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
自由自在
想要自由自在的活着,其实更像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不是告别感情,告别某个人某件事某座城,更不是给自己的人生凭空创造出一段里程碑式的感悟。而是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重新开始思考,人生,负担,皮囊,追逐,行囊,还有那个深刻的人生哲学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放弃什么。
最近每次整理房间都像是一道纠缠几十年错综复杂的取舍题,拿起一样东西,事无巨细的想起它的来龙去脉,甚至拥有时的心情和搁置起来时心中的打算。于是拿起一件,换个姿势收起一件,一个半天下来,常常只是把旧物拿出来翻看了一遍又换了个方式放起来。又想起自己庞大冗杂的计划。每次开始列计划总要以,这半年要读**书,要跑步和游泳,要兼顾学习和生活开始,等到终于把惯例在心里过一遍,其实已经想不起最初摄人心魄的那个冲动是什么,努力想一想,脑袋里还是一团糟,只好甩甩脑袋,已经有这么多事,不要贪心还是一件一件来吧。
又想到专注这件事,其实不该是想做一件事,然后联想起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要用多少时间达到怎样的效果,然后突然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一口气,加油,我一定能完成!在做完这样的战前动员再去做事时,最初心里的那股渴望和冲动已经冷静成了条例清晰的计划和鼓励。做事也就带着一股索然无味的任务完成感。人总是自己造出一个枷锁把自己套进去。总是由太多复杂贪心的愿望互相牵扯着让欲望都不能纯粹的反映和得到满足,用惯有的思维给愿望包装起来再去实现,看似合理,理智又条理清晰,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就压抑了自己,压抑本来纯粹的欲望。
再想到那杯水的故事,不将自己的杯子倒空,怎么接纳别人斟来的茶?不将心里郁积的压力和事情暂且按下不理,怎么专心思考亟待解决手中的问题?不清出一堆堆包藏记忆的旧物,怎么把眼前的空间安排出井井有条全部进入活动的链条?不牙一压头脑里的记忆,总是把内存当作硬盘来用,怎么可能让自己的CPU全速运转?
活在当下,倒空水杯,别想太多,这几句话,实现起来远没有它们看起来那么耳熟能详说起来又烂熟于心的。
还是分不清床厢里究竟哪些可以放心丢掉而哪些又是有天会用到不留下要发愁的。
也还是理不清抽屉里一年都没有用到过的胶棒是要清理出来还是搁在那有天也许会用。
我想过度依赖这些旧物是不是表现了我在某一个方面严重缺乏安全感而不自知,虽然心里明白有些东西再放上一年也未必会用却还是觉得万一要用手边要是没有,只是觉得就这么丢掉也是浪费。却也实在想不起自己是不是在这方面遇到过事到临头两手空空的尴尬。
就是这样想不出原因又找不到办法的习惯,终于在我生活各处留下可怖的痕迹,思维习惯,整理房间,列计划,甚至任何一个我觉得稍稍重要的愿望,都会被卷进这样的流程里处理一遍,输出就再不见当初那可人的样子,变成了枯燥格式化了的让人泄气的步骤。
这不是专注,我明白。真的专注是我看小说时那样,想看时心里浮现出哪一本的样子,就翻开看下去。没想有多厚,没想要用多久,要利用什么时间看,没想看完我能学到什么。就只是我想看这里,然后翻开看,仅此而已。
生活也该这样做做减法。不是这东西我什么情况会用到,所以留下,而是我要用到什么,那才是该留下的。比如,不再是这个盒子看起来不错留着吧,而是这个盒子刚好用来放**,那么就马上照这个想法利用起来,否则就丢掉。
从今天起,丢掉那些漂亮规矩的计划。想读书时只管拿出书来毒,想看电影时就去买票或者去下载来看,想运动是今晚就换上跑鞋出去跑个痛快。不要让生命总是消耗在自己给自己画下的表格枷锁里,不要让所谓的规矩和条理束手束脚。就回归本真,做个简单的人,喜欢就去热爱,渴望就去追逐,从今天起,做个自由自在的人。
