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校日记10
薛刘营村——我的村落生活
薛刘营村,距离美校和师专之间的城中村落,这个不大的城中村租住的很多都是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入住的时候已经是2004年非典过后,那时候因为学校的宿合比较乱,况且一过晚上十点就熄灯了,室友们不是聊天,就是弹琴,是的我无法再学习和看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来学习和创作,我和我的一个师兄一起开始在村子里找房源,一趟一趟的寻找,终于有一天找到了一个村民自建的二层小楼,我们租的二层采光较好,适合创作,那比较安静,房东住在一楼,院子里还有一只小狗,一看到或听到陌生的人就叫。
我和师兄租了一个里外套间,我住外面的朝阳的一间,他住里面的一小间,房租我付得多些,他付少些。各自开始的新的生活,我也买了辆朋友转让的二手自行车,天天骑着他上下学,很是自在呀!每天一有空我就会画画,很多大的素描都是在那里完成的,还有很多创作的小稿,除了画画我也开始准备复习外语,备战专升本考试,每天看书到很晚。在这间大房子里,住着夏天秋天还好,一到冬天就小小的暖气片实在是不给力呀,再加上房东比较抠门自家的锅炉不肯多放煤,烧的也不热,我没少挨冻,有时候睡到后半夜就常常被冻醒,很是艰苦,在我租住的不远处隔着一个胡同就是我同学吕雪峰的住处,他租的屋子还带个客厅他那里冬天里居然没有暖气,屋子里冷得像个冰窖,他和女友仅仅依靠生蜂窝煤取暖,屋子里有个烧得红红的大铁炉子,睡到后半夜还得起来添煤,他拿个大铁夹子把烧剩下的炉渣还得及时清理,这是我离开家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的,北方的冬天很是漫长,天亮的也晚,有时候白天我很渴望十点以后的阳光能穿过阴霾的天空洒道我的房间里来,哪怕就一米也好。
村子里人的习惯是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的也早,这和我的生物钟有些不符,一开始还不太适应,他们晚上很早就睡了,有的还有劈材生活做饭的行为,我们楼下的房东老太太就经常捡拾柴火生火做饭,烧水,很是节俭,当时煤气已近很普及了,他们还是经常烧柴火。
有的时候在村里能看到一些城里人看不到的景象,比很丧嫁娶时在马路上大摆筵席,很多村民们聚到一起吹拉弹唱,请些大师傅大锅做饭,吃吃喝喝,乱糟糟的让我有些受不了,一搞就是连续很多天,还有的喝得酩町大醉,被参扶着架走,这让没见过世面的 我当时不是很理解。
村子里有些像个世外桃源,听不到汽车马达的轰鸣声,和汽笛声,有的小胡同很窄只能自行车通过,很是安静,后来快到毕业的实习期了有的同学在外面实习,为了方便也陆陆续续的搬来村里住, 人渐渐的多了起来,熟悉的就常常聚到一起就有了据点,呵呵,大家可以没事凑到一起聊聊,啤酒花生小吃盘腿炕上一坐,很是惬意。
2003年——2005年初我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师兄毕业房东不再和我续约将房子租给了另一人家之后我在村里没有找到合适的房源,几经辗转就和吕雪峰搬到了三中附近的单元房里,自此我的村落生活就这么结束了。
薛刘营村,距离美校和师专之间的城中村落,这个不大的城中村租住的很多都是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我们入住的时候已经是2004年非典过后,那时候因为学校的宿合比较乱,况且一过晚上十点就熄灯了,室友们不是聊天,就是弹琴,是的我无法再学习和看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需要一个更大的空间来学习和创作,我和我的一个师兄一起开始在村子里找房源,一趟一趟的寻找,终于有一天找到了一个村民自建的二层小楼,我们租的二层采光较好,适合创作,那比较安静,房东住在一楼,院子里还有一只小狗,一看到或听到陌生的人就叫。
我和师兄租了一个里外套间,我住外面的朝阳的一间,他住里面的一小间,房租我付得多些,他付少些。各自开始的新的生活,我也买了辆朋友转让的二手自行车,天天骑着他上下学,很是自在呀!每天一有空我就会画画,很多大的素描都是在那里完成的,还有很多创作的小稿,除了画画我也开始准备复习外语,备战专升本考试,每天看书到很晚。在这间大房子里,住着夏天秋天还好,一到冬天就小小的暖气片实在是不给力呀,再加上房东比较抠门自家的锅炉不肯多放煤,烧的也不热,我没少挨冻,有时候睡到后半夜就常常被冻醒,很是艰苦,在我租住的不远处隔着一个胡同就是我同学吕雪峰的住处,他租的屋子还带个客厅他那里冬天里居然没有暖气,屋子里冷得像个冰窖,他和女友仅仅依靠生蜂窝煤取暖,屋子里有个烧得红红的大铁炉子,睡到后半夜还得起来添煤,他拿个大铁夹子把烧剩下的炉渣还得及时清理,这是我离开家之前根本就没有见过的,北方的冬天很是漫长,天亮的也晚,有时候白天我很渴望十点以后的阳光能穿过阴霾的天空洒道我的房间里来,哪怕就一米也好。
村子里人的习惯是早上起得很早,晚上睡的也早,这和我的生物钟有些不符,一开始还不太适应,他们晚上很早就睡了,有的还有劈材生活做饭的行为,我们楼下的房东老太太就经常捡拾柴火生火做饭,烧水,很是节俭,当时煤气已近很普及了,他们还是经常烧柴火。
有的时候在村里能看到一些城里人看不到的景象,比很丧嫁娶时在马路上大摆筵席,很多村民们聚到一起吹拉弹唱,请些大师傅大锅做饭,吃吃喝喝,乱糟糟的让我有些受不了,一搞就是连续很多天,还有的喝得酩町大醉,被参扶着架走,这让没见过世面的 我当时不是很理解。
村子里有些像个世外桃源,听不到汽车马达的轰鸣声,和汽笛声,有的小胡同很窄只能自行车通过,很是安静,后来快到毕业的实习期了有的同学在外面实习,为了方便也陆陆续续的搬来村里住, 人渐渐的多了起来,熟悉的就常常聚到一起就有了据点,呵呵,大家可以没事凑到一起聊聊,啤酒花生小吃盘腿炕上一坐,很是惬意。
2003年——2005年初我在这里度过了两年的时光,师兄毕业房东不再和我续约将房子租给了另一人家之后我在村里没有找到合适的房源,几经辗转就和吕雪峰搬到了三中附近的单元房里,自此我的村落生活就这么结束了。
![]() |
一张小画《村中傍晚》记录了我当时的租住的阳台和对面人家的灯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