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畅游大漈(上)
日出,总会在一天开始的那刻出现在大家视野,一切美好的开始,也是一切希望的开始,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希望能看见这一轮美日,因为它代表的是——光明。
流浪的日子,总有很多次想有一些体验,想有一些无与伦比的刺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的心境,所以日出必不可少。它总是我在劳碌了一天之前的清晨默默来到。它不会告诉你它已何种形式出现,也不会告诉你它会已何种形式消失。我们能所知的便就是在黑暗的天空中出现第一缕光明的时候,它便要出现,来温暖世人,来宣告新的一天的到来。而也是跳出地平线的那刻起,它也就失去了出的定义,人山人海观看的人群也陆陆续续的变得门可罗雀。太多的人们遗忘了,日出的消失却是当它消失在地平线的那刻。
我不会刻意的每次都选择等待在黑暗,等待着黎明,等待的神的触手渐渐出现在我的视野。现在的我,只是一个躺在被窝努力的吸取温暖的流浪者,就如此温暖的蜷缩在一起,给自己一些温暖。阿姨并没有过来敲我的房门,她对我的信任还是很强,也同样说明了大山人家的淳朴,不会用那世俗的偏见来针对任何人。这样的感觉让人很惬意。不过,总不能一直赖在床,起来穿上衣服迎接阳光的洗礼。
下楼时候,阿姨早就做好了早餐,简简单单的农家吃食,一碗稀饭粥加一些咸菜。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多少家庭起床的食物。不管你是城里的大户,亦或是农家小村里简单的农户,每每早晨迎接你的胃的便就是此。不过这些已经比前一早上吃的糍粑好多了,至少吃着不是反胃。或许是过了一晚的沉淀,现在的我倒是真有些饿,所以在吃相上就有些了饿虎扑食的点点感觉。阿姨看着我,慧心的笑着。其实,他们就是那么一群单纯的山里人家。这个社会的丑恶浮现在千千大都,而朴实千惠却早已隐入深山。
一餐饭,风卷残云间就结束了,因为知道今天的午饭又不知该在何处,也不知今天又能行到何处,这满山的曲途,我该走向何处。道别了阿姨,叫了门外一个大爷帮我和阿姨留了影,因为阿姨身高没有我高,我变弯下身去,怕的我站的太高看着二个人倒是生分了些。
背起包,依旧走向远方。原本的计划在这个小村落里有着那么一个寺庙和一个瀑布潭。寺庙的名字叫做时思寺,是由梅氏宗祠演化而来的,主要在宗室祭拜祖先才会开发。所以在我到达此地时候也依旧没有能如愿进去一观,虽然那并不是一个风景点。而瀑布潭名为雪花漈,也是由村落的名称演化而来,几十丈的落差让人确实让人有些叹为观止。因为是清晨原本就不多的人村子就更加显得门可罗雀。我也忘记了和阿姨问路,这些地方到底都在何处,无奈的我只能往前走着,希望在路上能找到村民能给予我一些指点。总好比现在无头苍蝇的乱噗噗。
我沿着村盒一路而上,不出意外河的上游边就该是宗祠和瀑布,因为风水缘故还是能稍微推理些东西出来。其实,整一个村落也依河而建,就沿袭着自古至今人类文化的起源都往往发源于河流,人类的居住环境也由河流的变化而变化,毕竟水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实在太过重要。河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红鲤鱼,我知道这是畲族族人人为饲养的鱼种,或许是某一种祭祀仪式所需要放生的形式。一条条体宽尾胖,顺着水的流逝逆流而上,这边该是它觅食的一种方式,因为上游总会冲击些食物下来。我有些傻,看着鱼倒是有种想抓捕的冲动,可再一想,如果族人视其很重视,要我在此乱来,我估计还真会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于是,我变就收起来原本留下的口水,依旧往前走。
也不知是走了多久,路依旧是那么一些宽窄并没有太多的衍生,一直通向远方。然而,就在我想停下休息片刻时候,一个并不起眼的门楣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古朴无华的门楣,二行石刻的娟秀对联,上面偌大二个字梅园。一路走来,这所小屋却独具文化韵味,一看总有些文人墨客隐居乡村,而为自己建的茅舍一般。有些好奇,也有些对此的疑问,我踏入了门栏,因为门栏打开,客厅内无一人。自我进门的那刻,我的心有些纠结,因为我倒是忘记了这是人家的宅院,自己最该注意的礼貌倒是被抛到了脑后,此刻我有些犹豫是否退出庭院。因为我真的害怕等下屋主人出来时候会拿着扫把朝我示威。