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水煮蛙(17岁少女眼中的阶层固化)
温水煮蛙
我是无法忘记那仅有的几次在农村的经历的。
透过浑浊的玻璃,看着窗外连绵起伏的梯田,渐渐被车轮扬起的沙尘笼罩,我用酸疼的屁股感受着自潼南凹凸不平的路上传来的颠簸。接受了许多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亲戚的拥抱后,无聊的我开始捧着小石子儿满地的追赶母鸡。不久后那些可怜的母鸡竟是被我追得只好自觉的跑回栅栏里。而就在那充满腥臭的鸡栅栏旁,我看见了那位少女。她正在一张只有三分之二桌面的木桌上写着什么,桌上还摆着一本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的数学教材。低矮的板凳让她不得不弓着腰。我本好奇她怎么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学习,直到我发现她家门前仅有这么一块平整的地,而屋内仅有一个昏黄的灯泡。我抓到机会和她打了招呼,知道了原来她只比我大三岁。我算是拥有了电脑和同学外的第一个朋友。她还有一个精灵的弟弟,虽然总是变着招儿抢我的零食,倒也成了我的第二个朋友。和他们一起,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恐怖电影(这部电影是我下在爸爸的手提电脑里一直没胆看的),我爬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山(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座小山丘罢了),还第一次在废弃的田里打了羽毛球,最后摔得一身是泥。在那段时间里我谈不上是最快乐的,但至少是很特别的。
第二年我再去潼南时,却再也没见着那位少女的身影,他的弟弟跟我在一张桌上吃饭,但最后连一句话也没说上,只留给我一脸似乎对谁深恶痛绝的表情,和一只冷冰冰的鸡腿——那只鸡腿是我故意夹给他的。再不知过了有多久,我妈妈接到一通乡下来的电话,说是想帮自家闺女找个对象,年龄大点,离过婚也没关系。我妈妈告诉我,那姐姐正是我在乡下一起玩耍过的姐姐,她的家人为了供他的弟弟上学,让她辍了学,早早地去广东打工了。
那一年,我14岁。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连获得知识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改变命运。知识的缺乏,不仅会让人错失上升的台阶,还会让一种名为“旧观念”的毒瘤深种心中,让自己的双脚停留在原地的同时,也会捆绑住他人的双脚,长久以往,一群无法攀登的人将降落在某个高度,最终消逝在同一个高度。这种高度,人们把它叫做阶层。
那一年,我吃下了那只冷冰冰的鸡腿,那一年,我咀嚼了那表情中的意味——那是因为我曾在他面前显摆自己的零食,那是因为我曾跟他一起玩耍,那是因为他有个亲切的姐姐,那是因为我还能在城市里读书。也许在他的眼里,我就是一只可笑的青蛙,明明应该在冰冷池塘里时刻警惕着,却在烧杯里享受着温水的安逸。也许他在默默期盼着,有一天我能从这个高度跌落,被岁月烧光了脸上的骄傲,就像在温水中被煮熟的青蛙。他在我眼里,倒也成了一只青蛙,他被扔进沸水里,绷紧着了肌肉全力跳了出去,却发现本应为自己准备的台阶,早被占了去,被当成了休息的落脚点——只可惜这台阶我也没占着,自然也没法让出去。要知道占着这些台阶的,名字都有个“二代”当后缀。这样的话,不知那只青蛙是否会有“不如跳回去被烫熟”这种想法呢。
我是一只被垃圾食品撑着了的、懒惰的青蛙,他和她姐姐就是两只充满饥饿感,渴望被名为“知识”的东西填满的青蛙。在我们之上还有一群真正懂得吃喝玩乐的青蛙,在其中还能保持饥饿感的虽是有,但恐怕也是寥寥无几吧。
让占据父辈遗留下的社会资本、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的青年们长时间浸淫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而把仍抱有些许希望的贫苦青年一步一步的逼到现实的角落,让他们还未挑战便选择放弃,那么最终消失殆尽的不仅会是他们勤奋上进的心,还有这个发展中国家进步的机会。
煮熟的青蛙有我一个都还好,要是全中国的青蛙都被煮熟了,田里的害虫谁去消灭呢?
