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和复古、奢侈和实用的永恒交替
观展:《地中海文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藏文物精品展》、 《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
看展这天运气比较好,太久没来,忘记带身份证。本来肯定进不去了,结果领票机坏了,直接蛮力从里面拔出一张,大摇大摆进了大殿。自己常常就这么走狗屎运,很无奈。
展信息量有点大,就第一个厅(地中海第二厅)看得比较仔细,花了3个小时,后来累得不行,就走马观花了。顺带看了明清扇面展、家具展和玉器展,瞻仰了毛爹爹的手迹。直到闭馆才出门。
在第一个厅里碰到@阳光周老师做志愿讲解,妙趣横生,意犹未尽,看了两遍-_-b。周老师是故宫的义务讲解员,和小飞约好年后去故宫看展,如果能遇到她就是极大的好事了。
地中海文明展里面可以看到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拜占庭风格画作,少量欧洲中世纪画作,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画作、雕塑、手工艺品,埃及的画作、雕塑、木棺、陶瓷等等,这些艺术品诞生的地方都是紧紧围绕着地中海,从直布罗陀穿过君士坦丁堡遥望着黑海的尽头。这片土地上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古文明;出现过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又崛起了罗马帝国、马其顿王国、奥斯曼帝国等等。帝国的扩张和兴替加之宗教的冲突,引发了无数战争,推动着整个地区在文化艺术上的融合。因此可以看到一些画上西欧的人穿着传统的拜占庭服饰,抱着拜占庭的乐器,也可以看到另一些中土耳其人穿着欧洲社会流行的蕾丝服饰。更典型的是:艺术家们笔下的克里奥帕特拉有时是欧洲人白皙卷发的面孔,有时又是典型的埃及造型。
我们看到的大概是无数人的想象和创作,在真实和编造的基础上汇聚了现在的模样。
看到一篇介绍讲得挺好的。卢浮宫讲的地中海传奇
所以关于展览的内容不加赘述。
整个展的过程中看到一个从来没注意到的细节。乃是很多雕像和画作当中的人物都穿着当代甚至是近几年相当流行的服饰和鞋具。还和小飞打趣道:现在很多衣服穿上很仙儿,就说是女神范儿。为什么说是女神范儿呢?因为那就是希腊神话当中女神穿的衣服啊。看这张阿尔忒弥斯雕像。层层叠叠的衣服仿佛在风中飘动(雕塑家好厉害),优雅自若,女神气质弥漫展厅。
周老师说看雕塑一定要围着目标转一圈,细细品味。我仰头观察着千年的美女,感叹着遮好身材和好面容。低头一眼,看到阿尔忒弥斯脚上精美的绑带夹角凉鞋,居然正是我去年看中的款式啊,几根绳子将鞋底固定在脚板,上面点缀着简单的花朵饰品,不禁一阵惊呆。
以前从来不知道希腊罗马的诸神还穿鞋,一直感到是赤脚大仙的节奏。回来查了查资料,翻到一篇文章Roman Feet and Sandals。里面提到与现代人的观念不同,裸足在古代希腊罗马代表着更高的地位。普通人因为害怕被路上杂物所伤,需要穿鞋。神灵则恰恰相反,裸足步行。有些古代的皇帝,为了凸显自己君权神授,雕塑也是赤脚的。同样,和现代战争拼装备不同,在古代的战争中,越是强大的一方越是赤身裸体。唯独有一个场景不同,就是狩猎时,神也是要穿鞋的。阿尔忒弥斯正是狩猎女神,这大概就是她的雕塑有鞋的原因吧。
当时不知道其中缘故,故而从这一座雕塑开始,总是不自觉看看主角们都穿什么好鞋了。
果然看到了熟悉的罗马鞋。去年夏天,罗马鞋各种风靡。我当时在常去的小店里蹲了好久,确实喜欢那种皮片编织外加系带的风格,但是略带粗鲁。
没有找到原图,贴一张夸张的。
鲁本斯的两张画里有清晰的原型。虽然画中穿鞋的是一男一女,但都是战士。可见罗马鞋的原型是罗马战士的军鞋。回来看到一篇文章History of Gladiator Sandals
埃及风格也是一大流派,Dior的设计师还用埃及风格作为主要元素推过。埃及的服饰和很多少数民族风格相似,非常关注繁复的配饰。在布料上很节省,因此出来的效果就是把人的好身材凸显地淋漓尽致。不过我不太感冒,没有深入研究。
如今引领潮流的都是一些看似最无用的奢侈品风格,他们的来源很可能就是一段历史,或者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比如近年来火的Prada的医生包,爱马仕的Toolbox包等等,甚至中国上流社会钟爱的如意也是从搔背演变而来。
深深感到古人真是厉害,已经身体力行地预测了几千年以后的流行趋势。而所谓复古确是流行元素当中永远无法抛弃的东西。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类似这样。即使是科学,一个研究方法也会在整个历史进程(或者一段时间中)不断地被提及,被炒热,被抨击,被打压,并且重复几轮相同的过程。
