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导游图 换种方式玩转苏州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那个梦想也许在远方才会盛开。——背包客
在苏州有这么一群背包客,他们喜欢探寻美食,喜欢探究古宅,关心环保,热爱旅行,他们将苏州园林、控制保护建筑、古宅、小巷,以及苏帮菜、传统小吃、苏州手工艺等信息收集整理,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绘制出一张与传统的交通导游图截然不同的苏州手绘导游图。这群特殊的背包客想通过一张充满个性的手绘导游图告诉向往苏州的人,在苏州,你完全可以撇开导游,一个人打起背包,穿梭在古城小巷里,触摸最真实的苏州。
一群背包客的"秘密计划"
徐涛,新苏州人。身份标签:文艺青年、苏州小巷宣传志愿者、旅行家、苏州手绘导游图制作者。
第一次遇到他是在圆融时代广场的I,N时代创意文化艺术节上。瘦瘦的他身上穿着艺术节统一发的宽大蓝色外套,和搭档站在天幕下向市民推销他们的"手绘导游图"。导游图很特别,一下吸引了不少市民。记者感兴趣的除了导游图本身外,还有他制作这份手绘导游图的原因和过程。
在新苏州人中,徐涛也许算不上资格最老的,但要论对苏州街巷的了解,能超过他的人恐怕不多。 2000年,当徐涛第一次踏上苏州的土地时,他并不知道这座千年古城原来是伍子胥修的。他只是觉得苏州的粉墙黛瓦很多,到处都是小桥流水,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时间久了,徐涛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特别是古城区,让他迷恋不已。闲暇的时候,他会一个人背着背包,在古城里转悠。除了喜欢逛园林外,徐涛更喜欢穿街走巷。小巷子有醇正的水乡生活,有老苏州人亲手做的美味的小吃,这些都让徐涛觉得苏州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
后来和朋友在古城开了一家青年旅舍,他喜欢在那个干净的院子里和来来往往的客人聊天,结果徐涛发现,大多数的背包客对苏州的认识都停留在苏州园林上,似乎除了园林,苏州便没有别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了。徐涛觉得,游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地图上标注的好玩的地方,基本上是园林。旅行社和导游们宣传的,也多是园林。在徐涛看来,把园林和苏州划上等号,其实是误读了苏州。因为苏州除了园林,还有很多古迹,有小桥流水,有吴侬软语,有各色小吃,更有令人迷恋的小巷……而这些地方,不是一天两天的匆忙游览就能了解和体会的。
"如果有一份供背包客自助游的导游图,那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琢磨着开始画一份导游图,一份可以帮助到大家的导游图。
一份手绘导游图的精彩出炉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徐涛便开始计划要自己绘制一幅前无古人的手绘导游图。有了这份导游图,即便是没有导游,你也能够玩转苏州,触摸到最真实的苏州。
刚开始,徐涛只是想画一份辅助性的导游图,但画着画着就发现要标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经过十个月的不懈努力,一张绝对原创的手绘导游图诞生了。但是,当第一版导游图新鲜出炉时,大家的评价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中看不中用”这是大家对这份导游图的评价。是啊,苏州小巷阡陌纵横,小桥成百上千的,过分简单的东西并不能让大家过瘾,于是他又推倒重来。
或许是得益于他的工科背景,第二版导游图在实用性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在准备资料时,他天天给朋友打电话,收集苏州藏在深巷里弄的美食,每一家餐馆都去品尝,每一个景点都去核实,力图亲身验证每一个"口碑传授"。
苏州古城2500年,总体格局都没有很大变化,宋代平江图碑刻上面的道路、河流至今还在使用。状元郎、吴门医派、吴门画派都赫赫有名。此外苏州历来又是达官贵人或儒雅文人退隐的地方,于是古城散落着近600座各级保护建筑,基本上每条巷子都有,很多房子都已经演变成72家房客的状态了。
回忆当初的艰辛,徐涛感慨颇多。他说,跑控保建筑的时候,住户以为他是房管所的,要不然怎么老是对着破房子拍照片?后来他看见住户疑惑,索性就说自己是房管所的。他给一个个古建筑拍照存档,并在导游图上标注,很多地方都因缺乏维护而显得破败不堪,每次能做的就是和住在这些地方的阿婆说好好保护它,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贝。收集古建筑资料的过程也成为整个导游图制作过程中最为艰辛的阶段。
徐涛说,每天穿梭在苏州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像游客那样来去匆匆的旅游,他并不喜欢。他常带着客人骑着车去穿街走巷,甚至骑车去城外的灵岩山。爬半天山,就是为了那寺庙里面的一碗素面,而所有的付出和感受,都将最终在这份手绘导游图里得以体现。
作为一幅实用性的手绘导游图,精确度是必须的。为了确保精度,徐涛和朋友们用上了高科技手段,他们利用GPS定位,给每一个他们认为值得游玩的景点都标注了位置。所有的信息汇总好后,他们又按照1:80的比例,绘制出了第二版。
这次经过多项改进的手绘导游图终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可徐涛很快又发现了问题。图上标注的都是中文,倘若是不懂中文的老外拿到了,岂不是等于废纸一张?
