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er de guerre
瑛娅上回问:“怎么在学校整天感觉这么累呢?” 我答不上来,只是被问得心虚,甚至有些自责。好像“感觉累”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可能是因为“累觉”后面两个字咄咄逼人的意味。
昨天4点20起床,只睡了三个多小时。大巴经过埃菲尔铁搭的时候,后面的Lenny喊醒我,兴奋地说:“明敏,看啊!这是凯旋门,你到巴黎了!” 我耷拉着眼皮,不情愿地坐起来:“嗯,我已经来过.....了。” 后来,在Assemblée nationale三楼听众席上,看着底下部长议员们像小学生一样地起哄、争执,意志力一点点瓦解,视线一点点模糊,终于侧身倒了下去。“Madame,不好意思,我们对面是有摄像机的,请您......” 于是再度坐直。
总之很不甘心。
周五晚上,Sophie Nivelle坐在amphi里的时候,看上去和在场的学生并无二致。
她说:“战地记者不是什么神圣的代名词,虽然我遇到了很多超级棒的同行,但说白了‘人’到哪里都一样。有好人,就会有‘极品’。不同的是极端情况下的‘极品’更加极品。” 回答问题时语气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冷静得像尊小型大理石。
卡扎菲死之后,拍完叙利亚前最高领导人遗像,她在附近的一家宾馆里看到如好莱坞恐怖片一样尸体遍地的场景。有几个反对派武装进入搜寻,同时声称这些人是被卡扎菲的部队屠杀的反对派人士。她保存了影像,决定暂不发布。回住处后,另一位法国记者看过片子之后告诉她:那些尸体是被反对派屠杀的卡扎菲支持者。“我庆幸自己没有在24小时之内发布,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私心而把素材藏起来不给同行看。”
作为独立记者,她不受编辑的约束,可以自行决定花多少时间做一个选题,去哪些地方、用何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一定要买保险。” 有人问去冲突地区前需要做什么准备时,她认真地回答。“我当然害怕了。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会是危险的。”“但不要指望你能改变什么,因为往往什么也不会改变。我只想给我活着的这个世界做个见证,即便能够做到这点,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她记得有一次追拍一场交火,几小时前子弹还在耳边呼啸,眼前却突然出现了一座加油站,土耳其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管子、柱子、工作人员。“哦,这就是‘正常生活’么。” 于是她就这么盯着那个加油站看了好久。
“你什么时候决定回来的?”
“当我累了的时候。” 双手在胸前交叉着,嘴唇抿着,一副无可奉告的神情。满大厅的人谁也不接话。她看看大家似乎对答案不满意,补充道:“当我觉得没有故事可以说了的时候。”
“飞机坠落都是一样的,大楼倒塌都是一样的,死亡也都是一样的。连模式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事件背后的人,只有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
她镜头里曾经记录过的人,如今已经消失了大半。
二年级的一个男生问她回来后怎么重新适应正常生活。她坦言存在心理时空的落差:“家人朋友并不能理解你,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你看到的那些。反过来你会觉得大家关心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就业率’啦、‘社保’啦,会忍不住想说:‘嘿,去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冲突,什么才是惨淡的人生吧!’......但其实也不是。”“你回归正常生活得越快,再次出发的时候也就越顺利。”
“见见心理医生。我知道这很‘盎格鲁撒克逊’,但是管用。”
整个讲座,她用词简单到近乎吝啬,情绪克制得近乎冷淡。看不到所谓的“传播欲”。
回家路上一直在想那两句话:“当我累了的时候” “当我觉得没有故事可以说了的时候”。
还有什么比“正常生活”更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和热情呢?比起“疲倦”,“无聊”对生命的真实杀伤力要大得多。而对于后者,我们是怨不得旁人的。
