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红楼梦
红楼梦虽看过几遍,但看得想我这种效果也就不算看了,浏览过几遍吧。一直以为我对红楼梦还有些认识,其实我每次看的时候只不过在梳理清楚里面几百号人物的关系而已。除了理清人物关系还是在捉摸人物关系。
红楼梦对现在的我来说,是永远看不完的。我不能。曹雪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用了几十年的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说字字千金。自红楼梦出世直至现在,红学人物芸芸众生。一本几百年来我们人类都读不完的著作,我又何能明白呢。
每一次看红楼梦我都会很失落,我不想林黛玉死,我不想金玉良缘,我不想探春远嫁,不要晴雯死。为什么我总是想留的我所喜欢的都再一一离去,很多次我看到这些都看不下去,我很佩服贾宝玉,我一个隔着几世的人都接受不了你的人去人散,你当时是怎样面对过来的。
虽然,我不那么喜欢林黛玉,她那么小气哪能跟人家薛宝钗大方懂人情事故呢?刚开始我真的很不喜欢心思细腻的她,无缘无故发脾气,耍性子,如果是我,我真的受不了她。可我也了解,一个孤身飘零的女孩寄人篱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有什么比得上血脉相连的亲人让自己更觉得温暖安稳呢? 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大家庭里养成这样的性格也情有可原。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但我也喜欢林黛玉,她小气是因为她喜欢贾宝玉,她在乎贾宝玉,她在乎贾宝玉每时每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倾其所有心思只为一个人。敢问现在的我们谁能不了解黛玉的心思啊!我喜欢黛玉,喜欢她的才华,更喜欢她爱一个爱得那么单纯那么干净。
如果贾家的命运确实最终都不可挽回的话,我宁愿林黛玉死,我不想干干净净的林黛玉最终眼见世态的千苍百洞,我宁愿她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挥挥眼泪只带走对宝玉的一片眷恋。在红楼十二钗中,最幸福的是林黛玉了,因为她最干净,即使死的时候为宝玉而痛得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但是她是带着对宝玉的爱离去的,我觉得这已足够了,我也不求什么。她跟宝玉的生死恋是无可扭转的事实,既然无可挽回,那么就让她带走最干净的感情离开。说到这里,真的很感谢曹雪芹,林黛玉死得真好。
那时候林黛玉死的时候我在哭,现在如果林黛玉再死一次,我还是会哭,可我心里高兴,死吧,全都死了更好,最好宝玉也死,我也不忍心他一个人那么痛苦,面对黛玉的离去,面对家族的衰败,那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压力?我想宝玉那时候也不希望黛玉跟他一起受苦的,幸好黛玉不知道,她知道了宝玉那么痛苦也不知到黛玉会怎样地痛心了。我不反对他最后跟薛宝钗结婚,只有他心里依然还有林黛玉,依然情有独钟,依然默默保存着那份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很惊讶原来这句话在红楼梦也行得通的。
我也很欣赏宝玉对黛玉那份感情,像美玉一样洁白无瑕,那么专一的感情到哪找啊?就让宝玉对黛玉的这段最干净最单纯的感情埋在他心里最深的地方,我真的很感谢他对黛玉的那片心那份情。
我也很同情薛宝钗也很讨厌她,在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里,她眼见黛玉为宝玉而病入膏肓,在紫鹃的哀求下都不肯安慰黛玉,她很狠,这跟推一把黛玉去阎罗王有什么分别,眼睁睁看着一个曾经朝夕相对的姐妹去死也不帮一把,就为了跟黛玉争宝玉,为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却害死一个好好的姐妹,认真想起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啊?那叫自私吗?很自私,而且自私得很阴毒。老师也曾经说过,像薛宝钗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也难怪她会有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在她看来,她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牺牲一个小小的黛玉是值得的。然而背负着那样的使命,活在那样的世间,作出这样的选择,相信在她心里也不会快乐。
想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也没什么好不好的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结局,这都是因果。
这时候,我又崇拜曹雪芹了,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样的果,这是必然的。真因果太好了。
我也喜欢探春,虽然我对她的远嫁千百般的不舍,在她远嫁的时候我开始预感到大观园的明天了,大观园是为这些女子而生的,没有这些才华横溢的女子,大观园即便风景依旧也将黯然失色。然而,曹雪芹安排的很好,探春嫁到一个荒远地方,眼不见为清静。晴雯也死得好,不要想其他丫环一样永远被安排被瞧不起,至少还有宝玉对她那份心,好一个芙蓉仙子,死得干净,死得值了。
红楼梦,她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每个人的形象都那么栩栩如生,那么多不同阶级的人的心理,思想,语言,性格,价值观人生观都跃然于纸上,曹雪芹是一个人,却又几百种人的感受几百种人的阅历几百种人的本事。红楼梦汇集了所有人生哲学和大智慧。她之所以几百年不衰,正是因为她有她的价值,曹雪芹看透人间百态,体会了人间冷暖,摸透人情世故,他将自己所有的体会汇集成这部精华。他不是在教会人们面对困境如何解决,而是面对困境如何再面对自己,因为自己才自己最大的敌人。