可要把这些地名和景点翻译成英文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要翻译准确,不能闹笑话,否则让外国的背包客看笑话不算,说不定还会闹出误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找谁翻译的问题。因为翻译这份导游图的人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文水平外,还必须对苏州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翻译出来的英文版导游图才能做到“信、达、雅”,才能算得上一份拿得出手的手绘导游图。
为了让老外更容易看懂,徐涛他们还专门针对老外做了很多问卷调查,然后再在原稿上进行修改。徐涛说,刚开始以为只要将中文版翻译成英文就行了,谁想到一番调查下来,他们发现老外的思维和中国人有很大差别,最后做出来的图也完全不一样。最后,在一位精通英文的朋友帮助下,英文版导游图顺利出炉。
和其他的手绘导游图相比,中英文手绘导游图更注重实用,由于保持了1:80的比例,它和普通地图一样可以测量两点之间距离,以便于徒步或者骑行计算时间。
手绘导游图上的信息量非常多,绘制者将图上的各类信息都进行了分类编号,查询起来一目了然。
一种玩转苏州的另类方式
“苏州,是一个美丽的词。当我们把这个词抿在嘴里,轻轻地念出来的时候,便会油然想起很多优雅的事情:江南、水乡、退隐、才子、美女,乃至富庶。如果你曾到过苏州,那一定会想起散落在古城中的苏州园林,会想起那园林中弹琴的女子,而未到苏州的人,一定会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样的诗词。而一首戴望舒的《雨巷》,让人们将那丁香般忧愁的姑娘与苏州连结在一起……来去苏州的人总是那么匆匆,除了苏州园林,不知观前街、凤凰街,也不知平江路、山塘街,更不用说那些深藏小巷之中的状元府等历史建筑了。而苏州的夜景,又怎一个十全街能囊括?从夜景园林,到夜游护城河,或者金鸡湖、李公堤……太多的地方期待着与你分享。 ”
但愿这一份经过收集、勘测与体验的导游图,“能带你认识苏州,能让更多的人分享苏州之美。去那些小巷走走吧,那墙头不经意探出的蔷薇,那精美的砖雕,耳边听着吴侬软语,而别样苏州,就在你手中展开。 "
这是摘自手绘导游图封面上的一段话。用词洗炼,文笔优美,读过之后一幅生动逼真的苏州画卷仿佛在脑海中徐徐展开。
"根据这份地张图的提示,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游览苏州。 "在青年旅社,徐涛的朋友崔风摊开导游图说:"经过我们多次探路,目前为背包客推荐了骑行苏州线路图和徒步古城线路图。 "
比如,沿着地图上草绿色的线路标注,你可以骑车在一天内游完山塘街、虎丘、留园和寒山寺,而沿着浅粉色线路标注,则属于小桥流水之旅,可以游览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平江路。另外还有苏州丝绸寻访之旅,东西山太湖农家乐之旅。每一条线路上都有相应的温馨提示,告诉你该游什么,甚至连吃什么,都帮你打听好了。
