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笔记
岐伯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素问·上古天真论》
按:中医疾病观注重生活起居和情志,所谓得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行为有悖于客观规律者,“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如是则不能以寿终。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按:物质缺乏,御寒有失,则为风寒之邪所伤,然而邪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人之“虚”则为容邪之所也;然而物质非第一要义,“七情”内伤更是发病的重点,故云“治神”也。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按:情志调畅,心态平和,则“七情”不得作祟矣。“病皆起于过用”,故多视则伤血,多言则伤气,多行则伤筋骨,多卧则伤肌肉,健康之完美亦不可得矣。
春三月…逆之则伤肝;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三月…逆之则伤肺;冬三月…逆之则伤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不逆四时气候,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不能伤人矣,此乃与天地运行规律一致的养生观。
天气清静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萌)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人心亦如此,光明之人则藏德,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春夏发泄,阳气消耗,秋冬闭藏,阴精不足。所谓阳气者,无形之功能,阴精者,有形之骨肉。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在天为道,天道在人道为气与形。天气清和则明丽,人亦喜清静而恶扰攘也。扰攘则阳气发泄,贼邪中焉。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阳气是生命的根蒂,将阳气为天与日,是重视之语气,若阳气失其所卫护之功能,则人亦不能独存。
阳气者烦劳则张。《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清净则阳气将养,是以烦劳则损人阳气。烦劳者,非指劳力,但一切过度与不足皆是烦劳也。如多思虑、多言语、多烦恼等。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煎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怒属于七情之一,其伤人如此。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过于咸…过于苦…过于辛…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五味能养人亦能伤人,此饮食所伤也,除了饥饱不时以外,亦有五味偏嗜令人发病。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按:所谓元真通畅者,在乎人之气机流畅无所郁滞,一有弗郁,则生百病。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先.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方》)
按:天有六气,为风、寒、暑、热、燥、湿,过则为六淫,亦是风、寒、暑、热、燥、湿;人有七情,为喜、怒、哀、乐、悲、忧、恐,发而中节不作病,太过则拂郁气血;饮食、起居、不慎为不内外因。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按:慎于言也。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按:持之以礼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 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按:美其食,饮食可以养身,不贪口腹之欲,亦谨慎之意,然另有深意,兹不敏,仅为养生说。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按:食饮有节,无及于乱,所谓乱者,乱心与伤身也。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按:不盲目进补,未识药性不敢受。可为盲目服药及进补者戒也!
银翘散(丸)辨
小柴胡汤(冲剂)辨
桑菊冲剂辨
逍遥散(丸)辨
六味地黄丸辨
