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柜台之初体验+顾客经典语录大全+找不着东西的时候+论虐柜员的顾客心理之变态 (笑死了~~)
储蓄柜台之初体验
坐储蓄柜台的感觉就好象吃哈里波特在第一次去霍格沃兹的列车上吃的那盒糖豆,充满了被动的挑战和刺激,你永远猜不到你下一颗吃到的会不会是鼻涕味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间隔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你与鼻涕味的糖豆总会不期而遇。这一点是不确定当中绝对确定的现实。对悲观主义的人来说,把自己关于恶心反胃这样的主观感受寄托在一盒子充满不确定性的,包含着鼻涕味的糖豆身上,确实让人倒胃口——以至于这种变态自虐的感觉可以让人完全忽略掉同处一盒的其他糖豆或许具有巧克力或者草莓口味,甚至是在后者居于相对多数的情形下。所以说,中国老话讲得好——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在坏一锅汤方面的能力绰绰有余——量或许重要,但是质的差异可以颠覆整个感官。如果说坐柜台的感觉像是在喝一锅放了若干老鼠屎的汤呢?嗯……会不会更恶……
帅哥+弱智型
一帅哥(确实帅,唉,可惜了),身着皮衣,带一围脖,便用无线耳机打电话边在柜台办业务。经典语录如下:“什么?这么多我都要写?”(帅哥指着开户单,瞪着打眼看我)
“您写到‘账户实际控制人’之上就可以了?实际上您只写这A4纸的四分之一就可以了。”
“你知道吗?这相当于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天的作业!”
“……”
办完业务后。俺起立说:“麻烦您帮我按一下评价器。”
帅哥立刻点头哈腰,说:“您太客气了,快请坐。”
“……”
“哎呀,按错了!”
“……”
游手好闲+素质奇低的市民小老太太型
买理财,27万,非得分开两笔买,过程就麻烦两倍
这位老太,一开始坐在柜台上打电话,貌似是说什么谁替谁参加居民委员会的事。喊了一阵子之后,开始漏出不高兴的意思。老拿那双小眼睛瞟我。
后来签字的时候,更是展现了奇差无比数学计算能力和低到谷底的情商。非得问说为什么签这么多字,输这么多次密码。解释之后也听不懂,但是好奇心十足,照样问不停。最后呢,所有的不愉快都被这位老太归结为我对她有歧视待遇。好吧,感谢您老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好心被当成驴肝肺的伤感。希望今后能多遇到识货的就好了。
我觉得啊,这种人自然也是造物主的杰作,妙就妙在对‘正常’、‘合理’、‘体面’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么的不同凡响,骇世惊俗。
搞笑型
存完钱之后请客户在凭条上签字,结果客户指着我冲我是眼色。我们俩对看了两秒钟,客户突然说:“笔。”我顺着她的目光朝我手里的笔看了一眼。
刚想说你用的笔其实外面就有。
转眼她已经自己趴在那写起来了。
歇斯底里+受虐幻想型
一个X国客户,显然中国话讲得不是很好,倒是完全能够交流。不过给这位仁兄办业务的过程特别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他眼大;其次,他不仅眼大还爱瞪眼,这就显得他的那双巨眼格外突出浑圆。在柜台取了八千块钱,指手画脚的要求我给他俩钱袋。
办完业务之后,俺说了句:“您下次可以在取款机取款。”
没想到这句话真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这位客户除了眼睛瞪到更大之外,还几乎把他那张巨脸整个贴到防弹玻璃上,一手还挥舞着大喊:“我能在这取钱吧!”
“您当然可以在柜台取。”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取?”
“……我没有不让您在这取……”
“你为什么不让我在这取?你要注意你的态度!”
“我就是给您一建议,可以去自助机具取钱。”
“我不要你教我!我不要你教我!”
“……”
接着,这位客户扭头冲着大堂经理质问:“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你认识我吧,怎么能这样?!”
其实这件事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理解这话了。不过呢,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像这位客户这样以自虐狂的心态荼毒自己弱小心灵却是罕见,他那副瞪着眼睛咆哮的样子像极了被厨子从水缸里捞起来,准备捱刀的笨鱼。哎,叫人恨也不是,可怜也不是。不知道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还真替他担心呢。
11.01.1
我发现,将亲身经历转变为文字性的记录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沉淀的,比如说以下将要记录的这件事,就是我不沉淀个一两天都觉得说出口糟心的经历。
周六一大早,款车迟到。一个还算比较相熟的顾客已开门就冲进来坐在2号窗口。我问:
“您办什么?”