徒步的线路则更有趣,我们不妨按照手绘导游图的指引,看看一天之内可以逛哪些地方吧:"清晨从沧浪亭出发,然后转向十全街北面平行的滚秀坊、带城桥下塘、吴衙场,在这条石板小路上,有几家独立咖啡馆可以停留,都是临河而建的江南民居装饰而成,可以适当小憩一下。然后转向北,一直走过干将路进入平江路,平江路是个适合乱逛的地方,东西走向的各条小巷依旧如从前那般铺着石板路,而从墙头伸出的蔷薇,开得总是那么烂漫,充满了生机。这边有丁香巷,还有可以免费参观的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也许是因为无法停车的原因,游客特别少,有时候可以在博物馆的院子里发呆一个下午……下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桃花坞的小巷中穿梭,可以看唐伯虎故居,最后从五峰园那条小弄堂穿过,边上的五峰园门票只要2元,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茶室,走累了花几块钱来一杯绿茶,绝对惬意。最后从吴趋坊出来,到达景德路,结束一天的徒步。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沿景德路一直走到观前街,到太监弄或者宫巷美食云集的地方去腐败。 "
"苏州2500年历史之厚重,不是一个园林就能代表的。告诉你一个别样的苏州,这就是我构思的初衷",在图上,徐涛这样写道:"我希望这份手绘导游图,能够帮助来苏州旅游的朋友们,让你们了解苏州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够帮助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朋友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指点,能够找到那些快要消失在小弄堂里的小吃,或者人气超高的小店。 "
"但愿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这座城市。 "
背包客们主张:
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
1、爬上北寺塔,鸟瞰炊烟袅绕的古城;
2、去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看看园林的极致;
3、到丝绸博物馆触摸一段历史,带一匹丝绸回家;
4、骑着自行车,像水乡人家那样从古桥上飞过;
5、徒步平江路,期待在丁香巷里遇见那丁香般忧愁的女子;
6、在昆曲博物馆,和艺术来一场一见钟情的约会;
7、顺着环绕古城的护城河,在画舫上任晚风将自己的思绪吹乱;
8、在晨雾之中,去隔壁的百年老店吃一碗头汤面;
9、在凤凰街,与朋友过一段穿越时光的苏帮菜饕餮之夜;
10、在小桥流水的咖啡馆里,发一场关于前世今生的呆
在苏州有这么一群背包客,他们喜欢探寻美食,喜欢探究古宅,关心环保,热爱旅行,他们将苏州园林、控制保护建筑、古宅、小巷,以及苏帮菜、传统小吃、苏州手工艺等信息收集整理,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绘制出一张与传统的交通导游图截然不同的苏州手绘导游图。这群特殊的背包客想通过一张充满个性的手绘导游图告诉向往苏州的人,在苏州,你完全可以撇开导游,一个人打起背包,穿梭在古城小巷里,触摸最真实的苏州。
一群背包客的"秘密计划"
徐涛,新苏州人。身份标签:文艺青年、苏州小巷宣传志愿者、旅行家、苏州手绘导游图制作者。
第一次遇到他是在圆融时代广场的I,N时代创意文化艺术节上。瘦瘦的他身上穿着艺术节统一发的宽大蓝色外套,和搭档站在天幕下向市民推销他们的"手绘导游图"。导游图很特别,一下吸引了不少市民。记者感兴趣的除了导游图本身外,还有他制作这份手绘导游图的原因和过程。
在新苏州人中,徐涛也许算不上资格最老的,但要论对苏州街巷的了解,能超过他的人恐怕不多。 2000年,当徐涛第一次踏上苏州的土地时,他并不知道这座千年古城原来是伍子胥修的。他只是觉得苏州的粉墙黛瓦很多,到处都是小桥流水,看着就让人觉得舒服。时间久了,徐涛发现自己渐渐喜欢上了这座城市。特别是古城区,让他迷恋不已。闲暇的时候,他会一个人背着背包,在古城里转悠。除了喜欢逛园林外,徐涛更喜欢穿街走巷。小巷子有醇正的水乡生活,有老苏州人亲手做的美味的小吃,这些都让徐涛觉得苏州是一座值得细细品味的城市。
