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艰苦奋斗的岁月
走出困境
1726年10月11日早晨,一艘从伦敦来的船在微风中驶过了纽卡斯尔。富兰克林在他旅途日记的最后一篇中这样写道:“……天气异常晴朗,太阳用它温暖明亮的光辉活动了我们僵硬的四肢。天空看上去是灰色的,点缀着一些银色的云。林中吹来的清新的风使我们精神振奋。在如此之长、令人厌烦的禁锢之后,近在眼前的自由,让我们狂喜着迷。简而言之,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使这一天成为我有生以来最愉悦的日子。……”看得出来,富兰克林是欢天喜地地扑向久违了的美洲故乡,兴高采烈地投入他一心向往的新生活。
回到费城后的最初四五个月,富兰克林忙于他的新活计。德纳姆先生在水街租下一家店面,在那里出售从伦敦购回的货物。富兰克林照料生意,跟德纳姆学习记账,不久就知道了如何做买卖。两人如同父子一般地在一处膳宿。不料好景不长。1727年2月,德纳姆和富兰克林两人同时病倒了。富兰克林是得了肋膜炎,病情一度恶化,濒于死亡的边缘,但他年轻的生命力终于战胜了病魔,把他从死神那里拉回人生。但德纳姆却一病不起。在他的身后,留给富兰克林的是免去了他欠自己的债款和10英镑返回美洲的旅费,而铺子由遗嘱执行人接管,富兰克林失去了在德纳姆铺子里的工作。他那从英国归来前夕憧憬的跟着德纳姆学做生意而后发家致富的人生远景也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不见。刚刚年满21岁的富兰克林得重新开始。
正在费城的姐夫霍尔莫斯劝他仍从印刷业谋出路,原来的雇主凯梅尔也以高薪为条件,希望富兰克林回他的印刷所,替他管理印刷方面的生意,以便他腾出空来照料新开不久的文具店。由于一时找不到其他适当的工作,富兰克林接受了凯梅尔店里的职务,成了一名工头。
在凯梅尔的印刷所里,富兰克林除了教给徒工们印刷技术,负责印刷业务的正常进行,还凭借自己在伦敦两家印刷所工作中得来的经验,设法替印刷所铸造铅字,制造油墨,还兼任仓库保管员。尽管他明白,他把徒工教会之时,也就是自己不得不离开印刷所之日,但他还是尽自己所能地工作,赢得了店里徒工们的尊敬。凯梅尔对富兰克林也十分殷勤。
在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和以前的诗友们继续往来,他还认识了城里一些有发明天才的人,并在礼拜六和礼拜日两天——礼拜六是凯梅尔自定的安息日,全店人员均不上工——读书。
半年以后,凯梅尔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变了。他经常摆起老板的面孔,对富兰克林的工作吹毛求疵。真正的原因是印刷所其他工人的业务已逐渐改进,他渐渐感到这位工头在印刷所里已不是那么重要,而拿的工资却太高。对此,富兰克林都体谅他是因为经济状况欠佳而加以容忍,继续照常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
那一天,富兰克林同往常一样在二楼的印刷间干活,忽然从城里法院的方向传来一阵巨大的喧嚣声。富兰克林不由得把头伸出窗外,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外面街上的凯梅尔见了,立即气势汹汹地指责他不应管闲事,引得街坊四邻纷纷走拢过来看热闹,使富兰克林怒不可遏。凯梅尔还不罢休,又冲上楼来对富兰克林叫嚷不止,双方便破口怒骂起来。争吵的结果是,凯梅尔依照合同给了他的工头限期三个月离开的解雇通知,并说悔不该当初规定这么长的预告时期;而富兰克林则回敬他的老板说他大可不必后悔,因为自己已决定立即离开此地。说完,富兰克林拿起自己的帽子,下楼去了。出大门前,他吩咐工人梅莱迪斯替他将留在那里的个人物品送到他的住处来。
当天晚上,梅莱迪斯把富兰克林的东西送过去了。休·梅莱迪斯是一位威尔士籍的宾夕法尼亚人,来费城以前是个庄稼汉,已经30岁了。他诚实,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喜欢读一点书,可是爱喝酒。在印刷所做工期间,他对富兰克林十分敬佩。当晚,他告诉富兰克林说,既然工头离开了凯梅尔的印刷所,他也不想在那里干下去了。他又提醒富兰克林说,凯梅尔的债务已和他的资产等额,而且他不善经营,将来难免倒闭,到那时候必有可乘之机。再度失业的富兰克林本已有返回波士顿老家之意,听了这话以后,自己开业的念头又一次在脑际闪现。但是自己开业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资金。对此,梅莱迪斯说:“我和凯梅尔的合同在明年春天期满,到那时候我们在伦敦买的印刷机和铅字就会到了。我知道我的技术不好。假如你愿意,你出业务方面的技术,我出资本,所获利润,我们平分。”因为梅莱迪斯知道自己的父亲很信任富兰克林,并透露过愿意资助他和儿子合伙开业。
富兰克林欣然接受了梅莱迪斯的建议。在这计划得到老梅莱迪斯的同意后,富兰克林将需要购买的设备开了一张清单交给老梅莱迪斯,由他交给一名商人去订货。大家约定,在机器运到之前严守秘密,富兰克林则设法在别的印刷所找些活干。
正当富兰克林找不到别的工作时,他收到了凯梅尔的一封信,信中措辞十分谦恭,说多年的老朋友不应该为了一时的气话就分道扬镳,希望富兰克林能回到他的印刷所继续工作。原来,凯梅尔希望揽到新泽西印纸币的生意,需要富兰克林为他铸造所需的铅字,制造雕版,他也担心城中的印刷业对手布拉福德会雇用富兰克林而对自己不利。
富兰克林在梅莱迪斯的劝说下回到了凯梅尔的店里,凯梅尔得到了那笔生意。富兰克林还和凯梅尔一同到伯林顿跑了一趟,完成了生意方面的事务。凯梅尔从这笔生意赚得巨款,大大改善了他的经济状况。
