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小时候
春天还没到,一波波的微信公共账号就开始忙着推荐春游的好去处。看到一个最美古镇的推荐,却全然没有兴趣。
也许是小时候生于斯长于斯。所以古镇与我而言,不是惊喜,是回忆。
夏天雨下的多的时候,外婆家不远处的河水就会涨上来,家门口的小路就变成了河道,大人们会在与对门的门槛间搭起一个木板,每天的上街买菜变成了过独木桥。妈妈说有一年我刚去外婆家就扑通一下掉到了水里。
而有时候水大一点,独木桥也无法解决出行的问题。善于思考的大人们发明了新的出行工具,洗澡的大木盆成了木舟,捣衣服的槌棒变成了桨,再加上一个小木凳,就可以顺利出行了。于是那时候的我被这个新奇玩意强烈的吸引住了,每天早上缠着舅妈买菜带上我,一大一小就这么划到水浅的地方,没有摇桨声的咿咿呀呀,小小的木盆飘在屋间穿梭,却也成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
后来外婆在我能记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更多的记忆却依然与老屋有关。每个暑假都会呆在那里,早晨舅妈会去河边浣衣,回来的时候带来很多河边听来的东加长西家短,醒了便在床上听窗外的鸟叫,以及门口路过的人们和舅舅打招呼。起床后便有热腾腾的早饭,舅舅在房间里干活,不时有人捧着个茶杯转悠进来聊个几会,再抿上一口茶转悠出去。
院子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着各种季节和颜色的花。记得某个秋天很冷,舅舅把他们都搬进了屋子里,于是满屋都是紫的白的黄的大的小的菊花,只是那时不觉得他们美,更喜欢花坛里的香水月季和大理菊,因为或香气四溢或姹紫嫣红。有的季节会有金银花盛开,藤蔓从花坛一直延伸到围墙上,最后在小院门的青瓦上铺展开来,白色黄色的花在一簇簇的绿叶中探出头来,香气却弥漫了整个院子。门口旁边有一棵栀子花,年龄也许比我还要大了,历经了无数次的大水,却依然能在每年春天发出新芽来。记得以前夏天盛放的时候,舅妈会剪下未盛开的花苞插在瓶子里放在房间,整个房间都飘着若有若无的香味。而我想凑上去闻的时候总是会被阻止,因为上面有小小的虫子。
每到周六的早晨会醒的格外早,因为爸妈会从家过来看我。其实大多时候是被对门的奶奶的声音吵醒的,因为她会说“黄老鸡来啦”,其实是他的孙子叫黄老师叫不对,这个叫法却传了开来。
那时的记忆已经变得零零散散,只记得舅妈说有一个周末妈妈回去了我哭得特别伤心,于是她抱着我一直走到车站那边,最后还买了个灯笼。而那个灯笼倒是记得还蛮清楚。
更多的时候是炎热的暑假,舅妈家没有有线电视翻来复去只有3个台大概,于是最开心的事就是下午跑到邻居家去看新白娘子传奇。那个邻居楼下有一个大大的坑,顶上也是露天的,当时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在家里做一个漏雨的地方,现在想来,应该是一种天井吧。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回到了自己的家。而每周六就成了最快乐的时光,妈妈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我坐在爸爸前面的大杠座椅上,一家人就这么快乐的顺着马路过去,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舅舅家。路上车不多,空气也很清新,尤其是春天的日子,细细的碎石路的两旁是绿油油的麦田,或者一片片的油菜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这时候爸爸总喜欢吟上一两首诗,一边教我背下来,他念一句我念一句,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回来的时候会抽查的再叫我背一遍。后来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小时候会背那么多诗,其实大部分都是在这半个小时的路上完成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咿咿呀呀,童年的时光就这么悠悠过去了。
到了过年的时候,我早早的便会去了舅妈家,最忙活的应该算是洗年澡了,舅妈家离澡堂近,而过年时为了图个吉利,往往5点不到就会把我从床上抱起来,穿上纱褂纱裤,匆匆的赶去澡堂。而由于我这个拖油瓶,似乎从来不会是第一个到的。弥漫着蒸汽的澡堂里充斥着女人们的聊天声和小孩歇斯底里的哭声,洗完澡似乎这一年的大事就完成了。
