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福之店
“所谓的至福之店,即是说哪怕店面寒酸,却能满足客人需要的店。哪怕装饰的蓬荜生辉,但若无法满足客人的需要的话,那也与空无一物的仓库没有区别。”
————《それでも町は廻っている》(女仆咖啡厅)
我想每个人学生时代都会有一两家只属于自己的至福之店,无意中在街角发现后决心占为己有,或者被朋友介绍着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前几天重温了一遍宫崎骏的《侧耳倾听》,片中的地球屋古董店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至福之店,记忆里总有温暖的微光从店堂面朝马路的一面照耀出来。曾经在那里消磨了多少宝贵却又无所事事的年少时光已不得而知。
这家名叫NONO彩虹坊的小礼品文具店开在离静安寺不远的乌鲁木齐北路上,这里原本是热闹的菜市场,改造以后变成一条路窄车少的侧街。每逢寒暑假,小店对面中学原本整天的喧嚣散去,路边绿茵葱葱行人闲庭若步,这番景象在闹市区里显得尤为僻静安宁。街一头是漫画书店,拐角有一座礼拜堂,街的另一端还有座咖啡馆,NONO恰恰就建在这神圣三位一体的中心,闪烁着至福之店的光芒。我每次都先去漫画店买碟片租漫画,接着在路过教堂时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哥特式的三角窗,最后坐进咖啡馆里,一边寻思着圣经里的晦涩辞藻,一边心想着宇宙如此广阔神秘,我的存在又意味着什么。漫画/宗教/咖啡店,当时我心目中大概没有比这更贴近中二心的设定了。
身为学生能负担地起的东西不多,手里的钱也少。一只12块钱的进口三菱水笔感觉甚是昂贵,毕竟当时的茶叶蛋配卤豆腐也不过3块钱。但攥着几十块零用钱,我楞是能在NONO里逛上好几个小时,东摸摸西看看,觉得每样东西都闪闪发光美轮美奂,哪怕买不起看在眼里也让人开心。所有的CD上的英文名字都看不懂,所有乐队都没听说过,可仍旧一张张买了回家往CD机里塞。如今已经很少有机会全神贯注地从头到底听完一张专辑了,当时我总是一边仔细收听每一首歌,一边认真阅读CD内附小本上的片语图片以及歌词,不快进也不跳歌,Disc A 听完郑重其事地换Disc B。那时候音乐就是音乐,还没有跟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也不会跟其他东西混在一起。
记得高一的时候我在朋友的怂恿下在NONO买了我人生第一只耳环,小小的银色十字架,用夹子固定在还没有打耳洞的左边耳垂上。这种夹子设计固定起来其实非常不舒服,戴久了甚至会头疼,可我坚持只要骑车出门就得戴上(除此之外哪怕自行车最高时速也不过20公里,我也还要戴一副完全意义不明的防风镜,总之凡是人能想象的黑历史我都有过……)。
中二少年就是这样在1999年展示自己的大人样。
有了喜欢的人就去店里买恋爱成就的护身符,失恋后又回去店里买日记本诉说内心苦逼。追新番时去买动漫卡片装皮夹子里,追明星时去买他们的写真集海报。开学了去买包书纸笔,放假了去买公仔玩具。那个年纪的我们即使还只是生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这世界的气象也是风云变幻。今天突然流行起粗头钢笔,一窝蜂去买钢笔,明天又流行0.01极细笔头的水笔,又一窝蜂去买水笔。我在那里给朋友买生日礼物,朋友们也在那里给我买生日礼物。NONO仿佛通晓人生百味的RPG道具店,无论打怪升级还是恋爱养成,进来看看总有一款适合你。
通常为了避开放学时段的人潮,一般我总是偏爱在晚上光顾NONO。骑着单车“ 唰——” 地一声急刹加漂移半个弧线后,(自认为)帅气地停在店门口的葡萄藤下。夜色下的小店玻璃橱窗散发出让人心感安心温暖的桔黄色灯光,橱窗里零零总总的小物件闪烁着迷人的光亮。店员辛苦了一天,百无聊赖地坐在柜台后正给新商品贴标签,有时风吹过,挂在店外门上的卡片风铃哗哗作响,夜曲一般。有时候我干脆就呆呆地站在门口看着,看人们进进出出,或在店里走来走去,专心地对比挑选着手中的东西。我心想他们会不会知道窗外有人在这样看着他们,仿佛在看一副动人的图画。而当我在店里成为顾客时,会不会也成为路人眼中的风景。我隐隐希望时间能固定在这样的时刻,就让我与给我安慰的人们,事物永远这般相视而望,我不苛求拥有他们,只求能静静地看着他们在时光里存在就好。那种单纯的满足与心情的平和随着成长日渐失落,年少的我曾经一无所有却那么富足。
