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男女
对于卖相太差的食物,我总是觉得做菜的人多少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诚意,一般只略作品尝即罢。但无论刷刷微博还是朋友圈,基本每天都有人pu自己做菜的图片。好多时候在明明看起来一团糟的东西旁边还配上自己煮的大餐或者某某煮的大餐赞不绝口之类的文字。我就纳闷了,是证明你们没有吃过什么好的么?还是我太过苛刻?当然摆盘、布光、拍照这也是一个增色的基本。可是既然都那么辛苦做出来了,为什么最后一茬最能画龙点睛的地方却偏偏缺失了呢?恐怕还是活的太糙。
除了自己担着的这一身肥肉,基本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凡事追求完美,甚至有点挑剔和苛刻的人。简单里说不愿意将就。按理说,在这个凡事都看脸的年代这么一个死胖子还有什么脸去挑剔其他事物,略有好运就应该感恩戴德了。但人总有他执拗的一面。
每个人身上的每种习惯都不会是一蹴而就,必然是经历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对自己留下的烙印。那么我这些个毛病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细细想来,应该是我那个人前小白兔人后母老虎一般的亲妈!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厨艺上,我妈的确是一名流落于民间旷古绝世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凡是吃过她亲手烹饪菜肴的人,无不赞不绝口。从信手拈来的小吃到一家团聚的宴席,我妈无不精通。甚至小时候一度各家亲戚逢周末轮流上我家蹭饭。基本上,长到这么大年纪,也去无数人家蹭过饭,论做饭手艺在我看来真的无出我妈其右。包括各路鼓吹自己做饭多牛叉牛叉,牛的金刚跳芭蕾的EX们,尝过之后也无非就那样,只是出于对辛苦劳作的礼貌会很虚伪的夸奖称赞一下。从牛肉小馅饼到大块红烧肉,从家常的春饼卷菜到糖醋鲑鱼,从清爽可口的糖醋藕片到厚味浓重的黄焖羊肉,无一不让人牵肠挂肚。
据我爸讲,他俩刚结婚那会我妈基本是不太会做饭的,别说炒菜,就是蒸米饭蒸出来的都无法下咽。可为嘛后来变得如此精彩绝伦?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还是我爸讲的,我出生的时候只有四斤多一点,大夫把我交给他们的时候说了句:“哎呀,你们这个太小了,得好好养。”没有料到简单的一句话,横空为世界上多造出了一个厨神!从此一位连米饭都蒸不像样的女子踏上了一条中华小当家之路。这又不禁联想到小时候的我,的确没现在这么多肥肉,瘦瘦弱弱的跟现在判若两人。但在我妈进击厨艺的路上,终于在高考后成功变成了一个胖子。感觉不管什么样的菜肴,只要我们喜欢,我妈都能在家琢磨复制出来。厨艺精湛四个字用在老太太身上绝对不夸张。关于做菜吃饭我妈有如下讲究:色香味缺一不可,餐具要好并且一定要成套,主菜是主菜配菜是配菜缺一不可,如果是摆席那连上菜个数都有讲究,如此之类七七八八一大箩筐。总之在我家吃饭,绝对看不到整条鱼被切为两半端上来,或者一个菜里只有酱油色的情况。甚至,就连饭桌都是少有的实木圆桌带转盘的那种。对于餐具,我妈的讲就是,餐具一定要成套!绝对不容许菜上来了碟碗各异七零八凑的情况。据说这一点是我那曾经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的姥姥留下来的祖训。于是,打开我家的橱柜,基本都是同花同款的餐具摆放整齐,只有新旧之分没有款式之分。对于上菜,我妈也有一套。绝对不容许出现汤汁沾在盘子到处就端上桌的情况,从小我妈就演示过,菜品装盘摆齐后要用餐巾纸贴着盘子周围仔细的擦过一遍才可以上桌。后来我看番茄台的厨艺竞赛节目,大厨们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处理不小心洒在碟边的汤汁。对于菜色,我妈更是严格。采购食材的时候就会买不同颜色的灯笼椒或者各种糖果色的蔬菜,为的就是一个菜端上来不仅主料丰富味道醇厚,在视觉上也色彩缤纷夺人眼目。对于数目,老太太也略显迷信,虽然在家摆宴也要凑双数,不是十二道就是十八道,如果人少也得六道,而且凉热搭配不亚于星级酒店推出的年夜套餐。而且,老太太从小数学学的好,做菜也极其讲究运筹学,即使是一个人准备十几道菜也能做到有条不紊手不忙脚不乱。所以,在如此吹毛求疵的妈长期调养下,我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苛求挑剔之道发挥到极致。当然,也有一些非常不好的毛病。比如去别人家蹭饭,看到各种混搭餐具,立马就觉得饭也不好吃了。比如,卖相不够精致味道不够诱人又觉得难以下咽,硬着头皮吃。跟师门的出去吃饭,农村里的孩子不讲究主菜配菜,点一桌子热菜没凉菜,立马觉得这也叫吃饭?还有各种EX献技做的料理,也就勉强下咽。甚至,我有时候都在想,如果百年后我妈没了,我就再也吃不上这么好的饭了,手艺就失传了。每想到此都难过的不行。