人参归脾丸辨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辨
附子理中丸辨
补中益气丸辨
藿香正气水辨
香砂六君丸 &香砂养胃丸辨
保济丸&保和丸&人参健脾丸辨
天王补心丸辨
板蓝根&穿心莲&鱼腥草等中药辨
针者,泻之用也;艾灸,有补益之功。
风寒外感、头疼可延项后两筋戳三针,疾寻愈;
足三里,强壮穴,四季灸之令人强壮,亦有不适宜者;
中脘穴,胃之仓,四季灸之令人进食,亦有不适宜者;
三阴交,利血行,拍打月水调畅,虚弱者不适;
血海穴,利血行,按压月水调畅,虚弱者不适;
天枢穴,在脐旁,按压大便通调;
涌泉穴,脚中央,冬日灸之不冰凉;
太冲穴,放血可降压;
肩颈穴,三指抠之,令人精神爽慧……
其他急救穴位应记取,人中,素髎,八邪,十宣等。
涉及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2, 汉·张仲景《伤寒论》
3,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4, 宋·陈无择《三因方》
5, 钱穆《论语新解》
6, 胡适《说儒》
——————————————————————————————————————以上。
我家常备各种食材,以为药物。
举例:
香菜,中药名字芫荽,散风寒用药。感冒确定是风寒型,流鼻涕不畅,香菜生姜与葱白同煮一大碗,发汗后饮白粥,捂汗睡觉,次日则解。
葱白,鼻塞可以常用。
葱叶与大枣同煮,可以部分对症失眠患者,这是我13岁开始失眠的时候,自己去查书后翻到的方子,让我妈给煮了一个月,被我爹嗤之以鼻,当时管用。后来失效,因为我的失眠是心理因素居多。
一定要有红糖生姜啊!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女子月经前疼痛,风寒感冒,往往一饮而解。
生姜可以解鱼蟹毒,所以我吃螃蟹一般都嚼点生姜,话说今年过年回家收了一大罐腌姜不要太爽哦!还可以止呕吐,所以一定要准备。
陈皮开胃,而且橙皮油能舒缓情绪,吃橘子后,皮我一般放床头,当空气清新剂用,过段时间再洗干净晒干后入粥同煮。
常年大枣备着,唯一的缺点是,吃太多,容易便秘。
山药蒸吃后浇桂花糖可以平养脾胃。
早上吞花椒服用可以温脾胃之阳。
醋与红糖兑服,可以止腹泻(腹泻剧烈的时候使用,不是治本之法)
米酒煮蛋,可以对应经期腹痛,若加红糖更佳。
与人争吵后发怒,肝气上亢,冲泡玫瑰膏入红茶,养肝则缓。
平素气虚乏力精神不振者,可以用桂圆煮鸡蛋吃三月后精力大增……注意,是单纯气虚乏力者。(我跟我家表弟都是吃这个养的,我吃了半个学期,他吃了一年。)
————————————————————————————————以上。摘自《诊余集》
【茶叶蛋】
中药里的芳香燥湿药几乎全都可以进入--丁香、肉桂、八角茴香、椒目,草果,草豆蔻、桂皮、陈皮
高良姜、
这些香料都配齐了
然后茶叶不要用绿茶,用红茶,哪怕是滇红都好(后期我改用六堡茶加滇红)
一定要下酱油和盐
煮熟鸡蛋后,敲碎壳,然后再煮,关火后最好焖过夜
第二天出来味道好极乐
【杂】
1、这几天发明了一种很好吃的鱼的办法,买来大头鱼身子后,切片抹少许盐,然后改天取出后,抹上朋友妈妈做的豆瓣酱,蒸了以后吃,又辣又入味,又清爽。
2、二姑姑教我做糖姜的诀窍,那就是放冰糖,一层姜一层糖再加醋浸泡,最后汁水如蜜水般浓郁。
3、今年我将姆妈做的剁椒提到史上排名第一水准。
姆妈什么都比我强,织毛衣起手就是一件大衣,我穿足四年。
4、糍粑最后一块吞下肚,想用来招待人的欲望完全被独吞的欲望压倒了。
我把一块糍粑两做了吃,一半煎了吃,一半炸了吃。
5、现在家里有四瓶酱油了,老抽、生抽、蒸鱼豉油以及一种传说古法酿造的酱油。
6、啃掉了一袋南酸枣粒,想起来,酸枣仁可以安神,而且颇贵,读大学的时候,我因为失眠让家人买了一斤来自己家炒过后慢慢吞服。决定要把吐出来的枣核给洗刷刷,砸碎了自己用来入药。
【京味楼】
搁着
豆汁儿
红豆沙
艾窝窝
驴打滚
芸豆黄
疙瘩汤(这个我终于会做了)
老北京炸酱面
蒸野菜
芥末墩
全聚德烤鸭
老面茶
杏仁露
最后干烧一条鱼
————————————————————————————————以上。来自紫书笔记
4月10日 诊
胃脘寒冷感,诊得右关脉虚,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拟附子理中法。
制附子3g,肉桂3g,党参15g,炒白术12g,名甘草6g,茯苓12g,山药20g,仙鹤草15g,大枣15g
清水,待煎,煎服
每剂煎5袋药
4月17日诊
脘胀,食少,面色转润,诊得右关脉缓虚,左脉缓,拟香砂六君子法
香附子9g;砂仁(后下)6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2g;陈皮6g;炙甘草6g;桂枝6g
(吃完感觉很冷,,考试周状态也不好,,,情绪很累,,加上阿呆,,觉得很烦躁,,刷豆瓣,刷小组,静不下来,,难受。。)
4月27日
胃脘,冷,胀感已好转,脉已有力,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拟大补大温
生黄氏15g,党参15g,炒白术12g,炙甘草6g,当归炭6g,仙鹤草20g,大枣20g,山药20g,肉桂6g,制附子3g
水煎服,每帖药煎四包
