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怎么去信仰一种宗教?
一个人没有某种精神价值观,是可悲的。一般来说精神价值观是以某种信仰或某种宗教为载体的。 但是更可悲的是,一个人有了宗教信仰,但是却是建立在错误的知见上的,即错误的理解或解释上的,如此宗教信仰本身就会带来问题,还不如那些没有宗教信仰的人。
佛陀曾经用毒蛇来比喻佛教,把一个人学佛比喻为抓蛇。如果这个人先去抓尾巴,那么这是一种错误的抓法,毒蛇会扭过头来咬到这个人,危及他的生命。如果一个人先去抓头,他就会安全的抓到这条毒蛇。这说明,佛陀很清楚的向人们表明,佛教本身给一个人是带来好处还是坏处,也要看这个人怎么理解它(how to grasp)。
佛陀还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把佛法比作渡河用的舟,当一个人用这个舟渡过河去,是不会再把舟托在肩膀上的。 这说明,一切都是方法,都是认识那个最高真理的方法,一旦认识真理,你不应该执著于那个方法,执著为病。
佛所说的道理是圆融的,就看你读到没有读到,理解没有理解。 其实所有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印度教……,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信仰者理解的正确,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则会成为一个障碍。 如果信仰者理解其精义,去掉其形式化的过时的东西,知道灵活运用,而不是教条主义,则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精神解脱,否则则会变成一种桎梏。严重的信仰者甚至会得了所谓的“宗教心理病”。
每种宗教都会有它容易被错误理解的地方,容易成为问题的地方,这也就是它的弊端所在。
比如佛教,它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人消极,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成为弱者的精神幻想的避难所,单纯的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世。其实,这也是没有正确的理解佛教的“三世因果观”, 没有去阅读和理解佛教大乘经文。如果有正确的理解,你会晓得:学佛是为了成佛,而非为了保佑;所谓成佛绝对不能是为了自己,而是救助众生,这就是菩萨精神;你应该在每个当下去积极的努力,以次在不断的轮回中积累精神的各种能力,直到成佛;……MIT教授幸福课的Tal也说过:所有积极心理学里的教导都和佛教的教导不谋而合,除了对于desire的看法,佛教在这点上是比较消极的。其实他是没有去读流传在中国的大乘佛法。
我对基督教也比较熟悉,在美国呆过5年的城市是最bible-oriented城市之一,有个著名的神学院,我和很多神学生是朋友,他们经常和我讨论高深的神学问题。在我看来,基督教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超越“二元对立(dualism)”。在圣经中, 有天堂和地狱的对立,有上帝和撒旦的对立,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谁制造了撒旦?是上帝。如果上帝无所不能,为什么他制造撒旦,为啥他不一开始就制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我带着这个问题问这些神学生,没有一个能回答的。这就是个悖论,上帝创造这个世界和这种二元对立是矛盾的。绝对的善恶观念并非西方所本有,而是圣经信仰带来的。古希腊的善恶观念和东方差不多,一件事情是善还是恶要根据当时的因缘来定。 圣经中的这种”绝对“概念,带来的好处是信圣经的人可能还是比较守原则的;坏处就是,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行事可能会走极端的倾向。比如小布什的:”不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和”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是新十字军东征“, 只有受基督教这种绝对观念影响比较深的总统才会这样说话。
这种”二元对立“给很多基督徒所带来的一个错误信仰就是:我信的是唯一正确的,别人的都是谬误的,甚至异教徒都该下地狱。 持有这种思维方式,这种观念的人就很难和他人相处。 不包容(inclusive),不圆融。