但是老太太的菜品千变万化,可能连她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到底会做多少种菜,拿手菜是什么。因为各个拿手,都是精品。只要我爱吃的,她就不停的做。我这人嘴欠,世面上缺啥就爱吃啥,犯得这么个瞎毛病。西北偏远,水产不丰富,可我从小就偏偏爱吃个鳝鱼。我妈怕蛇,鳝鱼长得像蛇。这口好的可真要了她老命了。但还是没有阻止她经常去水产市场购买鳝鱼回来烹饪的决心。有一次提着活杀的鳝鱼在街上走,塑料袋晃了一下,我妈吓的大惊失色直接扔到了马路中间。儿女是债,平日里见条麻绳都吓得抖的老太太为了把我养壮面对水产市场一盆盆挤在一起的蛇形黄鳝什么都不怕了。说句不要脸,不害臊,直白又知音体的话,什么是爱啊,不是口口声声的我爱你我要为你如何如何,是怕蛇的妈妈为你亲手烹饪的一条条鳝鱼。爱是行动,不是嘴上说说。
跟着厨神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渐渐也学到了点点做饭的本事,当然赶上老太太还是遥遥无期的。但是近年来我妈年纪大了,动辄一人做出十几道菜的精神头也没了,又加上工作忙,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平日里我爸做饭,需要摆席就得我打主角她场外指导的状况。又加上现在人饮食讲究健康,我妈一些名冠老薛家的经典菜红烧肉之类的也不做了。老太太的红烧肉有多好吃?说真的,不小心的人连舌头都能吞下去。那个味道,是我至今无法企及的。不过还好,我家别具一格的传统羊肉泡馍还保留着,每到冬天,周末休假,老太太精神来了还是会炖给我们吃。羊肉泡馍最关键的就是泡的这个馍了。市面上最好的也都是半发面的,还卖五十多一碗,羊肉是切成片的。老太太的羊肉泡馍可不一样,用的是专门烙的死面饼,羊肉汤也是大块肉,那吃起来叫一个香。这么多年了,除了在家,从来没有在外面吃到过一模一样的。说到羊肉,我想起来了,小时候为了安抚嘴馋的我,她还学会了在自家燃气炉上烤羊肉串。由于在医院工作的关系,老太太有洁癖,小时候是绝对不让在外面吃小摊上的东西的,就连吃我们当地驰名中外的牛肉面她都得给我带个饭盒,绝对不容许用店里的碗。导致我在高中之前一直被领到家附近一家很难吃的牛肉面馆吃面,对牛肉面的好坏没有分辨能力。直到后来出现了一次性消毒碗,这条禁令才算解除了。老太太是有多怕我横遭不测啊。
于是,最终养成了这么一个奇葩的我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但学会了家常小菜的制作要诀,拙劣的手艺也能摆出个七荤八素的小席来。她经常说,要热爱生活,吃饭就是最基本的生活。一个还操心着给家里添置碗筷,看到好的酒具水具都要买回来用用的人怎么可能会悲观厌世感到无趣呢。这也是最朴实的价值观。
当然,这两年她老人家又好上了玉器。各种硬玉软玉,都喜欢。每每买回一件,都要跟我唠半天:“这可是将来要传给你的啊。”我心想,还不是传给媳妇了么,看她买镯子的那尺寸,估计我得找个手臂较为粗壮的妹子。要是弄来个日韩系风一吹就倒的,那岂不刚戴上就咣当一声掉地上给砸了么。人老了,在饮食上没追求了,就开始考虑这些细软的东西。口口声声的传家宝传家宝,也无非是旁敲侧击叫你早点给家添双碗筷,过年过节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吃饭也更有意思。当然,不管来了谁,估计还得老太太说了算,谁叫她属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呢。
除了自己担着的这一身肥肉,基本在别人看来我是个凡事追求完美,甚至有点挑剔和苛刻的人。简单里说不愿意将就。按理说,在这个凡事都看脸的年代这么一个死胖子还有什么脸去挑剔其他事物,略有好运就应该感恩戴德了。但人总有他执拗的一面。
每个人身上的每种习惯都不会是一蹴而就,必然是经历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对自己留下的烙印。那么我这些个毛病都是从哪里来的呢?细细想来,应该是我那个人前小白兔人后母老虎一般的亲妈!