我是无法忘记那仅有的几次在农村的经历的。
透过浑浊的玻璃,看着窗外连绵起伏的梯田,渐渐被车轮扬起的沙尘笼罩,我用酸疼的屁股感受着自潼南凹凸不平的路上传来的颠簸。接受了许多不知道该怎么称呼的亲戚的拥抱后,无聊的我开始捧着小石子儿满地的追赶母鸡。不久后那些可怜的母鸡竟是被我追得只好自觉的跑回栅栏里。而就在那充满腥臭的鸡栅栏旁,我看见了那位少女。她正在一张只有三分之二桌面的木桌上写着什么,桌上还摆着一本对我来说还很陌生的数学教材。低矮的板凳让她不得不弓着腰。我本好奇她怎么会在这样的状况下学习,直到我发现她家门前仅有这么一块平整的地,而屋内仅有一个昏黄的灯泡。我抓到机会和她打了招呼,知道了原来她只比我大三岁。我算是拥有了电脑和同学外的第一个朋友。她还有一个精灵的弟弟,虽然总是变着招儿抢我的零食,倒也成了我的第二个朋友。和他们一起,我看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恐怖电影(这部电影是我下在爸爸的手提电脑里一直没胆看的),我爬了人生中的第一座山(现在看来也不过是一座小山丘罢了),还第一次在废弃的田里打了羽毛球,最后摔得一身是泥。在那段时间里我谈不上是最快乐的,但至少是很特别的。
第二年我再去潼南时,却再也没见着那位少女的身影,他的弟弟跟我在一张桌上吃饭,但最后连一句话也没说上,只留给我一脸似乎对谁深恶痛绝的表情,和一只冷冰冰的鸡腿——那只鸡腿是我故意夹给他的。再不知过了有多久,我妈妈接到一通乡下来的电话,说是想帮自家闺女找个对象,年龄大点,离过婚也没关系。我妈妈告诉我,那姐姐正是我在乡下一起玩耍过的姐姐,她的家人为了供他的弟弟上学,让她辍了学,早早地去广东打工了。
那一年,我14岁。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但连获得知识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改变命运。知识的缺乏,不仅会让人错失上升的台阶,还会让一种名为“旧观念”的毒瘤深种心中,让自己的双脚停留在原地的同时,也会捆绑住他人的双脚,长久以往,一群无法攀登的人将降落在某个高度,最终消逝在同一个高度。这种高度,人们把它叫做阶层。
那一年,我吃下了那只冷冰冰的鸡腿,那一年,我咀嚼了那表情中的意味——那是因为我曾在他面前显摆自己的零食,那是因为我曾跟他一起玩耍,那是因为他有个亲切的姐姐,那是因为我还能在城市里读书。也许在他的眼里,我就是一只可笑的青蛙,明明应该在冰冷池塘里时刻警惕着,却在烧杯里享受着温水的安逸。也许他在默默期盼着,有一天我能从这个高度跌落,被岁月烧光了脸上的骄傲,就像在温水中被煮熟的青蛙。他在我眼里,倒也成了一只青蛙,他被扔进沸水里,绷紧着了肌肉全力跳了出去,却发现本应为自己准备的台阶,早被占了去,被当成了休息的落脚点——只可惜这台阶我也没占着,自然也没法让出去。要知道占着这些台阶的,名字都有个“二代”当后缀。这样的话,不知那只青蛙是否会有“不如跳回去被烫熟”这种想法呢。
我是一只被垃圾食品撑着了的、懒惰的青蛙,他和她姐姐就是两只充满饥饿感,渴望被名为“知识”的东西填满的青蛙。在我们之上还有一群真正懂得吃喝玩乐的青蛙,在其中还能保持饥饿感的虽是有,但恐怕也是寥寥无几吧。
让占据父辈遗留下的社会资本、享有良好的教育资源的青年们长时间浸淫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而把仍抱有些许希望的贫苦青年一步一步的逼到现实的角落,让他们还未挑战便选择放弃,那么最终消失殆尽的不仅会是他们勤奋上进的心,还有这个发展中国家进步的机会。
煮熟的青蛙有我一个都还好,要是全中国的青蛙都被煮熟了,田里的害虫谁去消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