“从这卡里给我取12万。”
“您这……得提前预约啊。”
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位客户立刻瞪起了他铜铃一般的牛眼,同时极大的扩张鼻孔,以便喘着粗气一边大叫道:“我说什么了呀?你就说不行!我让你取12万还我的信用卡,你xxx的就数落我……”在他接下来长达半分钟气势如虹口沫横飞的悲愤控诉中,我根本插不上一句话,那真是连道歉的机会都不给半点。
回想起来,这个客户除了态度恶劣口吐脏字之外,控诉我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我没让他把话说完,我数落他了,我耽误他赶飞机了,还有一大堆老外在等着他……
顾客经典语录大全
1. “您还办其他业务吗?”
“把我的卡给我!”
2.“这是您本人的卡吗?”
“不是我本人的我拿来干嘛?”
3. “您昨天预约了吗?”
“我存的钱我为什么要预约?”
“大额取款都需要预约。”
“我跟你说,老子在银行取钱从来都不预约
4. “请您输入密码。”
“我都输入了四遍了。为什么输这么多遍?”
“您第一遍输入的是•#¥%%—*,第二遍是¥%%—*%¥#•,第三是•#¥%—*……”
“我为什么要输入这么多遍!?”
“……”
5. “我给信用卡还笔款。”
客户开始掏兜,掏了一会之后突然盯着俺看了两秒钟,突然小声吼道:“给我单子!”
……
“您没带卡是吗?”
“是啊!”
……
6. “我取款!”
“您取多少?”
“这卡有多少我都取了!”
“查余额的话需要看一下您的身份证。”
“幸亏我今天带了身份证了……”
着客户掏出身份证,递到玻璃板下,我刚拿住证件一角,他突然又把证件唰地一下抽回去了。带着特别防范的表情说:“我告诉你取多少不就完了吗?”
7. 极度自恋+没事找抽型
一老人家,头发都白了,反手背了一个包在右肩上。眼神怪怪的,透着一副“我才不是省油的灯”的神气。
果然如此,把白金卡扔在柜台里,接着似笑非笑的说:“取钱。”
“您取多少?”
“十万。”老人家翻了一下眼睛。
“您的身份证请出示一下。”
“我的卡,我还要拿身份证吗?”(挑衅地)
“您这取五万以上都得出示,不然人家那您的卡来取钱怎么办呢?”
……
“您之前约了吗?”
“他们说不用约!我开卡的时候没人告诉我要约啊?”(开始逐渐显示出“别想糊弄大爷我的语气”)
“那可能是我们没和您说清楚,咱们这还是要约一下的。这么着,我问一下看我们今天有没有这么多钱。”
问过库管说可以取钱,于是我就开始做系统申领现金。做到一半听到玻璃那边老人家冷笑着说:“我还没输密码你就给取了?”
没理他,我自己乐了一下。
一会,主管来授权,3020一概做完之后,把十万块钱递给老头。他老人家又乐么呵的说了:“我得先拿那卡,那个比这个(十万块)值钱。”
哎,要不是看着老人家年纪一把,头发都白了……话又说回来,您老年纪一把,头发都白了,怎么还这么个拿不上台面的样子呢?何苦,哎……
找不着东西的时候
找不着东西的时候,尤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消失的时候,心理压力无疑是成倍上涨的。每当找不着东西的时候,我就感觉心跳加速,脑袋发懵,多分泌的肾上腺素是一点都没浪费。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有一种错觉,就是现实中的这些东西上面绘有某种标签,应该有相应的Ctrl+F或者搜索功能可以直接将他们从纷繁的什物当中检索出来。不幸的是并没有这种好事。
银行有个好处就是全行都有监控录像,找不着东西可以看录像,我承认我常常看录像,虽然费时费力还要巴结经警,但是每次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东西我都感觉像是走了捷径似的,安逸得很。
金婚风雨情里的周韵还是很漂亮,女演员好像普遍都不会衰老似的,个个都驻颜有术。好像是07年拍的太阳照常升起吧,周韵演的,当时的她演房租名他妈就不像。
太阳照常升起是部好片,让人联想到姜文的才思到今天还没有枯竭,花心也就忍了,才子这帽子也不是人人戴得起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那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依然很深刻。周韵在里面演了一个年轻的疯妈,千里迢迢追随老公到了云南的山沟里,结果被老公给甩了。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周韵站在房顶上用上海话吟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确实,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还有些其他的情节也特别有意思。周韵站在树上往地下扔羊,一边扔还一边说:“谁说羊不能上树?”周韵挺着大肚子在火车上上厕所,一不小心把孩子生到铁轨上了,然后周韵就抱着孩子站在火车顶上冲着太阳大喊:“阿辽莎,别害怕……天一亮他就笑了。”还有周韵站在草甸子上用浆撑着顺流而下。
