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积漫步
记忆中,杭城是美丽而又妖娆的人间天堂。于是从小便对杭城怀有一种可望而又不可及的期待。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更是让我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
初到杭州,寻着诗意,我一个人在杏花微雨的季节,来到刻满了许仙和白娘子爱情故事的西子河畔。暖风微醉,本应是一副空中幽谷般静美的景象,奈何游人如织,让这如花美景顿时失了意境。
走过了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我便追随心里的想法,离开了西湖,前往灵隐寺。本以为可以在这佛教圣地让自己的心灵歇息歇息,却很无奈被满院的土豪和游客们坏了兴致。
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本想一睹西子精美的容颜,却无奈欣赏了中国人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于是乎,在今年的十一国庆节第一天,我果断选择了宅在寝室,避开汹涌的人潮,同时也在细细规划着,定要在杭州寻着一片净土。
幸运的是,这地方还真被我找着了.于是果断携两三好友,享受着空气中桂花的香甜和凉意,来到了位于杭州市商业中心的武林门码头,也就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终点站。这个码头无疑是闹中取静,即便现在才是国庆假期的第二天,这里的游人也并不是很多,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地人,大抵是因为这么个好地方还不被外人所熟知吧。
据史料记载,自隋唐起,武林门就是京杭运河的南端码头。宋朝时船舶云集,商业及其繁华。而如今,只有一块刻有武林门的石碑,屹立于码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苍凉与繁华。
好像说多了点题外话,言归正传,我们一行人来到这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乘坐这里的水上巴士,和运河来个更为亲密的接触。话说现在能够在城市看到一汪清水是多么奢侈的事。于是,可想而知,我们看到这已经流淌了千年的运河之水时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激动呀。那种欢愉,怕只有身临其境才足以感受。
据我观察,水上巴士好像有大小两种船,小的只有一层,而大的不仅有两层,面积也要大得多。同时,不得不说,杭州水上巴士的管理算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对于人数的控制。还好我们的运气不错,只等了十多分钟便上了大船。这无疑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我们这次行程的满意度。
临窗而坐,总是有种别样的诗意。运河的水并不十分清澈,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都道是钱塘自古繁华,便是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更有三秋桂子,云树绕堤沙,如此风景风情,早已参差了十万人家。
真想狠下心就这样随着船舶顺流而下,看着船激起一层层碧浪。奈何早已和好友们订好了行程,无奈之下只得作罢。怀着不舍的情绪下了船。
到底是江南好风景,很快便被这金桂环绕的小巷迷了眼。行行色色的江南建筑和船舫让人忍不住想躺下匆匆的脚步,就在这样的留恋与不舍中,我们便到达了此次行程的重要目的地——香积寺。
杭州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天国三年(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额“香积”。元末,毁于兵祸。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在香积寺门前修建东西两座石塔。1968年东塔被毁,西塔留存至今。201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复建香积寺,其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等。(这些话是门票上的,直接被我拿来用了,嘿嘿)
看到香积寺的瞬间,我仿佛有了一个错觉。原来在这样的闹市中还有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你来或不来,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静静的,参透人生的乐与哭。
与灵隐寺的嘈杂和如织的游客相比,香积寺无疑是安静的,甚至是寂寞的。也许和它相伴的,也许只有门前那两只温顺的大象雕像。和门前的两座石塔相伴的,可怕也只有他们彼此了吧。
踏入香积寺的那一瞬间,我总觉得自己会惊扰了佛主。细想了一下,我佛慈悲,必定是不会和我计较的。索性无拘无束,行走于寺庙中。
对于佛教,我并不是虔诚的信徒。但在这里,我是怀着虔诚的心的。寺庙里几乎没有什么堂客。就这样随意的步入了一个殿宇,殿宇里一个游客都没有,有的只是若有似无的香火飘渺和一个静静坐在小凳上诵经的老奶奶。老奶奶穿着最简朴的衣衫,可偏偏是那一头银发和瘦弱的身材,最是令人难忘。就像是一个智者,仿佛能看到人心坎里去。到底我还是一个拘泥于形式的人。于是乎,怀着一个真诚和好学的心,诚心向老奶奶请教拜佛的仪式。老奶奶非常细心的为我讲解和示范了相关的细节。想想像这样的情形怕是在灵隐寺难得见到的,因为太多太多的浮华与浮躁。向堂客询问这样的问题只怕是会被认作骗子吧。
