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然草》第一百三十七段
盛开的樱花和明朗的月色,世人所能观赏的,难道仅此二者?
不论对阴雨而怀明月,还是垂帘幽居不问春归何处,都是极有情趣的事。而如含苞待放的树梢,落花遍地的庭院等等,可供观赏之处还多着呢。
和歌之小序中有“本要看花而花已零落”或“无奈没能前去赏花”的话,其难道不比“赏着了花”之类更有味吗?花殒月沉,皆为之惋惜嗟叹,这是人之常情,但只有俗不可耐的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这儿的花没了,那儿的花也没了,没什么看头了!”
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男女恋爱,也是如此。恋爱之真味,不只在于日日相会长相厮守。有时要因暂难相会而忧虑重重,有时要悲叹缘分之变幻莫测,有时独自辗转到天明,有时遥寄相思于远地,有时则远避他乡而追怀往日,凡此种种,都体验过了,才敢说明白了恋爱的真谛。
发皎洁之光而令人一望千里的满月,不如期盼了一夜,到天快亮时才姗姗而来的月有意味。此时的月,略带青苍之色,或在远山之杉树梢间隐现,或为天上之雨云遮断,都极其有味。一丛丛的椎树与白橿,叶面如洗,辉映在月光下,望之沁人心脾。此情此景,岂能无会心者共赏?不禁怀想起京中的诸友来。
大体说来,可观赏者,岂只限于眼前所见之月与花?春日闭门家中,或月夜静处室内时,于心中想象其风致,也别有兴味。
品流高尚的人物虽好物而不溺于物,虽兴致颇高也能淡然处之。只有那些不解风雅的村夫俗子,才于游赏时力求尽兴。赏花时拥挤在花下,或凑近盯着花看,要饮酒,要作连歌,末了手持折下的花枝,欢欢喜喜地打道回府;路过泉水时,一定要把手足都泡进去;遇到下雪时,一定要在雪地上踩踏,留下自己的足印。总之,凡有景致处,决不悠然旁观,一定要去耍弄一番才甘心。
从此辈来看贺茂祭的情况,不禁有极为奇妙的感觉。“祭神时的队伍还尚需很久才能过来,何必现在就挤在看台上呢?”说完就进入室内,饮酒食物并和别人玩上了围棋、双六。一旦等到看台值班人大喊“行列经过”,他们就立即拼命拥挤,一拥而上,相互推搡,这种架势连看台上的帘幕都有被挤落的可能。
并且这种人眼界虽低,但事事不肯放过,手指足画,一一论评;等行列过后就说:“还要再看一回!”于是就从看台走下。这类人眼中就只能看到现实中的凡物而已。
都中人都举止闲雅,闭目养神,没有任何很急躁的观看欲望。身份稍微卑微的人也都各侍其主,没有探身汲汲欲观之态。总之,没有那种非得一看才甘心的人。
帘柱等处悬葵成列,风光自觉优雅艳丽。此时夜尚未明,而游车已悄然聚集,看起来甚为有趣。时而想到某人,踮脚一望,则平素所见的饲牛人与使役者等人都在。这种游车,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光彩夺目,彼此间纵横错杂,各展风采。日暮时分,众多游车并行,拥挤不堪的众人,早已散去不知去向。继而呈现出稀疏零落的迹象,游车也亦宣告结束。看台之上卷帘与坐垫也已取去,正值一片荒凉,令人不禁联想到人世间的盛衰,感慨良多。能够体会到这种情景,这才是真正的观察。
云集于看台前的众人中,相识之人很多,由此可见世间之人并非如此之多,纵然我身死与这众人之后,也不能久待。
把水注入一个开有小细口的大容器里,虽然流水很少,但若流水不止,不用多时也能流干。京都中人员众多,但每天都会有死亡,不止一二人。鸟部野、舟冈等野山上,一天之间有许多人送死人而来,从来没有一日消停过。
因此卖棺材的人棺材做成不久就可以售出了。黄泉路上无老少,如今我侥幸存活至今日,真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故而人生在世,怎么能天天有来日方长这种想法呢?