另外黄秋生的段落也有趣。陈冲在黄秋生的故事里演一个欲火中烧、徐娘半老的医生,指控黄秋生在电影集会上摸了她的屁股,还说那种感觉就是被那双手给‘软’了一下。黄秋生在食堂门口边弹吉他边唱《美丽的梭罗河》,食堂里几个揉面的小姑娘嘻嘻哈哈跟着一起唱,然后一个电话打过来,这些个姑娘就一个接一个“啊”的一声尖叫,红着脸跑开。
整个就是把姜文同志心中的一场春秋大梦盘上了银幕,观者着实跟着过了一把大瘾。
姜文的《鬼子来了》也很天才,难得就在他在抗日这样被固定化的集体语汇当中充满幽默和智慧的凸显出了人性本色的光辉,宏大场景和口号似的话语没有淹没了人的本性,反而是后者在故事的进程中推动了情节的变更。这真的很好,抗战类电影好不容易脱离了大是大非,大忠大奸的低级趣味,但是这片子却是被没有二话的禁了。叫人哑口无言。
论虐柜员的顾客心理之变态
有些顾客,总是没来由的朝柜员颐指气使,稍有不满,也不管不满的有没有道理,就冲柜员发脾气。这种人的这种态度看似难以理解,但其实再深入一步大概就可以想象得出这些人所暴露出来的恶劣习性之缘由。如果柜员受了客户莫名其妙的恶气,会幻想如果在大街上遇到这斯,我就如何如何。不过这种幻想是没有根据的,在大街上碰到柜员的时候这位客户可能就会变身成毫不起眼的路人或者人模狗样的伪君子,他们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把老爷太太的脾气当排泄物一样不顾场合的乱撒一通。因为呢,那个时候柜员和客户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权利义务的关系,谁也不是谁的上帝。
(插句话说,我觉得吧,‘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一定要端正面对这句话的态度,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它。我以为,这个话说出来背后有一个服务行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背景在,你把客户当成上帝,上帝就愿意为你掏腰包,这样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如果把这句话当成顾客本身道德高地的根据,就很没道理——好像你要是当了柜员,自尊原则什么的都一文不值似的。现在服务行业存在这么一个误区,就是把这句话的运用曲解成我后面说的这种情况。这样的曲解走到极端就是日本人那个自虐的状态,很容易抑郁、自杀、甚或变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需要柜员把自己当成‘上帝’来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正常成年人来对待的顾客,本身很可能是存在极大心理缺陷的,一般来说,不是缺爱,就是缺少基本的道德感和荣辱观,礼仪廉耻更是枉谈。综上呢,服务行业当中的所谓‘上帝’不仅仅是冒牌货,而且很可能是连个普通人都不能做好的‘次品’。)
我想起来《让子弹飞》里头,姜文初到鹅城,连喊三声“公平,公平,还是XXX公平”,然后老百姓就都给他跪下了,姜文就朝天开了一枪喊:“不许跪!”那些人又起来了。姜文说:“皇上都没了,没有人值得你们跪。”然后那些人又都跪下了。姜文又开了一枪重申:“不许跪。”这个小段落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姜文所代表的那种心智健全的理想主义者和英雄主义向往者是决不会自封为“上帝”的,并且对别人把他抬举成所谓上帝的行径非常反感;其次,中国人的奴性根深蒂固,你帮他们扳倒一个上帝,他们自己又回去寻找新的上帝去磨炼他们的膝盖——好像奴颜婢膝就是通往太平盛世,安乐富足的唯一通衢似的。
坐储蓄柜台的感觉就好象吃哈里波特在第一次去霍格沃兹的列车上吃的那盒糖豆,充满了被动的挑战和刺激,你永远猜不到你下一颗吃到的会不会是鼻涕味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间隔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你与鼻涕味的糖豆总会不期而遇。这一点是不确定当中绝对确定的现实。对悲观主义的人来说,把自己关于恶心反胃这样的主观感受寄托在一盒子充满不确定性的,包含着鼻涕味的糖豆身上,确实让人倒胃口——以至于这种变态自虐的感觉可以让人完全忽略掉同处一盒的其他糖豆或许具有巧克力或者草莓口味,甚至是在后者居于相对多数的情形下。所以说,中国老话讲得好——正所谓一颗老鼠屎在坏一锅汤方面的能力绰绰有余——量或许重要,但是质的差异可以颠覆整个感官。如果说坐柜台的感觉像是在喝一锅放了若干老鼠屎的汤呢?嗯……会不会更恶……
帅哥+弱智型
一帅哥(确实帅,唉,可惜了),身着皮衣,带一围脖,便用无线耳机打电话边在柜台办业务。经典语录如下:“什么?这么多我都要写?”(帅哥指着开户单,瞪着打眼看我)
“您写到‘账户实际控制人’之上就可以了?实际上您只写这A4纸的四分之一就可以了。”
“你知道吗?这相当于一个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天的作业!”
