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峰时刻——一种实用的时间管理技术
尖峰时刻——一种实用的时间管理技术 (2007-07-11 16:15:09)转载▼
标签: 时间管理 个人发展 成长 学习 成功学 分类: 个人成长之领悟
原文地址:Timeboxing
译文地址:尖峰时刻
翻译:Nicole Lee
(声明:任何人都可以任意转载这篇文章,但请在转载时附带上以上信息,谢谢)
尖峰时刻是我常用的一种时间管理技术,我是在软件开发术语里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假设你有个新任务必须在固定期限内完成,如对计算收入税的软件进行年度升级。你必须在某个确定的日期做出新版本。如此你可能就会把尖峰时刻技术用在开发周期上,意味着你会在规定期限内竭尽所能。在新软件里能实现多少新功能全由开发期限决定。执行日程表时渐长惰性是不允许的,一旦你落后了,就只能减少软件的新功能。
在管理自我事务方面,尖峰时刻是一种好用的技术。我主要在两种有情况下用它。
首先,假设你必须完成某事,但风险在于你可能会为其付出远超其价值的时间来做,因为它是那种你想做得完美无缺的工作。那你就给自己一段不能更改的确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竭尽全力即可。
我用尖峰时刻的一个例子是,每年圣诞购物之际,我通常会拿出两小时来逛街,任务是给8个人买礼物(我妻子处理其余的事)。我先定下该给名单上的每个人买什么礼物,尽量在网上订购,然后再到本地的商场,一个店接一个店地快速行进,一路上挑选礼物。我通常也会利用自己的弹性时间,在平时的早晨去购物,那个时间段商店不忙,我也无须排队。进进出出不到两个小时,我就买好了每个人的礼物。
(我知道有些人喜欢假日购物,如果你喜欢如此,花上大量时间来四处逛逛也是不错的。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把购物看成是一种挑战,而且即便花上十个钟头也不见得就能买到更好的礼物的话,那最好还是把时间让给你最拿手的事情吧。)
我用尖峰时刻技术的第二种情况是当我有项工作或任务想要完成,但又不知从哪里着手,或者要想完成一个有意义的部分需要花很长时间,或者我觉得它是件很无聊的事,宁可拖延它时。这时我就用尖峰时刻技术直接埋头去做,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部分。我通常会用30-120分钟这个时间范围。在这段时间内我不去担心要做出个什么样子、要达到某种成果之类的——只是简单地投入时间,不管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写新文章的时候就是使用该方法的一个例子。完全写完一篇文章通常需要3-8个小时,有时我可以一口气写完一篇,但大多数时候我会把它分成多个章节。于是我用尖峰时刻技术投入时间,开始着手让自己写上1-2个小时,同时不去担心能写多少。之后我再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全篇完成。
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的一个副作用是,我经常在结束后发现自己干了比预期要长得多的时间。如果我原先只想给那件无聊的任务30分钟,这样要开头就很容易,因为我许诺在半小时后就可以不干了。而一旦克服了开头的惯性并集中于任务本身时,在我想停下之前可能一个半小时都过去了。
尖峰时刻技术在克服完美主义和避免拖延方面的作用让其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时间管理技巧。
标签: 时间管理 个人发展 成长 学习 成功学 分类: 个人成长之领悟
原文地址:Timeboxing
译文地址:尖峰时刻
翻译:Nicole Lee
(声明:任何人都可以任意转载这篇文章,但请在转载时附带上以上信息,谢谢)
尖峰时刻是我常用的一种时间管理技术,我是在软件开发术语里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假设你有个新任务必须在固定期限内完成,如对计算收入税的软件进行年度升级。你必须在某个确定的日期做出新版本。如此你可能就会把尖峰时刻技术用在开发周期上,意味着你会在规定期限内竭尽所能。在新软件里能实现多少新功能全由开发期限决定。执行日程表时渐长惰性是不允许的,一旦你落后了,就只能减少软件的新功能。
在管理自我事务方面,尖峰时刻是一种好用的技术。我主要在两种有情况下用它。
首先,假设你必须完成某事,但风险在于你可能会为其付出远超其价值的时间来做,因为它是那种你想做得完美无缺的工作。那你就给自己一段不能更改的确定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竭尽全力即可。
我用尖峰时刻的一个例子是,每年圣诞购物之际,我通常会拿出两小时来逛街,任务是给8个人买礼物(我妻子处理其余的事)。我先定下该给名单上的每个人买什么礼物,尽量在网上订购,然后再到本地的商场,一个店接一个店地快速行进,一路上挑选礼物。我通常也会利用自己的弹性时间,在平时的早晨去购物,那个时间段商店不忙,我也无须排队。进进出出不到两个小时,我就买好了每个人的礼物。
(我知道有些人喜欢假日购物,如果你喜欢如此,花上大量时间来四处逛逛也是不错的。但如果你像我一样把购物看成是一种挑战,而且即便花上十个钟头也不见得就能买到更好的礼物的话,那最好还是把时间让给你最拿手的事情吧。)
我用尖峰时刻技术的第二种情况是当我有项工作或任务想要完成,但又不知从哪里着手,或者要想完成一个有意义的部分需要花很长时间,或者我觉得它是件很无聊的事,宁可拖延它时。这时我就用尖峰时刻技术直接埋头去做,在规定时间内做完一部分。我通常会用30-120分钟这个时间范围。在这段时间内我不去担心要做出个什么样子、要达到某种成果之类的——只是简单地投入时间,不管能做到什么程度。我写新文章的时候就是使用该方法的一个例子。完全写完一篇文章通常需要3-8个小时,有时我可以一口气写完一篇,但大多数时候我会把它分成多个章节。于是我用尖峰时刻技术投入时间,开始着手让自己写上1-2个小时,同时不去担心能写多少。之后我再重复这个步骤直到全篇完成。
这种没有办法的办法的一个副作用是,我经常在结束后发现自己干了比预期要长得多的时间。如果我原先只想给那件无聊的任务30分钟,这样要开头就很容易,因为我许诺在半小时后就可以不干了。而一旦克服了开头的惯性并集中于任务本身时,在我想停下之前可能一个半小时都过去了。
尖峰时刻技术在克服完美主义和避免拖延方面的作用让其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时间管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