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厨艺上,我妈的确是一名流落于民间旷古绝世的高手高手高高手。凡是吃过她亲手烹饪菜肴的人,无不赞不绝口。从信手拈来的小吃到一家团聚的宴席,我妈无不精通。甚至小时候一度各家亲戚逢周末轮流上我家蹭饭。基本上,长到这么大年纪,也去无数人家蹭过饭,论做饭手艺在我看来真的无出我妈其右。包括各路鼓吹自己做饭多牛叉牛叉,牛的金刚跳芭蕾的EX们,尝过之后也无非就那样,只是出于对辛苦劳作的礼貌会很虚伪的夸奖称赞一下。从牛肉小馅饼到大块红烧肉,从家常的春饼卷菜到糖醋鲑鱼,从清爽可口的糖醋藕片到厚味浓重的黄焖羊肉,无一不让人牵肠挂肚。
据我爸讲,他俩刚结婚那会我妈基本是不太会做饭的,别说炒菜,就是蒸米饭蒸出来的都无法下咽。可为嘛后来变得如此精彩绝伦?的确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还是我爸讲的,我出生的时候只有四斤多一点,大夫把我交给他们的时候说了句:“哎呀,你们这个太小了,得好好养。”没有料到简单的一句话,横空为世界上多造出了一个厨神!从此一位连米饭都蒸不像样的女子踏上了一条中华小当家之路。这又不禁联想到小时候的我,的确没现在这么多肥肉,瘦瘦弱弱的跟现在判若两人。但在我妈进击厨艺的路上,终于在高考后成功变成了一个胖子。感觉不管什么样的菜肴,只要我们喜欢,我妈都能在家琢磨复制出来。厨艺精湛四个字用在老太太身上绝对不夸张。关于做菜吃饭我妈有如下讲究:色香味缺一不可,餐具要好并且一定要成套,主菜是主菜配菜是配菜缺一不可,如果是摆席那连上菜个数都有讲究,如此之类七七八八一大箩筐。总之在我家吃饭,绝对看不到整条鱼被切为两半端上来,或者一个菜里只有酱油色的情况。甚至,就连饭桌都是少有的实木圆桌带转盘的那种。对于餐具,我妈的讲就是,餐具一定要成套!绝对不容许菜上来了碟碗各异七零八凑的情况。据说这一点是我那曾经大家闺秀后来家道中落的姥姥留下来的祖训。于是,打开我家的橱柜,基本都是同花同款的餐具摆放整齐,只有新旧之分没有款式之分。对于上菜,我妈也有一套。绝对不容许出现汤汁沾在盘子到处就端上桌的情况,从小我妈就演示过,菜品装盘摆齐后要用餐巾纸贴着盘子周围仔细的擦过一遍才可以上桌。后来我看番茄台的厨艺竞赛节目,大厨们也用了同样的方法处理不小心洒在碟边的汤汁。对于菜色,我妈更是严格。采购食材的时候就会买不同颜色的灯笼椒或者各种糖果色的蔬菜,为的就是一个菜端上来不仅主料丰富味道醇厚,在视觉上也色彩缤纷夺人眼目。对于数目,老太太也略显迷信,虽然在家摆宴也要凑双数,不是十二道就是十八道,如果人少也得六道,而且凉热搭配不亚于星级酒店推出的年夜套餐。而且,老太太从小数学学的好,做菜也极其讲究运筹学,即使是一个人准备十几道菜也能做到有条不紊手不忙脚不乱。所以,在如此吹毛求疵的妈长期调养下,我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将苛求挑剔之道发挥到极致。当然,也有一些非常不好的毛病。比如去别人家蹭饭,看到各种混搭餐具,立马就觉得饭也不好吃了。比如,卖相不够精致味道不够诱人又觉得难以下咽,硬着头皮吃。跟师门的出去吃饭,农村里的孩子不讲究主菜配菜,点一桌子热菜没凉菜,立马觉得这也叫吃饭?还有各种EX献技做的料理,也就勉强下咽。甚至,我有时候都在想,如果百年后我妈没了,我就再也吃不上这么好的饭了,手艺就失传了。每想到此都难过的不行。