“……”
办完业务后。俺起立说:“麻烦您帮我按一下评价器。”
帅哥立刻点头哈腰,说:“您太客气了,快请坐。”
“……”
“哎呀,按错了!”
“……”
游手好闲+素质奇低的市民小老太太型
买理财,27万,非得分开两笔买,过程就麻烦两倍
这位老太,一开始坐在柜台上打电话,貌似是说什么谁替谁参加居民委员会的事。喊了一阵子之后,开始漏出不高兴的意思。老拿那双小眼睛瞟我。
后来签字的时候,更是展现了奇差无比数学计算能力和低到谷底的情商。非得问说为什么签这么多字,输这么多次密码。解释之后也听不懂,但是好奇心十足,照样问不停。最后呢,所有的不愉快都被这位老太归结为我对她有歧视待遇。好吧,感谢您老又一次让我体会到了好心被当成驴肝肺的伤感。希望今后能多遇到识货的就好了。
我觉得啊,这种人自然也是造物主的杰作,妙就妙在对‘正常’、‘合理’、‘体面’这些概念的理解那么的不同凡响,骇世惊俗。
搞笑型
存完钱之后请客户在凭条上签字,结果客户指着我冲我是眼色。我们俩对看了两秒钟,客户突然说:“笔。”我顺着她的目光朝我手里的笔看了一眼。
刚想说你用的笔其实外面就有。
转眼她已经自己趴在那写起来了。
歇斯底里+受虐幻想型
一个X国客户,显然中国话讲得不是很好,倒是完全能够交流。不过给这位仁兄办业务的过程特别让我记忆犹新。因为,他眼大;其次,他不仅眼大还爱瞪眼,这就显得他的那双巨眼格外突出浑圆。在柜台取了八千块钱,指手画脚的要求我给他俩钱袋。
办完业务之后,俺说了句:“您下次可以在取款机取款。”
没想到这句话真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这位客户除了眼睛瞪到更大之外,还几乎把他那张巨脸整个贴到防弹玻璃上,一手还挥舞着大喊:“我能在这取钱吧!”
“您当然可以在柜台取。”
“那你为什么不让我取?”
“……我没有不让您在这取……”
“你为什么不让我在这取?你要注意你的态度!”
“我就是给您一建议,可以去自助机具取钱。”
“我不要你教我!我不要你教我!”
“……”
接着,这位客户扭头冲着大堂经理质问:“你们这是怎么回事?你认识我吧,怎么能这样?!”
其实这件事本身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看你从哪个角度理解这话了。不过呢,不管从哪个角度理解,像这位客户这样以自虐狂的心态荼毒自己弱小心灵却是罕见,他那副瞪着眼睛咆哮的样子像极了被厨子从水缸里捞起来,准备捱刀的笨鱼。哎,叫人恨也不是,可怜也不是。不知道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扮演的是怎样的角色,还真替他担心呢。
11.01.1
我发现,将亲身经历转变为文字性的记录是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沉淀的,比如说以下将要记录的这件事,就是我不沉淀个一两天都觉得说出口糟心的经历。
周六一大早,款车迟到。一个还算比较相熟的顾客已开门就冲进来坐在2号窗口。我问:
“您办什么?”
