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猫
记得Mad Men里面,Peggy想和激进派男朋友同居,Peggy的妈妈过来看了看他们的住处说,你想跟这么不靠谱的人在一起?这就是你想要的吗?Peggy说,可是我会寂寞啊!她妈妈侧对着镜头说,你三阿姨会养猫,猫的寿命有13年,死了一只就再养一只呗。
Mom里头,一个丧夫的阿姨对桃花持极其认真的态度,说自己是一定不会主动的那种type。Bonnie问她,你至少养了四只猫吧!去她家一看,八只。
SATC中,Carrie带Miranda double-date,Miranda不满对方一副纽约就是宇宙中心的跋扈样子,对Carrie说,我回家喂猫啦。这句话是她们的暗语,表示“这个约会好烂,我先撤哦!”还有一次,Miranda看新闻说有个独居的老太太,在公寓去世一个月才被发现,脸被自家猫啃掉了一半。吓得Miranda总给猫喂过量的猫粮。
这些关于猫的印象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的脑中,于是我开始思考猫对于女人的意义。
恰好,我住在一个楼下聚集许多猫的宿舍楼。经常有情侣在这里献爱心,或者小姑娘扯猫尾巴卖萌。有一天晚上,我独自去实验室,草地上有一只白猫,我想和它说话,每每走近一步,它就后退一步,双方僵持了大概5分钟。这样怎么做朋友,我想着,那就买点猫粮吧。
有那么一些日子,我倾向于做许多冲动的事,5分钟买一件衣服,一晚上缝一个钱包,到广场喝一瓶酒,或者问陌生人要烟。所以买猫粮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规格是500g,外包装写着“毛色润泽,营养充分”。连形状都是小鱼样的。把每100g分在自封袋里,给同学一包,他说,你尝过猫粮什么味道吗?我们打赌一样看着对方咽下去。看得旁边的师弟用圆正的四川腔说,师姐,我都要嫌弃你啦!
和猫交朋友,我并不打算操之过急。先下手的是每次出宿舍都会遇见的大黄猫。语言贫乏的我不知该怎么给它起名。我有个师兄叫Issac,当时问他,你为什么要叫印度人的名字,他说,这是《圣经》里的好吧。好人Issac有个老婆叫Rebecca,意思是忠诚的妻子。我想如果要称呼这只猫,就叫它Becca吧。
Becca和宿管阿姨们混得很熟,基本上处于被半包养的状态。晚上回宿舍时,首先能看见对镜练舞的博士师姐,然后就是这只立在人群中的猫。电梯来了,我们按住开关,问它,“Hi,你要去几楼?”它却总是若有所思地跑开,姿态婉约,曲线毕露,一副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样子。
和它第一次正面打交道是在一个11月阴天的下午,我在门口碰见它,就拿出早预备好的猫粮。它看着我蹲下,嗅出猫粮的气息,便抬起头,胸有成竹地等待着。虽然不是第一次喂猫吃东西,但是看到这个被它接受,还是挺快乐的,有一种“价值被认可”的感觉。
几次互动后,我们默认了这是段“不承诺,不强求”的自由的关系。宿舍楼边的小树丛里和楼前停的摩托车后座是Becca通常的活动地点。有时候中午喂它,它正对着太阳缩成团状睡觉,还不得不睁开眼应付我。有时候很晚回来,它还会察探我的神情,跟我去比较暖和的地方吃夜宵。它也会介绍朋友给我认识。上文提到的白猫,黑白相间猫都经常和它一起玩。白猫可能从前被人伤害过,只要靠近它,就会招来猫爪的反抗。想捉弄它们,可以在它们专心吃东西时假装靠近,看它们缩起身子,随时伺机逃跑的姿态,对人类而言真是充满乐趣……也有一只比较瘦的头顶带一块黑色的白猫,和Becca的关系好像较为紧张,每次它和Becca都要争抢一番猫粮,每次都是它抢不过,然后只好吃草……
通过Becca,不善言谈的自己也开始和一些人发生关联。比如向它发射爱怜眼神的宿管阿姨、等人的外校女生,或是把它当孩子的本楼情侣。外校女生在一旁看我和Becca互动,于是我给她一份猫粮,摊开在手上,等Becca来轻轻地舔她的手,听她惊喜地笑。本楼情侣在边上说,我们喂的好像不是这个牌子的猫粮。我回应,我们居然开始讨论育儿经了呢!然后拍拍手走掉。那个和我一起吃猫粮的师弟,还教我怎么去摸它的脖子,让它发出“咕噜咕噜”的很舒服的声音。有一次问他,你知道怎么看猫的性别吗?他说他不知道。我说,我觉得Becca应该是男孩子,所以才会这么喜欢我~
偶尔呢,我也会对Becca说一些烦恼,把这次会面当作一次session。不过周围有路人的话,和其它生物说话,是挺违和的啦。晒太阳、梳毛、蹦蹦跳跳,对于它而言,是理所当然的自在的生活,而对我,好像,生活内容要更繁杂一些。我还要和自己的同类接触,要完成一些“更大”的目标,不停地奔跑呀,紧张呀,恐惧呀,伪装呀,在高的狂喜和低的失落中寻找短暂的平衡。和它在一起,我觉得足够安心。通宵后去上早自习,能够在这么早遇见也不睡觉的它,摸摸头,喂个夜宵,用人类语言和猫类语言互道早安,这已经是足够的了。和它在一起,我们不会争吵或矛盾,在距离中彼此依存,所以能快乐地继续玩耍下去。
