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在此之前我从没写过游记,主要是水平有限,生怕写成了索然无味的流水账,既坏了别人的胃口,又浪费了自己的感情。从南非回来两个星期了,几次想写点什么,却一次次败倒在空白的文档面前。面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的语言太贫乏,也太简陋,每当被问起去非洲的感受,我只能像任何一个去过南非的人一样反复叨念:“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次非洲。”
我不知道说起“自然”你会想到什么。像我从小生在都市,长在都市,“自然”这个词对我来说就是缆车上山,买票划船,周末如果坐一个小时的车到达西贡或者赤柱,第一件事不是看海,而是寻找一间能吃生蚝的酒家。我这样的人是不够资格欣赏自然的。所以起初我对南非之行并没有那么多的热情,非洲能有什么呢?我想,无非是草原和动物而已罢。
可是当我真切地站在非洲大陆上,眺望无边无垠的草原和灌木,在好望角的海风里想象五百多年前迪亚士的船队遭遇的风暴,站在“上帝的餐桌”上欣赏云海之下的日落,在海滩与《马达加斯加》里的非洲企鹅合影时,我才知道,“自然”所蕴含的太多了,它是人类一切想象力和文明的基石。非洲的美是纯粹的自然之美,能激起人的所有原始欲望,食欲,性欲,渴望飞翔,这里的每一寸天空和草地都是地球的馈赐。即便是在参观博物馆这样的行程中,室外的景色也无法让人忽视,比如这一张我用手机在“先民纪念馆“里向门外拍的照片。
现在知道天堂的门长什么样了。
我已不打算按照时间详细记述我11天的行程,只是随性讲一些在南非的片段。其实非洲旅游重点在于观光,而“风光”是很难用文字详细描述的,倒不如直接放照片来的实在。但可惜因为我嫌单反太沉,并没有带,只留下了一些手机照片,不过无所谓,反正网上的风光照已经够多了。
比如说在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那两天,我们住在克鲁格附近的一个叫Kruger Park Lodge(直译:克鲁格公园小屋)的酒店,每家有一套两层别墅,屋顶是用厚厚的稻草扎起来的,一进门就能闻到清香。别墅的后门打开是一片巨大的草地,上面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野生黑臀羚羊,非常漂亮。从酒店的主干道走下去,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河马先生一家,只要站在池塘边静静等一会儿,就会听见他们浮出水面吐气的赫赫声。酒店群山环绕,满眼鲜绿,我用手机拍了张全景照片传给朋友,他说看起来比XP壁纸还要牛逼。这只是克鲁格附近的酒店而已,可想而知克鲁格国家公园是什么样。
公园占地两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京市(包括远郊区县)的面积还要大。我们坐一种大敞篷吉普车进去,刚一进门没多久就看见了狮子。1月的南非正值盛夏,三只狮子在树下打盹,公狮子看见汽车有所警觉,但只是看着,并没有动,两只母狮子安然地在保护下休息。开车的南非老司机已经在克鲁格生活了二十几年,他说在野生公园里,只要不下车,唯一需要担心的动物是大象。因为不管是狮子或是其他食肉动物,它们看见汽车都只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东西,不会注意到里面的人,也不会随意靠近。但是大象就不一样了,它发怒的时候,分分钟就能把汽车掀翻。
我们在公园里兜转了大半天,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非洲动物,花豹,河马,羚羊,长颈鹿,大象,秃鹰等等,司机说他最喜欢带中国团队,因为中国人看见小鸟都要大呼小叫兴奋半天,一点儿不“挑食”。我知道这不是玩笑,我们这帮人已经被PM2.5和拥堵的三环路折磨得没脾气了,看见一棵绿树都要感动得流泪。这里与其说是个公园,不如说是有几条土路的巨大丛林,目及所致,只有湛蓝的天空和茂盛的非洲平原。我设想如果人类不依靠科技能否在这里生存,想想就觉得够呛,这里随便一种野生动物的战斗力都可以把人类秒成渣。
我们从北京到约翰内斯堡,直飞花了十五个小时,参观完民俗村之后去了比勒陀利亚,南非三个首都中的一个。这里围绕一个不大的市政广场,周围有一排排整齐的英式建筑,是政府和银行的所在地。那天是个周末,晴空万里,广场的树荫底下有几个黑人在睡午觉,这场景让我想起了香港每到周末菲佣聚集的中环广场。晚上住在太阳城里面的酒店,可惜因为路上堵车,到太阳城已经快要天黑了。第二天一早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在当地时间五点钟就醒了过来,打开阳台,窗外是一片四五米高的翠绿树林,远山笼罩在雾气中,狒狒一声一声清脆地叫着,听不出是祖鲁语还是英文。