在伯林顿的近三个月中,由于富兰克林更高的文化修养,新泽西监管纸币发行印刷的委员会成员更喜欢和他打交道。富兰克林结识了该州法官爱伦、州议会秘书萨穆尔·布士特尔、议员爱瑟·皮尔逊、约瑟·库柏和测量局长爱瑟·迪科。
这些人成了富兰克林终生的朋友,对他大有帮助。
1728年年初,新的印刷设备从英国运到了费城,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辞去了在凯梅尔的印刷所的工作。他们在市场街租到一所房屋,年租24镑。为了减轻租金负担,他们招了爱好数学的釉工汤麦斯·戈德弗雷一家同住,并在他们家里包伙。待到拆开铅字,安装好印刷机,一家新的印刷所便在费城开张了。
从此,富兰克林进入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的行列,开始了他作为一名手工工匠和商人的生涯。
不忘读书
就在富兰克林负气离开凯梅尔的印刷所的前后,1727年秋天,他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交流和切磋知识的团体“共读社”。其中除了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外,还有两名成员也是凯梅尔印刷所的工人,一个是史蒂芬·波茨,一个成年的农家青年,习农活,聪明,有幽默感,善于谐谑,但有些散漫习气,另一个名叫乔治·韦伯,原是牛津大学学生,因欠债沦为凯梅尔的契约奴,他活泼幽默,性格温厚,谈吐风趣,但生性懒惰,处世轻率不审慎。另一些最早的共读社社员有:一个放债人的抄写员约瑟夫·布伦特纳尔,是个好脾气、重情义的中年人,爱好诗歌;自学的数学家托马斯·哥德弗雷,但除数学外别无所知,发言爱走极端,使谈话无法进行,没过多久就离社而去;测量员尼古拉·斯科尔,爱读书,偶尔写写诗,后来当了测量局长;鞋匠威廉·帕尔逊,喜欢读书,懂得不少数学知识,后来也成为测量局长;木匠威廉·毛格里奇,稳重,有主见,做事一丝不苟;青年绅士罗伯特·格雷斯,慷慨、活泼、聪明,喜欢开玩笑,善交朋友;最后是威廉·科尔曼,给一个商人当文书,头脑极为冷静清醒,心地最善良,为人也极为正直。后来成为有名的商人,宾州检察官之一,是富兰克林终生的朋友。
富兰克林是共读社的灵魂。是他组织了这个团体,并指导它的活动,是他提出多数在该社进行讨论的题目。富兰克林筹划这么一个团体,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邻里互助会”的活动。“邻里互助会”是彼士顿的一所教堂的一个会社组织。当“邻里互助会”活动时,它有制订好的10个一套的问题在每一次会上读出来,作为进行讨论的指南,每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之间留有足够的时间。富兰克林为共读社拟定的会章在1728年开始实行,它就仿效了“邻里互助会”的这一做法,但问题的内容不同。例如:
“一、在你新近读到的书中,你遇到什么知识,特别是关于历史、道德、诗歌、医学、旅行、机械技术或其他知识,值得评论或适于向共读社传达吗?……最近有什么你知道的市民经商失败及你知道那是什么原因吗?……七、最近你观察到或听说了什么由酗酒、轻率、冲动或其他什么恶行或蠢行引起的不幸吗?……九、你或你的熟人最近生过病或受过伤吗?如果是这样,用了什么治疗方法,效果如何?……十二、自上次开会以来,你听说了什么值得帮助的外地人来到城里吗?据你听到或看到的,他的品行或事迹如何?你认为共读社能否按他所应得的那样去帮助他或鼓励他?……十六、最近有人对你的名誉进行攻讦吗?共读社能做些什么来保护它?十七、你想得到什么人的友谊而共读社或它的哪一名成员能帮助你得到吗?……十九、有什么人伤害了你而共读社有力量为你向他索得补偿吗?二十、以什么样的方式,共读社或它的任何成员能对你的任何光明正大的计划进行援助?……”
回答这些问题成为共读社每个星期五聚会活动时的仪式。社贝们先是在一家酒馆,后来在一所属于格雷斯的房屋里租下的一个房间里聚首。会章还要求每名社员轮流提出一两个研讨道德、政治或自然哲学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每隔3个月要提出并宣读本人的一篇习作,题目自定。讨论由一位主席主持,并以探求真理为目的,而不是以为了争辩而争辩或一味求胜的态度来进行。为了防止社员有过激的情绪扰乱讨论问题,后来还规定,凡正面提出意见或直接反驳他人意见的均为犯规,须缴付一小笔罚款。
共读社的年轻人在宜人的季节里,每月一次到河对岸的野外举行聚会、讨论问题;每年一次,在歌声和祝酒声中聚餐。可以说,共读社的活动在探讨知识之余,又具有联谊的性质。这一点,加上富兰克林始终如一的兴趣和毅力,共读社这个小团体得以活跃了30年之久。
共读社的活动既有益于增长知识,又适合于年轻人的趣味,一些社员便想介绍自己的朋友入会。但富兰克林为首的部分社员反对打破从一开始就决定下来的12人的限额,因为他们的这一团体一直处于秘密状态,以免有不便拒绝的不良分子申请入社。因此,富兰克林提议每名社员分头设法组织一个公社,采用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不公开它们同共读社的联系。富兰克林认为,这样做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公民可以通过我们的社团得到提高;又由于共读社的社员可以在分社中提议讨论我们讨论研究的题目,并向共读社报告各分社讨论的经过,我们就可以在特定的时机更好地了解一般居民的看法;还可以通过更广泛的推荐和介绍,增进我们各人业务上的利益;由于把共读社的主张和看法传播给各分社而加强我们的政治影响力和为社会服务的力量。”