想要自由自在的活着,其实更像是对过去的一种告别,不是告别感情,告别某个人某件事某座城,更不是给自己的人生凭空创造出一段里程碑式的感悟。而是在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重新开始思考,人生,负担,皮囊,追逐,行囊,还有那个深刻的人生哲学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能放弃什么。
最近每次整理房间都像是一道纠缠几十年错综复杂的取舍题,拿起一样东西,事无巨细的想起它的来龙去脉,甚至拥有时的心情和搁置起来时心中的打算。于是拿起一件,换个姿势收起一件,一个半天下来,常常只是把旧物拿出来翻看了一遍又换了个方式放起来。又想起自己庞大冗杂的计划。每次开始列计划总要以,这半年要读**书,要跑步和游泳,要兼顾学习和生活开始,等到终于把惯例在心里过一遍,其实已经想不起最初摄人心魄的那个冲动是什么,努力想一想,脑袋里还是一团糟,只好甩甩脑袋,已经有这么多事,不要贪心还是一件一件来吧。
又想到专注这件事,其实不该是想做一件事,然后联想起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要用多少时间达到怎样的效果,然后突然深吸一口气,在心里默默给自己打一口气,加油,我一定能完成!在做完这样的战前动员再去做事时,最初心里的那股渴望和冲动已经冷静成了条例清晰的计划和鼓励。做事也就带着一股索然无味的任务完成感。人总是自己造出一个枷锁把自己套进去。总是由太多复杂贪心的愿望互相牵扯着让欲望都不能纯粹的反映和得到满足,用惯有的思维给愿望包装起来再去实现,看似合理,理智又条理清晰,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就压抑了自己,压抑本来纯粹的欲望。
再想到那杯水的故事,不将自己的杯子倒空,怎么接纳别人斟来的茶?不将心里郁积的压力和事情暂且按下不理,怎么专心思考亟待解决手中的问题?不清出一堆堆包藏记忆的旧物,怎么把眼前的空间安排出井井有条全部进入活动的链条?不牙一压头脑里的记忆,总是把内存当作硬盘来用,怎么可能让自己的CPU全速运转?
活在当下,倒空水杯,别想太多,这几句话,实现起来远没有它们看起来那么耳熟能详说起来又烂熟于心的。
还是分不清床厢里究竟哪些可以放心丢掉而哪些又是有天会用到不留下要发愁的。
也还是理不清抽屉里一年都没有用到过的胶棒是要清理出来还是搁在那有天也许会用。
我想过度依赖这些旧物是不是表现了我在某一个方面严重缺乏安全感而不自知,虽然心里明白有些东西再放上一年也未必会用却还是觉得万一要用手边要是没有,只是觉得就这么丢掉也是浪费。却也实在想不起自己是不是在这方面遇到过事到临头两手空空的尴尬。
就是这样想不出原因又找不到办法的习惯,终于在我生活各处留下可怖的痕迹,思维习惯,整理房间,列计划,甚至任何一个我觉得稍稍重要的愿望,都会被卷进这样的流程里处理一遍,输出就再不见当初那可人的样子,变成了枯燥格式化了的让人泄气的步骤。
这不是专注,我明白。真的专注是我看小说时那样,想看时心里浮现出哪一本的样子,就翻开看下去。没想有多厚,没想要用多久,要利用什么时间看,没想看完我能学到什么。就只是我想看这里,然后翻开看,仅此而已。
生活也该这样做做减法。不是这东西我什么情况会用到,所以留下,而是我要用到什么,那才是该留下的。比如,不再是这个盒子看起来不错留着吧,而是这个盒子刚好用来放**,那么就马上照这个想法利用起来,否则就丢掉。
从今天起,丢掉那些漂亮规矩的计划。想读书时只管拿出书来毒,想看电影时就去买票或者去下载来看,想运动是今晚就换上跑鞋出去跑个痛快。不要让生命总是消耗在自己给自己画下的表格枷锁里,不要让所谓的规矩和条理束手束脚。就回归本真,做个简单的人,喜欢就去热爱,渴望就去追逐,从今天起,做个自由自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