这要是将我划入入室行窃的小贼,那我可真无话可说。一阵天人交战,我还是放弃了进屋的冲动,希望退出屋子,再行敲门来的更为贴切点。于是我转身正欲退居屋外,就见到一个白发齐眉的和蔼老人出现在我眼前,笑着对我招呼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小兄弟,进来坐会吧。”说完变就上前来与我握手。那刻的我,有些没有回神,毕竟是擅入人家宅院。原本就带着些愧疚,这让老爷爷一说我更加的无可言喻,如果在客厅有镜子的话,我想我倒是能看见自己的脸到底有多红。灿灿的抓抓自己的头,对着主人笑了笑,我才稳定了心神。于是,很礼貌的和其握手表示我的态度并介绍了下自己的身份以及为何进屋的缘由。末了,只听老爷爷倒是哈哈爽朗大笑,摇摇头对我说:“无妨,无妨,我这个家就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倒是让你拘束了,是我的不是。其实,这本是祖上一直遗留下来的祖屋,这些年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接下来,这位老爷爷就和我聊起了家族和祖父一辈。
他也是畲族族人,所以自然便就姓梅,父辈是村子的村长,一代儒家。出于对父亲的尊敬,他将我引导上了二楼。一所木质结构的住所,估计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屋子的主人早就不在楼层上居住,而这二楼就显得有些冷清。上后左拐,我被带到了一个开着窗户的客厅。一张泛旧的老桌子上铺着一些白纸,桌角的四宝安放的整整齐齐,想来这也是梅先生兴趣之一。桌子旁边的墙上是一个老人的黑白照,想想也该知道这便就是梅先生的父亲梅老先生。一位白发虬髯的老人,苍松有劲的脸颊赋予了威严的感觉。黑白照片的附近都是一些梅老先生在生前所遗留的事迹。有些是走街串巷的走访村里,有些是在田地耕作的画面,有些是其在深山里行径的照片,还有些就是和些重量级人物的合影。梅先生一一给我介绍着其中的事情。老爷子为了村里那棵柳杉王足足花费了8年时间来申报文化遗产保护,为了村民的生计总穿行在各村各家等等。因为有些内容我已经遗忘,在此我就不再过多叙述。
说着说着倒是让屋主人泪流满面,这种夹杂着对父亲的自豪和骄傲以及深深的思念让他有些哽咽。或许对于每一个男人来说自小之起对于父亲的定位永远都是那么高大那么崇拜的。我想梅先生也是如此。我说了些安慰的话语,希望他不要再伤悲,也可能自己就是那个始作俑者,到末了自己的心倒是酸楚起来,不是滋味。最后,二人相视无言,便就此作罢再忆忘事。之后的我,问了下梅先生大致的寺庙路线和瀑布方位,梅先生也倒是爽快,一五一十的不落一字。告知完我的事情他便问我出来为的是什么?我倒也爽快的回答了他我的想法“行万里路,看世间百态,明世间不惑之事,了大千万代鸿华,之后我打算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听着我的话,梅先生倒是点着头品味着什么,或许年前时候的他也有此憧憬吧,不过这也是我的猜测。沉默不久,他突然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我有些困惑,并不知道其为何不告而别。不过没过多久,就见到他从自己的卧室里出来,手上多了一个本子,泛黄的书本明显提示了它所用过的年岁,我估计它的年龄足足要比我大很多很多。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本古籍,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梅先生的好友录,很多来此拜访他的好友都留下了字迹。名字地址,翻了很多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座机号,到最后的几页才有了手机号,(我记忆中好像是这样,因为中间的一些信息有些遗忘)他很开心,笑着对我说让我将自己的信息填写在本子上好方便联系。有你这样一位年轻的朋友,我倒是非常开心,要如果今天你依旧不走,那便就住在寒舍,还请他尽地主之谊。我笑着推脱了,不过倒是留字迹时候着实捏了把汗,因为在我之前的各位前辈们都是字迹工整娟秀,而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一手鬼画符实在难入法眼。最后写完一排时候,手上都是汗,字行都歪了开去。那时的我内心苦笑不堪,苦笑不堪。