有时候下雨的日子不能出门,就蹲在门口看着对面,雨水从青瓦上流淌下来,在屋檐上淅淅沥沥的串成一条线,斑驳的墙上盛开着青苔,檐下的燕子窝里有着躲雨的春燕,没有远处青山如黛,也没有河水蜿蜒,在我眼前的就这一方小小的天空,却是我记忆中,有关江南烟雨的日子。
也许是小时候生于斯长于斯。所以古镇与我而言,不是惊喜,是回忆。
夏天雨下的多的时候,外婆家不远处的河水就会涨上来,家门口的小路就变成了河道,大人们会在与对门的门槛间搭起一个木板,每天的上街买菜变成了过独木桥。妈妈说有一年我刚去外婆家就扑通一下掉到了水里。
而有时候水大一点,独木桥也无法解决出行的问题。善于思考的大人们发明了新的出行工具,洗澡的大木盆成了木舟,捣衣服的槌棒变成了桨,再加上一个小木凳,就可以顺利出行了。于是那时候的我被这个新奇玩意强烈的吸引住了,每天早上缠着舅妈买菜带上我,一大一小就这么划到水浅的地方,没有摇桨声的咿咿呀呀,小小的木盆飘在屋间穿梭,却也成了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
后来外婆在我能记事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更多的记忆却依然与老屋有关。每个暑假都会呆在那里,早晨舅妈会去河边浣衣,回来的时候带来很多河边听来的东加长西家短,醒了便在床上听窗外的鸟叫,以及门口路过的人们和舅舅打招呼。起床后便有热腾腾的早饭,舅舅在房间里干活,不时有人捧着个茶杯转悠进来聊个几会,再抿上一口茶转悠出去。
院子是一个小花园,里面有着各种季节和颜色的花。记得某个秋天很冷,舅舅把他们都搬进了屋子里,于是满屋都是紫的白的黄的大的小的菊花,只是那时不觉得他们美,更喜欢花坛里的香水月季和大理菊,因为或香气四溢或姹紫嫣红。有的季节会有金银花盛开,藤蔓从花坛一直延伸到围墙上,最后在小院门的青瓦上铺展开来,白色黄色的花在一簇簇的绿叶中探出头来,香气却弥漫了整个院子。门口旁边有一棵栀子花,年龄也许比我还要大了,历经了无数次的大水,却依然能在每年春天发出新芽来。记得以前夏天盛放的时候,舅妈会剪下未盛开的花苞插在瓶子里放在房间,整个房间都飘着若有若无的香味。而我想凑上去闻的时候总是会被阻止,因为上面有小小的虫子。
每到周六的早晨会醒的格外早,因为爸妈会从家过来看我。其实大多时候是被对门的奶奶的声音吵醒的,因为她会说“黄老鸡来啦”,其实是他的孙子叫黄老师叫不对,这个叫法却传了开来。
那时的记忆已经变得零零散散,只记得舅妈说有一个周末妈妈回去了我哭得特别伤心,于是她抱着我一直走到车站那边,最后还买了个灯笼。而那个灯笼倒是记得还蛮清楚。
更多的时候是炎热的暑假,舅妈家没有有线电视翻来复去只有3个台大概,于是最开心的事就是下午跑到邻居家去看新白娘子传奇。那个邻居楼下有一个大大的坑,顶上也是露天的,当时一直想不通为什么要在家里做一个漏雨的地方,现在想来,应该是一种天井吧。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回到了自己的家。而每周六就成了最快乐的时光,妈妈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我坐在爸爸前面的大杠座椅上,一家人就这么快乐的顺着马路过去,半个小时的车程就到了舅舅家。路上车不多,空气也很清新,尤其是春天的日子,细细的碎石路的两旁是绿油油的麦田,或者一片片的油菜花,空气中弥漫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这时候爸爸总喜欢吟上一两首诗,一边教我背下来,他念一句我念一句,咿咿呀呀摇头晃脑,回来的时候会抽查的再叫我背一遍。后来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我小时候会背那么多诗,其实大部分都是在这半个小时的路上完成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咿咿呀呀,童年的时光就这么悠悠过去了。
到了过年的时候,我早早的便会去了舅妈家,最忙活的应该算是洗年澡了,舅妈家离澡堂近,而过年时为了图个吉利,往往5点不到就会把我从床上抱起来,穿上纱褂纱裤,匆匆的赶去澡堂。而由于我这个拖油瓶,似乎从来不会是第一个到的。弥漫着蒸汽的澡堂里充斥着女人们的聊天声和小孩歇斯底里的哭声,洗完澡似乎这一年的大事就完成了。
有时候下雨的日子不能出门,就蹲在门口看着对面,雨水从青瓦上流淌下来,在屋檐上淅淅沥沥的串成一条线,斑驳的墙上盛开着青苔,檐下的燕子窝里有着躲雨的春燕,没有远处青山如黛,也没有河水蜿蜒,在我眼前的就这一方小小的天空,却是我记忆中,有关江南烟雨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