富兰克林的计划通过后,组织分社的活动展开了,但成功的只有五六个分社。这些分社的建立正如富兰克林所言,在后来的一些特殊事件中发挥了影响公众舆论的作用。
在和同伴们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过程中,富兰克林的脑海中常常浮现着这样的问题: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如何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有正当的表现以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了探求答案,他苦苦地思考。
1731年5月19日,富兰克林在阅读历史时,得出了以下的感想:“政党推进和影响着世界大事、战争、革命等等;这些政党的观点代表着他们当时的利益或他们认为是的当前利益;这些不同政党的不同观点引起了一切混乱;当一个政党在制定政纲时,党内每一成员都怀有他个人的私利;在政党达到它的大目标后,其每一成员就一心一意争取自己的私利,这些错综复杂的个人利益相互矛盾,造成政党的分裂,引起更大的混乱;无论其口头如何宣称,政界中人之所为很少是纯粹为了国家利益。即使他们的作为确实对国家有益,他们仍然是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不开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并非出于为国尽忠的热忱;在政界中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人就更少见了。”
因此,他提出“目前很有必要把各国有道德的善良的人组成一个正规的团体,称之为‘联合道德党’,党员要服从妥善、适当而明智的党章。和普通人服从法律相比,这些善良、贤明的人定当更为自觉一致地遵守这个党章”。
“假如一个有声望和资历的人来试办这样的党,他必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有所成功”。
实际上,富兰克林打算自己“在有必要的空闲时,来从事这一工作”。并在当时为这一团体草拟了一份类似于教义要旨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当时他认为的“各种教派的精髓,它摒弃了一切足以引起任何教派信徒反对的东西”,它这样写道:
“天地间有一个创造万物的上帝。
“他用天道统治着世界。
“他应受到包括崇拜、祈祷和感恩的尊奉。
“但上帝最看重的礼拜是对人行善。
“灵魂不灭。
“不论是在今世或来世,上帝必赏善罚恶。”这里短短数语的字里行间,反映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在宗教方面,富兰克林从小受的是长老会的教养。长老会的一些教条如上帝的永恒判决、上帝的选拔、上帝的定罪等等,都使他不能理解。还有其他一些教义在他看来也是疑点甚多。但是他并不否定宗教,他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灵魂不朽,他认为“即使是最坏的教派也有一些好的效果。”虽然从早在波士顿的时候起他就不去教堂做礼拜了,但他对于本城本州各派教堂的修建,总是慷慨捐助,并定期缴付年捐,以维持费城唯一的长老会牧师或教堂。
然而他决不使自己陷入宗教的某派特有教条或教派间的神学争论。他把宗教的作用和劝善惩恶联系起来,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上帝最看重的礼拜莫过于对人行善,善恶皆有报应,或在今生,或在来世。他曾被长老会牧师劝去教堂做公共礼拜,有时候一连去了五个礼拜天。但讲道的主题无不使他厌烦。最后一次,那牧师用圣经中的这样一段作主题:“最后,弟兄们,凡是真实的、正直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你们都要加以赞美,若是有什么德行或是什么可称道之处,你们都要加以思考”,富兰克林以为这次总该讲一些道德了,于是凝神静听。不料牧师所讲的仍只限于虔守安息日、勤读圣经、按时做礼拜、参加圣典、尊敬本教牧师这样几点。富兰克林失望了,以后也再不去听那位牧师布道了。他重又在家里使用自己1728年编的祈祷书做礼拜,不再到教堂去了。
那是一本小小的自编自用的祈祷文的集子,名为“信条和宗教条例”。富兰克林对上帝,“因他的慈悲而热爱他,因他的智慧而崇拜他”,他向上帝祷告时,用的就是小册子中的祈祷词:
“主啊!帮助我摆脱不敬神、不信神、不诚、不敬吧!我确实请求您,帮助我远离不恭、夸张、拘于礼仪和可憎的虚伪吧!”
“主啊!读帮助我忠于我王,忠于祖国,注意它的利益、英勇保卫它,服从它的法律,并憎恶卖国者和暴君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高位者尽责、恭顺、服从,避免傲慢、不敬、不从。”
“主啊!请帮助我对位卑者温和、纡尊降贵、宽容、慈悲为怀,保护无辜者不受痛苦,避开残酷、苛刻,和压迫、侮辱、无理的严厉吧!”
“主啊!请帮助我抑制非难、进谗和诽谤;让我避开并憎恶欺骗和妒忌、诈骗、谄谀、仇恨、怨忿、撒谎和恩将仇报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友情真挚、受人之托时守信、判断时公正,警惕骄傲自大和愤怒(那种一下子出现的狂暴)吧!”
