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墓地的路
小镇后面有山,说是山,其实是一个个绵延的小山丘。其中一座一条土路竖直而上,至半山腰向右拐行。路陡,肯定无法行车,山那边的人家出行多有不便吧。
去看看那山,去看看山那边的村落。
踏上国道上的一条斜向的黄泥支路,黑色的衣服上顿时扑上一层细灰,路边是一排一排不规整的新建房,完全挡住前行的视线。左拐之后才又变得稍为开阔,眼前有一座桥架往东南方向,桥下是气派的高速公路,车子带着各自的匆忙绝尘而去。桥那边除了几块荒芜的菜田,便是浓密的树林,林中开辟有一家砖瓦厂。 背向菜田的一排平房大概是工人宿舍,屋前的两根柱子间挂了绳索,晾着一串红色居多的衣服,衣服中又大多数是两三岁孩童的。许是尚未开工,高高支起的雨棚下并不见多少砖瓦的成品。院子里几辆大卡车静默停驻,卡车下有三两男人在忙碌。厂房没有围墙,穿过去,林间有条铺满红褐松针的小路,林子里多是松树和杉树,所以放眼还皆是绿色,只是这过冬的绿老旧而沉闷,就像脂粉也盖不住徐娘的半老。
林子后面该到山脚了吧?不,是另一片林子,两片林子之间是一片田野,地面上支楞着一株株细黑枝桠的棉杆,发育不完全的棉桃依旧裹着小小的身子骨稳妥地紧缀杆上,但不会再有人来采摘。
田野尽头唯一的一条路单向通往西南方向,路边树木经历过砍伐疏朗而高大。12年的秋天友人推荐的龙殿藏身深林,微信遥控指路。行至半途说,你还是别去了,一个女孩子怕你不安全。记得那天阳光很好,城市楼宇的轮廓在树木间隙若隐若现,汽车的轰鸣声也略有可闻,并无惧意。而此刻, 几只麻雀相伴扑楞着翅膀从一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偶尔唧唧鸣叫愈发显得幽清,四处的视野都被遮掩,仿佛被困在此林已搜寻不到出口。山在东南方向,而路的延长似乎没有回转的迹向。从林中穿过去吧,此时脑中跑进一个很多年前的小姑娘。
那时刚毕业,在一所山村小学代教。公路经过学校再通往村支部和几户人家就是尽头,更多的民房绕山而建,所以有无数条小路蜿蜒曲行。孩子们多随祖辈而居,老人们辛劳于田间地头,宠溺有限。父母外出打工,能提供的物质生活并不拮据,一般假期都有到城市见世面的机会。所以孩子们既无小皇帝般的骄奢之气,也非新闻图片中睁着大眼睛的茫然纯朴。五年级的三个男孩每天每天的中午跑到单独的休息室兼办公室中找各种话题聊天,后来烦了关上门反锁,就在窗口继续呱啦,甚至拉上窗帘后继续赖在窗前,不过话题终于回归他们热衷的电视剧和游戏机。女孩子们在课间跳绳跳房子踢键子,各种单的双的小辫子也在空中上下翻舞。元旦时收到许多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其中最调皮的在周杰的名字下加个伦字,大喊老师,老师,你喜欢的周杰伦。春天,每天都能有学生送上一束束一捧捧带新鲜露水的野花。
单名春的女孩子并不生活在本村,她来自隔山相联的另一个省,日复一日从莽莽群山中一步一步走来再一步一步走回。她在四年级时转学而来,因当地另一所有高年级的学校比这里更远。比同龄女孩稍矮一点的身材单薄瘦削,皮肤不似她们白净细嫩,呈现出风吹日晒过的红,手指粗糙突出骨关节,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近一个半小时,还要帮家里干不少活。九个人的班级里从不跟男孩子打打闹闹,没有和几个女生结成帮派经常嘀嘀咕咕,也不像另一个成绩出挑的女生高傲地睥睨众生。 她在与别人目光相对的一刹总是笑容温和,说话不紧不慢落落大方。学习很认真,成绩进步得很快。在第二个学期,被全票推选为班长。学年结束后离开了那所小学,孩子们也集中到另一所更大的完小寄宿六年级。她没去,据说家里有人身体不好。
