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尤今
晚上偶然在《青年文摘》上看到尤今的文章,仿佛旧友重逢,颇有一种欣喜。记忆复活了,许多早已沉淀于时光中的心情也复活了。这次的故事很浅显,很大众,有一点点感动,但只是淡淡的,分不清这点感动是源于文章本身,抑或来自早先读她散文时的已有的情感体验。
第一次读尤今,是那篇《灯影内的人生》。回想这么些年读过的散文,似乎只有两篇留下过深深的痕迹,一篇是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读了很多次,尤其是到了异乡之后,每一次都能在心灵深处荡起一层层涟漪,为它而哭,为它而笑,为它而怀念,为它而惆怅,把我许许多多的情感都交付予那些文字了。还有一篇,就是《灯影内的人生》,那时候兴奋于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年龄的那个人居然能够如此贴切地写出与我的生活,我的心情如此相似的文字,也庆幸于有过那么一段温暖的记忆让我在文字里找到知音。
直到今天,我仍然还保持这样的习惯,还喜欢橙黄的灯光或者烛光,总觉得那样的颜色包容着世界上所有的安全与温馨,安详与温暖,安宁与温柔。散文里呈现的那些夜晚的灯光诉说着作者的人生,而它们亦如此鲜活地在我的生命中存在过,回响起深深浅浅的共鸣。
我想起那些停电的夜晚,燃烧的红烛照出暖暖的光晕,摇曳的火苗在煤油灯的灯罩里悠闲的跳动,任“壁上的黑影”把“一种无声的热闹带了进来”;我想起寒冷的冬日,厨房里一盏小小的台灯驱走黑暗与孤独,那时幼小的心中常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为着这些浓浓的黑夜里我所感受到的光明与温度,“以为天上的月亮不小心掉落”;我想起腊月里蒸年高时旺旺的炉火,预示着欢乐与喜气的黄色热烈地舞动,把我和哥的脸映得通红,守着火炉儿的心却从中感受到整个童年最大的快乐;我想起北京天未亮的早晨那同样橙黄的路灯,因为有了它们,我不再害怕,好像那些在遥远的故乡,久远的年代所积累下来的温情那一刻都于淡淡的色彩间被唤醒,给予我无尽的力量。
仍然喜欢在床头点一盏黄色的台灯,在它的光芒之中写下我的心情,我把岁月都倾诉与它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很多习惯,而它们,都是生命的沉淀吧……
再见尤今,有了很多的感慨!
第一次读尤今,是那篇《灯影内的人生》。回想这么些年读过的散文,似乎只有两篇留下过深深的痕迹,一篇是黄河浪的《故乡的榕树》,读了很多次,尤其是到了异乡之后,每一次都能在心灵深处荡起一层层涟漪,为它而哭,为它而笑,为它而怀念,为它而惆怅,把我许许多多的情感都交付予那些文字了。还有一篇,就是《灯影内的人生》,那时候兴奋于来自不同国度,不同年龄的那个人居然能够如此贴切地写出与我的生活,我的心情如此相似的文字,也庆幸于有过那么一段温暖的记忆让我在文字里找到知音。
直到今天,我仍然还保持这样的习惯,还喜欢橙黄的灯光或者烛光,总觉得那样的颜色包容着世界上所有的安全与温馨,安详与温暖,安宁与温柔。散文里呈现的那些夜晚的灯光诉说着作者的人生,而它们亦如此鲜活地在我的生命中存在过,回响起深深浅浅的共鸣。
我想起那些停电的夜晚,燃烧的红烛照出暖暖的光晕,摇曳的火苗在煤油灯的灯罩里悠闲的跳动,任“壁上的黑影”把“一种无声的热闹带了进来”;我想起寒冷的冬日,厨房里一盏小小的台灯驱走黑暗与孤独,那时幼小的心中常有抑制不住的喜悦,为着这些浓浓的黑夜里我所感受到的光明与温度,“以为天上的月亮不小心掉落”;我想起腊月里蒸年高时旺旺的炉火,预示着欢乐与喜气的黄色热烈地舞动,把我和哥的脸映得通红,守着火炉儿的心却从中感受到整个童年最大的快乐;我想起北京天未亮的早晨那同样橙黄的路灯,因为有了它们,我不再害怕,好像那些在遥远的故乡,久远的年代所积累下来的温情那一刻都于淡淡的色彩间被唤醒,给予我无尽的力量。
仍然喜欢在床头点一盏黄色的台灯,在它的光芒之中写下我的心情,我把岁月都倾诉与它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很多习惯,而它们,都是生命的沉淀吧……
再见尤今,有了很多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