人的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好比记忆里外公外婆家的沙发特别大,可以站在上面做后滚翻;印象里小学的操场也特别广阔,那旗杆仿佛远远竖立在天边。当然人在年幼时往往因为自身渺小而无意中把会感受放大化,所以长大后再故地重游时总是异常怀疑地问自己:这地方当初就这么小?这么普通?曾一度我还寻思过,照此逻辑也许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觉得如今麦当劳的巨无霸小得跟奥利奥似的,但又转念一想,麦当劳开张时我已经快读初中了,而悲惨的事实显示我初中时就已经长得跟现在一样高了。由此可以断定,巨无霸的尺寸真是比以前缩水了不少。
也许我记忆过分美化了这家店的样貌,也许它只是城市里其他无数个角落普通的小文具礼品店的一个。大学毕业后每当回国若有机会,我还是一定会再去NONO巡礼,但越来越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用当时的初心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明星卡片、粉红色公仔以及五花八门的文具。当我不用再担心皮夹里的钱够不够买一只笔时,心中也同时失落了那种激动与忐忑。有时正值放学时间,店里挤满了穿着宽大校服的学生族,看着他们和我当年一样也在书包上挂着明星卡片绒毛玩具,一时错觉世界真的也许不曾有过什么变化。单车常年停在家里的阳台上积灰,抽屉里放了一堆用到一半的圆珠笔,父母问我要不要把家里堆积如山的公仔带去英国几只,我却只顾回想在NONO店里的见到的那群女中学生,如同山林间的小鹿般跳跃在货架之间的样子,有时她们会突然把头凑在一起专心地讨论着什么,眼中闪烁着那让人害羞直视却又无比怀念羡慕的光芒。
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忐忑并兴奋地,从这间小小的至福之店里慢慢窥探着外面的世界。
————《それでも町は廻っている》(女仆咖啡厅)
我想每个人学生时代都会有一两家只属于自己的至福之店,无意中在街角发现后决心占为己有,或者被朋友介绍着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前几天重温了一遍宫崎骏的《侧耳倾听》,片中的地球屋古董店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至福之店,记忆里总有温暖的微光从店堂面朝马路的一面照耀出来。曾经在那里消磨了多少宝贵却又无所事事的年少时光已不得而知。
这家名叫NONO彩虹坊的小礼品文具店开在离静安寺不远的乌鲁木齐北路上,这里原本是热闹的菜市场,改造以后变成一条路窄车少的侧街。每逢寒暑假,小店对面中学原本整天的喧嚣散去,路边绿茵葱葱行人闲庭若步,这番景象在闹市区里显得尤为僻静安宁。街一头是漫画书店,拐角有一座礼拜堂,街的另一端还有座咖啡馆,NONO恰恰就建在这神圣三位一体的中心,闪烁着至福之店的光芒。我每次都先去漫画店买碟片租漫画,接着在路过教堂时不由自主地望向那哥特式的三角窗,最后坐进咖啡馆里,一边寻思着圣经里的晦涩辞藻,一边心想着宇宙如此广阔神秘,我的存在又意味着什么。漫画/宗教/咖啡店,当时我心目中大概没有比这更贴近中二心的设定了。