但是老太太的菜品千变万化,可能连她自己都记不清自己到底会做多少种菜,拿手菜是什么。因为各个拿手,都是精品。只要我爱吃的,她就不停的做。我这人嘴欠,世面上缺啥就爱吃啥,犯得这么个瞎毛病。西北偏远,水产不丰富,可我从小就偏偏爱吃个鳝鱼。我妈怕蛇,鳝鱼长得像蛇。这口好的可真要了她老命了。但还是没有阻止她经常去水产市场购买鳝鱼回来烹饪的决心。有一次提着活杀的鳝鱼在街上走,塑料袋晃了一下,我妈吓的大惊失色直接扔到了马路中间。儿女是债,平日里见条麻绳都吓得抖的老太太为了把我养壮面对水产市场一盆盆挤在一起的蛇形黄鳝什么都不怕了。说句不要脸,不害臊,直白又知音体的话,什么是爱啊,不是口口声声的我爱你我要为你如何如何,是怕蛇的妈妈为你亲手烹饪的一条条鳝鱼。爱是行动,不是嘴上说说。
跟着厨神生活了这么多年,我渐渐也学到了点点做饭的本事,当然赶上老太太还是遥遥无期的。但是近年来我妈年纪大了,动辄一人做出十几道菜的精神头也没了,又加上工作忙,于是慢慢的就变成了平日里我爸做饭,需要摆席就得我打主角她场外指导的状况。又加上现在人饮食讲究健康,我妈一些名冠老薛家的经典菜红烧肉之类的也不做了。老太太的红烧肉有多好吃?说真的,不小心的人连舌头都能吞下去。那个味道,是我至今无法企及的。不过还好,我家别具一格的传统羊肉泡馍还保留着,每到冬天,周末休假,老太太精神来了还是会炖给我们吃。羊肉泡馍最关键的就是泡的这个馍了。市面上最好的也都是半发面的,还卖五十多一碗,羊肉是切成片的。老太太的羊肉泡馍可不一样,用的是专门烙的死面饼,羊肉汤也是大块肉,那吃起来叫一个香。这么多年了,除了在家,从来没有在外面吃到过一模一样的。说到羊肉,我想起来了,小时候为了安抚嘴馋的我,她还学会了在自家燃气炉上烤羊肉串。由于在医院工作的关系,老太太有洁癖,小时候是绝对不让在外面吃小摊上的东西的,就连吃我们当地驰名中外的牛肉面她都得给我带个饭盒,绝对不容许用店里的碗。导致我在高中之前一直被领到家附近一家很难吃的牛肉面馆吃面,对牛肉面的好坏没有分辨能力。直到后来出现了一次性消毒碗,这条禁令才算解除了。老太太是有多怕我横遭不测啊。
于是,最终养成了这么一个奇葩的我也就可以理解了。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不但学会了家常小菜的制作要诀,拙劣的手艺也能摆出个七荤八素的小席来。她经常说,要热爱生活,吃饭就是最基本的生活。一个还操心着给家里添置碗筷,看到好的酒具水具都要买回来用用的人怎么可能会悲观厌世感到无趣呢。这也是最朴实的价值观。
当然,这两年她老人家又好上了玉器。各种硬玉软玉,都喜欢。每每买回一件,都要跟我唠半天:“这可是将来要传给你的啊。”我心想,还不是传给媳妇了么,看她买镯子的那尺寸,估计我得找个手臂较为粗壮的妹子。要是弄来个日韩系风一吹就倒的,那岂不刚戴上就咣当一声掉地上给砸了么。人老了,在饮食上没追求了,就开始考虑这些细软的东西。口口声声的传家宝传家宝,也无非是旁敲侧击叫你早点给家添双碗筷,过年过节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吃饭也更有意思。当然,不管来了谁,估计还得老太太说了算,谁叫她属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