继续向前走,便到达了观音殿。快到达殿前的时候,只见两个堂客怀揣着经书安逸的从店内走出,一点没有那些浮华之气。观音殿里也是没有什么人的,除了三位女士和一名外国游客。三位女师傅的外貌早已记不清,却偏偏记得三位师傅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至于那名游客,说是游客倒也并不像是游客,反而像一个研究者,用生硬的中文向其中一位女师傅请教着将佛经翻译成英文传出去的问题。隐约听到女师傅用佛教的观点阐述着中国现在社会的问题。并睿智的指出所有的腐败不过是源于一个“贪”字。许是看出我们的兴趣,此时其中一位女师傅走过来和我们聊天。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师傅是大学的老师,闲暇时来这里做做义工。我们便愈发觉得惊喜了。姑且就以老师来称呼这位女士吧。老师跟我们讲,女孩子闲暇的时候不妨读读经书,不为信佛,就算是修身养性,那必也是极好的。待我们临走前,还不忘给我们每人一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并叮嘱我们,信佛但不迷信。
回来之后,更是觉得香积寺的好。那种好,是心灵深处的安逸与宁静。不是一般的景点和人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现在想来,还有许许多多小细节是值得人回味的,就像香积寺的那些堂客们,即便是请香拜佛,也不似其他寺庙那般,土豪的将一大把昂贵的香扔入香炉中。也许真的是虔诚的信徒,所以才会手捧一本经书,诵经于殿外。却不知,这样的虔诚与安静,恰恰成就了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反观现在的旅游目的地,凡是有点名的,每逢假期,便是人山人海,美丽的风景没看到,没有舒缓自己愉悦的心情,反而在回来之后更添了几分晦气与抱怨。作为一名游客,我私心的希望像香积寺这样的庙宇能够永远这样祥和安静,实在是不想和大众分享这样的静谧。但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却又不得不在游览的时候留了是一份心。
来之前,便了解了一下,香积寺大力推崇的便是香积香道,香积素斋,等文化。在庙宇里又偶遇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经师傅介绍,才知原来这位妇人竟是来自于台湾,刚刚游历玩11个国家之后归来。好吧,说实话,我没想到这小小的香积寺竟都是些厉害的人物哈,这样的女士恰恰是我敬佩的那种。还没来得及表示我的敬佩之情。那位女士便真性情的表达了对香积素面的挚爱,并声称这是她走过半个地球后吃过的最好吃的素面。作为一个慕名而来而且是标准的吃货,我怎能忍心错过呢。于是毫不犹豫直接奔到素面馆,吃到了据说是全天下最好吃的素面。是不是最好吃这个问题,我无法发表评论。但绝对是我目前吃到过的最好吃的素面,闻香便已是满口生津。吃一口更是觉得人生已然圆满了。
随着素食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到“香积寺吃素斋”已逐渐成为杭州人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对少数本地游客和绝大多数外地游客而言,香积寺在灵隐寺的盛名之下,便失了许多吸引力。而香积寺的不为人知是它的优点,却也恰恰是它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宣传和推广香积寺的素斋文化,相信一定能为香积寺带来更多的香火。
初到杭州,寻着诗意,我一个人在杏花微雨的季节,来到刻满了许仙和白娘子爱情故事的西子河畔。暖风微醉,本应是一副空中幽谷般静美的景象,奈何游人如织,让这如花美景顿时失了意境。
走过了断桥残雪,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我便追随心里的想法,离开了西湖,前往灵隐寺。本以为可以在这佛教圣地让自己的心灵歇息歇息,却很无奈被满院的土豪和游客们坏了兴致。
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本想一睹西子精美的容颜,却无奈欣赏了中国人人潮涌动的壮观景象。于是乎,在今年的十一国庆节第一天,我果断选择了宅在寝室,避开汹涌的人潮,同时也在细细规划着,定要在杭州寻着一片净土。
幸运的是,这地方还真被我找着了.于是果断携两三好友,享受着空气中桂花的香甜和凉意,来到了位于杭州市商业中心的武林门码头,也就是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终点站。这个码头无疑是闹中取静,即便现在才是国庆假期的第二天,这里的游人也并不是很多,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本地人,大抵是因为这么个好地方还不被外人所熟知吧。
据史料记载,自隋唐起,武林门就是京杭运河的南端码头。宋朝时船舶云集,商业及其繁华。而如今,只有一块刻有武林门的石碑,屹立于码头,见证着这片土地的苍凉与繁华。
好像说多了点题外话,言归正传,我们一行人来到这里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想乘坐这里的水上巴士,和运河来个更为亲密的接触。话说现在能够在城市看到一汪清水是多么奢侈的事。于是,可想而知,我们看到这已经流淌了千年的运河之水时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激动呀。那种欢愉,怕只有身临其境才足以感受。
据我观察,水上巴士好像有大小两种船,小的只有一层,而大的不仅有两层,面积也要大得多。同时,不得不说,杭州水上巴士的管理算是比较严格的,尤其是对于人数的控制。还好我们的运气不错,只等了十多分钟便上了大船。这无疑在无形之中增添了我们这次行程的满意度。
