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互用”的真伪
“六根互用”的真伪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101726/
“六根互用”
《楞严经》卷十讲到诸佛、大菩萨的六根互用,识阴尽,无明惑尽,是真六根互用:“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至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又六根清净者,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用应知。”是圆教相似即佛,见思、尘沙惑先落,相似之六根互用也。
《楞严经》卷四(大正19)曰:“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河神女非鼻而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这是阿罗汉,相似之六根互用,不及贤位菩萨(圆教相似即佛)。
=========
人间那位佛陀怎么说的呢?
《中部·有明大经》:尊者!此等五根有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界。(根各受境)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尊者!此等五根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界。意为五根所依,意领受此等之境界、行界。”
《相应部·大品·根相应》:“尊瞿昙!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何为五根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尊瞿昙!此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何为归趣耶?对何之境为领受耶?婆罗门!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何为五根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婆罗门!此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意为归趣,意领受其境。
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各有各的所缘,不能领受其它根的所缘。但意根可以领受其它五根的所缘,总摄五根,能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所缘
可见后期的所谓经典的“六根互用”是后人伪造添加的。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0101726/
“六根互用”
《楞严经》卷十讲到诸佛、大菩萨的六根互用,识阴尽,无明惑尽,是真六根互用:“识阴若尽,则汝现前,诸根互用;从互用中,能入菩萨,金刚干慧,圆明精心,于中发化。如净琉璃,内含宝月,如是乃至超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心,菩萨所行金刚十地,等觉圆明,入于如来,妙庄严海,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法华经·法师功德品》:“又六根清净者,于六根中悉能具足见色闻声辨香别味觉触知法等,诸根互用应知。”是圆教相似即佛,见思、尘沙惑先落,相似之六根互用也。
《楞严经》卷四(大正19)曰:“不由前尘所起知见,明不循根,寄根明发,由是六根互相为用。阿难汝岂不知?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河神女非鼻而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觉触;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这是阿罗汉,相似之六根互用,不及贤位菩萨(圆教相似即佛)。
=========
人间那位佛陀怎么说的呢?
《中部·有明大经》:尊者!此等五根有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界。(根各受境)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也。尊者!此等五根异境界,异行界不互相一致领受境界及行界。意为五根所依,意领受此等之境界、行界。”
《相应部·大品·根相应》:“尊瞿昙!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何为五根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尊瞿昙!此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何为归趣耶?对何之境为领受耶?婆罗门!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何为五根耶?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婆罗门!此五根有异对境,有异行境,对他境互不能领受,以意为归趣,意领受其境。
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这五根各有各的所缘,不能领受其它根的所缘。但意根可以领受其它五根的所缘,总摄五根,能识别色声香味触法六种所缘
可见后期的所谓经典的“六根互用”是后人伪造添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