当年的小姑娘走在阳光下,走在风雨中,走在雪地里,漫长的山路静寂无人,她一定有过害怕吧。也许遇到过跳跃的小兔子和过路的野猪,但却没听到她绘声绘色地向谁描述过,眼神中与年龄不相称的平静仿佛早已安然接受命运为她安排的一切。
眼前的树林其实很小,绕过几丛荆棘穿过便看到一条可供车行的土公路,公路边几处墓室堆砌得很高,大理石的墓碑上刻着彩色的花纹,黑色的字迹色泽很亮。墓头的花圈和墓前的布制假花新旧痕迹不同。林间公路也指向西南,几米后豁然开阔,是一处被开垦的鱼塘。数百平米的塘围抽得只剩底部一层浑水,几个渔民穿着雨衣踩进去,也没及了腰。有路的山包已是近在眼前了,绕塘而行,一座红砖瓦房前几只鸡在石子地上啄食,两条狗被系在木桩汪汪吠叫。一个穿大红棉袄的小媳妇在屋前的板车上就着塑料盆洗衣服,走过去回头看一眼,眉目如漆面色红润像是西游记中忽地幻化出来的妖精。
山真是不高,走近才发现大概是不久前被烧过一次,枯草成了黑色的灰末铺满坡面,灌木丛光秃秃的焦黑着竖直或缠绕,松针也是焦黑的,还挂在树上毫无生气。直上的路到一半岔向了右方,山上有一道浅浅的比别处光溜的小径,是被少数人踏过的痕迹。小心拨开那些枝条以防弄脏衣服,很轻松就到达了视线所见的山顶。却不是,一个凹槽后还有一个约三四米高的山包。没了前人开辟的小径但好在杂草都已被大火清除,虽费了一点力也算顺利登上山顶。果然是致高点了,山的另一面火势不顺风势,还是灰扑扑的绿,顶坡只有一株松树,于是一面黑一面绿。铅色的天空像是一只倒扣的大锅,山势向东西两方绵延,,南北地势平坦,散落着一处一处积木堆砌般的民居,皆被雾霭罩于锅底。
下山的时候记忆出了乱,似乎已找不到光秃的一面,在竖硬而锐利的荆棘丛中扎了满手的刺,眼看着来时的路近在眼前,一处深深的沟壑似乎随时有滑下的危险。几年以前,和三个男同学去爬山,沿途的风景悦目,男孩子们的烟头随手扔在脚下滚下山坡,逼着他们去找再仔细踩灭,在山顶对着群山长啸,写下心愿装进喝空的矿泉水瓶埋进脚底的沙质土地约定十年后再取。直到暮色四起,却没找到下山的途径。柴禾被踩过的痕迹只是砍柴人临时开辟的路,走到一块空地便是尽头,那里留下一颗一颗野生动物的粪便。仿佛丛林中随时都有野兽在窥视,不知它们晶亮的眼睛是绿色是灰色还是棕褐色。当时甚至跟男孩子说准备以身饲虎,野兽来了你们只管逃命便是。只可惜这样新鲜的兴奋感没有维持多久,臆想中与野兽们交锋时的心理战术更是没有用武之地。不多时,便有菜地和路径出现。天断黑后去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家,晚上被安排与他母亲同宿,那个形容枯槁的老人说了很多话,一开始努力想要辨清她话中的内容搭上一两句才不失礼貌,后来发现完全是自说自话,在疑虑和惊惧中惶恐入睡。事后听说,原来她已精神错乱。
衣服不可避免地被划拉出几条痕迹,手上又多了几道口子。终于,看到几座墓堆,有墓地必定有路吧。从石块围砌的矮墙跳下去,是一溜坟包,有的华丽有的粗糙简朴。踏上来时的主道返回,又一条不甚平整的支路,路的一侧是一溜坟包,没有通向更远的地方。