试将双六的棋子排成为“继子立”形,当其并列排列时,不知晓该如何取舍,数完以后取下一个,看似与其他各不相干,然后数之再取,最终所有棋子都会被取得一个不留。人生也是如此。武士战斗于阵前,面临死亡,身家俱忘。身居远世之草庵,静享泉石之乐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不明智的。
深山虽静,但是死亡就不会来临吗?大限之期降临,与临阵而战是没什么不同的。
不论对阴雨而怀明月,还是垂帘幽居不问春归何处,都是极有情趣的事。而如含苞待放的树梢,落花遍地的庭院等等,可供观赏之处还多着呢。
和歌之小序中有“本要看花而花已零落”或“无奈没能前去赏花”的话,其难道不比“赏着了花”之类更有味吗?花殒月沉,皆为之惋惜嗟叹,这是人之常情,但只有俗不可耐的人才说得出这样的话:“这儿的花没了,那儿的花也没了,没什么看头了!”
世上的事,最令人回味的,是始和终这两端。男女恋爱,也是如此。恋爱之真味,不只在于日日相会长相厮守。有时要因暂难相会而忧虑重重,有时要悲叹缘分之变幻莫测,有时独自辗转到天明,有时遥寄相思于远地,有时则远避他乡而追怀往日,凡此种种,都体验过了,才敢说明白了恋爱的真谛。
发皎洁之光而令人一望千里的满月,不如期盼了一夜,到天快亮时才姗姗而来的月有意味。此时的月,略带青苍之色,或在远山之杉树梢间隐现,或为天上之雨云遮断,都极其有味。一丛丛的椎树与白橿,叶面如洗,辉映在月光下,望之沁人心脾。此情此景,岂能无会心者共赏?不禁怀想起京中的诸友来。
大体说来,可观赏者,岂只限于眼前所见之月与花?春日闭门家中,或月夜静处室内时,于心中想象其风致,也别有兴味。
品流高尚的人物虽好物而不溺于物,虽兴致颇高也能淡然处之。只有那些不解风雅的村夫俗子,才于游赏时力求尽兴。赏花时拥挤在花下,或凑近盯着花看,要饮酒,要作连歌,末了手持折下的花枝,欢欢喜喜地打道回府;路过泉水时,一定要把手足都泡进去;遇到下雪时,一定要在雪地上踩踏,留下自己的足印。总之,凡有景致处,决不悠然旁观,一定要去耍弄一番才甘心。
从此辈来看贺茂祭的情况,不禁有极为奇妙的感觉。“祭神时的队伍还尚需很久才能过来,何必现在就挤在看台上呢?”说完就进入室内,饮酒食物并和别人玩上了围棋、双六。一旦等到看台值班人大喊“行列经过”,他们就立即拼命拥挤,一拥而上,相互推搡,这种架势连看台上的帘幕都有被挤落的可能。
并且这种人眼界虽低,但事事不肯放过,手指足画,一一论评;等行列过后就说:“还要再看一回!”于是就从看台走下。这类人眼中就只能看到现实中的凡物而已。
都中人都举止闲雅,闭目养神,没有任何很急躁的观看欲望。身份稍微卑微的人也都各侍其主,没有探身汲汲欲观之态。总之,没有那种非得一看才甘心的人。
帘柱等处悬葵成列,风光自觉优雅艳丽。此时夜尚未明,而游车已悄然聚集,看起来甚为有趣。时而想到某人,踮脚一望,则平素所见的饲牛人与使役者等人都在。这种游车,有的富有情趣,有的光彩夺目,彼此间纵横错杂,各展风采。日暮时分,众多游车并行,拥挤不堪的众人,早已散去不知去向。继而呈现出稀疏零落的迹象,游车也亦宣告结束。看台之上卷帘与坐垫也已取去,正值一片荒凉,令人不禁联想到人世间的盛衰,感慨良多。能够体会到这种情景,这才是真正的观察。
云集于看台前的众人中,相识之人很多,由此可见世间之人并非如此之多,纵然我身死与这众人之后,也不能久待。
把水注入一个开有小细口的大容器里,虽然流水很少,但若流水不止,不用多时也能流干。京都中人员众多,但每天都会有死亡,不止一二人。鸟部野、舟冈等野山上,一天之间有许多人送死人而来,从来没有一日消停过。
因此卖棺材的人棺材做成不久就可以售出了。黄泉路上无老少,如今我侥幸存活至今日,真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故而人生在世,怎么能天天有来日方长这种想法呢?
试将双六的棋子排成为“继子立”形,当其并列排列时,不知晓该如何取舍,数完以后取下一个,看似与其他各不相干,然后数之再取,最终所有棋子都会被取得一个不留。人生也是如此。武士战斗于阵前,面临死亡,身家俱忘。身居远世之草庵,静享泉石之乐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不明智的。
深山虽静,但是死亡就不会来临吗?大限之期降临,与临阵而战是没什么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