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起,开始你的自我探索
![]() |
大概一年前,中信出版社出了这样一本书,《30岁前别结婚》。作者陈愉,是一名华裔女性,曾经担任过洛杉矶的副市长。这本书引起了很多争议,有人甚至觉得这本书会毒害广大中国女性。在这些人看来,20多岁正式女人最好的年华,也是生孩子的最佳时间,一定要趁着自己年轻赶紧嫁出去。爱情和婚姻这个问题,我会有专门的一篇文章,所以在这里不多说。看过这本书的朋友会明白,书的名字其实是为了营销效果,而陈愉并不是提倡女性一定得30岁之后才结婚。她的核心理念是:女人一定要等到有了足够生活经历,足够了解自己的时候,再去做这个会影响你一辈子的决定。
我是非常赞同陈愉的观点的。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说,在找到你另一半的之前,你首先要找到你自己。当你连自己都不了解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你未来到底要什么,怎么知道谁是合适你的?这里我想提一下中国的教育问题。中国学校有点像一个大型工厂,按照统一的标准去填鸭式教学。中国的教育环境不鼓励尝试和创新、不提倡励发展个性,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考个好成绩。成绩成为了我们的唯一标准。长到现在,我们身上有了一大堆标签和数字:高考成绩、哪所大学,哪个公司,收入多少,多大的房子,开什么车。如果这就是我们的全部,那真的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此时此刻,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没有了现在的工作,没有了房子和车子,那么这时候的你是谁?你会怎样去介绍自己?什么让你和别人不同?你有着怎样的信念,你的梦想又是什么?
我曾经受邀去做一个分享,主办法让我发一个自我介绍,我不禁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谁。我应该怎样介绍自己呢?留美MBA? 某某公司总监?最后我选择这样去介绍自己:一个崇尚自由和独立精神,不断追求自我突破和成长的新时代女性,女性社区兰溪沙龙创始人,绘画和舞蹈爱好者。在我看来,我过去是谁,做过什么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追求什么,我的信仰是什么,我未来要成为谁。
当然不要期望现在去思考你是谁,你马上就会知道答案。没有人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潜能,自己喜欢什么,自己想做什么。自我探索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我也是经历了过去三年多的探索才有了今天对自己的认识。每个人在明确自己的方向和追求之前,都需要经历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你会慢慢了解哪些事情会给你带了特别大的幸福感。我的成长也是经历了几个不同的阶段。在《我和积极心理学》(你可以通过回复“积极心理学”来阅读)的那篇文章中,我提到了自己在美国毕业后的生活。毕业之后,由于对艺术和创造的渴望,我报了一个绘画班。老师的一个推荐,让我突发奇想,成立了一个叫The Artist Way Group的小组, 并开始组织线下活动。虽然只是个小组织,它却让我发现自己原来那么喜欢和人接触,喜欢给人带来积极的力量。每次看到别人因为我的鼓励而改变的时候,我就会有种特别强的幸福感。当然,除此之外,我还做了很多其他尝试:学习跳舞,参加国际演讲俱乐部,游泳,甚至是写剧本。这些事情也让我非常开心,但是都没有像The Artist Way Group那样给我带来如此大的满足和幸福感。The Artist Way Group只有十二个Session就结束了,不过在结束之前我就筹备并建立了另一个组织The Thinker Group。这是一个以讨论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为主的线下论坛。半年之后我决定回国,并把运营了半年的The Thinker Group带到北京并成功招募了一个国际化的团队。团队成员来自各个国家:中国、美国、波兰、英国、澳洲等,大家都有着非常好的教育背景。由于我们坚持活动质量,并用英文作为活动语言,我们的活动在北京获得了很好的口碑。我也因此结识了各行各业优秀的朋友。通过业余实践组织这些活动,我确信自己未来的方向一定是和人相关的,也发现了自己一个非常突出的优势:I'm a connector! 但后来兰溪沙龙成立后,由于精力有限便放弃了The Thinker Group。 直到现在还有朋友会和我提起这件事情,说当时不应该放弃。我一点也不后悔,因为我只能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自己更热爱的事情上。成立兰溪沙龙,是因为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激励中国女性,让她们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是一种深入到骨子里的热情,它甚至上升到了一种使命感。这是一个想起来就让我热血沸腾的事业。当我知道有一些女性因为我,因为兰溪而改变的时候,那真的是一种无法替代的幸福。我对自己的认识也从简单的"I'm a connector到"I'm an inspiration"。
