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眼24
时间过的太快,23年前光屁股来到这世界,刚光屁股洗澡出来就24了。
慢慢大了,生日过不过也没关系了,不过突然到了24这个数字,看着就多了不少憧憬和压力。24年总结下来,没几个词能彰显成绩,所以如果有几个字来概括活过的24年,首先想到的却是无为。还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看的到的作为,实话说惭愧。
24年了还是要说声感谢,谢谢爸妈对我的养育,让我24岁时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谢谢爸妈对我的教育,让24岁的我富有正直阳光等好的品质。感谢爸妈对我的支持,让我24岁还能比较悠闲的过着校园生活,不至于过早为生活奔波。
回顾24年,身上最大的标签是学生,这20几年没有培养出其他什么能力和特长,就算是稳稳的在学校呆了18年了。学校里就成绩而言,我被称为尖子生的时候只能回归到小学了,印象中最后一次拿第一名是初一暑假补习时拿了个第一,从此再也没进过班上前5,中学高中始终只能是中等偏上。但就入学考试上我似乎总带着一些好运气,心里也一直感激着这一次次的侥幸。高考前各种模拟考始终让我在二本线到一本线之间徘徊,最后高考让我侥幸的过了一本线。而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高出一本线几分的成绩也没有让自己有更多选择,最后被录到了湘大。而填录取专业时当时心里其实是想学个小语种的,填的第一志愿是法语(不由笑了),最后专业没填满,同学帮我填了个工业设计,要知道当时的理解以为是工业生产相关的工程设计,没规划的人生似乎注定有太多不确定性,最后我被录的就是工业设计这个专业。
就这样18岁进入了大学,算是从懵懂无知跨越到了有所知,有所畏的阶段。就现在的想法来简单总结自己4年的大学时光的话,我想可以概括到几个主题词——青春、爱情、理想、自我认识。到了24这个点才真正发现当我想着自己还没好好荒废青春时,青春已经快悄然逝去了,有时候甚至感觉朝气越来越少,激情正在一点点的流失,当我想再去青春放肆时发现不合时宜,只是还想抓着青春的尾巴体验和丰富自己快凋零的青春(有点像个老姑娘的想法,呵呵)。
关于爱情,大一一开始自己也没太多想法,但荷尔蒙萌动时还是不小心失去了初吻,过后才发现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之后努力去追了一个人,高中开始喜欢的一个女生,后来表白被拒一次两次三次后就没有追了,可以理解为自己的觉悟吧,有些人如果不喜欢你就真的不太容易接受你。而后大学二年级鼓励并纵容自己去谈了一场没保留的恋爱,虽然不算太轰轰烈烈,但心态上自己全身投入了,其他的不做总结了,比如遗憾什么的,也许由于时间的缘故,我始终对那段感情及感情中的主角铭记在心,我想到以后真正举得自己青春散场时这点上不会留遗憾了吧。不得不承认只有那时才会一心只想着恋爱,觉着一切都是为了爱情,过去的几年所憧憬规划的生活也全是为了实现心中完整的爱情。到今天,爱情也就暂且成为回忆罢。
想到理想,又多了一些愧疚,24年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有着多大理想的人,不知是幸或是不幸。所以大学里追求过的理想也不全然就是理想吧,准确的话算只能说是追求。想来自己也算是从小崇尚大自然,想过踏遍千山万水。理想丰满,没真正为之奋斗时,就只有看着变骨感。能说起来的也就一件事了,想来也够疯狂。10年只好是上海世博会,那会同学看了一个搭车去柏林的片子,推介给我时自己瞬时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徒步去上海。然后成功的说服了我的另一位好朋友,满心激动的谋划着行程,准备着行李,脑子里甚至是翻山越岭,最后两个人竟然准备了近15kg的行李。但中间还是有插曲的,来自爸妈的阻碍,对于他们来说,这完全是不可理解的,最大的不支持是担心人身安全,从家里出发到上海有1200多公里,爸妈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但最红还是说服了他们,最终还是出发了,比原计划慢了近一周,因此,我们改了计划以徒步+坐车的方式去上海。