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1日
小时候就对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可谓困扰我多年,最近再度琢磨这事儿——我一直觉得人类的眼睛位置长得不好,不仅看不到自己身后的环境,也看不到自己身体的其他部分,甚至不如一些昆虫和鸟类的视野开阔。我曾想人的眼睛应该长在手指上,这样就能哪儿都看得到了。然而弊端有二:一是容易伤到,二是影响美观。前者实在无法,后者也许会有转机,我想大家都把眼睛长在手指上应该就不会觉得丑了,但这样一来脸就大大简化甚至退化了,最终可能就没有脸了,但人最不能不要脸,实在让人头疼。按照进化论,现在应该是相对合理的,哎,还是别深究了,我有种不祥的预感,毕竟质疑这个就是在对抗自然法则,怕是要遭天谴的。
第十周了,开始上课,什么书都没带便去了教室,本想着周会把书还我,却到放学才给,班里人多也没看见他坐哪的。老师在放电影《破绽》,先前看过只好无所事事地冥想了两节课,我猜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如果把窗帘拉上灯也熄掉,大家一定会发现我的头顶闪着思想者特有的神性全无、人性尚存并且华而不实的光辉。
课间一个同学说他无意中发现我有博客,并万分惊讶地说看不出来你还是性情中人呐。这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有种隐私被侵的感觉。尽管我不知道他“无意”到什么程度发现的,总之我和他既没有熟悉到可以探讨我究竟是不是性情中人的地步,也没有要和他混到那么熟的打算,我也懒得为自己的表里不一向他辩解,只希望下次能考虑到本人多少有些书生气而且面薄,不要和我当面讨论这么深层面的东西。我知道在不熟悉的人眼里我是极其理性黑色幽默甚至带些哲学气息的,所以被别人当面质问为什么写的日志竟如此矫情(他就这意思)时不免有恼羞成怒之感,换做是我,倘若无意中发现某人自己颠覆了其留给我的印象,我也决不会冒失地追问求证。有些情况保持缄默是一种仁慈,也许他是要避免沾染沉默的大多数的平庸之恶,但不顾我是否会难堪着实缺少人文关怀。而面对这种难堪我往往针锋相对地反讽,反讽不成就自嘲,自嘲不成索性跟人撒娇,而这次却做不出适当地回应,我只希望当时手里能有个魔法棒,然后像美少女战士一样大叫“变身~~~”,并代表月亮消灭他。可我当时并没有魔法棒,又不是变形金刚,也没有月亮给我力量,所以只好干笑两声说:“想不到吧?想不到就对了。”留下他一脸茫然。
作为边缘人,我害怕被围观,也就那么几个很熟的人知道我有博客,并且知道密码可以自己进去浏览,师父一直致力于从我的日志中搜寻我人格分裂心理变态的证据,继而规劝一番文体不限,我也只当见证一个未来出色的辩论家的成长历程,并没有听取其规劝的打算。我也相信即便真有那么一天我人格分裂心理变态了他们也不会弃我而去,当然就算他们弃我而去我也不会怪他们,这是一段历经磨难的心路历程,我忽然想起那个关于无尾犬的辛酸故事:有一只狗,总跟别的狗打架,因为它没有尾巴,别的狗见了面都摇尾巴,意思是,我们友好相处吧!它见了别的狗,心里也想着:Nice to meet you!可是它没有尾巴可摇,别的狗就咬它,它也只好咬回去,我就是这只无尾犬,你觉得我不友好,可是你不知道我因此活得好辛苦啊。
今天有些纪念意义,犹豫着要不要问候一下。不知是否希望我问候。这几句话又犯了老毛病——让明白的人更明白而糊涂的人更糊涂,因为本人总遇到这么一种爱装糊涂的人,形成这种恶习完全拜他们所赐。但再坏的毛病一旦成为本人特有的风格便不舍得丢弃,也往往招致一些怨愤。我有时候确实能感到别人对我的怨愤,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因为我也常常怨别人。我不认为怨愤是个贬义词,相反它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在这个常常让人万念俱灰的社会更是弥足珍贵。
如果你怀着坦诚的心去接纳怨愤,会发现它植根于多么温柔的土壤中。别人对我产生怨愤无非是出于对我怀有的某种期望,或是相信我理应有某种美好的品质,要不就是揣测我应该藏有的心意,而当这一切忽而变得不那么令人确信时,怨愤便接踵而至。反过来说我也常常因一些小事怨恨,无端迁怒于人抱怨命数痛恨冥冥中的什么。尤其是一些动辄跳出的小心思,使得怨愤变得难以捉摸,如同武汉的一场秋雨,不期而至,又像年少时的梦幻,不辞而别。就像那个无聊时常玩的占卜,比如从图书馆十一楼出来不乘电梯,在楼梯口猜测着出去会不会遇到某人,便一路数下去:会,不会,会,不会……中途若是遇到哪个同学打断了我真想直接把他推下去。当然数到最后一级若是遇不到,便会对图书馆的楼梯生出怨愤,并立志下次去八楼自习从八楼数起;若是最后结果是会遇到,实际却没有遇到依然会怨恨图书馆的楼梯,好像它和我开了个恶毒的玩笑。由此可见世上最难平的就是人心。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做过这些事,这却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把戏,而且每当数到最后几级都会很紧张,好像真能决定我的命运似的。