“主啊!请帮助我在为人处事中公正,在享乐时有节制,满怀坦白、真诚、人道和仁慈吧!”
“主啊!请帮助我知恩图报,对朋友慷慨,对穷人行善,对受苦者同情吧!”
“主啊!请帮助我避开贪婪和野心,嫉妒和放纵,虚伪、奢侈和好色吧!”
凡此种种,富兰克林之向上帝祷告祈福几乎全是指向一个目标——提高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趋善抑恶。他确信,“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挚、和廉洁”,而“圣经本身对我并没有重要性”。
为了完善人们自身的品德,他提出了13种应该遵守的德行,它们是: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一、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打算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道德的艺术》来作为他未来的“道德党”的基本信条,但其他的事务占据了他的时间,他始终未能将这一写作计划付诸实施,也无暇组建他的关于道德的团体,然而他本人却实实在在地照此实行过。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写上一种美德的名称。每一页上用红墨水划成7直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端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再用红线将直行划成13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左首注明代表每一种美德的第一个字母。每天他检查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过失,便在那一天该项德行的横格内打上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决定每一个星期对于某一种德行给予特别密切的注意,预防有关方面的极其微小的过失。这样,“在几个循环之后,在13个星期的逐日检查后,我会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净的册子了”。富兰克林很满意他这种修身养性的办法。他在79岁回忆此事时,写道:“我的后代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79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们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适和他之获得财产及一切使他成为有用的公民并使他在学术界得到一定声誉的知识,应当归功于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诚恳和正直;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尽管他未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颇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孙中有人会步我的后尘,取得有益的效果。”
很清楚,富兰克林之所以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出于实际生活中公私利益的需要,而不是虚无瞟渺地追求精神完善。正如他明白写下的,“我们不能因为圣经禁止某些行为,就说这些行为是坏的,或是因为圣经叫我们去做,就认为是好的。但是当我们考虑了事物的各种情况以后,也许正因为它们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要禁止这些行为,或是正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对我们有益,所以我们要去做。”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应当注意个人的道德品行,是因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业成功,诸事顺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务于公众,报效国家,才能保证公众福祉、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这样,他实际上回答了个人与推进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就在富兰克林为自己制订了培养美好品德的计划,并为了个人利益,也为了公共利益准备实施的前后,他也提出了他第一项公益事业的计划。那是在1730年。当时,共读社已经改在格雷斯家中的一个小房间里开会了。起初,在一次会上,富兰克林提议把大家的书籍集中起来放在聚会的地方,既便于在讨论论文时引证书中的内容,而且每个人还可有机会利用其他成员的书籍,几乎像各人拥有全部书籍一样。大家听了都很赞同,便照这样办了。但是,那些书放在房间的一角,缺乏应有的保管,给借阅带来一些麻烦和不便。因此一年以后,各人又把自己的书拿回家去。