(附:Sophie Nivelle获 2013年Bayeux-Calvados奖的电视新闻报道: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x15tfmp_au-coeur-de-la-bataille-d-alep_news )
昨天4点20起床,只睡了三个多小时。大巴经过埃菲尔铁搭的时候,后面的Lenny喊醒我,兴奋地说:“明敏,看啊!这是凯旋门,你到巴黎了!” 我耷拉着眼皮,不情愿地坐起来:“嗯,我已经来过.....了。” 后来,在Assemblée nationale三楼听众席上,看着底下部长议员们像小学生一样地起哄、争执,意志力一点点瓦解,视线一点点模糊,终于侧身倒了下去。“Madame,不好意思,我们对面是有摄像机的,请您......” 于是再度坐直。
总之很不甘心。
周五晚上,Sophie Nivelle坐在amphi里的时候,看上去和在场的学生并无二致。
她说:“战地记者不是什么神圣的代名词,虽然我遇到了很多超级棒的同行,但说白了‘人’到哪里都一样。有好人,就会有‘极品’。不同的是极端情况下的‘极品’更加极品。” 回答问题时语气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冷静得像尊小型大理石。
卡扎菲死之后,拍完叙利亚前最高领导人遗像,她在附近的一家宾馆里看到如好莱坞恐怖片一样尸体遍地的场景。有几个反对派武装进入搜寻,同时声称这些人是被卡扎菲的部队屠杀的反对派人士。她保存了影像,决定暂不发布。回住处后,另一位法国记者看过片子之后告诉她:那些尸体是被反对派屠杀的卡扎菲支持者。“我庆幸自己没有在24小时之内发布,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私心而把素材藏起来不给同行看。”
作为独立记者,她不受编辑的约束,可以自行决定花多少时间做一个选题,去哪些地方、用何种方式。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和风险。“一定要买保险。” 有人问去冲突地区前需要做什么准备时,她认真地回答。“我当然害怕了。不害怕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会是危险的。”“但不要指望你能改变什么,因为往往什么也不会改变。我只想给我活着的这个世界做个见证,即便能够做到这点,也已经相当不错了。”
她记得有一次追拍一场交火,几小时前子弹还在耳边呼啸,眼前却突然出现了一座加油站,土耳其的。没有任何特别之处:管子、柱子、工作人员。“哦,这就是‘正常生活’么。” 于是她就这么盯着那个加油站看了好久。
“你什么时候决定回来的?”
“当我累了的时候。” 双手在胸前交叉着,嘴唇抿着,一副无可奉告的神情。满大厅的人谁也不接话。她看看大家似乎对答案不满意,补充道:“当我觉得没有故事可以说了的时候。”
“飞机坠落都是一样的,大楼倒塌都是一样的,死亡也都是一样的。连模式都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事件背后的人,只有人的故事是不一样的。”
她镜头里曾经记录过的人,如今已经消失了大半。
二年级的一个男生问她回来后怎么重新适应正常生活。她坦言存在心理时空的落差:“家人朋友并不能理解你,因为他们并没有经历过你看到的那些。反过来你会觉得大家关心的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就业率’啦、‘社保’啦,会忍不住想说:‘嘿,去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冲突,什么才是惨淡的人生吧!’......但其实也不是。”“你回归正常生活得越快,再次出发的时候也就越顺利。”
“见见心理医生。我知道这很‘盎格鲁撒克逊’,但是管用。”
整个讲座,她用词简单到近乎吝啬,情绪克制得近乎冷淡。看不到所谓的“传播欲”。
回家路上一直在想那两句话:“当我累了的时候” “当我觉得没有故事可以说了的时候”。
还有什么比“正常生活”更能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和热情呢?比起“疲倦”,“无聊”对生命的真实杀伤力要大得多。而对于后者,我们是怨不得旁人的。
(附:Sophie Nivelle获 2013年Bayeux-Calvados奖的电视新闻报道:http://www.dailymotion.com/video/x15tfmp_au-coeur-de-la-bataille-d-alep_n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