是的,山的这边或那边,山腰处没有任何村落。那条路,只通往墓地。伸出手掌,已被烧焦的灌木和树枝染得漆黑,关节的纹路粗砺,指尖新做的甲色鲜红,闪着水晶般的光泽,像是幽黑墓穴中钻出的艳鬼。
去看看那山,去看看山那边的村落。
踏上国道上的一条斜向的黄泥支路,黑色的衣服上顿时扑上一层细灰,路边是一排一排不规整的新建房,完全挡住前行的视线。左拐之后才又变得稍为开阔,眼前有一座桥架往东南方向,桥下是气派的高速公路,车子带着各自的匆忙绝尘而去。桥那边除了几块荒芜的菜田,便是浓密的树林,林中开辟有一家砖瓦厂。 背向菜田的一排平房大概是工人宿舍,屋前的两根柱子间挂了绳索,晾着一串红色居多的衣服,衣服中又大多数是两三岁孩童的。许是尚未开工,高高支起的雨棚下并不见多少砖瓦的成品。院子里几辆大卡车静默停驻,卡车下有三两男人在忙碌。厂房没有围墙,穿过去,林间有条铺满红褐松针的小路,林子里多是松树和杉树,所以放眼还皆是绿色,只是这过冬的绿老旧而沉闷,就像脂粉也盖不住徐娘的半老。
林子后面该到山脚了吧?不,是另一片林子,两片林子之间是一片田野,地面上支楞着一株株细黑枝桠的棉杆,发育不完全的棉桃依旧裹着小小的身子骨稳妥地紧缀杆上,但不会再有人来采摘。
田野尽头唯一的一条路单向通往西南方向,路边树木经历过砍伐疏朗而高大。12年的秋天友人推荐的龙殿藏身深林,微信遥控指路。行至半途说,你还是别去了,一个女孩子怕你不安全。记得那天阳光很好,城市楼宇的轮廓在树木间隙若隐若现,汽车的轰鸣声也略有可闻,并无惧意。而此刻, 几只麻雀相伴扑楞着翅膀从一个枝头飞向另一个枝头,偶尔唧唧鸣叫愈发显得幽清,四处的视野都被遮掩,仿佛被困在此林已搜寻不到出口。山在东南方向,而路的延长似乎没有回转的迹向。从林中穿过去吧,此时脑中跑进一个很多年前的小姑娘。
那时刚毕业,在一所山村小学代教。公路经过学校再通往村支部和几户人家就是尽头,更多的民房绕山而建,所以有无数条小路蜿蜒曲行。孩子们多随祖辈而居,老人们辛劳于田间地头,宠溺有限。父母外出打工,能提供的物质生活并不拮据,一般假期都有到城市见世面的机会。所以孩子们既无小皇帝般的骄奢之气,也非新闻图片中睁着大眼睛的茫然纯朴。五年级的三个男孩每天每天的中午跑到单独的休息室兼办公室中找各种话题聊天,后来烦了关上门反锁,就在窗口继续呱啦,甚至拉上窗帘后继续赖在窗前,不过话题终于回归他们热衷的电视剧和游戏机。女孩子们在课间跳绳跳房子踢键子,各种单的双的小辫子也在空中上下翻舞。元旦时收到许多写满祝福的明信片,其中最调皮的在周杰的名字下加个伦字,大喊老师,老师,你喜欢的周杰伦。春天,每天都能有学生送上一束束一捧捧带新鲜露水的野花。
单名春的女孩子并不生活在本村,她来自隔山相联的另一个省,日复一日从莽莽群山中一步一步走来再一步一步走回。她在四年级时转学而来,因当地另一所有高年级的学校比这里更远。比同龄女孩稍矮一点的身材单薄瘦削,皮肤不似她们白净细嫩,呈现出风吹日晒过的红,手指粗糙突出骨关节,花在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近一个半小时,还要帮家里干不少活。九个人的班级里从不跟男孩子打打闹闹,没有和几个女生结成帮派经常嘀嘀咕咕,也不像另一个成绩出挑的女生高傲地睥睨众生。 她在与别人目光相对的一刹总是笑容温和,说话不紧不慢落落大方。学习很认真,成绩进步得很快。在第二个学期,被全票推选为班长。学年结束后离开了那所小学,孩子们也集中到另一所更大的完小寄宿六年级。她没去,据说家里有人身体不好。
