世界所有努力活着的人,都会一边满脸“卧槽出题这人脑子有病吧”的表情一边毫不犹豫的选择B。即使他下一秒仍要面对惨淡的人生,但大多数人——没有自杀倾向精神障碍的人们,都会选择好好活着。如果你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也一定会给出类似“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当然不能因为这些就去死了”的答案。
当然不能。因为这些就去死,简直就是神经病!反正都是要活着,在所有人朴素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生存理念中,加入“哭也一天,笑也一天,何不积极面对”的附加条件,有那么难吗?
我有一个不知道是患了什么精神类症状还是撞邪了还是单纯郁郁而不得志总爱耍酒疯的舅舅,平素喝了酒就爱以话术伤害家人为己任,偶伴大喊、恐吓和破坏东西。似乎人总是对“无论我怎么混蛋,你是我血亲,总不能弃我于街头不顾”的逻辑有恃无恐。所以越来越变本加厉,从酒后失控逐渐到时时刻刻一张口就失控。所以每每回想起来自己那些一丁点儿不满意就掀桌的混蛋行为,真的全赖同事和朋友不与混蛋一般见识的大度,才没有挨揍也没被孤立的活到了现在。——庆幸的是,我有一个什么事都能正能量的前同事。哪怕那些纠结、烦躁到抓狂的事,她都能冷静处置,不波及无辜、不延长负面情绪,不让不值得的人和事蒙蔽眼睛。与她坐对桌的那些日子,她简直可以用“没皮没脸”来形容,无论我怎么暴躁,她都能拉着我,不温不火的浇息那些到处作案的小火苗,在情绪狂飙失控的路上急刹车。
无论是佛典还是圣经,貌似除了三字经开篇那句耳熟能详的“人之初,性本善”之外,东西方各路哲学都主张一件事,既“人是带着原罪来到这个世界的”。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罪。因为出生,我们从母亲那里索取了她的营养、身材、美貌并带给她世界上最高级别的疼痛;为了活着,我们杀害一切能果腹的生命塞进胃里,竟然还为那些尸体研究造型;为了生存,我们在“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残酷逻辑下相互争抢——这一生都在罪上加罪。而为了让我们赎罪,我们才拥有智慧,去分辨可为、可不为,屏蔽不该做的事来减少罪过的累积;有家庭,相互搀扶走上正确的路;有情感,去爱世间万物,用强大的爱来消灭心魔。
爱日出的初始,也爱夕阳的惊艳;爱蓝天的明媚,也爱风雨的无常;爱花开花谢,也爱月盈月缺;爱春生夏长,也爱秋收冬藏;爱成功的喜悦,也爱失败的不馁;爱一个人时的孤独,也爱两人后的陪伴……就像罗丹“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句话一样,生活里随便一件小事都可能成为好心情的起点,只取决于你愿不愿意去发现。
当然,就像大家明知道抽烟有毒却无法停止一样,明白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又不是出家,没那个必要逼自己戒掉七情六欲,但心里有强大的正能量扎根的话,无论沮丧、悲怆、绝望、苦涩等等情绪袭来时,至少我们能控制自己迅速翻篇,而不是无限拉长故事低潮的这一章—— 一部戏总要有跌宕起伏才好看,但若总是阴沉灰暗毫无赞点可言的话,自编自导自演给自己看的你,迟早会罢演。
所以我一直无法理解我舅舅,如果人生已经如此可悲,为什么还要自己去把它继续演成悲剧,明明是有转折的余地的。
所以回到最初的议题,“朋友圈又要疯转了”这种事有什么不好,哪怕你看到的次数能让你倒背如流,哪怕你明知道这是某个被揶揄的人杜撰的,总比疯转“今天是xx日,为xx转,不转你妈/你爸/你七大姑八大姨九叔叔的丈母娘和她外甥会倒霉N年,不转不是中国人”这种玩意儿要正能量得多吧。至少,转发说明它触动了那个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说明那个人愿意传播爱,说明大家都还在努力的或者,积极美好、努力幸福着。
虽然写这么一大堆仍然会被有些人骂“圣母逼”——又不是没被这么骂过——但我仍然认为,即使许多人曾经或仍然在拿心灵鸡汤开涮,但说实话,若真的能把自己的一辈子活成一锅“吮指原味老母鸡汤”,那该是多大的造化。
我乐意,你呢?
2014年3月16日凌晨3时,于北京。
(失业中,事业无起色,马上要交的房租无着落,晚上喝了茶睡不着觉,目前为止,二十八年零九个半月的人生一事无成,却仍在继续挣扎,因为总不能去死吧 O(∩_∩)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