后来和朋友在古城开了一家青年旅舍,他喜欢在那个干净的院子里和来来往往的客人聊天,结果徐涛发现,大多数的背包客对苏州的认识都停留在苏州园林上,似乎除了园林,苏州便没有别的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了。徐涛觉得,游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观点,是因为地图上标注的好玩的地方,基本上是园林。旅行社和导游们宣传的,也多是园林。在徐涛看来,把园林和苏州划上等号,其实是误读了苏州。因为苏州除了园林,还有很多古迹,有小桥流水,有吴侬软语,有各色小吃,更有令人迷恋的小巷……而这些地方,不是一天两天的匆忙游览就能了解和体会的。
"如果有一份供背包客自助游的导游图,那该多好啊! "于是他就琢磨着开始画一份导游图,一份可以帮助到大家的导游图。
一份手绘导游图的精彩出炉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徐涛便开始计划要自己绘制一幅前无古人的手绘导游图。有了这份导游图,即便是没有导游,你也能够玩转苏州,触摸到最真实的苏州。
刚开始,徐涛只是想画一份辅助性的导游图,但画着画着就发现要标注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经过十个月的不懈努力,一张绝对原创的手绘导游图诞生了。但是,当第一版导游图新鲜出炉时,大家的评价却给他泼了一盆冷水。“中看不中用”这是大家对这份导游图的评价。是啊,苏州小巷阡陌纵横,小桥成百上千的,过分简单的东西并不能让大家过瘾,于是他又推倒重来。
或许是得益于他的工科背景,第二版导游图在实用性方面得到了明显的改观。在准备资料时,他天天给朋友打电话,收集苏州藏在深巷里弄的美食,每一家餐馆都去品尝,每一个景点都去核实,力图亲身验证每一个"口碑传授"。
苏州古城2500年,总体格局都没有很大变化,宋代平江图碑刻上面的道路、河流至今还在使用。状元郎、吴门医派、吴门画派都赫赫有名。此外苏州历来又是达官贵人或儒雅文人退隐的地方,于是古城散落着近600座各级保护建筑,基本上每条巷子都有,很多房子都已经演变成72家房客的状态了。
回忆当初的艰辛,徐涛感慨颇多。他说,跑控保建筑的时候,住户以为他是房管所的,要不然怎么老是对着破房子拍照片?后来他看见住户疑惑,索性就说自己是房管所的。他给一个个古建筑拍照存档,并在导游图上标注,很多地方都因缺乏维护而显得破败不堪,每次能做的就是和住在这些地方的阿婆说好好保护它,这些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贝。收集古建筑资料的过程也成为整个导游图制作过程中最为艰辛的阶段。
徐涛说,每天穿梭在苏州是一件幸福的事儿,像游客那样来去匆匆的旅游,他并不喜欢。他常带着客人骑着车去穿街走巷,甚至骑车去城外的灵岩山。爬半天山,就是为了那寺庙里面的一碗素面,而所有的付出和感受,都将最终在这份手绘导游图里得以体现。
作为一幅实用性的手绘导游图,精确度是必须的。为了确保精度,徐涛和朋友们用上了高科技手段,他们利用GPS定位,给每一个他们认为值得游玩的景点都标注了位置。所有的信息汇总好后,他们又按照1:80的比例,绘制出了第二版。
这次经过多项改进的手绘导游图终于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可徐涛很快又发现了问题。图上标注的都是中文,倘若是不懂中文的老外拿到了,岂不是等于废纸一张?