伊斯兰,我不是很清楚,正在慢慢的和我的中东同事讨论,搜集一些信息。 以我现在的浅见,伊斯兰从某种程度上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古兰经是在圣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基督教虽然不包容(inclusive),不圆融,但是作为一个改革过的宗教他是有宽容的,就是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以忍受,这是西方社会得以进步的一个基础。 但是,某些国家的伊斯兰给我的感觉是甚至这种宽容都没有。 我想,伊斯兰文明要复兴,一定要从宗教改革开始,重新解释他们的宗教。
所有好的宗教的精义都是:要爱,要去宽容;最高的境界是要达到“无我”,和那个本源合一。 一定要注意,人都是很自私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的,放不下自我。有的时候,你信了一种宗教,你的信仰是如此强烈,你以为你已经克服了这个自我中心, 其实这个”自我”是非常狡猾的,它一定会利用你的信仰继续存在下去。比如,学佛的人也许就是因为怕死,怕死就是还有这个“我”的意识,坦率的说我就是这个层面的人。有些信基督的人,那个评判起别人来,说起话来,好像自己是上帝一样;行起事来,是那么极端,好像自己站在真理的肩膀上。其实这都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要克服自我中心,有一本书值得推荐:
The Book of Life: 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
其实不是克服,而是化解自我中心,通过观察自我,观察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Krishnamurti 是几乎反对一切组织化教条化的宗教的,认为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提升,才能解放。
=======————————————————————–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认为佛教的组织不如那些基督教的教会组织的活动好。佛教很好,是很有智慧一种学问,但是人的需求层面是多层面的,比如有很多社会活动的需求。佛教在这方面不如基督教的教会,应该学习。
对于信基督的中国人,尤其是信基督的第一代中国人,我是有一些建议的。因为我接触的比较多,做为一个局外人,我可能看的更清楚一些。信基督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把基督信仰和自己原来的文化价值体系融合起来, 而且不要去违背人之常情,否则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被人家看的怪怪的, 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基督教的传播。相对于中国文化,基督教仍然是一种外来的宗教。 我在美国基督徒和华人第二代基督徒(他们父母是第一代信教的)看不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把这种信仰和人之常情结合起来,他们学会了trade off, 学会了balance, 学会了灵活运用。但是作为华人第一代成人之后才信基督的,千万不要信的太“猛烈”,用圣经上几句话去标定一切,去衡量一切。这种做法太fundamental, 太极端,很少有美国人这样做的;凡这样做的美国人,你去看看,都是在现实世界里很失败的。
应该怎么去读圣经?在大学里,教我critial thinking的美国教授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的问题,要依据证据。 他当然对于美国的宗教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反感。但是他又告诉我们: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科学并不能给人生以意义,要寻求人生的意义要到哲学甚至宗教里去寻求;要把圣经中的故事当作寓言,理解其寓意,而不是咬文嚼字的去理解;圣经是人写的,不是神写的,800页的圣经中有800处互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和诸多考古发现不符; 、、、、、、
基督教对于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爱人如爱己”, 有几个能作到的?佛教的要求也同样高,但是佛教提供了一步一步“熏修”的方法,一步步的做,你不会感到太强力的去改变自我,但是你又在改变中。但是基督教没有提供这种方法,而又制定了这么高的目标,给信仰者很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很多信仰者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开始变的虚伪 ,这不可不省察。很多在美国的外国人都说过,美国人伪善,难道因为这个? 信任何一种宗教的都不可不省察这方面的问题。