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Eternal Sunshine“吧。
看展这天运气比较好,太久没来,忘记带身份证。本来肯定进不去了,结果领票机坏了,直接蛮力从里面拔出一张,大摇大摆进了大殿。自己常常就这么走狗屎运,很无奈。
展信息量有点大,就第一个厅(地中海第二厅)看得比较仔细,花了3个小时,后来累得不行,就走马观花了。顺带看了明清扇面展、家具展和玉器展,瞻仰了毛爹爹的手迹。直到闭馆才出门。
在第一个厅里碰到@阳光周老师做志愿讲解,妙趣横生,意犹未尽,看了两遍-_-b。周老师是故宫的义务讲解员,和小飞约好年后去故宫看展,如果能遇到她就是极大的好事了。
地中海文明展里面可以看到古代希腊罗马的雕塑,拜占庭风格画作,少量欧洲中世纪画作,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的画作、雕塑、手工艺品,埃及的画作、雕塑、木棺、陶瓷等等,这些艺术品诞生的地方都是紧紧围绕着地中海,从直布罗陀穿过君士坦丁堡遥望着黑海的尽头。这片土地上有伟大的古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古文明;出现过现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古希腊文明;又崛起了罗马帝国、马其顿王国、奥斯曼帝国等等。帝国的扩张和兴替加之宗教的冲突,引发了无数战争,推动着整个地区在文化艺术上的融合。因此可以看到一些画上西欧的人穿着传统的拜占庭服饰,抱着拜占庭的乐器,也可以看到另一些中土耳其人穿着欧洲社会流行的蕾丝服饰。更典型的是:艺术家们笔下的克里奥帕特拉有时是欧洲人白皙卷发的面孔,有时又是典型的埃及造型。
我们看到的大概是无数人的想象和创作,在真实和编造的基础上汇聚了现在的模样。
![]() |
埃及艳后之死 |
![]() |
埃及艳后 |
看到一篇介绍讲得挺好的。卢浮宫讲的地中海传奇
所以关于展览的内容不加赘述。
整个展的过程中看到一个从来没注意到的细节。乃是很多雕像和画作当中的人物都穿着当代甚至是近几年相当流行的服饰和鞋具。还和小飞打趣道:现在很多衣服穿上很仙儿,就说是女神范儿。为什么说是女神范儿呢?因为那就是希腊神话当中女神穿的衣服啊。看这张阿尔忒弥斯雕像。层层叠叠的衣服仿佛在风中飘动(雕塑家好厉害),优雅自若,女神气质弥漫展厅。
![]() |
阿尔忒弥斯雕像 |
周老师说看雕塑一定要围着目标转一圈,细细品味。我仰头观察着千年的美女,感叹着遮好身材和好面容。低头一眼,看到阿尔忒弥斯脚上精美的绑带夹角凉鞋,居然正是我去年看中的款式啊,几根绳子将鞋底固定在脚板,上面点缀着简单的花朵饰品,不禁一阵惊呆。
以前从来不知道希腊罗马的诸神还穿鞋,一直感到是赤脚大仙的节奏。回来查了查资料,翻到一篇文章Roman Feet and Sandals。里面提到与现代人的观念不同,裸足在古代希腊罗马代表着更高的地位。普通人因为害怕被路上杂物所伤,需要穿鞋。神灵则恰恰相反,裸足步行。有些古代的皇帝,为了凸显自己君权神授,雕塑也是赤脚的。同样,和现代战争拼装备不同,在古代的战争中,越是强大的一方越是赤身裸体。唯独有一个场景不同,就是狩猎时,神也是要穿鞋的。阿尔忒弥斯正是狩猎女神,这大概就是她的雕塑有鞋的原因吧。
当时不知道其中缘故,故而从这一座雕塑开始,总是不自觉看看主角们都穿什么好鞋了。
果然看到了熟悉的罗马鞋。去年夏天,罗马鞋各种风靡。我当时在常去的小店里蹲了好久,确实喜欢那种皮片编织外加系带的风格,但是略带粗鲁。
没有找到原图,贴一张夸张的。
![]() |
夸张的罗马鞋 |
鲁本斯的两张画里有清晰的原型。虽然画中穿鞋的是一男一女,但都是战士。可见罗马鞋的原型是罗马战士的军鞋。回来看到一篇文章History of Gladiator Sandals
![]() |
维多利亚与维尔图斯 |
![]() |
战神马尔斯与瑞亚西尔维亚 |
埃及风格也是一大流派,Dior的设计师还用埃及风格作为主要元素推过。埃及的服饰和很多少数民族风格相似,非常关注繁复的配饰。在布料上很节省,因此出来的效果就是把人的好身材凸显地淋漓尽致。不过我不太感冒,没有深入研究。
如今引领潮流的都是一些看似最无用的奢侈品风格,他们的来源很可能就是一段历史,或者是那个时代人们生活当中的必需品。比如近年来火的Prada的医生包,爱马仕的Toolbox包等等,甚至中国上流社会钟爱的如意也是从搔背演变而来。
深深感到古人真是厉害,已经身体力行地预测了几千年以后的流行趋势。而所谓复古确是流行元素当中永远无法抛弃的东西。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类似这样。即使是科学,一个研究方法也会在整个历史进程(或者一段时间中)不断地被提及,被炒热,被抨击,被打压,并且重复几轮相同的过程。
也许这就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Eternal Sunshine“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