现在还很深的记得,当时第一个晚上我们住宿的地方,途中午休过的桥,途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想来特别感谢同行的好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一下思绪全部都是那些画面了,第一次从农村走到城市的不适,七月份烈日下两个独行的影,电话里的争吵,十几个不同地方的朝阳与落日,回想起来简直是苦行僧,原本计划的轻松边走边看慢慢变成心中只有早日到目的地的想法。确实都是青春理想的痕迹。24这一天要树立一个理想,我想就是走遍世界,认识不同的人,听、写不同的故事,见识欣赏不同的风景。
24年来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应该算是认识自我。如果用褒义词来定义自己,大概有正直、乐观、实在、上进等等,而用贬义词来定义的话,有懦弱、懒惰、妄想、犹豫、拖延、意志力薄弱、矛盾等等,确实发现少有可以让自己值得肯定的理由。犹豫、意志薄弱是长久以来的老问题,自己虽然深刻认识到这一弱点完全可以毁掉一颗上进心,让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却一次又一次看着自己被惰性打败。昨天跟室友说今天开始重生,心底所想的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己的惰性,让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就这样写着写着,往往就想那些以前的自己以前的经历去了。得认真的一次次告诉自己,24,不小了,再也不能总是孩子气,过了急躁骚动的年纪。眼下认真考虑并去找到一份实习工作,并规划自己的事业。23的时候告诉自己该担当了,24还是要跟自己讲该担当了,读这么多年的书道理不用跟自己讲了,直接了当的督促自己努力奋斗,不再是整天想着恋爱的青春期了,为更好的自己和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20几岁的年纪,孤独感似乎越来越明显。我打心里不想成为那些终日为房子、车子、结婚而奋斗的人,想来人生短短几十个年头,已然过了三分之一,却一事无成,想着不觉压力重了。虽然没有说要改变世界,改变社会的觉悟,但不能短短人生,匆匆走过后墓碑上留不了几句有重量或意味的话,如果真只是某某某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那人生太悲哀了。太多人就是这么过了一生,在我20多岁的年纪里,有这个觉悟应该不算太迟,Make a difference.
最后许个愿,3月搞定实习
2014.02.19
慢慢大了,生日过不过也没关系了,不过突然到了24这个数字,看着就多了不少憧憬和压力。24年总结下来,没几个词能彰显成绩,所以如果有几个字来概括活过的24年,首先想到的却是无为。还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看的到的作为,实话说惭愧。
24年了还是要说声感谢,谢谢爸妈对我的养育,让我24岁时有一副健康的体魄。谢谢爸妈对我的教育,让24岁的我富有正直阳光等好的品质。感谢爸妈对我的支持,让我24岁还能比较悠闲的过着校园生活,不至于过早为生活奔波。
回顾24年,身上最大的标签是学生,这20几年没有培养出其他什么能力和特长,就算是稳稳的在学校呆了18年了。学校里就成绩而言,我被称为尖子生的时候只能回归到小学了,印象中最后一次拿第一名是初一暑假补习时拿了个第一,从此再也没进过班上前5,中学高中始终只能是中等偏上。但就入学考试上我似乎总带着一些好运气,心里也一直感激着这一次次的侥幸。高考前各种模拟考始终让我在二本线到一本线之间徘徊,最后高考让我侥幸的过了一本线。而面对人生的第一次重大选择,高出一本线几分的成绩也没有让自己有更多选择,最后被录到了湘大。而填录取专业时当时心里其实是想学个小语种的,填的第一志愿是法语(不由笑了),最后专业没填满,同学帮我填了个工业设计,要知道当时的理解以为是工业生产相关的工程设计,没规划的人生似乎注定有太多不确定性,最后我被录的就是工业设计这个专业。