这时,富兰克林提出了建立一个订阅图书馆的计划,请公证人查理·布劳克顿将它写成订阅合同条款。按照合同,每一订阅户第一年付40先令作为第一批购书费用,以后每年出10先令用作添购图书,合同期限50年。1731年7月1日,合同签订了,共有50个订阅户。富兰克林的姓名排在图书馆董事会名单的头一个。1732年三四月之交,45英镑和一份书名清单被寄往伦敦的一位布商彼得·柯林森。柯林森是一位费城人的朋友,他对美洲的事务有兴趣。他将负责购买这批图书。
同年10月,图书运到了,被安放于共读社在普特·普莱特巷的几间房子里。每星期三下午2点到3点和每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有一名图书管理员照管。任何一位“文明绅士”皆可借阅图书,但能够把书借出馆去的只有订阅户和曾帮助他们选择、拟定第一批购买书目的詹姆斯·洛根。12月1日,富兰克林把书目印出,发给每一订阅户。第二年,他当了三个月的图书管理员。图书馆的总部设在格雷斯家中,后来又迁到威廉·帕森斯家中,直到1740年4月,由于州议会文书富兰克林写的请愿书起了作用,图书馆迁入了州政府的一间屋子。1769年,它吸收了费城的其他几家图书馆。
这家图书馆是北美所有订阅图书馆的鼻祖。是由一伙年轻好学的手工工匠和商人办起来的。它的发起人富兰克林在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办。1732年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年份之一。
原文链接:http://www.hxory.net/4982.html
1726年10月11日早晨,一艘从伦敦来的船在微风中驶过了纽卡斯尔。富兰克林在他旅途日记的最后一篇中这样写道:“……天气异常晴朗,太阳用它温暖明亮的光辉活动了我们僵硬的四肢。天空看上去是灰色的,点缀着一些银色的云。林中吹来的清新的风使我们精神振奋。在如此之长、令人厌烦的禁锢之后,近在眼前的自由,让我们狂喜着迷。简而言之,所有的一切加在一起,使这一天成为我有生以来最愉悦的日子。……”看得出来,富兰克林是欢天喜地地扑向久违了的美洲故乡,兴高采烈地投入他一心向往的新生活。
回到费城后的最初四五个月,富兰克林忙于他的新活计。德纳姆先生在水街租下一家店面,在那里出售从伦敦购回的货物。富兰克林照料生意,跟德纳姆学习记账,不久就知道了如何做买卖。两人如同父子一般地在一处膳宿。不料好景不长。1727年2月,德纳姆和富兰克林两人同时病倒了。富兰克林是得了肋膜炎,病情一度恶化,濒于死亡的边缘,但他年轻的生命力终于战胜了病魔,把他从死神那里拉回人生。但德纳姆却一病不起。在他的身后,留给富兰克林的是免去了他欠自己的债款和10英镑返回美洲的旅费,而铺子由遗嘱执行人接管,富兰克林失去了在德纳姆铺子里的工作。他那从英国归来前夕憧憬的跟着德纳姆学做生意而后发家致富的人生远景也像海市蜃楼一样消失不见。刚刚年满21岁的富兰克林得重新开始。
正在费城的姐夫霍尔莫斯劝他仍从印刷业谋出路,原来的雇主凯梅尔也以高薪为条件,希望富兰克林回他的印刷所,替他管理印刷方面的生意,以便他腾出空来照料新开不久的文具店。由于一时找不到其他适当的工作,富兰克林接受了凯梅尔店里的职务,成了一名工头。
在凯梅尔的印刷所里,富兰克林除了教给徒工们印刷技术,负责印刷业务的正常进行,还凭借自己在伦敦两家印刷所工作中得来的经验,设法替印刷所铸造铅字,制造油墨,还兼任仓库保管员。尽管他明白,他把徒工教会之时,也就是自己不得不离开印刷所之日,但他还是尽自己所能地工作,赢得了店里徒工们的尊敬。凯梅尔对富兰克林也十分殷勤。
在这段时间里,富兰克林和以前的诗友们继续往来,他还认识了城里一些有发明天才的人,并在礼拜六和礼拜日两天——礼拜六是凯梅尔自定的安息日,全店人员均不上工——读书。
半年以后,凯梅尔对富兰克林的态度变了。他经常摆起老板的面孔,对富兰克林的工作吹毛求疵。真正的原因是印刷所其他工人的业务已逐渐改进,他渐渐感到这位工头在印刷所里已不是那么重要,而拿的工资却太高。对此,富兰克林都体谅他是因为经济状况欠佳而加以容忍,继续照常工作,直到有一天,他终于忍无可忍。
那一天,富兰克林同往常一样在二楼的印刷间干活,忽然从城里法院的方向传来一阵巨大的喧嚣声。富兰克林不由得把头伸出窗外,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正在外面街上的凯梅尔见了,立即气势汹汹地指责他不应管闲事,引得街坊四邻纷纷走拢过来看热闹,使富兰克林怒不可遏。凯梅尔还不罢休,又冲上楼来对富兰克林叫嚷不止,双方便破口怒骂起来。争吵的结果是,凯梅尔依照合同给了他的工头限期三个月离开的解雇通知,并说悔不该当初规定这么长的预告时期;而富兰克林则回敬他的老板说他大可不必后悔,因为自己已决定立即离开此地。说完,富兰克林拿起自己的帽子,下楼去了。出大门前,他吩咐工人梅莱迪斯替他将留在那里的个人物品送到他的住处来。
当天晚上,梅莱迪斯把富兰克林的东西送过去了。休·梅莱迪斯是一位威尔士籍的宾夕法尼亚人,来费城以前是个庄稼汉,已经30岁了。他诚实,有敏锐的观察力,也喜欢读一点书,可是爱喝酒。在印刷所做工期间,他对富兰克林十分敬佩。当晚,他告诉富兰克林说,既然工头离开了凯梅尔的印刷所,他也不想在那里干下去了。他又提醒富兰克林说,凯梅尔的债务已和他的资产等额,而且他不善经营,将来难免倒闭,到那时候必有可乘之机。再度失业的富兰克林本已有返回波士顿老家之意,听了这话以后,自己开业的念头又一次在脑际闪现。但是自己开业的最大困难是没有资金。对此,梅莱迪斯说:“我和凯梅尔的合同在明年春天期满,到那时候我们在伦敦买的印刷机和铅字就会到了。我知道我的技术不好。假如你愿意,你出业务方面的技术,我出资本,所获利润,我们平分。”因为梅莱迪斯知道自己的父亲很信任富兰克林,并透露过愿意资助他和儿子合伙开业。