“从这卡里给我取12万。”
“您这……得提前预约啊。”
这个时候,戏剧性的事情就发生了,这位客户立刻瞪起了他铜铃一般的牛眼,同时极大的扩张鼻孔,以便喘着粗气一边大叫道:“我说什么了呀?你就说不行!我让你取12万还我的信用卡,你xxx的就数落我……”在他接下来长达半分钟气势如虹口沫横飞的悲愤控诉中,我根本插不上一句话,那真是连道歉的机会都不给半点。
回想起来,这个客户除了态度恶劣口吐脏字之外,控诉我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我没让他把话说完,我数落他了,我耽误他赶飞机了,还有一大堆老外在等着他……
顾客经典语录大全
1. “您还办其他业务吗?”
“把我的卡给我!”
2.“这是您本人的卡吗?”
“不是我本人的我拿来干嘛?”
3. “您昨天预约了吗?”
“我存的钱我为什么要预约?”
“大额取款都需要预约。”
“我跟你说,老子在银行取钱从来都不预约
4. “请您输入密码。”
“我都输入了四遍了。为什么输这么多遍?”
“您第一遍输入的是•#¥%%—*,第二遍是¥%%—*%¥#•,第三是•#¥%—*……”
“我为什么要输入这么多遍!?”
“……”
5. “我给信用卡还笔款。”
客户开始掏兜,掏了一会之后突然盯着俺看了两秒钟,突然小声吼道:“给我单子!”
……
“您没带卡是吗?”
“是啊!”
……
6. “我取款!”
“您取多少?”
“这卡有多少我都取了!”
“查余额的话需要看一下您的身份证。”
“幸亏我今天带了身份证了……”
着客户掏出身份证,递到玻璃板下,我刚拿住证件一角,他突然又把证件唰地一下抽回去了。带着特别防范的表情说:“我告诉你取多少不就完了吗?”
7. 极度自恋+没事找抽型
一老人家,头发都白了,反手背了一个包在右肩上。眼神怪怪的,透着一副“我才不是省油的灯”的神气。
果然如此,把白金卡扔在柜台里,接着似笑非笑的说:“取钱。”
“您取多少?”
“十万。”老人家翻了一下眼睛。
“您的身份证请出示一下。”
“我的卡,我还要拿身份证吗?”(挑衅地)
“您这取五万以上都得出示,不然人家那您的卡来取钱怎么办呢?”
……
“您之前约了吗?”
“他们说不用约!我开卡的时候没人告诉我要约啊?”(开始逐渐显示出“别想糊弄大爷我的语气”)
“那可能是我们没和您说清楚,咱们这还是要约一下的。这么着,我问一下看我们今天有没有这么多钱。”
问过库管说可以取钱,于是我就开始做系统申领现金。做到一半听到玻璃那边老人家冷笑着说:“我还没输密码你就给取了?”
没理他,我自己乐了一下。
一会,主管来授权,3020一概做完之后,把十万块钱递给老头。他老人家又乐么呵的说了:“我得先拿那卡,那个比这个(十万块)值钱。”
哎,要不是看着老人家年纪一把,头发都白了……话又说回来,您老年纪一把,头发都白了,怎么还这么个拿不上台面的样子呢?何苦,哎……
找不着东西的时候
找不着东西的时候,尤其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消失的时候,心理压力无疑是成倍上涨的。每当找不着东西的时候,我就感觉心跳加速,脑袋发懵,多分泌的肾上腺素是一点都没浪费。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有一种错觉,就是现实中的这些东西上面绘有某种标签,应该有相应的Ctrl+F或者搜索功能可以直接将他们从纷繁的什物当中检索出来。不幸的是并没有这种好事。
银行有个好处就是全行都有监控录像,找不着东西可以看录像,我承认我常常看录像,虽然费时费力还要巴结经警,但是每次通过这种方式找到东西我都感觉像是走了捷径似的,安逸得很。
金婚风雨情里的周韵还是很漂亮,女演员好像普遍都不会衰老似的,个个都驻颜有术。好像是07年拍的太阳照常升起吧,周韵演的,当时的她演房租名他妈就不像。