临窗而坐,总是有种别样的诗意。运河的水并不十分清澈,然而这并不影响我们的心情。都道是钱塘自古繁华,便是那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更有三秋桂子,云树绕堤沙,如此风景风情,早已参差了十万人家。
真想狠下心就这样随着船舶顺流而下,看着船激起一层层碧浪。奈何早已和好友们订好了行程,无奈之下只得作罢。怀着不舍的情绪下了船。
到底是江南好风景,很快便被这金桂环绕的小巷迷了眼。行行色色的江南建筑和船舫让人忍不住想躺下匆匆的脚步,就在这样的留恋与不舍中,我们便到达了此次行程的重要目的地——香积寺。
杭州香积寺始建于北宋太平天国三年(公元978年),旧名兴福寺。后由宋真宗赐额“香积”。元末,毁于兵祸。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重建。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在香积寺门前修建东西两座石塔。1968年东塔被毁,西塔留存至今。2010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复建香积寺,其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等。(这些话是门票上的,直接被我拿来用了,嘿嘿)
看到香积寺的瞬间,我仿佛有了一个错觉。原来在这样的闹市中还有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庙宇。你来或不来,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静静的,参透人生的乐与哭。
与灵隐寺的嘈杂和如织的游客相比,香积寺无疑是安静的,甚至是寂寞的。也许和它相伴的,也许只有门前那两只温顺的大象雕像。和门前的两座石塔相伴的,可怕也只有他们彼此了吧。
踏入香积寺的那一瞬间,我总觉得自己会惊扰了佛主。细想了一下,我佛慈悲,必定是不会和我计较的。索性无拘无束,行走于寺庙中。
对于佛教,我并不是虔诚的信徒。但在这里,我是怀着虔诚的心的。寺庙里几乎没有什么堂客。就这样随意的步入了一个殿宇,殿宇里一个游客都没有,有的只是若有似无的香火飘渺和一个静静坐在小凳上诵经的老奶奶。老奶奶穿着最简朴的衣衫,可偏偏是那一头银发和瘦弱的身材,最是令人难忘。就像是一个智者,仿佛能看到人心坎里去。到底我还是一个拘泥于形式的人。于是乎,怀着一个真诚和好学的心,诚心向老奶奶请教拜佛的仪式。老奶奶非常细心的为我讲解和示范了相关的细节。想想像这样的情形怕是在灵隐寺难得见到的,因为太多太多的浮华与浮躁。向堂客询问这样的问题只怕是会被认作骗子吧。
继续向前走,便到达了观音殿。快到达殿前的时候,只见两个堂客怀揣着经书安逸的从店内走出,一点没有那些浮华之气。观音殿里也是没有什么人的,除了三位女士和一名外国游客。三位女师傅的外貌早已记不清,却偏偏记得三位师傅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至于那名游客,说是游客倒也并不像是游客,反而像一个研究者,用生硬的中文向其中一位女师傅请教着将佛经翻译成英文传出去的问题。隐约听到女师傅用佛教的观点阐述着中国现在社会的问题。并睿智的指出所有的腐败不过是源于一个“贪”字。许是看出我们的兴趣,此时其中一位女师傅走过来和我们聊天。这才知道,原来这位师傅是大学的老师,闲暇时来这里做做义工。我们便愈发觉得惊喜了。姑且就以老师来称呼这位女士吧。老师跟我们讲,女孩子闲暇的时候不妨读读经书,不为信佛,就算是修身养性,那必也是极好的。待我们临走前,还不忘给我们每人一本《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并叮嘱我们,信佛但不迷信。
回来之后,更是觉得香积寺的好。那种好,是心灵深处的安逸与宁静。不是一般的景点和人能够给我们带来的。现在想来,还有许许多多小细节是值得人回味的,就像香积寺的那些堂客们,即便是请香拜佛,也不似其他寺庙那般,土豪的将一大把昂贵的香扔入香炉中。也许真的是虔诚的信徒,所以才会手捧一本经书,诵经于殿外。却不知,这样的虔诚与安静,恰恰成就了我眼中最美的风景。
反观现在的旅游目的地,凡是有点名的,每逢假期,便是人山人海,美丽的风景没看到,没有舒缓自己愉悦的心情,反而在回来之后更添了几分晦气与抱怨。作为一名游客,我私心的希望像香积寺这样的庙宇能够永远这样祥和安静,实在是不想和大众分享这样的静谧。但作为一名旅游专业的学生,却又不得不在游览的时候留了是一份心。
来之前,便了解了一下,香积寺大力推崇的便是香积香道,香积素斋,等文化。在庙宇里又偶遇一位五十来岁的妇人。经师傅介绍,才知原来这位妇人竟是来自于台湾,刚刚游历玩11个国家之后归来。好吧,说实话,我没想到这小小的香积寺竟都是些厉害的人物哈,这样的女士恰恰是我敬佩的那种。还没来得及表示我的敬佩之情。那位女士便真性情的表达了对香积素面的挚爱,并声称这是她走过半个地球后吃过的最好吃的素面。作为一个慕名而来而且是标准的吃货,我怎能忍心错过呢。于是毫不犹豫直接奔到素面馆,吃到了据说是全天下最好吃的素面。是不是最好吃这个问题,我无法发表评论。但绝对是我目前吃到过的最好吃的素面,闻香便已是满口生津。吃一口更是觉得人生已然圆满了。
随着素食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流行,到“香积寺吃素斋”已逐渐成为杭州人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对少数本地游客和绝大多数外地游客而言,香积寺在灵隐寺的盛名之下,便失了许多吸引力。而香积寺的不为人知是它的优点,却也恰恰是它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宣传和推广香积寺的素斋文化,相信一定能为香积寺带来更多的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