富兰克林欣然接受了梅莱迪斯的建议。在这计划得到老梅莱迪斯的同意后,富兰克林将需要购买的设备开了一张清单交给老梅莱迪斯,由他交给一名商人去订货。大家约定,在机器运到之前严守秘密,富兰克林则设法在别的印刷所找些活干。
正当富兰克林找不到别的工作时,他收到了凯梅尔的一封信,信中措辞十分谦恭,说多年的老朋友不应该为了一时的气话就分道扬镳,希望富兰克林能回到他的印刷所继续工作。原来,凯梅尔希望揽到新泽西印纸币的生意,需要富兰克林为他铸造所需的铅字,制造雕版,他也担心城中的印刷业对手布拉福德会雇用富兰克林而对自己不利。
富兰克林在梅莱迪斯的劝说下回到了凯梅尔的店里,凯梅尔得到了那笔生意。富兰克林还和凯梅尔一同到伯林顿跑了一趟,完成了生意方面的事务。凯梅尔从这笔生意赚得巨款,大大改善了他的经济状况。
在伯林顿的近三个月中,由于富兰克林更高的文化修养,新泽西监管纸币发行印刷的委员会成员更喜欢和他打交道。富兰克林结识了该州法官爱伦、州议会秘书萨穆尔·布士特尔、议员爱瑟·皮尔逊、约瑟·库柏和测量局长爱瑟·迪科。
这些人成了富兰克林终生的朋友,对他大有帮助。
1728年年初,新的印刷设备从英国运到了费城,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辞去了在凯梅尔的印刷所的工作。他们在市场街租到一所房屋,年租24镑。为了减轻租金负担,他们招了爱好数学的釉工汤麦斯·戈德弗雷一家同住,并在他们家里包伙。待到拆开铅字,安装好印刷机,一家新的印刷所便在费城开张了。
从此,富兰克林进入北美殖民地资产阶级的行列,开始了他作为一名手工工匠和商人的生涯。
不忘读书
就在富兰克林负气离开凯梅尔的印刷所的前后,1727年秋天,他和几个朋友组织了一个交流和切磋知识的团体“共读社”。其中除了富兰克林和梅莱迪斯外,还有两名成员也是凯梅尔印刷所的工人,一个是史蒂芬·波茨,一个成年的农家青年,习农活,聪明,有幽默感,善于谐谑,但有些散漫习气,另一个名叫乔治·韦伯,原是牛津大学学生,因欠债沦为凯梅尔的契约奴,他活泼幽默,性格温厚,谈吐风趣,但生性懒惰,处世轻率不审慎。另一些最早的共读社社员有:一个放债人的抄写员约瑟夫·布伦特纳尔,是个好脾气、重情义的中年人,爱好诗歌;自学的数学家托马斯·哥德弗雷,但除数学外别无所知,发言爱走极端,使谈话无法进行,没过多久就离社而去;测量员尼古拉·斯科尔,爱读书,偶尔写写诗,后来当了测量局长;鞋匠威廉·帕尔逊,喜欢读书,懂得不少数学知识,后来也成为测量局长;木匠威廉·毛格里奇,稳重,有主见,做事一丝不苟;青年绅士罗伯特·格雷斯,慷慨、活泼、聪明,喜欢开玩笑,善交朋友;最后是威廉·科尔曼,给一个商人当文书,头脑极为冷静清醒,心地最善良,为人也极为正直。后来成为有名的商人,宾州检察官之一,是富兰克林终生的朋友。
富兰克林是共读社的灵魂。是他组织了这个团体,并指导它的活动,是他提出多数在该社进行讨论的题目。富兰克林筹划这么一个团体,很大程度上是借鉴了“邻里互助会”的活动。“邻里互助会”是彼士顿的一所教堂的一个会社组织。当“邻里互助会”活动时,它有制订好的10个一套的问题在每一次会上读出来,作为进行讨论的指南,每一个问题和下一个问题之间留有足够的时间。富兰克林为共读社拟定的会章在1728年开始实行,它就仿效了“邻里互助会”的这一做法,但问题的内容不同。例如:
“一、在你新近读到的书中,你遇到什么知识,特别是关于历史、道德、诗歌、医学、旅行、机械技术或其他知识,值得评论或适于向共读社传达吗?……最近有什么你知道的市民经商失败及你知道那是什么原因吗?……七、最近你观察到或听说了什么由酗酒、轻率、冲动或其他什么恶行或蠢行引起的不幸吗?……九、你或你的熟人最近生过病或受过伤吗?如果是这样,用了什么治疗方法,效果如何?……十二、自上次开会以来,你听说了什么值得帮助的外地人来到城里吗?据你听到或看到的,他的品行或事迹如何?你认为共读社能否按他所应得的那样去帮助他或鼓励他?……十六、最近有人对你的名誉进行攻讦吗?共读社能做些什么来保护它?十七、你想得到什么人的友谊而共读社或它的哪一名成员能帮助你得到吗?……十九、有什么人伤害了你而共读社有力量为你向他索得补偿吗?二十、以什么样的方式,共读社或它的任何成员能对你的任何光明正大的计划进行援助?……”
回答这些问题成为共读社每个星期五聚会活动时的仪式。社贝们先是在一家酒馆,后来在一所属于格雷斯的房屋里租下的一个房间里聚首。会章还要求每名社员轮流提出一两个研讨道德、政治或自然哲学的问题,供大家讨论;每隔3个月要提出并宣读本人的一篇习作,题目自定。讨论由一位主席主持,并以探求真理为目的,而不是以为了争辩而争辩或一味求胜的态度来进行。为了防止社员有过激的情绪扰乱讨论问题,后来还规定,凡正面提出意见或直接反驳他人意见的均为犯规,须缴付一小笔罚款。
共读社的年轻人在宜人的季节里,每月一次到河对岸的野外举行聚会、讨论问题;每年一次,在歌声和祝酒声中聚餐。可以说,共读社的活动在探讨知识之余,又具有联谊的性质。这一点,加上富兰克林始终如一的兴趣和毅力,共读社这个小团体得以活跃了30年之久。