我想说的就是很多东西并非一无是处,就比如怨愤,看似贬义,实际上是一种最好的平衡,它进一步可以演绎成暴力反抗,退一步就是麻木不仁,而仅仅停留在意识领域的反抗最为难得,它使人的孤独感得以新鲜保存,生的孤独仅仅是吉光片羽,这些消极阴暗又充满幻想的情绪让我们得以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中,抑或是千疮百孔的灵魂里,还能诉说着一个个无望的美梦。
第十周了,开始上课,什么书都没带便去了教室,本想着周会把书还我,却到放学才给,班里人多也没看见他坐哪的。老师在放电影《破绽》,先前看过只好无所事事地冥想了两节课,我猜下课铃响起的那一刻,如果把窗帘拉上灯也熄掉,大家一定会发现我的头顶闪着思想者特有的神性全无、人性尚存并且华而不实的光辉。
课间一个同学说他无意中发现我有博客,并万分惊讶地说看不出来你还是性情中人呐。这真是让我无地自容,有种隐私被侵的感觉。尽管我不知道他“无意”到什么程度发现的,总之我和他既没有熟悉到可以探讨我究竟是不是性情中人的地步,也没有要和他混到那么熟的打算,我也懒得为自己的表里不一向他辩解,只希望下次能考虑到本人多少有些书生气而且面薄,不要和我当面讨论这么深层面的东西。我知道在不熟悉的人眼里我是极其理性黑色幽默甚至带些哲学气息的,所以被别人当面质问为什么写的日志竟如此矫情(他就这意思)时不免有恼羞成怒之感,换做是我,倘若无意中发现某人自己颠覆了其留给我的印象,我也决不会冒失地追问求证。有些情况保持缄默是一种仁慈,也许他是要避免沾染沉默的大多数的平庸之恶,但不顾我是否会难堪着实缺少人文关怀。而面对这种难堪我往往针锋相对地反讽,反讽不成就自嘲,自嘲不成索性跟人撒娇,而这次却做不出适当地回应,我只希望当时手里能有个魔法棒,然后像美少女战士一样大叫“变身~~~”,并代表月亮消灭他。可我当时并没有魔法棒,又不是变形金刚,也没有月亮给我力量,所以只好干笑两声说:“想不到吧?想不到就对了。”留下他一脸茫然。
作为边缘人,我害怕被围观,也就那么几个很熟的人知道我有博客,并且知道密码可以自己进去浏览,师父一直致力于从我的日志中搜寻我人格分裂心理变态的证据,继而规劝一番文体不限,我也只当见证一个未来出色的辩论家的成长历程,并没有听取其规劝的打算。我也相信即便真有那么一天我人格分裂心理变态了他们也不会弃我而去,当然就算他们弃我而去我也不会怪他们,这是一段历经磨难的心路历程,我忽然想起那个关于无尾犬的辛酸故事:有一只狗,总跟别的狗打架,因为它没有尾巴,别的狗见了面都摇尾巴,意思是,我们友好相处吧!它见了别的狗,心里也想着:Nice to meet you!可是它没有尾巴可摇,别的狗就咬它,它也只好咬回去,我就是这只无尾犬,你觉得我不友好,可是你不知道我因此活得好辛苦啊。
今天有些纪念意义,犹豫着要不要问候一下。不知是否希望我问候。这几句话又犯了老毛病——让明白的人更明白而糊涂的人更糊涂,因为本人总遇到这么一种爱装糊涂的人,形成这种恶习完全拜他们所赐。但再坏的毛病一旦成为本人特有的风格便不舍得丢弃,也往往招致一些怨愤。我有时候确实能感到别人对我的怨愤,这种感觉太熟悉了,因为我也常常怨别人。我不认为怨愤是个贬义词,相反它是一种难得的情感体验,在这个常常让人万念俱灰的社会更是弥足珍贵。
如果你怀着坦诚的心去接纳怨愤,会发现它植根于多么温柔的土壤中。别人对我产生怨愤无非是出于对我怀有的某种期望,或是相信我理应有某种美好的品质,要不就是揣测我应该藏有的心意,而当这一切忽而变得不那么令人确信时,怨愤便接踵而至。反过来说我也常常因一些小事怨恨,无端迁怒于人抱怨命数痛恨冥冥中的什么。尤其是一些动辄跳出的小心思,使得怨愤变得难以捉摸,如同武汉的一场秋雨,不期而至,又像年少时的梦幻,不辞而别。就像那个无聊时常玩的占卜,比如从图书馆十一楼出来不乘电梯,在楼梯口猜测着出去会不会遇到某人,便一路数下去:会,不会,会,不会……中途若是遇到哪个同学打断了我真想直接把他推下去。当然数到最后一级若是遇不到,便会对图书馆的楼梯生出怨愤,并立志下次去八楼自习从八楼数起;若是最后结果是会遇到,实际却没有遇到依然会怨恨图书馆的楼梯,好像它和我开了个恶毒的玩笑。由此可见世上最难平的就是人心。我不知道其他人有没有做过这些事,这却是我从小玩到大的把戏,而且每当数到最后几级都会很紧张,好像真能决定我的命运似的。
我想说的就是很多东西并非一无是处,就比如怨愤,看似贬义,实际上是一种最好的平衡,它进一步可以演绎成暴力反抗,退一步就是麻木不仁,而仅仅停留在意识领域的反抗最为难得,它使人的孤独感得以新鲜保存,生的孤独仅仅是吉光片羽,这些消极阴暗又充满幻想的情绪让我们得以在支离破碎的现实中,抑或是千疮百孔的灵魂里,还能诉说着一个个无望的美梦。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910.3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1788篇内容 · 817.6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620篇内容 · 573.1万次浏览
- 普通人有哪些糟糕的财务决定新17篇内容 · 1.1万次浏览
- 我身边闷声发财的普通人新14篇内容 · 8464次浏览
- 哪个瞬间你发现自己被琐碎地爱着?896篇内容 · 207.9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282.5万次浏览
- 如果回到童年,你最希望有人给你科普什么知识?99篇内容 · 49.8万次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