有一天晚上,一个男人类送我回宿舍。他给了我一包零食,我打开饼干包装,喂给在门口遛弯的同样不早睡的Becca。但它只是闻一闻作罢,原来它不吃人类的饼干。拍拍它的头,“新年快乐”,我说。男人类拍拍我的头,“晚安”,他说。
生活啊,大致如此吧。
Mom里头,一个丧夫的阿姨对桃花持极其认真的态度,说自己是一定不会主动的那种type。Bonnie问她,你至少养了四只猫吧!去她家一看,八只。
SATC中,Carrie带Miranda double-date,Miranda不满对方一副纽约就是宇宙中心的跋扈样子,对Carrie说,我回家喂猫啦。这句话是她们的暗语,表示“这个约会好烂,我先撤哦!”还有一次,Miranda看新闻说有个独居的老太太,在公寓去世一个月才被发现,脸被自家猫啃掉了一半。吓得Miranda总给猫喂过量的猫粮。
这些关于猫的印象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我的脑中,于是我开始思考猫对于女人的意义。
恰好,我住在一个楼下聚集许多猫的宿舍楼。经常有情侣在这里献爱心,或者小姑娘扯猫尾巴卖萌。有一天晚上,我独自去实验室,草地上有一只白猫,我想和它说话,每每走近一步,它就后退一步,双方僵持了大概5分钟。这样怎么做朋友,我想着,那就买点猫粮吧。
有那么一些日子,我倾向于做许多冲动的事,5分钟买一件衣服,一晚上缝一个钱包,到广场喝一瓶酒,或者问陌生人要烟。所以买猫粮实在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规格是500g,外包装写着“毛色润泽,营养充分”。连形状都是小鱼样的。把每100g分在自封袋里,给同学一包,他说,你尝过猫粮什么味道吗?我们打赌一样看着对方咽下去。看得旁边的师弟用圆正的四川腔说,师姐,我都要嫌弃你啦!
和猫交朋友,我并不打算操之过急。先下手的是每次出宿舍都会遇见的大黄猫。语言贫乏的我不知该怎么给它起名。我有个师兄叫Issac,当时问他,你为什么要叫印度人的名字,他说,这是《圣经》里的好吧。好人Issac有个老婆叫Rebecca,意思是忠诚的妻子。我想如果要称呼这只猫,就叫它Becca吧。
Becca和宿管阿姨们混得很熟,基本上处于被半包养的状态。晚上回宿舍时,首先能看见对镜练舞的博士师姐,然后就是这只立在人群中的猫。电梯来了,我们按住开关,问它,“Hi,你要去几楼?”它却总是若有所思地跑开,姿态婉约,曲线毕露,一副让人摸不清头脑的样子。
和它第一次正面打交道是在一个11月阴天的下午,我在门口碰见它,就拿出早预备好的猫粮。它看着我蹲下,嗅出猫粮的气息,便抬起头,胸有成竹地等待着。虽然不是第一次喂猫吃东西,但是看到这个被它接受,还是挺快乐的,有一种“价值被认可”的感觉。
几次互动后,我们默认了这是段“不承诺,不强求”的自由的关系。宿舍楼边的小树丛里和楼前停的摩托车后座是Becca通常的活动地点。有时候中午喂它,它正对着太阳缩成团状睡觉,还不得不睁开眼应付我。有时候很晚回来,它还会察探我的神情,跟我去比较暖和的地方吃夜宵。它也会介绍朋友给我认识。上文提到的白猫,黑白相间猫都经常和它一起玩。白猫可能从前被人伤害过,只要靠近它,就会招来猫爪的反抗。想捉弄它们,可以在它们专心吃东西时假装靠近,看它们缩起身子,随时伺机逃跑的姿态,对人类而言真是充满乐趣……也有一只比较瘦的头顶带一块黑色的白猫,和Becca的关系好像较为紧张,每次它和Becca都要争抢一番猫粮,每次都是它抢不过,然后只好吃草……
通过Becca,不善言谈的自己也开始和一些人发生关联。比如向它发射爱怜眼神的宿管阿姨、等人的外校女生,或是把它当孩子的本楼情侣。外校女生在一旁看我和Becca互动,于是我给她一份猫粮,摊开在手上,等Becca来轻轻地舔她的手,听她惊喜地笑。本楼情侣在边上说,我们喂的好像不是这个牌子的猫粮。我回应,我们居然开始讨论育儿经了呢!然后拍拍手走掉。那个和我一起吃猫粮的师弟,还教我怎么去摸它的脖子,让它发出“咕噜咕噜”的很舒服的声音。有一次问他,你知道怎么看猫的性别吗?他说他不知道。我说,我觉得Becca应该是男孩子,所以才会这么喜欢我~
偶尔呢,我也会对Becca说一些烦恼,把这次会面当作一次session。不过周围有路人的话,和其它生物说话,是挺违和的啦。晒太阳、梳毛、蹦蹦跳跳,对于它而言,是理所当然的自在的生活,而对我,好像,生活内容要更繁杂一些。我还要和自己的同类接触,要完成一些“更大”的目标,不停地奔跑呀,紧张呀,恐惧呀,伪装呀,在高的狂喜和低的失落中寻找短暂的平衡。和它在一起,我觉得足够安心。通宵后去上早自习,能够在这么早遇见也不睡觉的它,摸摸头,喂个夜宵,用人类语言和猫类语言互道早安,这已经是足够的了。和它在一起,我们不会争吵或矛盾,在距离中彼此依存,所以能快乐地继续玩耍下去。
有一天晚上,一个男人类送我回宿舍。他给了我一包零食,我打开饼干包装,喂给在门口遛弯的同样不早睡的Becca。但它只是闻一闻作罢,原来它不吃人类的饼干。拍拍它的头,“新年快乐”,我说。男人类拍拍我的头,“晚安”,他说。
生活啊,大致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