我身边不少“半路出家”的朋友,他们都是从最开始的小小的尝试,发展成全身心投入的事业和梦想。我认识一个女孩,曾经在瑞士学习酒店管理,之后去美国念MBA,她过去的工作也一直是和酒店相关。回国之后,由于国内衣服性价比太低了,她便开始尝试自己做衣服。当她穿着自己设计的衣服去上班的时候,同事都觉得非常漂亮,并请她帮忙设计和制作。之后她便开始每年出一个春夏和秋冬的册子,让大家直接订购。她在设计衣服这件事情找到了很大的热情和成就感,于是毅然决然地辞职,开始自己创业。创业的日子非常的辛苦,但是为了自己的梦想,她咬牙挺了下来,最后成功拿到风投,并创立了自己的服饰品牌。现在她正在一步步实现着自己的梦想。另一个朋友,因为信仰和健康的原因选择吃素。不过她觉得餐厅里的素食都太难吃了,于是决定自己做。她把自己做的素食拍照发到微博,结果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几个月时间,她居然从不怎么会做饭成为了大家心中的素食美食达人。一段时间的探索,她从简单的做素食,转到推广素食生活理念,还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关于素食生活方式的电子杂志。现在的她,不仅在写一本关于素食美食的书,还开始了素食理念和生活方式的周边产品的电子商务。这样的故事其实还挺多,虽然大家做的事情完全不一样,但是他们都是从很小的尝试开始,然后不断探索,最后找到了自己的Passion,并变成了自己追求的事业。
有的人可能现在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他们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过着日子,没有什么激情,也完全没有梦想可言。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开始自我探索之路,如何去发掘自己的潜能呢?我的建议是:去参加不同主题的活动,结交一些有意思的朋友,多看看书,然后多出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我指的活动并不是指那些派对,和社交活动,而是那些有主题的,最好能够参与进来的活动,比如说体验式的绘画,舞蹈,户外运动,插花,摄影等等,或者是一些行动小组,比如说健康管理,时间管理等等,甚至是一些公益活动。可以经常去豆瓣同城,或者其他组织看看有什么感兴趣的活动,如果不确定自己对什么特别感兴趣,那就多参加一些,体验过自然就会知道自己喜不喜欢。结交有意思的朋友,为的是从他们人生经历和交谈中得到新启发。如果,你现在不确定自己对什么方向的书感兴趣,就广泛地阅读一些人文、社科、历史、艺术类的书。当发现某一个方向或者问题能够引起你很大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开始延伸式的阅读。我对积极心理学的热情其实也是自己通过阅读发掘的。多去一些与自己国家文化不同的地方旅行,这样的旅行能特别好的拓宽你的视野。我最推崇的两种旅行方式,一个是沙发客,也就是去免费住在当地人家里,另一个就是间隔年(Gap Year), 间隔年在西方是挺流行的,很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在步入社会之前都会选择Gap Year, 他们到不同的地方去旅行,去体验生活,以这种方式来更好的了解自己。
最后我想回到最初的那个话题。很多女生特别恨嫁,把不得明天就把自己嫁出去。这些人大多是对自己不了解,想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男人和婚姻上,但说实话,这些人到最后不一定会很幸福。在我看来,单身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如果你现在单身,你真应该恭喜自己,因为你有大把的时间可以花在自我探索上,可以去尝试那么多新鲜的事情,结识那么多有意思的朋友,还可以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你可以尽情地发现和拥抱那个未知的自己,那个更好的自己。自我探索和年龄没有任何关系,它不是年轻人地专属,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在你遇到真正的自己之前,一定不要轻易定下来,在你还没有发现一件让你灵魂都感到兴奋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不要就此停止自己探索的脚步!
推送内容介绍(周一至周五)
【原创文章】每周一和周三我将分别推送一篇自己的原创文章。内容没有限制,主要是通过人文精神的角度去思考和生活相关的一切。
【读书分享】其余三天我会挑出一些非常棒的书,和大家分享书中的精华部分和一些自己的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