按:中医疾病观注重生活起居和情志,所谓得道者,“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行为有悖于客观规律者,“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如是则不能以寿终。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按:物质缺乏,御寒有失,则为风寒之邪所伤,然而邪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人之“虚”则为容邪之所也;然而物质非第一要义,“七情”内伤更是发病的重点,故云“治神”也。
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素问·上古天真论》
按:情志调畅,心态平和,则“七情”不得作祟矣。“病皆起于过用”,故多视则伤血,多言则伤气,多行则伤筋骨,多卧则伤肌肉,健康之完美亦不可得矣。
春三月…逆之则伤肝;夏三月…逆之则伤心;秋三月…逆之则伤肺;冬三月…逆之则伤肾…《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不逆四时气候,外邪(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不能伤人矣,此乃与天地运行规律一致的养生观。
天气清静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萌)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人心亦如此,光明之人则藏德,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按:春夏发泄,阳气消耗,秋冬闭藏,阴精不足。所谓阳气者,无形之功能,阴精者,有形之骨肉。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
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在天为道,天道在人道为气与形。天气清和则明丽,人亦喜清静而恶扰攘也。扰攘则阳气发泄,贼邪中焉。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阳气是生命的根蒂,将阳气为天与日,是重视之语气,若阳气失其所卫护之功能,则人亦不能独存。
阳气者烦劳则张。《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清净则阳气将养,是以烦劳则损人阳气。烦劳者,非指劳力,但一切过度与不足皆是烦劳也。如多思虑、多言语、多烦恼等。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煎厥。《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怒属于七情之一,其伤人如此。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过于咸…过于苦…过于辛…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素问·生气通天论》
按:五味能养人亦能伤人,此饮食所伤也,除了饥饱不时以外,亦有五味偏嗜令人发病。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按:所谓元真通畅者,在乎人之气机流畅无所郁滞,一有弗郁,则生百病。
六淫天之常气,冒之则先自经络流入,内合于脏腑,为外所因;
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先.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
其如饮食饥饱,叫呼伤气.尽神度量.疲极筋力,阴阳违逆,乃至虎狼毒虫.金疮踒折,疰、忤、附、着、畏、压、溺等有背常理,为不内外因。(宋代·陈无择《三因方》)
按:天有六气,为风、寒、暑、热、燥、湿,过则为六淫,亦是风、寒、暑、热、燥、湿;人有七情,为喜、怒、哀、乐、悲、忧、恐,发而中节不作病,太过则拂郁气血;饮食、起居、不慎为不内外因。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原序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终始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
按:慎于言也。
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按:持之以礼也。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 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按:美其食,饮食可以养身,不贪口腹之欲,亦谨慎之意,然另有深意,兹不敏,仅为养生说。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按:食饮有节,无及于乱,所谓乱者,乱心与伤身也。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按:不盲目进补,未识药性不敢受。可为盲目服药及进补者戒也!
