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俺家两娃身上看语言的进化(2)
去年我寫過一篇“从俺家两娃身上看语言的进化”,是说字末辅音的发音问题。当时就有另外一个现象想写的,也是我观察了很久的。这些天读《唐代关中方言音系》,上趟的读书笔记也谈到一些开口韵演变成先发一个i的音,又勾起这个由头,就来写一写。
唐代关中方言里面谈到,从切韵(唐以前)到慧琳反切(唐),7个韵部里的很多开口韵都在韵母前面多出i这个音,比如a变成ia,ai变成iai,这个现象,其实不仅仅在汉语里有,我想应该在很多语言的历史演变里都出现过,因為这个和发音位置是有关系的,可以算是一种自然的演进。我虽然对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没有认识,不过现摆着的一个例子就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发音差别,正好可以作例子。比如banana,英国人念be-NA-na,美国人念be-NiA-na,区别在于中间那个重音na,用汉语韵部的说法,这是一等开口洪韵,英国人的发音方式是n和a直接拼在一起,像中文的“娜”的音;而美国人的发音方式,在n和a之间加了一个弱化的i,听起来有点像“nia”,但i音不重,但也不可忽略。如果让慧琳对这个音做反切,那么反切上字在英国人那里和美国人那里一定是不一样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简单来讲就是,声母如果是舌根音、舌头音、唇音(比如n就是舌头音),韵母如果是开口韵(比如a),那么韵母之前很容易会多出来一个i的音。这是汉语发音在历史上的一个现象,也在英语里面出现了,我猜世界上还有其它语言里面也有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如果你的舌根和喉咙摩擦出来一个音,然后下一个音要发嘴巴张的比较大的音,那么,你的舌根和喉咙很容易多摩擦个零点几秒钟,就这么一来,就变成i,至于这个i是不是会被强化留在语言里面从而造成语音的转变,那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了。
这种现象,在俺家两娃学说话的过程中特别生动的体现出来了。比如老大,前两年因為在美国上daycare,还是说不少英语的,她的发音,在非常多没有i的时候,都把i给发出来了,也就是说,她不但把banana正确的念成baNiAna,还把很多其它词不正确的加上了i这个音,比如ka变成kia,ba变成bia,等等。如果说,老大因為受美国人影响喜欢发i这个音,但老二在美国就待了一个多月,那一个多月可能还什么都听不见呢,我观察他讲话,也喜欢自己加一个i的音在开口韵母前面。我觉得呢,这是因为娃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发现这样发音省力气。在俺们家娃身上是可以纠正的,但是在历史上,如果某一个地方足够多的人都这么说了,那就会改变当地方言的某一个音,造成语言历史上的变化。
嗯,俺一直觉得,人类进化,其实都会以一种具体而微的方式体现在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零到两三岁的这段时间,完全就是人类从动物进化到人的一个历史缩影,包括直立运动、语言出现、工具使用、社会化进程......从这个角度讲,俺已经观察到人类进化史两次了,活活。
唐代关中方言里面谈到,从切韵(唐以前)到慧琳反切(唐),7个韵部里的很多开口韵都在韵母前面多出i这个音,比如a变成ia,ai变成iai,这个现象,其实不仅仅在汉语里有,我想应该在很多语言的历史演变里都出现过,因為这个和发音位置是有关系的,可以算是一种自然的演进。我虽然对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都没有认识,不过现摆着的一个例子就是英国英语和美国英语的发音差别,正好可以作例子。比如banana,英国人念be-NA-na,美国人念be-NiA-na,区别在于中间那个重音na,用汉语韵部的说法,这是一等开口洪韵,英国人的发音方式是n和a直接拼在一起,像中文的“娜”的音;而美国人的发音方式,在n和a之间加了一个弱化的i,听起来有点像“nia”,但i音不重,但也不可忽略。如果让慧琳对这个音做反切,那么反切上字在英国人那里和美国人那里一定是不一样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不少,简单来讲就是,声母如果是舌根音、舌头音、唇音(比如n就是舌头音),韵母如果是开口韵(比如a),那么韵母之前很容易会多出来一个i的音。这是汉语发音在历史上的一个现象,也在英语里面出现了,我猜世界上还有其它语言里面也有这个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呢?大家自己体会一下,如果你的舌根和喉咙摩擦出来一个音,然后下一个音要发嘴巴张的比较大的音,那么,你的舌根和喉咙很容易多摩擦个零点几秒钟,就这么一来,就变成i,至于这个i是不是会被强化留在语言里面从而造成语音的转变,那就要看天时地利人和了。
这种现象,在俺家两娃学说话的过程中特别生动的体现出来了。比如老大,前两年因為在美国上daycare,还是说不少英语的,她的发音,在非常多没有i的时候,都把i给发出来了,也就是说,她不但把banana正确的念成baNiAna,还把很多其它词不正确的加上了i这个音,比如ka变成kia,ba变成bia,等等。如果说,老大因為受美国人影响喜欢发i这个音,但老二在美国就待了一个多月,那一个多月可能还什么都听不见呢,我观察他讲话,也喜欢自己加一个i的音在开口韵母前面。我觉得呢,这是因为娃在学说话的过程中,不自觉的发现这样发音省力气。在俺们家娃身上是可以纠正的,但是在历史上,如果某一个地方足够多的人都这么说了,那就会改变当地方言的某一个音,造成语言历史上的变化。
嗯,俺一直觉得,人类进化,其实都会以一种具体而微的方式体现在一个人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零到两三岁的这段时间,完全就是人类从动物进化到人的一个历史缩影,包括直立运动、语言出现、工具使用、社会化进程......从这个角度讲,俺已经观察到人类进化史两次了,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