当年的小姑娘走在阳光下,走在风雨中,走在雪地里,漫长的山路静寂无人,她一定有过害怕吧。也许遇到过跳跃的小兔子和过路的野猪,但却没听到她绘声绘色地向谁描述过,眼神中与年龄不相称的平静仿佛早已安然接受命运为她安排的一切。
眼前的树林其实很小,绕过几丛荆棘穿过便看到一条可供车行的土公路,公路边几处墓室堆砌得很高,大理石的墓碑上刻着彩色的花纹,黑色的字迹色泽很亮。墓头的花圈和墓前的布制假花新旧痕迹不同。林间公路也指向西南,几米后豁然开阔,是一处被开垦的鱼塘。数百平米的塘围抽得只剩底部一层浑水,几个渔民穿着雨衣踩进去,也没及了腰。有路的山包已是近在眼前了,绕塘而行,一座红砖瓦房前几只鸡在石子地上啄食,两条狗被系在木桩汪汪吠叫。一个穿大红棉袄的小媳妇在屋前的板车上就着塑料盆洗衣服,走过去回头看一眼,眉目如漆面色红润像是西游记中忽地幻化出来的妖精。
山真是不高,走近才发现大概是不久前被烧过一次,枯草成了黑色的灰末铺满坡面,灌木丛光秃秃的焦黑着竖直或缠绕,松针也是焦黑的,还挂在树上毫无生气。直上的路到一半岔向了右方,山上有一道浅浅的比别处光溜的小径,是被少数人踏过的痕迹。小心拨开那些枝条以防弄脏衣服,很轻松就到达了视线所见的山顶。却不是,一个凹槽后还有一个约三四米高的山包。没了前人开辟的小径但好在杂草都已被大火清除,虽费了一点力也算顺利登上山顶。果然是致高点了,山的另一面火势不顺风势,还是灰扑扑的绿,顶坡只有一株松树,于是一面黑一面绿。铅色的天空像是一只倒扣的大锅,山势向东西两方绵延,,南北地势平坦,散落着一处一处积木堆砌般的民居,皆被雾霭罩于锅底。
下山的时候记忆出了乱,似乎已找不到光秃的一面,在竖硬而锐利的荆棘丛中扎了满手的刺,眼看着来时的路近在眼前,一处深深的沟壑似乎随时有滑下的危险。几年以前,和三个男同学去爬山,沿途的风景悦目,男孩子们的烟头随手扔在脚下滚下山坡,逼着他们去找再仔细踩灭,在山顶对着群山长啸,写下心愿装进喝空的矿泉水瓶埋进脚底的沙质土地约定十年后再取。直到暮色四起,却没找到下山的途径。柴禾被踩过的痕迹只是砍柴人临时开辟的路,走到一块空地便是尽头,那里留下一颗一颗野生动物的粪便。仿佛丛林中随时都有野兽在窥视,不知它们晶亮的眼睛是绿色是灰色还是棕褐色。当时甚至跟男孩子说准备以身饲虎,野兽来了你们只管逃命便是。只可惜这样新鲜的兴奋感没有维持多久,臆想中与野兽们交锋时的心理战术更是没有用武之地。不多时,便有菜地和路径出现。天断黑后去了其中一个同学的家,晚上被安排与他母亲同宿,那个形容枯槁的老人说了很多话,一开始努力想要辨清她话中的内容搭上一两句才不失礼貌,后来发现完全是自说自话,在疑虑和惊惧中惶恐入睡。事后听说,原来她已精神错乱。
衣服不可避免地被划拉出几条痕迹,手上又多了几道口子。终于,看到几座墓堆,有墓地必定有路吧。从石块围砌的矮墙跳下去,是一溜坟包,有的华丽有的粗糙简朴。踏上来时的主道返回,又一条不甚平整的支路,路的一侧是一溜坟包,没有通向更远的地方。
是的,山的这边或那边,山腰处没有任何村落。那条路,只通往墓地。伸出手掌,已被烧焦的灌木和树枝染得漆黑,关节的纹路粗砺,指尖新做的甲色鲜红,闪着水晶般的光泽,像是幽黑墓穴中钻出的艳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