银翘散(丸)辨
小柴胡汤(冲剂)辨
桑菊冲剂辨
逍遥散(丸)辨
六味地黄丸辨
人参归脾丸辨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济生肾气丸辨
附子理中丸辨
补中益气丸辨
藿香正气水辨
香砂六君丸 &香砂养胃丸辨
保济丸&保和丸&人参健脾丸辨
天王补心丸辨
板蓝根&穿心莲&鱼腥草等中药辨
针者,泻之用也;艾灸,有补益之功。
风寒外感、头疼可延项后两筋戳三针,疾寻愈;
足三里,强壮穴,四季灸之令人强壮,亦有不适宜者;
中脘穴,胃之仓,四季灸之令人进食,亦有不适宜者;
三阴交,利血行,拍打月水调畅,虚弱者不适;
血海穴,利血行,按压月水调畅,虚弱者不适;
天枢穴,在脐旁,按压大便通调;
涌泉穴,脚中央,冬日灸之不冰凉;
太冲穴,放血可降压;
肩颈穴,三指抠之,令人精神爽慧……
其他急救穴位应记取,人中,素髎,八邪,十宣等。
涉及文献
1, 《黄帝内经·素问》
2, 汉·张仲景《伤寒论》
3,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4, 宋·陈无择《三因方》
5, 钱穆《论语新解》
6, 胡适《说儒》
——————————————————————————————————————以上。
我家常备各种食材,以为药物。
举例:
香菜,中药名字芫荽,散风寒用药。感冒确定是风寒型,流鼻涕不畅,香菜生姜与葱白同煮一大碗,发汗后饮白粥,捂汗睡觉,次日则解。
葱白,鼻塞可以常用。
葱叶与大枣同煮,可以部分对症失眠患者,这是我13岁开始失眠的时候,自己去查书后翻到的方子,让我妈给煮了一个月,被我爹嗤之以鼻,当时管用。后来失效,因为我的失眠是心理因素居多。
一定要有红糖生姜啊!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女子月经前疼痛,风寒感冒,往往一饮而解。
生姜可以解鱼蟹毒,所以我吃螃蟹一般都嚼点生姜,话说今年过年回家收了一大罐腌姜不要太爽哦!还可以止呕吐,所以一定要准备。
陈皮开胃,而且橙皮油能舒缓情绪,吃橘子后,皮我一般放床头,当空气清新剂用,过段时间再洗干净晒干后入粥同煮。
常年大枣备着,唯一的缺点是,吃太多,容易便秘。
山药蒸吃后浇桂花糖可以平养脾胃。
早上吞花椒服用可以温脾胃之阳。
醋与红糖兑服,可以止腹泻(腹泻剧烈的时候使用,不是治本之法)
米酒煮蛋,可以对应经期腹痛,若加红糖更佳。
与人争吵后发怒,肝气上亢,冲泡玫瑰膏入红茶,养肝则缓。
平素气虚乏力精神不振者,可以用桂圆煮鸡蛋吃三月后精力大增……注意,是单纯气虚乏力者。(我跟我家表弟都是吃这个养的,我吃了半个学期,他吃了一年。)
————————————————————————————————以上。摘自《诊余集》
【茶叶蛋】
中药里的芳香燥湿药几乎全都可以进入--丁香、肉桂、八角茴香、椒目,草果,草豆蔻、桂皮、陈皮
高良姜、
这些香料都配齐了
然后茶叶不要用绿茶,用红茶,哪怕是滇红都好(后期我改用六堡茶加滇红)
一定要下酱油和盐
煮熟鸡蛋后,敲碎壳,然后再煮,关火后最好焖过夜
第二天出来味道好极乐
【杂】
1、这几天发明了一种很好吃的鱼的办法,买来大头鱼身子后,切片抹少许盐,然后改天取出后,抹上朋友妈妈做的豆瓣酱,蒸了以后吃,又辣又入味,又清爽。
2、二姑姑教我做糖姜的诀窍,那就是放冰糖,一层姜一层糖再加醋浸泡,最后汁水如蜜水般浓郁。
3、今年我将姆妈做的剁椒提到史上排名第一水准。
姆妈什么都比我强,织毛衣起手就是一件大衣,我穿足四年。
4、糍粑最后一块吞下肚,想用来招待人的欲望完全被独吞的欲望压倒了。
我把一块糍粑两做了吃,一半煎了吃,一半炸了吃。
5、现在家里有四瓶酱油了,老抽、生抽、蒸鱼豉油以及一种传说古法酿造的酱油。
6、啃掉了一袋南酸枣粒,想起来,酸枣仁可以安神,而且颇贵,读大学的时候,我因为失眠让家人买了一斤来自己家炒过后慢慢吞服。决定要把吐出来的枣核给洗刷刷,砸碎了自己用来入药。
【京味楼】
搁着
豆汁儿
红豆沙
艾窝窝
驴打滚
芸豆黄
疙瘩汤(这个我终于会做了)
老北京炸酱面
蒸野菜
芥末墩
全聚德烤鸭
老面茶
杏仁露
最后干烧一条鱼
————————————————————————————————以上。来自紫书笔记
4月10日 诊
胃脘寒冷感,诊得右关脉虚,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拟附子理中法。
制附子3g,肉桂3g,党参15g,炒白术12g,名甘草6g,茯苓12g,山药20g,仙鹤草15g,大枣15g
清水,待煎,煎服
每剂煎5袋药
4月17日诊
脘胀,食少,面色转润,诊得右关脉缓虚,左脉缓,拟香砂六君子法
香附子9g;砂仁(后下)6g;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2g;陈皮6g;炙甘草6g;桂枝6g
(吃完感觉很冷,,考试周状态也不好,,,情绪很累,,加上阿呆,,觉得很烦躁,,刷豆瓣,刷小组,静不下来,,难受。。)
4月27日
胃脘,冷,胀感已好转,脉已有力,舌淡苔薄白,边有齿痕,拟大补大温
生黄氏15g,党参15g,炒白术12g,炙甘草6g,当归炭6g,仙鹤草20g,大枣20g,山药20g,肉桂6g,制附子3g
水煎服,每帖药煎四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