太阳照常升起是部好片,让人联想到姜文的才思到今天还没有枯竭,花心也就忍了,才子这帽子也不是人人戴得起来的。现在回想起来,那电影给我留下的印象依然很深刻。周韵在里面演了一个年轻的疯妈,千里迢迢追随老公到了云南的山沟里,结果被老公给甩了。其中有一个情节是周韵站在房顶上用上海话吟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确实,说得比唱的还好听。
还有些其他的情节也特别有意思。周韵站在树上往地下扔羊,一边扔还一边说:“谁说羊不能上树?”周韵挺着大肚子在火车上上厕所,一不小心把孩子生到铁轨上了,然后周韵就抱着孩子站在火车顶上冲着太阳大喊:“阿辽莎,别害怕……天一亮他就笑了。”还有周韵站在草甸子上用浆撑着顺流而下。
另外黄秋生的段落也有趣。陈冲在黄秋生的故事里演一个欲火中烧、徐娘半老的医生,指控黄秋生在电影集会上摸了她的屁股,还说那种感觉就是被那双手给‘软’了一下。黄秋生在食堂门口边弹吉他边唱《美丽的梭罗河》,食堂里几个揉面的小姑娘嘻嘻哈哈跟着一起唱,然后一个电话打过来,这些个姑娘就一个接一个“啊”的一声尖叫,红着脸跑开。
整个就是把姜文同志心中的一场春秋大梦盘上了银幕,观者着实跟着过了一把大瘾。
姜文的《鬼子来了》也很天才,难得就在他在抗日这样被固定化的集体语汇当中充满幽默和智慧的凸显出了人性本色的光辉,宏大场景和口号似的话语没有淹没了人的本性,反而是后者在故事的进程中推动了情节的变更。这真的很好,抗战类电影好不容易脱离了大是大非,大忠大奸的低级趣味,但是这片子却是被没有二话的禁了。叫人哑口无言。
论虐柜员的顾客心理之变态
有些顾客,总是没来由的朝柜员颐指气使,稍有不满,也不管不满的有没有道理,就冲柜员发脾气。这种人的这种态度看似难以理解,但其实再深入一步大概就可以想象得出这些人所暴露出来的恶劣习性之缘由。如果柜员受了客户莫名其妙的恶气,会幻想如果在大街上遇到这斯,我就如何如何。不过这种幻想是没有根据的,在大街上碰到柜员的时候这位客户可能就会变身成毫不起眼的路人或者人模狗样的伪君子,他们绝对不会随随便便把老爷太太的脾气当排泄物一样不顾场合的乱撒一通。因为呢,那个时候柜员和客户的身份地位是平等的,相互之间没有权利义务的关系,谁也不是谁的上帝。
(插句话说,我觉得吧,‘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一定要端正面对这句话的态度,看从什么角度去理解它。我以为,这个话说出来背后有一个服务行业资本利益最大化的背景在,你把客户当成上帝,上帝就愿意为你掏腰包,这样理解是无可厚非的;不过如果把这句话当成顾客本身道德高地的根据,就很没道理——好像你要是当了柜员,自尊原则什么的都一文不值似的。现在服务行业存在这么一个误区,就是把这句话的运用曲解成我后面说的这种情况。这样的曲解走到极端就是日本人那个自虐的状态,很容易抑郁、自杀、甚或变态的。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需要柜员把自己当成‘上帝’来对待,而不是当成一个正常成年人来对待的顾客,本身很可能是存在极大心理缺陷的,一般来说,不是缺爱,就是缺少基本的道德感和荣辱观,礼仪廉耻更是枉谈。综上呢,服务行业当中的所谓‘上帝’不仅仅是冒牌货,而且很可能是连个普通人都不能做好的‘次品’。)
我想起来《让子弹飞》里头,姜文初到鹅城,连喊三声“公平,公平,还是XXX公平”,然后老百姓就都给他跪下了,姜文就朝天开了一枪喊:“不许跪!”那些人又起来了。姜文说:“皇上都没了,没有人值得你们跪。”然后那些人又都跪下了。姜文又开了一枪重申:“不许跪。”这个小段落说明两个问题,首先,姜文所代表的那种心智健全的理想主义者和英雄主义向往者是决不会自封为“上帝”的,并且对别人把他抬举成所谓上帝的行径非常反感;其次,中国人的奴性根深蒂固,你帮他们扳倒一个上帝,他们自己又回去寻找新的上帝去磨炼他们的膝盖——好像奴颜婢膝就是通往太平盛世,安乐富足的唯一通衢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