可要把这些地名和景点翻译成英文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必须要翻译准确,不能闹笑话,否则让外国的背包客看笑话不算,说不定还会闹出误解。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找谁翻译的问题。因为翻译这份导游图的人除了要掌握一定的英文水平外,还必须对苏州的文化和历史有一定的了解,这样翻译出来的英文版导游图才能做到“信、达、雅”,才能算得上一份拿得出手的手绘导游图。
为了让老外更容易看懂,徐涛他们还专门针对老外做了很多问卷调查,然后再在原稿上进行修改。徐涛说,刚开始以为只要将中文版翻译成英文就行了,谁想到一番调查下来,他们发现老外的思维和中国人有很大差别,最后做出来的图也完全不一样。最后,在一位精通英文的朋友帮助下,英文版导游图顺利出炉。
和其他的手绘导游图相比,中英文手绘导游图更注重实用,由于保持了1:80的比例,它和普通地图一样可以测量两点之间距离,以便于徒步或者骑行计算时间。
手绘导游图上的信息量非常多,绘制者将图上的各类信息都进行了分类编号,查询起来一目了然。
一种玩转苏州的另类方式
“苏州,是一个美丽的词。当我们把这个词抿在嘴里,轻轻地念出来的时候,便会油然想起很多优雅的事情:江南、水乡、退隐、才子、美女,乃至富庶。如果你曾到过苏州,那一定会想起散落在古城中的苏州园林,会想起那园林中弹琴的女子,而未到苏州的人,一定会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样的诗词。而一首戴望舒的《雨巷》,让人们将那丁香般忧愁的姑娘与苏州连结在一起……来去苏州的人总是那么匆匆,除了苏州园林,不知观前街、凤凰街,也不知平江路、山塘街,更不用说那些深藏小巷之中的状元府等历史建筑了。而苏州的夜景,又怎一个十全街能囊括?从夜景园林,到夜游护城河,或者金鸡湖、李公堤……太多的地方期待着与你分享。 ”
但愿这一份经过收集、勘测与体验的导游图,“能带你认识苏州,能让更多的人分享苏州之美。去那些小巷走走吧,那墙头不经意探出的蔷薇,那精美的砖雕,耳边听着吴侬软语,而别样苏州,就在你手中展开。 "
这是摘自手绘导游图封面上的一段话。用词洗炼,文笔优美,读过之后一幅生动逼真的苏州画卷仿佛在脑海中徐徐展开。
"根据这份地张图的提示,你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游览苏州。 "在青年旅社,徐涛的朋友崔风摊开导游图说:"经过我们多次探路,目前为背包客推荐了骑行苏州线路图和徒步古城线路图。 "
比如,沿着地图上草绿色的线路标注,你可以骑车在一天内游完山塘街、虎丘、留园和寒山寺,而沿着浅粉色线路标注,则属于小桥流水之旅,可以游览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平江路。另外还有苏州丝绸寻访之旅,东西山太湖农家乐之旅。每一条线路上都有相应的温馨提示,告诉你该游什么,甚至连吃什么,都帮你打听好了。
徒步的线路则更有趣,我们不妨按照手绘导游图的指引,看看一天之内可以逛哪些地方吧:"清晨从沧浪亭出发,然后转向十全街北面平行的滚秀坊、带城桥下塘、吴衙场,在这条石板小路上,有几家独立咖啡馆可以停留,都是临河而建的江南民居装饰而成,可以适当小憩一下。然后转向北,一直走过干将路进入平江路,平江路是个适合乱逛的地方,东西走向的各条小巷依旧如从前那般铺着石板路,而从墙头伸出的蔷薇,开得总是那么烂漫,充满了生机。这边有丁香巷,还有可以免费参观的昆曲博物馆和评弹博物馆,也许是因为无法停车的原因,游客特别少,有时候可以在博物馆的院子里发呆一个下午……下午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桃花坞的小巷中穿梭,可以看唐伯虎故居,最后从五峰园那条小弄堂穿过,边上的五峰园门票只要2元,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茶室,走累了花几块钱来一杯绿茶,绝对惬意。最后从吴趋坊出来,到达景德路,结束一天的徒步。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沿景德路一直走到观前街,到太监弄或者宫巷美食云集的地方去腐败。 "
"苏州2500年历史之厚重,不是一个园林就能代表的。告诉你一个别样的苏州,这就是我构思的初衷",在图上,徐涛这样写道:"我希望这份手绘导游图,能够帮助来苏州旅游的朋友们,让你们了解苏州市井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希望能够帮助到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朋友们,希望通过我们的指点,能够找到那些快要消失在小弄堂里的小吃,或者人气超高的小店。 "
"但愿你也会和我一样,爱上这座城市。 "
背包客们主张:
在苏州必做的十件事
1、爬上北寺塔,鸟瞰炊烟袅绕的古城;
2、去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看看园林的极致;
3、到丝绸博物馆触摸一段历史,带一匹丝绸回家;
4、骑着自行车,像水乡人家那样从古桥上飞过;
5、徒步平江路,期待在丁香巷里遇见那丁香般忧愁的女子;
6、在昆曲博物馆,和艺术来一场一见钟情的约会;
7、顺着环绕古城的护城河,在画舫上任晚风将自己的思绪吹乱;
8、在晨雾之中,去隔壁的百年老店吃一碗头汤面;
9、在凤凰街,与朋友过一段穿越时光的苏帮菜饕餮之夜;
10、在小桥流水的咖啡馆里,发一场关于前世今生的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