肴之战
秦穆公得到消息以后,贪所以想灭掉郑国,但是首先要征求意见,他的两个智囊骞叔和百里奚不同意,认为不能成功,但是秦穆公固执己见,确定了作战目标,就是灭亡郑国,确定目标以后就要开始准备,首先是征兵,但是要征多少,兵力的组成是什么样子的,征兵上来以后进行训练,同时进行物资的准备,春秋时期应该是没有常备军的,充其量有一支内卫部队,就是警察,按照资料记载,最早征兵主要面对城市居民,后来扩展到农村,一般按照进攻防守的兵力配比要达到3:1才能成功,当然秦国在郑国有内应,但是2:1的配比还是应该达到的,灭掉郑国以后还得留下部分人驻防,现在具体的兵力恐怕已经不可考,按照百度百科的说法,郑国有10万军队,6万驻扎在新郑,而且春秋时期是全民皆兵的,这样秦国出征的兵力应该在15万左右,兵力的组成主要是士兵和农民,这其中的配比不得而知,假如是1:2,这样就需要征兵10万,再加上训练的时间,最少时间两个月,史书的记载都是国君突然萌生战意,然后即刻发兵,行吗,还有准备15万军队的补给,兵器需要多少时间,按理说秦穆公冬天想打仗,估计过了年才能出征,而且肴之战作为秦国来讲是奇袭,不会存在陆续增兵的问题,这跟长平是不同的,按照实际情况,跋涉1500华里,征途半年,要准备多少物资,如果能实现的话,对付游牧民族都没这么困难,而且6个月要经历气候变化,冬天利于保存粮食,春夏就不行了,当时还没有锅盔和奶疙瘩,以战养战在当时不太可能实现,在灭掉滑国以后可以补充一些物资,但是时间点不对.因为肴之战没有出现相持阶段,所以成功与否都不会影响战争持续的时间,唯一的区别就是灭郑以后可以得到物资的补充,不灭郑就得不到物资的补充,难道秦军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会顺利,沿瓷可缝准备的,至少也要准备3个月的物资.衍生出一个问题,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怎么控制,两个层面,一是人品,二是人质,自己老小都在秦王那押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