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槽边往事——你在后台搞毛线
![]() |
开设这个《槽边往事》的微信公众号,每天都会在管理后台看到各种千奇百怪的留言。附带说一句:很多人并不知道,微信公众号的管理后台只能通过电脑访问,而不可以直接用手机上的微信和读者互动。所以,那些留言说“和菜头,你有种别打字,别发图片,和我直接说句话”的人,你知道你这样做相当于是在殴打一个哑巴,要求他回答你的问题,是种很残暴的行为。
前天晚上,收到一条语音说:“赵总,我们现在先赶过订位子点菜了,订好了我通知您,您再过来。”我毫不犹豫地回复了一条:“知道了,记得给我点一份红烧大肠。你敬爱的和总。”
今天后台又被一位读者刷屏了,我点过去看了一眼,泪水默默地流了下来:
我的微信公众号成为了别人的记账本。在看到这些消息之前,我还以为我写的文章很多人喜欢看呢。
站在这个人的角度,我想了很久。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她不下载一个记账APP呢?那里有记账的专业服务,比在我的帐号里留言好多了,而且还有各种统计功能,支出情况一目了然。
因为不方便。记账可以监控自己的财务装况,了解自己的开支情况,应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但不幸的是,这件事情不那么紧急。只有强迫症患者才会每花费一笔之后,立即掏出手机,拿出APP去记录。或者,每晚临睡前把所有账单掏出来逐一登记。
重要,而不紧急。人的天性又是那么懒惰,那么怕麻烦。所以,与其下载一个APP,不如随手找个公众号记录一下。这就是许多手机APP的命运:人人都承认它的功能很重要,甚至去下载了,但是安装完毕也就忘记了,很少再去打开。
一个例子是中国求生手册,内容是发布全国各地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重要么?当然重要,这是生死攸关的问题。下载么?当然下载,免费为什么不下载。下载后你还看么?第一周也许,第二周勉强,第三周。。。
另一个例子就是新闻客户端。每个人手机上大概都有个新闻客户端,所有的新闻客户端都希望每天给你弹出几条消息提示来。为什么?因为实际上新闻在生活里没有那么重要,而且有太多渠道可以获取。如果不每天弹几下,你估计早就忘记了新闻客户端的存在。类似我这样的混蛋用户,安装的第一刻总是禁止推送消息。结果,我也真的忘记再去打开了。
------------------------------------------------
这里就得到了我的第一个推论:
1、对于商家:大部分需求没有必要做成独立的App,做个可以内嵌在大平台上的轻应用就足够了。
2、对于用户:大部分App都没有必要安装,因为你不会去经常使用,唯一的结果是你不得不去买更大储存空间的手机,而16G和32G的价格相差很大。
-----------------------------------------------
接着我又想,为什么这个人会选我的公众号来记账呢?为什么不是别人的?
因为我的帐号有个好处:按期更新。两篇文章一隔,中间就是一天。你在中间记账,翻起来的时候,比日期作为间隔方便多了。另外,找起来也好找。比如:上个月有天买了双鞋子,那是几号的事情来着?让我想想。。。哦,对了,我当时先是看了和菜头的一篇文章,那篇文章的题图好像是头猪,嗯,让我翻一下,Bingo!
这里引发了我另外几个推论:
推论二、每天在用户面前亮相一次很重要,而矛盾的地方在于,大部分情况下用户并不希望你如此。所以,你得挤进去,然后成为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推论三、信息之间是平权的,索引和搜索有所帮助,但不是正常人真正需要的。正常人不需要知道每一条信息在什么位置,如何排列,先后顺序,他们只需要给信息赋予一定意义。人们通过回想场景的方式回忆,而不是日期、数字、地点。
-----------------------------------------------
回到记账的问题上来,理想状况不是有一个漂亮强大的记账APP。而是我每划一次卡,或者我每扫描一次发票,物品名称、金额、地点和时间,就能自动进入我的手机记录下来,有可能的话,系统还最好配上图片。那么,因为基本上没有添加额外的麻烦,我想我会愿意用这项服务。
因为说到底,这不过是个记录清单,不是股票交易记录,不应该花费我额外的精力去维护。而从本质上来说,我真不是很关心每笔钱花到哪里去了,之所以去检查账单,是因为一笔笔过的时候,我能回想起一顿愉快的晚饭,一场精彩的电影,或者某个书店咖啡的悠,午后。这是账单真正的价值---我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的印记,世界作为公园提供的纪念门票。
----------------------------------------------
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产品经理和工程师不明白这一点,努力用自己的产品帮我把生活Excel化。不是每个人都想有效率的生活的,也不是每个人都喜欢时间管理、财务管理,按照计划表上填空的方式生活。
我懒,我知道,但我不想改。
*知微见著,意思是以小见大,从小的细节出发,发现未来显著的变化。专门用这个词,是因为它来自《韩非子》,我喜欢原文的那句话:“圣人见微以知萌”,它让我明白,只有小,才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