就这样18岁进入了大学,算是从懵懂无知跨越到了有所知,有所畏的阶段。就现在的想法来简单总结自己4年的大学时光的话,我想可以概括到几个主题词——青春、爱情、理想、自我认识。到了24这个点才真正发现当我想着自己还没好好荒废青春时,青春已经快悄然逝去了,有时候甚至感觉朝气越来越少,激情正在一点点的流失,当我想再去青春放肆时发现不合时宜,只是还想抓着青春的尾巴体验和丰富自己快凋零的青春(有点像个老姑娘的想法,呵呵)。
关于爱情,大一一开始自己也没太多想法,但荷尔蒙萌动时还是不小心失去了初吻,过后才发现当时真的什么都不懂。之后努力去追了一个人,高中开始喜欢的一个女生,后来表白被拒一次两次三次后就没有追了,可以理解为自己的觉悟吧,有些人如果不喜欢你就真的不太容易接受你。而后大学二年级鼓励并纵容自己去谈了一场没保留的恋爱,虽然不算太轰轰烈烈,但心态上自己全身投入了,其他的不做总结了,比如遗憾什么的,也许由于时间的缘故,我始终对那段感情及感情中的主角铭记在心,我想到以后真正举得自己青春散场时这点上不会留遗憾了吧。不得不承认只有那时才会一心只想着恋爱,觉着一切都是为了爱情,过去的几年所憧憬规划的生活也全是为了实现心中完整的爱情。到今天,爱情也就暂且成为回忆罢。
想到理想,又多了一些愧疚,24年才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有着多大理想的人,不知是幸或是不幸。所以大学里追求过的理想也不全然就是理想吧,准确的话算只能说是追求。想来自己也算是从小崇尚大自然,想过踏遍千山万水。理想丰满,没真正为之奋斗时,就只有看着变骨感。能说起来的也就一件事了,想来也够疯狂。10年只好是上海世博会,那会同学看了一个搭车去柏林的片子,推介给我时自己瞬时萌发了这样一个想法,徒步去上海。然后成功的说服了我的另一位好朋友,满心激动的谋划着行程,准备着行李,脑子里甚至是翻山越岭,最后两个人竟然准备了近15kg的行李。但中间还是有插曲的,来自爸妈的阻碍,对于他们来说,这完全是不可理解的,最大的不支持是担心人身安全,从家里出发到上海有1200多公里,爸妈的担心完全可以理解,但最红还是说服了他们,最终还是出发了,比原计划慢了近一周,因此,我们改了计划以徒步+坐车的方式去上海。现在还很深的记得,当时第一个晚上我们住宿的地方,途中午休过的桥,途中遇到的一些人和事,想来特别感谢同行的好朋友的支持和理解。一下思绪全部都是那些画面了,第一次从农村走到城市的不适,七月份烈日下两个独行的影,电话里的争吵,十几个不同地方的朝阳与落日,回想起来简直是苦行僧,原本计划的轻松边走边看慢慢变成心中只有早日到目的地的想法。确实都是青春理想的痕迹。24这一天要树立一个理想,我想就是走遍世界,认识不同的人,听、写不同的故事,见识欣赏不同的风景。
24年来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应该算是认识自我。如果用褒义词来定义自己,大概有正直、乐观、实在、上进等等,而用贬义词来定义的话,有懦弱、懒惰、妄想、犹豫、拖延、意志力薄弱、矛盾等等,确实发现少有可以让自己值得肯定的理由。犹豫、意志薄弱是长久以来的老问题,自己虽然深刻认识到这一弱点完全可以毁掉一颗上进心,让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却一次又一次看着自己被惰性打败。昨天跟室友说今天开始重生,心底所想的最重要的就是克服自己的惰性,让自己跳出自己的舒适区。
就这样写着写着,往往就想那些以前的自己以前的经历去了。得认真的一次次告诉自己,24,不小了,再也不能总是孩子气,过了急躁骚动的年纪。眼下认真考虑并去找到一份实习工作,并规划自己的事业。23的时候告诉自己该担当了,24还是要跟自己讲该担当了,读这么多年的书道理不用跟自己讲了,直接了当的督促自己努力奋斗,不再是整天想着恋爱的青春期了,为更好的自己和生存才是最重要的。
到了20几岁的年纪,孤独感似乎越来越明显。我打心里不想成为那些终日为房子、车子、结婚而奋斗的人,想来人生短短几十个年头,已然过了三分之一,却一事无成,想着不觉压力重了。虽然没有说要改变世界,改变社会的觉悟,但不能短短人生,匆匆走过后墓碑上留不了几句有重量或意味的话,如果真只是某某某生于某某年,卒于某某年,那人生太悲哀了。太多人就是这么过了一生,在我20多岁的年纪里,有这个觉悟应该不算太迟,Make a difference.
最后许个愿,3月搞定实习
2014.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