留了信息,我就起身告辞,正在我离开的那刻梅先生突然想到了什么,便快步走了出去,一会儿他带进来一个人,笑着对我说:我们合影吧,你肯定带着东西的。没说二话,从兜里拿出我的手机教了下那个大叔该如何使用,最后就在梅先生家的客厅留下了我们的合影。离别的那刻,我和他约定等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一定将其送与他。以此,来纪念我们的友谊。
出门之后,和梅先生挥手告别。行了很远,我暮然回首,却见那清瘦的身影依旧站在门口,见我回头挥手示意再见。而我的心头,却是多了些不舍,这个朋友永远都在心里。而我的路还很长。转身,我依旧走向了远方。去寻找那2处我还神往的自然风貌。
流浪的日子,总有很多次想有一些体验,想有一些无与伦比的刺激。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的心境,所以日出必不可少。它总是我在劳碌了一天之前的清晨默默来到。它不会告诉你它已何种形式出现,也不会告诉你它会已何种形式消失。我们能所知的便就是在黑暗的天空中出现第一缕光明的时候,它便要出现,来温暖世人,来宣告新的一天的到来。而也是跳出地平线的那刻起,它也就失去了出的定义,人山人海观看的人群也陆陆续续的变得门可罗雀。太多的人们遗忘了,日出的消失却是当它消失在地平线的那刻。
我不会刻意的每次都选择等待在黑暗,等待着黎明,等待的神的触手渐渐出现在我的视野。现在的我,只是一个躺在被窝努力的吸取温暖的流浪者,就如此温暖的蜷缩在一起,给自己一些温暖。阿姨并没有过来敲我的房门,她对我的信任还是很强,也同样说明了大山人家的淳朴,不会用那世俗的偏见来针对任何人。这样的感觉让人很惬意。不过,总不能一直赖在床,起来穿上衣服迎接阳光的洗礼。
下楼时候,阿姨早就做好了早餐,简简单单的农家吃食,一碗稀饭粥加一些咸菜。这是千百年来中国文化传承下来的精髓,多少家庭起床的食物。不管你是城里的大户,亦或是农家小村里简单的农户,每每早晨迎接你的胃的便就是此。不过这些已经比前一早上吃的糍粑好多了,至少吃着不是反胃。或许是过了一晚的沉淀,现在的我倒是真有些饿,所以在吃相上就有些了饿虎扑食的点点感觉。阿姨看着我,慧心的笑着。其实,他们就是那么一群单纯的山里人家。这个社会的丑恶浮现在千千大都,而朴实千惠却早已隐入深山。
一餐饭,风卷残云间就结束了,因为知道今天的午饭又不知该在何处,也不知今天又能行到何处,这满山的曲途,我该走向何处。道别了阿姨,叫了门外一个大爷帮我和阿姨留了影,因为阿姨身高没有我高,我变弯下身去,怕的我站的太高看着二个人倒是生分了些。
背起包,依旧走向远方。原本的计划在这个小村落里有着那么一个寺庙和一个瀑布潭。寺庙的名字叫做时思寺,是由梅氏宗祠演化而来的,主要在宗室祭拜祖先才会开发。所以在我到达此地时候也依旧没有能如愿进去一观,虽然那并不是一个风景点。而瀑布潭名为雪花漈,也是由村落的名称演化而来,几十丈的落差让人确实让人有些叹为观止。因为是清晨原本就不多的人村子就更加显得门可罗雀。我也忘记了和阿姨问路,这些地方到底都在何处,无奈的我只能往前走着,希望在路上能找到村民能给予我一些指点。总好比现在无头苍蝇的乱噗噗。
我沿着村盒一路而上,不出意外河的上游边就该是宗祠和瀑布,因为风水缘故还是能稍微推理些东西出来。其实,整一个村落也依河而建,就沿袭着自古至今人类文化的起源都往往发源于河流,人类的居住环境也由河流的变化而变化,毕竟水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实在太过重要。河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红鲤鱼,我知道这是畲族族人人为饲养的鱼种,或许是某一种祭祀仪式所需要放生的形式。一条条体宽尾胖,顺着水的流逝逆流而上,这边该是它觅食的一种方式,因为上游总会冲击些食物下来。我有些傻,看着鱼倒是有种想抓捕的冲动,可再一想,如果族人视其很重视,要我在此乱来,我估计还真会没有什么好的下场。于是,我变就收起来原本留下的口水,依旧往前走。
也不知是走了多久,路依旧是那么一些宽窄并没有太多的衍生,一直通向远方。然而,就在我想停下休息片刻时候,一个并不起眼的门楣吸引了我的眼球。一个古朴无华的门楣,二行石刻的娟秀对联,上面偌大二个字梅园。一路走来,这所小屋却独具文化韵味,一看总有些文人墨客隐居乡村,而为自己建的茅舍一般。有些好奇,也有些对此的疑问,我踏入了门栏,因为门栏打开,客厅内无一人。自我进门的那刻,我的心有些纠结,因为我倒是忘记了这是人家的宅院,自己最该注意的礼貌倒是被抛到了脑后,此刻我有些犹豫是否退出庭院。因为我真的害怕等下屋主人出来时候会拿着扫把朝我示威。这要是将我划入入室行窃的小贼,那我可真无话可说。一阵天人交战,我还是放弃了进屋的冲动,希望退出屋子,再行敲门来的更为贴切点。