共读社的活动既有益于增长知识,又适合于年轻人的趣味,一些社员便想介绍自己的朋友入会。但富兰克林为首的部分社员反对打破从一开始就决定下来的12人的限额,因为他们的这一团体一直处于秘密状态,以免有不便拒绝的不良分子申请入社。因此,富兰克林提议每名社员分头设法组织一个公社,采用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不公开它们同共读社的联系。富兰克林认为,这样做可以使“更多的青年公民可以通过我们的社团得到提高;又由于共读社的社员可以在分社中提议讨论我们讨论研究的题目,并向共读社报告各分社讨论的经过,我们就可以在特定的时机更好地了解一般居民的看法;还可以通过更广泛的推荐和介绍,增进我们各人业务上的利益;由于把共读社的主张和看法传播给各分社而加强我们的政治影响力和为社会服务的力量。”
富兰克林的计划通过后,组织分社的活动展开了,但成功的只有五六个分社。这些分社的建立正如富兰克林所言,在后来的一些特殊事件中发挥了影响公众舆论的作用。
在和同伴们共同探讨各类问题的过程中,富兰克林的脑海中常常浮现着这样的问题: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如何起作用?如何保证人们在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中有正当的表现以有利于社会进步?为了探求答案,他苦苦地思考。
1731年5月19日,富兰克林在阅读历史时,得出了以下的感想:“政党推进和影响着世界大事、战争、革命等等;这些政党的观点代表着他们当时的利益或他们认为是的当前利益;这些不同政党的不同观点引起了一切混乱;当一个政党在制定政纲时,党内每一成员都怀有他个人的私利;在政党达到它的大目标后,其每一成员就一心一意争取自己的私利,这些错综复杂的个人利益相互矛盾,造成政党的分裂,引起更大的混乱;无论其口头如何宣称,政界中人之所为很少是纯粹为了国家利益。即使他们的作为确实对国家有益,他们仍然是从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分不开这一角度出发的,而并非出于为国尽忠的热忱;在政界中为人类利益服务的人就更少见了。”
因此,他提出“目前很有必要把各国有道德的善良的人组成一个正规的团体,称之为‘联合道德党’,党员要服从妥善、适当而明智的党章。和普通人服从法律相比,这些善良、贤明的人定当更为自觉一致地遵守这个党章”。
“假如一个有声望和资历的人来试办这样的党,他必能得到上帝的保佑而有所成功”。
实际上,富兰克林打算自己“在有必要的空闲时,来从事这一工作”。并在当时为这一团体草拟了一份类似于教义要旨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当时他认为的“各种教派的精髓,它摒弃了一切足以引起任何教派信徒反对的东西”,它这样写道:
“天地间有一个创造万物的上帝。
“他用天道统治着世界。
“他应受到包括崇拜、祈祷和感恩的尊奉。
“但上帝最看重的礼拜是对人行善。
“灵魂不灭。
“不论是在今世或来世,上帝必赏善罚恶。”这里短短数语的字里行间,反映了富兰克林的宗教观和伦理观。
在宗教方面,富兰克林从小受的是长老会的教养。长老会的一些教条如上帝的永恒判决、上帝的选拔、上帝的定罪等等,都使他不能理解。还有其他一些教义在他看来也是疑点甚多。但是他并不否定宗教,他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灵魂不朽,他认为“即使是最坏的教派也有一些好的效果。”虽然从早在波士顿的时候起他就不去教堂做礼拜了,但他对于本城本州各派教堂的修建,总是慷慨捐助,并定期缴付年捐,以维持费城唯一的长老会牧师或教堂。
然而他决不使自己陷入宗教的某派特有教条或教派间的神学争论。他把宗教的作用和劝善惩恶联系起来,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上帝最看重的礼拜莫过于对人行善,善恶皆有报应,或在今生,或在来世。他曾被长老会牧师劝去教堂做公共礼拜,有时候一连去了五个礼拜天。但讲道的主题无不使他厌烦。最后一次,那牧师用圣经中的这样一段作主题:“最后,弟兄们,凡是真实的、正直的、公正的、纯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你们都要加以赞美,若是有什么德行或是什么可称道之处,你们都要加以思考”,富兰克林以为这次总该讲一些道德了,于是凝神静听。不料牧师所讲的仍只限于虔守安息日、勤读圣经、按时做礼拜、参加圣典、尊敬本教牧师这样几点。富兰克林失望了,以后也再不去听那位牧师布道了。他重又在家里使用自己1728年编的祈祷书做礼拜,不再到教堂去了。
那是一本小小的自编自用的祈祷文的集子,名为“信条和宗教条例”。富兰克林对上帝,“因他的慈悲而热爱他,因他的智慧而崇拜他”,他向上帝祷告时,用的就是小册子中的祈祷词:
“主啊!帮助我摆脱不敬神、不信神、不诚、不敬吧!我确实请求您,帮助我远离不恭、夸张、拘于礼仪和可憎的虚伪吧!”
“主啊!读帮助我忠于我王,忠于祖国,注意它的利益、英勇保卫它,服从它的法律,并憎恶卖国者和暴君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高位者尽责、恭顺、服从,避免傲慢、不敬、不从。”
“主啊!请帮助我对位卑者温和、纡尊降贵、宽容、慈悲为怀,保护无辜者不受痛苦,避开残酷、苛刻,和压迫、侮辱、无理的严厉吧!”
“主啊!请帮助我抑制非难、进谗和诽谤;让我避开并憎恶欺骗和妒忌、诈骗、谄谀、仇恨、怨忿、撒谎和恩将仇报吧!”
“主啊!请帮助我对友情真挚、受人之托时守信、判断时公正,警惕骄傲自大和愤怒(那种一下子出现的狂暴)吧!”
“主啊!请帮助我在为人处事中公正,在享乐时有节制,满怀坦白、真诚、人道和仁慈吧!”
“主啊!请帮助我知恩图报,对朋友慷慨,对穷人行善,对受苦者同情吧!”