后来我们又从约堡坐飞机到乔治,路上有几个小景点,迪亚士航海纪念馆,邮政树等等,景点的内容乏善可陈,但是周边的景色绝美,一路沿着海岸线往开普敦前进。比如这张照片就是我随手在路边拍的。
我们在南非的这些日子,由于天气太好导致随处都是景点。
路上我们经过一片无人的海滩,导游看时间还早,就放我们去海滩上晒太阳。尽管已经去过澳洲欧洲和东南亚的很多海滩,南非的海滩还是让我觉得太漂亮了,更重要的是,来回两公里左右,居然空无一人。细腻的沙滩和清澈见底的海水,我们像孩子一样玩了个够。在开普敦我们去了好几个海边,莫索湾,阿古拉斯角,好望角,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风味。比如好望角就是海带味的,岸边铺满了被晒干的海带,没人吃也没人捡。我们拿硬海带互相扔着玩儿,掉到岩石上发出薯片一样清脆的断裂声。
开普敦有个桌山,很高,因像桌子一样平而得名,那天我们去桌山上看日落。我们站在桌山边沿几乎垂直的悬崖边,云海在我们下方,太阳像一个温暖的蛋黄渐渐躲到地平线之后,直到天完全暗下来,开普敦亮起了城市的灯光。那一刻的日落真的太美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照片也拍不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后来有一天我们住在一个古老的酒庄,始建于1691年,装潢都是旧式欧洲风格,酒店里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油画。关于品酒,我不太懂,也不爱喝,所以不谈了,不过导游说世界上除了法国以外,南非是另一个重要的葡萄酒产地,因为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宜种葡萄。之后我们在一个叫Stellenbosch的“法国小镇”度过了悠闲的一下午,吃吃冰淇淋,逛逛跳蚤市场,听听街头艺人的音乐。我勇敢地与一个黑人摊主砍价,把一幅树皮拼贴画从三百兰特砍到了一百兰特。
这是酒庄的一部分酒。
另外有一些同样很好玩的地方就不过多描述了,比如鸵鸟园(可以骑鸵鸟赛跑),海豹岛(海豹多得引发密集恐惧症),企鹅滩(非洲企鹅呆萌呆萌的),以及植物园(猴面包树很大)。在南非也有一些遗憾,主要是由于停留的时间还不够长,又是跟团去的,如果有机会再去南非的话,一定要完成这几件事:
1.蹦极。南非有世界第二高(曾是第一)的蹦极大桥;
2.乘直升机观看野生动物。应该比坐敞篷车爽;
3.潜入海底亲手摸一摸鲨鱼。开普敦就有这个项目,可惜要预约;
4.在桌山玩滑翔伞;
5.观看打猎。亲自打的话,不太人道。
于是这篇作文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最后送上一张手机摄影照,在好望角的海边拍的。
所以到底是印度洋还是大西洋?我也忘了……☺
我不知道说起“自然”你会想到什么。像我从小生在都市,长在都市,“自然”这个词对我来说就是缆车上山,买票划船,周末如果坐一个小时的车到达西贡或者赤柱,第一件事不是看海,而是寻找一间能吃生蚝的酒家。我这样的人是不够资格欣赏自然的。所以起初我对南非之行并没有那么多的热情,非洲能有什么呢?我想,无非是草原和动物而已罢。
可是当我真切地站在非洲大陆上,眺望无边无垠的草原和灌木,在好望角的海风里想象五百多年前迪亚士的船队遭遇的风暴,站在“上帝的餐桌”上欣赏云海之下的日落,在海滩与《马达加斯加》里的非洲企鹅合影时,我才知道,“自然”所蕴含的太多了,它是人类一切想象力和文明的基石。非洲的美是纯粹的自然之美,能激起人的所有原始欲望,食欲,性欲,渴望飞翔,这里的每一寸天空和草地都是地球的馈赐。即便是在参观博物馆这样的行程中,室外的景色也无法让人忽视,比如这一张我用手机在“先民纪念馆“里向门外拍的照片。
![]() |
现在知道天堂的门长什么样了。
我已不打算按照时间详细记述我11天的行程,只是随性讲一些在南非的片段。其实非洲旅游重点在于观光,而“风光”是很难用文字详细描述的,倒不如直接放照片来的实在。但可惜因为我嫌单反太沉,并没有带,只留下了一些手机照片,不过无所谓,反正网上的风光照已经够多了。