其实我只说的是我对红楼梦其中一点点现在想说的,可能下一刻钟我想说的不是这些。可能我下一秒的想法不是这样。之所以我我每次看完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无论我什么时候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我想要的。我永远也看不完红楼梦,我也永远写不完红楼梦,我也一样也无法完全体会红楼梦;因为我永远也不会一一经历里面那么多的人生,只有曹雪芹,他才能有那样的气魄。
红楼梦对现在的我来说,是永远看不完的。我不能。曹雪芹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霜,用了几十年的心血,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可说字字千金。自红楼梦出世直至现在,红学人物芸芸众生。一本几百年来我们人类都读不完的著作,我又何能明白呢。
每一次看红楼梦我都会很失落,我不想林黛玉死,我不想金玉良缘,我不想探春远嫁,不要晴雯死。为什么我总是想留的我所喜欢的都再一一离去,很多次我看到这些都看不下去,我很佩服贾宝玉,我一个隔着几世的人都接受不了你的人去人散,你当时是怎样面对过来的。
虽然,我不那么喜欢林黛玉,她那么小气哪能跟人家薛宝钗大方懂人情事故呢?刚开始我真的很不喜欢心思细腻的她,无缘无故发脾气,耍性子,如果是我,我真的受不了她。可我也了解,一个孤身飘零的女孩寄人篱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有什么比得上血脉相连的亲人让自己更觉得温暖安稳呢? 在荣国府那样复杂的大家庭里养成这样的性格也情有可原。其实我觉得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之下所产生的一种反应。但我也喜欢林黛玉,她小气是因为她喜欢贾宝玉,她在乎贾宝玉,她在乎贾宝玉每时每刻对自己的一言一行,倾其所有心思只为一个人。敢问现在的我们谁能不了解黛玉的心思啊!我喜欢黛玉,喜欢她的才华,更喜欢她爱一个爱得那么单纯那么干净。
如果贾家的命运确实最终都不可挽回的话,我宁愿林黛玉死,我不想干干净净的林黛玉最终眼见世态的千苍百洞,我宁愿她干干净净地来干干净净地走,挥挥眼泪只带走对宝玉的一片眷恋。在红楼十二钗中,最幸福的是林黛玉了,因为她最干净,即使死的时候为宝玉而痛得撕心裂肺,痛不欲生,但是她是带着对宝玉的爱离去的,我觉得这已足够了,我也不求什么。她跟宝玉的生死恋是无可扭转的事实,既然无可挽回,那么就让她带走最干净的感情离开。说到这里,真的很感谢曹雪芹,林黛玉死得真好。
那时候林黛玉死的时候我在哭,现在如果林黛玉再死一次,我还是会哭,可我心里高兴,死吧,全都死了更好,最好宝玉也死,我也不忍心他一个人那么痛苦,面对黛玉的离去,面对家族的衰败,那要多大的勇气多大的压力?我想宝玉那时候也不希望黛玉跟他一起受苦的,幸好黛玉不知道,她知道了宝玉那么痛苦也不知到黛玉会怎样地痛心了。我不反对他最后跟薛宝钗结婚,只有他心里依然还有林黛玉,依然情有独钟,依然默默保存着那份深情。"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我很惊讶原来这句话在红楼梦也行得通的。
我也很欣赏宝玉对黛玉那份感情,像美玉一样洁白无瑕,那么专一的感情到哪找啊?就让宝玉对黛玉的这段最干净最单纯的感情埋在他心里最深的地方,我真的很感谢他对黛玉的那片心那份情。
我也很同情薛宝钗也很讨厌她,在87年版的电视连续剧里,她眼见黛玉为宝玉而病入膏肓,在紫鹃的哀求下都不肯安慰黛玉,她很狠,这跟推一把黛玉去阎罗王有什么分别,眼睁睁看着一个曾经朝夕相对的姐妹去死也不帮一把,就为了跟黛玉争宝玉,为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却害死一个好好的姐妹,认真想起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啊?那叫自私吗?很自私,而且自私得很阴毒。老师也曾经说过,像薛宝钗出生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也难怪她会有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在她看来,她为了家族为了自己,牺牲一个小小的黛玉是值得的。然而背负着那样的使命,活在那样的世间,作出这样的选择,相信在她心里也不会快乐。
想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也没什么好不好的了,这就是他们的生活,这就是他们的结局,这都是因果。
这时候,我又崇拜曹雪芹了,有什么因就有什么样的果,这是必然的。真因果太好了。
我也喜欢探春,虽然我对她的远嫁千百般的不舍,在她远嫁的时候我开始预感到大观园的明天了,大观园是为这些女子而生的,没有这些才华横溢的女子,大观园即便风景依旧也将黯然失色。然而,曹雪芹安排的很好,探春嫁到一个荒远地方,眼不见为清静。晴雯也死得好,不要想其他丫环一样永远被安排被瞧不起,至少还有宝玉对她那份心,好一个芙蓉仙子,死得干净,死得值了。
红楼梦,她汇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每个人的形象都那么栩栩如生,那么多不同阶级的人的心理,思想,语言,性格,价值观人生观都跃然于纸上,曹雪芹是一个人,却又几百种人的感受几百种人的阅历几百种人的本事。红楼梦汇集了所有人生哲学和大智慧。她之所以几百年不衰,正是因为她有她的价值,曹雪芹看透人间百态,体会了人间冷暖,摸透人情世故,他将自己所有的体会汇集成这部精华。他不是在教会人们面对困境如何解决,而是面对困境如何再面对自己,因为自己才自己最大的敌人。
其实我只说的是我对红楼梦其中一点点现在想说的,可能下一刻钟我想说的不是这些。可能我下一秒的想法不是这样。之所以我我每次看完红楼梦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是因为无论我什么时候都能够在这里找到我想要的。我永远也看不完红楼梦,我也永远写不完红楼梦,我也一样也无法完全体会红楼梦;因为我永远也不会一一经历里面那么多的人生,只有曹雪芹,他才能有那样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