身为学生能负担地起的东西不多,手里的钱也少。一只12块钱的进口三菱水笔感觉甚是昂贵,毕竟当时的茶叶蛋配卤豆腐也不过3块钱。但攥着几十块零用钱,我楞是能在NONO里逛上好几个小时,东摸摸西看看,觉得每样东西都闪闪发光美轮美奂,哪怕买不起看在眼里也让人开心。所有的CD上的英文名字都看不懂,所有乐队都没听说过,可仍旧一张张买了回家往CD机里塞。如今已经很少有机会全神贯注地从头到底听完一张专辑了,当时我总是一边仔细收听每一首歌,一边认真阅读CD内附小本上的片语图片以及歌词,不快进也不跳歌,Disc A 听完郑重其事地换Disc B。那时候音乐就是音乐,还没有跟其他东西混在一起,也不会跟其他东西混在一起。
记得高一的时候我在朋友的怂恿下在NONO买了我人生第一只耳环,小小的银色十字架,用夹子固定在还没有打耳洞的左边耳垂上。这种夹子设计固定起来其实非常不舒服,戴久了甚至会头疼,可我坚持只要骑车出门就得戴上(除此之外哪怕自行车最高时速也不过20公里,我也还要戴一副完全意义不明的防风镜,总之凡是人能想象的黑历史我都有过……)。
中二少年就是这样在1999年展示自己的大人样。
有了喜欢的人就去店里买恋爱成就的护身符,失恋后又回去店里买日记本诉说内心苦逼。追新番时去买动漫卡片装皮夹子里,追明星时去买他们的写真集海报。开学了去买包书纸笔,放假了去买公仔玩具。那个年纪的我们即使还只是生活在自己小小的世界里,这世界的气象也是风云变幻。今天突然流行起粗头钢笔,一窝蜂去买钢笔,明天又流行0.01极细笔头的水笔,又一窝蜂去买水笔。我在那里给朋友买生日礼物,朋友们也在那里给我买生日礼物。NONO仿佛通晓人生百味的RPG道具店,无论打怪升级还是恋爱养成,进来看看总有一款适合你。
通常为了避开放学时段的人潮,一般我总是偏爱在晚上光顾NONO。骑着单车“ 唰——” 地一声急刹加漂移半个弧线后,(自认为)帅气地停在店门口的葡萄藤下。夜色下的小店玻璃橱窗散发出让人心感安心温暖的桔黄色灯光,橱窗里零零总总的小物件闪烁着迷人的光亮。店员辛苦了一天,百无聊赖地坐在柜台后正给新商品贴标签,有时风吹过,挂在店外门上的卡片风铃哗哗作响,夜曲一般。有时候我干脆就呆呆地站在门口看着,看人们进进出出,或在店里走来走去,专心地对比挑选着手中的东西。我心想他们会不会知道窗外有人在这样看着他们,仿佛在看一副动人的图画。而当我在店里成为顾客时,会不会也成为路人眼中的风景。我隐隐希望时间能固定在这样的时刻,就让我与给我安慰的人们,事物永远这般相视而望,我不苛求拥有他们,只求能静静地看着他们在时光里存在就好。那种单纯的满足与心情的平和随着成长日渐失落,年少的我曾经一无所有却那么富足。
人的记忆往往是靠不住的,好比记忆里外公外婆家的沙发特别大,可以站在上面做后滚翻;印象里小学的操场也特别广阔,那旗杆仿佛远远竖立在天边。当然人在年幼时往往因为自身渺小而无意中把会感受放大化,所以长大后再故地重游时总是异常怀疑地问自己:这地方当初就这么小?这么普通?曾一度我还寻思过,照此逻辑也许正好解释了为什么觉得如今麦当劳的巨无霸小得跟奥利奥似的,但又转念一想,麦当劳开张时我已经快读初中了,而悲惨的事实显示我初中时就已经长得跟现在一样高了。由此可以断定,巨无霸的尺寸真是比以前缩水了不少。
也许我记忆过分美化了这家店的样貌,也许它只是城市里其他无数个角落普通的小文具礼品店的一个。大学毕业后每当回国若有机会,我还是一定会再去NONO巡礼,但越来越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再用当时的初心面对这些琳琅满目的明星卡片、粉红色公仔以及五花八门的文具。当我不用再担心皮夹里的钱够不够买一只笔时,心中也同时失落了那种激动与忐忑。有时正值放学时间,店里挤满了穿着宽大校服的学生族,看着他们和我当年一样也在书包上挂着明星卡片绒毛玩具,一时错觉世界真的也许不曾有过什么变化。单车常年停在家里的阳台上积灰,抽屉里放了一堆用到一半的圆珠笔,父母问我要不要把家里堆积如山的公仔带去英国几只,我却只顾回想在NONO店里的见到的那群女中学生,如同山林间的小鹿般跳跃在货架之间的样子,有时她们会突然把头凑在一起专心地讨论着什么,眼中闪烁着那让人害羞直视却又无比怀念羡慕的光芒。
想起当年的自己也是这样如同发现新大陆一般,忐忑并兴奋地,从这间小小的至福之店里慢慢窥探着外面的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