于是我转身正欲退居屋外,就见到一个白发齐眉的和蔼老人出现在我眼前,笑着对我招呼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小兄弟,进来坐会吧。”说完变就上前来与我握手。那刻的我,有些没有回神,毕竟是擅入人家宅院。原本就带着些愧疚,这让老爷爷一说我更加的无可言喻,如果在客厅有镜子的话,我想我倒是能看见自己的脸到底有多红。灿灿的抓抓自己的头,对着主人笑了笑,我才稳定了心神。于是,很礼貌的和其握手表示我的态度并介绍了下自己的身份以及为何进屋的缘由。末了,只听老爷爷倒是哈哈爽朗大笑,摇摇头对我说:“无妨,无妨,我这个家就欢迎五湖四海的朋友,倒是让你拘束了,是我的不是。其实,这本是祖上一直遗留下来的祖屋,这些年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接下来,这位老爷爷就和我聊起了家族和祖父一辈。
他也是畲族族人,所以自然便就姓梅,父辈是村子的村长,一代儒家。出于对父亲的尊敬,他将我引导上了二楼。一所木质结构的住所,估计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屋子的主人早就不在楼层上居住,而这二楼就显得有些冷清。上后左拐,我被带到了一个开着窗户的客厅。一张泛旧的老桌子上铺着一些白纸,桌角的四宝安放的整整齐齐,想来这也是梅先生兴趣之一。桌子旁边的墙上是一个老人的黑白照,想想也该知道这便就是梅先生的父亲梅老先生。一位白发虬髯的老人,苍松有劲的脸颊赋予了威严的感觉。黑白照片的附近都是一些梅老先生在生前所遗留的事迹。有些是走街串巷的走访村里,有些是在田地耕作的画面,有些是其在深山里行径的照片,还有些就是和些重量级人物的合影。梅先生一一给我介绍着其中的事情。老爷子为了村里那棵柳杉王足足花费了8年时间来申报文化遗产保护,为了村民的生计总穿行在各村各家等等。因为有些内容我已经遗忘,在此我就不再过多叙述。
说着说着倒是让屋主人泪流满面,这种夹杂着对父亲的自豪和骄傲以及深深的思念让他有些哽咽。或许对于每一个男人来说自小之起对于父亲的定位永远都是那么高大那么崇拜的。我想梅先生也是如此。我说了些安慰的话语,希望他不要再伤悲,也可能自己就是那个始作俑者,到末了自己的心倒是酸楚起来,不是滋味。最后,二人相视无言,便就此作罢再忆忘事。之后的我,问了下梅先生大致的寺庙路线和瀑布方位,梅先生也倒是爽快,一五一十的不落一字。告知完我的事情他便问我出来为的是什么?我倒也爽快的回答了他我的想法“行万里路,看世间百态,明世间不惑之事,了大千万代鸿华,之后我打算写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听着我的话,梅先生倒是点着头品味着什么,或许年前时候的他也有此憧憬吧,不过这也是我的猜测。沉默不久,他突然转身回了自己的房间,我有些困惑,并不知道其为何不告而别。不过没过多久,就见到他从自己的卧室里出来,手上多了一个本子,泛黄的书本明显提示了它所用过的年岁,我估计它的年龄足足要比我大很多很多。一开始我以为是一本古籍,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梅先生的好友录,很多来此拜访他的好友都留下了字迹。名字地址,翻了很多之后才开始出现了座机号,到最后的几页才有了手机号,(我记忆中好像是这样,因为中间的一些信息有些遗忘)他很开心,笑着对我说让我将自己的信息填写在本子上好方便联系。有你这样一位年轻的朋友,我倒是非常开心,要如果今天你依旧不走,那便就住在寒舍,还请他尽地主之谊。我笑着推脱了,不过倒是留字迹时候着实捏了把汗,因为在我之前的各位前辈们都是字迹工整娟秀,而了解我的朋友都知道我的一手鬼画符实在难入法眼。最后写完一排时候,手上都是汗,字行都歪了开去。那时的我内心苦笑不堪,苦笑不堪。
留了信息,我就起身告辞,正在我离开的那刻梅先生突然想到了什么,便快步走了出去,一会儿他带进来一个人,笑着对我说:我们合影吧,你肯定带着东西的。没说二话,从兜里拿出我的手机教了下那个大叔该如何使用,最后就在梅先生家的客厅留下了我们的合影。离别的那刻,我和他约定等我写完这本书的时候一定将其送与他。以此,来纪念我们的友谊。
出门之后,和梅先生挥手告别。行了很远,我暮然回首,却见那清瘦的身影依旧站在门口,见我回头挥手示意再见。而我的心头,却是多了些不舍,这个朋友永远都在心里。而我的路还很长。转身,我依旧走向了远方。去寻找那2处我还神往的自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