如果你信了一种宗教,你一定要回想一下你开始信的缘起。如果缘起于你人生中碰到的危机,比如失恋、亲人的去世等等, 你一定要小心了。你那个时候很可能就像一个落水的人,见到水上漂浮的东西就抓住, 你未必对这种宗教有正确的认识。而且你抓住这个东西,你是活下来了,但是你很可能并没有真正解决你内心的问题。要解决你内心的问题,唯有智慧, 而智慧来源于仔细的省察、正确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观察。
后记:
我就算是信佛的吧,每次见到刚刚信佛的朋友,总要叮嘱对方:一定要把现实生活过好,过的快乐,物质和精神都不匮乏,和亲人夫妻朋友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不要把宗教当作逃避,要有一种现实的精神和智慧,在现实中以灵活现实的方式履行宗教的精神。 因为看到太多的人得了某种宗教病,或疯狂癫狂,或自闭郁郁寡欢看不起周围人, 或对别人批判性太强, 或对自己批判性太强,强求完美,…..都不是智慧。
原文链接:http://www.dreamagazine.com/?p=417
佛陀曾经用毒蛇来比喻佛教,把一个人学佛比喻为抓蛇。如果这个人先去抓尾巴,那么这是一种错误的抓法,毒蛇会扭过头来咬到这个人,危及他的生命。如果一个人先去抓头,他就会安全的抓到这条毒蛇。这说明,佛陀很清楚的向人们表明,佛教本身给一个人是带来好处还是坏处,也要看这个人怎么理解它(how to grasp)。
佛陀还有一个著名的比喻,把佛法比作渡河用的舟,当一个人用这个舟渡过河去,是不会再把舟托在肩膀上的。 这说明,一切都是方法,都是认识那个最高真理的方法,一旦认识真理,你不应该执著于那个方法,执著为病。
佛所说的道理是圆融的,就看你读到没有读到,理解没有理解。 其实所有的宗教,基督教、伊斯兰、印度教……,又何尝不是这样。 如果信仰者理解的正确,会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否则则会成为一个障碍。 如果信仰者理解其精义,去掉其形式化的过时的东西,知道灵活运用,而不是教条主义,则会在某种程度上有一种精神解脱,否则则会变成一种桎梏。严重的信仰者甚至会得了所谓的“宗教心理病”。
每种宗教都会有它容易被错误理解的地方,容易成为问题的地方,这也就是它的弊端所在。
比如佛教,它的问题就是容易导致人消极,逆来顺受,听天由命,成为弱者的精神幻想的避难所,单纯的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世。其实,这也是没有正确的理解佛教的“三世因果观”, 没有去阅读和理解佛教大乘经文。如果有正确的理解,你会晓得:学佛是为了成佛,而非为了保佑;所谓成佛绝对不能是为了自己,而是救助众生,这就是菩萨精神;你应该在每个当下去积极的努力,以次在不断的轮回中积累精神的各种能力,直到成佛;……MIT教授幸福课的Tal也说过:所有积极心理学里的教导都和佛教的教导不谋而合,除了对于desire的看法,佛教在这点上是比较消极的。其实他是没有去读流传在中国的大乘佛法。
我对基督教也比较熟悉,在美国呆过5年的城市是最bible-oriented城市之一,有个著名的神学院,我和很多神学生是朋友,他们经常和我讨论高深的神学问题。在我看来,基督教最大的问题是它不能超越“二元对立(dualism)”。在圣经中, 有天堂和地狱的对立,有上帝和撒旦的对立,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这里就有一个问题:是谁制造了撒旦?是上帝。如果上帝无所不能,为什么他制造撒旦,为啥他不一开始就制造一个完美的世界? 我带着这个问题问这些神学生,没有一个能回答的。这就是个悖论,上帝创造这个世界和这种二元对立是矛盾的。绝对的善恶观念并非西方所本有,而是圣经信仰带来的。古希腊的善恶观念和东方差不多,一件事情是善还是恶要根据当时的因缘来定。 圣经中的这种”绝对“概念,带来的好处是信圣经的人可能还是比较守原则的;坏处就是, 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行事可能会走极端的倾向。比如小布什的:”不是我们的朋友就是我们的敌人“和”入侵阿富汗和伊拉克是新十字军东征“, 只有受基督教这种绝对观念影响比较深的总统才会这样说话。
这种”二元对立“给很多基督徒所带来的一个错误信仰就是:我信的是唯一正确的,别人的都是谬误的,甚至异教徒都该下地狱。 持有这种思维方式,这种观念的人就很难和他人相处。 不包容(inclusive),不圆融。
伊斯兰,我不是很清楚,正在慢慢的和我的中东同事讨论,搜集一些信息。 以我现在的浅见,伊斯兰从某种程度上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古兰经是在圣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基督教虽然不包容(inclusive),不圆融,但是作为一个改革过的宗教他是有宽容的,就是你和我不一样,我可以忍受,这是西方社会得以进步的一个基础。 但是,某些国家的伊斯兰给我的感觉是甚至这种宽容都没有。 我想,伊斯兰文明要复兴,一定要从宗教改革开始,重新解释他们的宗教。