“主啊!请帮助我避开贪婪和野心,嫉妒和放纵,虚伪、奢侈和好色吧!”
凡此种种,富兰克林之向上帝祷告祈福几乎全是指向一个目标——提高自己的个人道德修养,趋善抑恶。他确信,“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挚、和廉洁”,而“圣经本身对我并没有重要性”。
为了完善人们自身的品德,他提出了13种应该遵守的德行,它们是:
一、节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
一、沉默寡言。言则于人于己有益,不作无益闲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样东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项日常事务应有一定的处理时间。
四、决断。事情当做必做;既做则坚持到底。
五、俭朴。花钱须于人于己有益,即不浪费。
六、勤劳。不浪费时间;每时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动。
七、诚恳。不欺骗人;思想纯洁公正;说话也应诚实。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记履行对人有益的义务而伤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极端;受到应有的处罚,应当加以容忍。
十、清洁。身体、衣服和住所应力求清洁。
十一、宁静。勿因琐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烦恼。
十二、贞节。切戒房事过度,勿伤害身体或有损自己或他人的安宁或名誉。
十三、谦虚。效法耶稣和苏格拉底。
富兰克林打算在此基础上写一部《道德的艺术》来作为他未来的“道德党”的基本信条,但其他的事务占据了他的时间,他始终未能将这一写作计划付诸实施,也无暇组建他的关于道德的团体,然而他本人却实实在在地照此实行过。他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每一页写上一种美德的名称。每一页上用红墨水划成7直行,一星期的每一天占一行,每一行上端注明代表星期几的一个字母。再用红线将直行划成13条横格,在每一条横格的左首注明代表每一种美德的第一个字母。每天他检查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过失,便在那一天该项德行的横格内打上一个小黑点。富兰克林决定每一个星期对于某一种德行给予特别密切的注意,预防有关方面的极其微小的过失。这样,“在几个循环之后,在13个星期的逐日检查后,我会愉快地看到一本干净的册子了”。富兰克林很满意他这种修身养性的办法。他在79岁回忆此事时,写道:“我的后代应当知道他们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变的幸运,直到他79岁写本文时为止,全靠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们他长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强健结实的体格归功于节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适和他之获得财产及一切使他成为有用的公民并使他在学术界得到一定声誉的知识,应当归功于勤劳和俭朴;国家对他的信任和国家授予他的光荣职位应归功于诚恳和正直;他的和气和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应归功于这些品德的综合影响,尽管他未能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由于他谈话时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还颇受人们的欢迎,包括年轻人也喜欢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孙中有人会步我的后尘,取得有益的效果。”
很清楚,富兰克林之所以重视道德修养的培养,是出于实际生活中公私利益的需要,而不是虚无瞟渺地追求精神完善。正如他明白写下的,“我们不能因为圣经禁止某些行为,就说这些行为是坏的,或是因为圣经叫我们去做,就认为是好的。但是当我们考虑了事物的各种情况以后,也许正因为它们对我们不利,所以我们要禁止这些行为,或是正因为这种行为本身对我们有益,所以我们要去做。”在他看来,人们之所以应当注意个人的道德品行,是因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业成功,诸事顺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务于公众,报效国家,才能保证公众福祉、国家利益不受损害。这样,他实际上回答了个人与推进社会进步的关系问题。
就在富兰克林为自己制订了培养美好品德的计划,并为了个人利益,也为了公共利益准备实施的前后,他也提出了他第一项公益事业的计划。那是在1730年。当时,共读社已经改在格雷斯家中的一个小房间里开会了。起初,在一次会上,富兰克林提议把大家的书籍集中起来放在聚会的地方,既便于在讨论论文时引证书中的内容,而且每个人还可有机会利用其他成员的书籍,几乎像各人拥有全部书籍一样。大家听了都很赞同,便照这样办了。但是,那些书放在房间的一角,缺乏应有的保管,给借阅带来一些麻烦和不便。因此一年以后,各人又把自己的书拿回家去。
这时,富兰克林提出了建立一个订阅图书馆的计划,请公证人查理·布劳克顿将它写成订阅合同条款。按照合同,每一订阅户第一年付40先令作为第一批购书费用,以后每年出10先令用作添购图书,合同期限50年。1731年7月1日,合同签订了,共有50个订阅户。富兰克林的姓名排在图书馆董事会名单的头一个。1732年三四月之交,45英镑和一份书名清单被寄往伦敦的一位布商彼得·柯林森。柯林森是一位费城人的朋友,他对美洲的事务有兴趣。他将负责购买这批图书。
同年10月,图书运到了,被安放于共读社在普特·普莱特巷的几间房子里。每星期三下午2点到3点和每星期六的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有一名图书管理员照管。任何一位“文明绅士”皆可借阅图书,但能够把书借出馆去的只有订阅户和曾帮助他们选择、拟定第一批购买书目的詹姆斯·洛根。12月1日,富兰克林把书目印出,发给每一订阅户。第二年,他当了三个月的图书管理员。图书馆的总部设在格雷斯家中,后来又迁到威廉·帕森斯家中,直到1740年4月,由于州议会文书富兰克林写的请愿书起了作用,图书馆迁入了州政府的一间屋子。1769年,它吸收了费城的其他几家图书馆。
这家图书馆是北美所有订阅图书馆的鼻祖。是由一伙年轻好学的手工工匠和商人办起来的。它的发起人富兰克林在当时还有很多其他的事要办。1732年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年份之一。
原文链接:http://www.hxory.net/4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