比如说在克鲁格国家公园的那两天,我们住在克鲁格附近的一个叫Kruger Park Lodge(直译:克鲁格公园小屋)的酒店,每家有一套两层别墅,屋顶是用厚厚的稻草扎起来的,一进门就能闻到清香。别墅的后门打开是一片巨大的草地,上面有世代生活在这里的野生黑臀羚羊,非常漂亮。从酒店的主干道走下去,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河马先生一家,只要站在池塘边静静等一会儿,就会听见他们浮出水面吐气的赫赫声。酒店群山环绕,满眼鲜绿,我用手机拍了张全景照片传给朋友,他说看起来比XP壁纸还要牛逼。这只是克鲁格附近的酒店而已,可想而知克鲁格国家公园是什么样。
公园占地两万平方公里,比整个北京市(包括远郊区县)的面积还要大。我们坐一种大敞篷吉普车进去,刚一进门没多久就看见了狮子。1月的南非正值盛夏,三只狮子在树下打盹,公狮子看见汽车有所警觉,但只是看着,并没有动,两只母狮子安然地在保护下休息。开车的南非老司机已经在克鲁格生活了二十几年,他说在野生公园里,只要不下车,唯一需要担心的动物是大象。因为不管是狮子或是其他食肉动物,它们看见汽车都只知道这是一个很大的东西,不会注意到里面的人,也不会随意靠近。但是大象就不一样了,它发怒的时候,分分钟就能把汽车掀翻。
我们在公园里兜转了大半天,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非洲动物,花豹,河马,羚羊,长颈鹿,大象,秃鹰等等,司机说他最喜欢带中国团队,因为中国人看见小鸟都要大呼小叫兴奋半天,一点儿不“挑食”。我知道这不是玩笑,我们这帮人已经被PM2.5和拥堵的三环路折磨得没脾气了,看见一棵绿树都要感动得流泪。这里与其说是个公园,不如说是有几条土路的巨大丛林,目及所致,只有湛蓝的天空和茂盛的非洲平原。我设想如果人类不依靠科技能否在这里生存,想想就觉得够呛,这里随便一种野生动物的战斗力都可以把人类秒成渣。
我们从北京到约翰内斯堡,直飞花了十五个小时,参观完民俗村之后去了比勒陀利亚,南非三个首都中的一个。这里围绕一个不大的市政广场,周围有一排排整齐的英式建筑,是政府和银行的所在地。那天是个周末,晴空万里,广场的树荫底下有几个黑人在睡午觉,这场景让我想起了香港每到周末菲佣聚集的中环广场。晚上住在太阳城里面的酒店,可惜因为路上堵车,到太阳城已经快要天黑了。第二天一早因为时差的关系,我在当地时间五点钟就醒了过来,打开阳台,窗外是一片四五米高的翠绿树林,远山笼罩在雾气中,狒狒一声一声清脆地叫着,听不出是祖鲁语还是英文。
后来我们又从约堡坐飞机到乔治,路上有几个小景点,迪亚士航海纪念馆,邮政树等等,景点的内容乏善可陈,但是周边的景色绝美,一路沿着海岸线往开普敦前进。比如这张照片就是我随手在路边拍的。
![]() |
我们在南非的这些日子,由于天气太好导致随处都是景点。
路上我们经过一片无人的海滩,导游看时间还早,就放我们去海滩上晒太阳。尽管已经去过澳洲欧洲和东南亚的很多海滩,南非的海滩还是让我觉得太漂亮了,更重要的是,来回两公里左右,居然空无一人。细腻的沙滩和清澈见底的海水,我们像孩子一样玩了个够。在开普敦我们去了好几个海边,莫索湾,阿古拉斯角,好望角,每一个都有不同的风味。比如好望角就是海带味的,岸边铺满了被晒干的海带,没人吃也没人捡。我们拿硬海带互相扔着玩儿,掉到岩石上发出薯片一样清脆的断裂声。
开普敦有个桌山,很高,因像桌子一样平而得名,那天我们去桌山上看日落。我们站在桌山边沿几乎垂直的悬崖边,云海在我们下方,太阳像一个温暖的蛋黄渐渐躲到地平线之后,直到天完全暗下来,开普敦亮起了城市的灯光。那一刻的日落真的太美了,无法用语言形容,照片也拍不出身临其境的感觉。
后来有一天我们住在一个古老的酒庄,始建于1691年,装潢都是旧式欧洲风格,酒店里有很多非常漂亮的油画。关于品酒,我不太懂,也不爱喝,所以不谈了,不过导游说世界上除了法国以外,南非是另一个重要的葡萄酒产地,因为这里的气候非常适宜种葡萄。之后我们在一个叫Stellenbosch的“法国小镇”度过了悠闲的一下午,吃吃冰淇淋,逛逛跳蚤市场,听听街头艺人的音乐。我勇敢地与一个黑人摊主砍价,把一幅树皮拼贴画从三百兰特砍到了一百兰特。
![]() |
这是酒庄的一部分酒。
另外有一些同样很好玩的地方就不过多描述了,比如鸵鸟园(可以骑鸵鸟赛跑),海豹岛(海豹多得引发密集恐惧症),企鹅滩(非洲企鹅呆萌呆萌的),以及植物园(猴面包树很大)。在南非也有一些遗憾,主要是由于停留的时间还不够长,又是跟团去的,如果有机会再去南非的话,一定要完成这几件事:
1.蹦极。南非有世界第二高(曾是第一)的蹦极大桥;
2.乘直升机观看野生动物。应该比坐敞篷车爽;
3.潜入海底亲手摸一摸鲨鱼。开普敦就有这个项目,可惜要预约;
4.在桌山玩滑翔伞;
5.观看打猎。亲自打的话,不太人道。
于是这篇作文就到这里了,谢谢大家。最后送上一张手机摄影照,在好望角的海边拍的。
![]() |
所以到底是印度洋还是大西洋?我也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