所有好的宗教的精义都是:要爱,要去宽容;最高的境界是要达到“无我”,和那个本源合一。 一定要注意,人都是很自私的,自我中心意识很强的,放不下自我。有的时候,你信了一种宗教,你的信仰是如此强烈,你以为你已经克服了这个自我中心, 其实这个”自我”是非常狡猾的,它一定会利用你的信仰继续存在下去。比如,学佛的人也许就是因为怕死,怕死就是还有这个“我”的意识,坦率的说我就是这个层面的人。有些信基督的人,那个评判起别人来,说起话来,好像自己是上帝一样;行起事来,是那么极端,好像自己站在真理的肩膀上。其实这都是自我中心的表现。
要克服自我中心,有一本书值得推荐:
The Book of Life: Daily Meditations with Krishnamurti
其实不是克服,而是化解自我中心,通过观察自我,观察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Krishnamurti 是几乎反对一切组织化教条化的宗教的,认为人只有认识自我才能得到真正的精神提升,才能解放。
=======————————————————————–
从技术层面来说,我认为佛教的组织不如那些基督教的教会组织的活动好。佛教很好,是很有智慧一种学问,但是人的需求层面是多层面的,比如有很多社会活动的需求。佛教在这方面不如基督教的教会,应该学习。
对于信基督的中国人,尤其是信基督的第一代中国人,我是有一些建议的。因为我接触的比较多,做为一个局外人,我可能看的更清楚一些。信基督是很好的,但是一定要把基督信仰和自己原来的文化价值体系融合起来, 而且不要去违背人之常情,否则就把自己孤立起来了,被人家看的怪怪的, 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基督教的传播。相对于中国文化,基督教仍然是一种外来的宗教。 我在美国基督徒和华人第二代基督徒(他们父母是第一代信教的)看不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的成长经历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机会把这种信仰和人之常情结合起来,他们学会了trade off, 学会了balance, 学会了灵活运用。但是作为华人第一代成人之后才信基督的,千万不要信的太“猛烈”,用圣经上几句话去标定一切,去衡量一切。这种做法太fundamental, 太极端,很少有美国人这样做的;凡这样做的美国人,你去看看,都是在现实世界里很失败的。
应该怎么去读圣经?在大学里,教我critial thinking的美国教授告诉我们,要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的问题,要依据证据。 他当然对于美国的宗教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非常反感。但是他又告诉我们:科学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科学并不能给人生以意义,要寻求人生的意义要到哲学甚至宗教里去寻求;要把圣经中的故事当作寓言,理解其寓意,而不是咬文嚼字的去理解;圣经是人写的,不是神写的,800页的圣经中有800处互相矛盾的地方,而且和诸多考古发现不符; 、、、、、、
基督教对于人的要求还是很高的,“爱人如爱己”, 有几个能作到的?佛教的要求也同样高,但是佛教提供了一步一步“熏修”的方法,一步步的做,你不会感到太强力的去改变自我,但是你又在改变中。但是基督教没有提供这种方法,而又制定了这么高的目标,给信仰者很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很多信仰者很可能不知不觉中开始变的虚伪 ,这不可不省察。很多在美国的外国人都说过,美国人伪善,难道因为这个? 信任何一种宗教的都不可不省察这方面的问题。
如果你信了一种宗教,你一定要回想一下你开始信的缘起。如果缘起于你人生中碰到的危机,比如失恋、亲人的去世等等, 你一定要小心了。你那个时候很可能就像一个落水的人,见到水上漂浮的东西就抓住, 你未必对这种宗教有正确的认识。而且你抓住这个东西,你是活下来了,但是你很可能并没有真正解决你内心的问题。要解决你内心的问题,唯有智慧, 而智慧来源于仔细的省察、正确的认识和对自我的观察。
后记:
我就算是信佛的吧,每次见到刚刚信佛的朋友,总要叮嘱对方:一定要把现实生活过好,过的快乐,物质和精神都不匮乏,和亲人夫妻朋友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不要把宗教当作逃避,要有一种现实的精神和智慧,在现实中以灵活现实的方式履行宗教的精神。 因为看到太多的人得了某种宗教病,或疯狂癫狂,或自闭郁郁寡欢看不起周围人, 或对别人批判性太强, 或对自己批判性太强,强求完美,…..都不是智慧。
原文链接:http://www.dreamagazine.com/?p=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