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重读和刻意重读
从去年开始,我才开始刻意的重读一些书,惭愧。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慢慢的自己开始意识到,有些书是需要多次阅读来获取知识的,而有的书可能大略的翻翻就可以了。
这种道理很简单,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明白对待阅读的态度,但行动上没有形成习惯。
《每天坚持30分钟》这本书的条目下,很多书评都读过,然后也点了“有用”,可完全没有印象,今天再次点“有用”时系统提醒才知道。也许这本书乏味,或者是它需要我再读。
避免重读的办法是,在每一本书读完的时候都要标记为“已读”,并写下简要的评论,甚至书评,写的越多就越能获得总结,明确是否值得再次读。主题阅读也是避免重读的办法,很多主题可能只需要读一部分经典作品就够了。
那么刻意重读,也来自第一次读的感受。
比如,《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这本书,我在去年3月份读了,也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之后就丢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下面。直到今天才找到,就把它列为再读的书。
20140122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老杜工作坊(搜laoduhaizai),或在豆瓣、微博关注“老杜还在”。
我尽力每天分享一篇自己对思维、成长、终身学习的感悟。
这种道理很简单,可很难做到“知行合一”,也就是明白对待阅读的态度,但行动上没有形成习惯。
《每天坚持30分钟》这本书的条目下,很多书评都读过,然后也点了“有用”,可完全没有印象,今天再次点“有用”时系统提醒才知道。也许这本书乏味,或者是它需要我再读。
避免重读的办法是,在每一本书读完的时候都要标记为“已读”,并写下简要的评论,甚至书评,写的越多就越能获得总结,明确是否值得再次读。主题阅读也是避免重读的办法,很多主题可能只需要读一部分经典作品就够了。
那么刻意重读,也来自第一次读的感受。
比如,《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这本书,我在去年3月份读了,也做了一份思维导图,之后就丢在电脑的某个文件夹下面。直到今天才找到,就把它列为再读的书。
20140122
----------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老杜工作坊(搜laoduhaizai),或在豆瓣、微博关注“老杜还在”。
我尽力每天分享一篇自己对思维、成长、终身学习的感悟。
MetalDudu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kindle3再利用:时钟 (1人喜欢)
- 2024阅读小结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