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第八号当铺+“靠主喜乐”+徒手画圆
想写点什么,因为心中有些不吐不快、不得不发。因为有太多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绪需要梳理。可是不知道从何写起。下笔,不知道写下个什么题目好。于是把第一行先空下吧。小时候语文考试写作文,也总是这样的。第一行先空下来。写完了,再补个题目。题目是根据文章的内容取的,这样,我总也不会“跑题”。
No.1 孙燕姿
坐班车去公司值班。因为是周日,所以班车上人很少。一个人占了俩座位。电脑可以撇在一边的座位上,不用像往常一样放在腿上。塞上耳机听歌。今天早上起来,孙燕姿的一首歌一直在脑海中浮现。只是在心中往下顺了好多句歌词,也没想起这歌叫什么名儿。应该是以前很熟悉的一首歌,现在就算是间歇性失忆了,一时就算是想不起来了。于是打开了孙燕姿的其它歌曲听一听。她清亮的声线,让人躺着都中枪的歌词,还是那么能打动我。
想当年单身的时候超级迷恋孙燕姿的歌。(惭愧掩面,本人恋爱还没到一年,就在那想当年……)最近听一个演讲,她说人生的阶段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单身的时候就相当于人生的春天。春天是绚烂的季节,是自由地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所以一直单身捉急找伴侣的童鞋,不用急,上帝让你的春天比别人长一点而已,但是谁会嫌春天长呢?当时已经走入恋爱期并且已经开始各种头疼的我(为怎么协调时间,怎么兼顾爱情友谊发愁,还有怎样应对让人无力的吵架……)觉得这个讲法好对啊,单身的人啊,真该好好珍惜啊,那时候多自由啊,想干嘛干嘛,那时候多充满希望啊,因为身边没人,所以随时能有可能遇到一个最好的人啊。……现在在听燕姿的歌,似乎是冷静的看到了我单身时候的那些心情。是一直那么“自由”,那么“充满希望”的么?好吧,恐怕不是……有“自由”和“充满希望”的时候,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治愈、害怕了再坚强,坚强了再害怕中度过。其实孙燕姿也有好多很欢快的歌啊,“第一天”、“绿光”、“神奇”……可是我MP3里面的全是“同类”、“当冬夜渐暖”、“风筝”、“天黑黑”云云。可见那个时候,我是依赖着孙燕姿的歌自我治愈的。
特别喜欢“天黑黑”里面表达的那种意境,大概就是先是希望(我爱上一个让我奋不顾身的人),然后受伤(然而横冲直闯被误解被骗),然后犹豫彷徨(难道成人的世界终有残缺?),然后自我疗伤(天黑黑,欲下雨,天黑黑,黑黑……),最后疗伤完毕,宣布“我还是会单纯勇敢的走下去”(下着雨也要勇敢前进)。这个几乎是内心循环真实写照(所以超级喜欢这首歌啊,就是所谓“共鸣”啊啊啊啊),就是那种所谓“跌跌撞撞”的自我成长。(不过话说回来,很多年下来,确实自我成长了不少啊。就好比打游戏,游戏技巧、游戏策略、游戏装备、游戏者的智商情商都放下来不提,尼玛只要熬够在线时长,一把一把攒经验值,照样能升级啊)
No.2 第八号当铺
除了自我治愈,单身的时候,还有一个主导情绪,就是任何脆弱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天遇到“Mr.R”就能解决。等遇到那谁以后就好了,遇到那谁以后就有人陪着你走过低谷,抱着你疗伤,拉着你前行。等遇到那个人之后就能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圆满、喜悦。所以现在单着一定要消停单着,因为要安心等那个人出现嘛。现在想想,那哪还是等爱人的心情啊,那简直就是在等救世主的心情嘛。记得当时看《第八号当铺》,有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书生赵某,进京赶考,爱上了一个烟花女子梁某,梁某为了激励赵某不要留恋烟花之地要去好好考试,故意装作贪财忘义,赶赵某走。赵某一腔热情碰上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剧受伤之下由爱生恨,跑到第八号当铺典当自己的灵魂以诅咒梁某“世世为娼,且活不过29”。之后梁某的每个转世都这么过着悲惨的生活。一直转世到现代社会,那一世的梁某叫做“Amy”(因为诅咒,她现在是个坐台小姐),她说,虽然自己一直过着很不如意的生活,但是心中总好像有一个影子,就好像是身体里面的另一个自己。那个影子时而很恨他,时而很爱她。但却永远不会离开她。无论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不如意,只要夜深人静、那个影子出现了,她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她多么希望那个影子能转过身来抱住她,她感到只要那个影子能为她转过身,她就能获得安宁喜悦和救赎。后来赵某的灵魂由于一次意外,逃出了第八号当铺,来到人间。又再次遇到了前世的爱人——现在的Amy。看到爱人由于自己的诅咒受尽折磨,赵某的心也受尽折磨。两个人似乎是命中注定、再次坠入爱河。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剧情发展,赵某知道当初是自己误解了爱人,而且Amy29岁生日就要到了(按照诅咒,Amy活不过29,到29岁生日就会死了),赵某赶在最后一刻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再次用自己的灵魂为代价,解除了Amy的诅咒。Amy后来知道真相,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所受的罪都是拜赵某所赐,也明白赵某对自己的全心全意的爱和牺牲。她也明白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那个“影子”是从何而来了。Amy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和赵某的灵魂长相厮守。最后,两个人在尘世无缘,两颗灵魂却在无穷的虚无里面相爱、相依、相守。再没有误解和怨恨,有的只是相互牺牲、相互成全,以及永恒的依恋。
《第八号当铺》由一个主线和无数个小故事组成。所有故事加一起,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故事。喜欢是因为共鸣,今天深度剖析下自己为什么会共鸣。感觉最深刻的共鸣还是产生关于Amy对于“影子”的描述:“无论我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心中总好像有一个影子,就好像是身体里面的另一个自己。那个影子时而很恨我,时而很爱我。无论现实如何,只要夜深人静、那个影子出现了,我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我多么希望那个影子能转过身来抱住我,我感到只要那个影子能为我转过身,我就得救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我漫长单身年月的心里写照啊有木有。并且,貌似身边单身的女性朋友,也大多数或多或少的有这种心态或是情结。单身的女孩子期待爱情,这种期待已经不是高中女孩子想要的棒棒糖式的甜蜜,而更多的是一种安宁、喜悦、保护、关爱,甚至救赎。
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女孩子在情感世界中会怀着这么一种不切实际的、近乎于变态的诉求。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女人本来就是不完整的生物啊。不是说什么上帝创造男人,然后拿男人的一根肋骨又造了女人么?所以女人从来就是没有大脑,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人生。单身的女人渴望爱情来救赎自己;恋爱时期的女人一遍一遍问“你爱不爱我”,好像那谁不爱自己自己就没法活了一样;到了四五十岁的女人,大多以丈夫和孩子如何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多少以及自身的价值的优劣。总之,女人寻找心中的“那个影子”,一旦找到了或者自以为自己找到了就慌不急的把自己的人生交到对方的手中,好像自己是没有大脑的一根肋骨,非要找到“归宿”,那才算完整。女人习惯在爱情中自我牺牲,看无数电视剧中的女二号,比圣母还圣母,这么想来也就不奇怪了,因为这种“影子”情结,一旦认定了,付出一切就太自然不过了。
很可惜,男人也是人,不是救世主。(虽然也许会很喜欢自诩为女人的救世主)。女人的期待往往总要落空。因为女人心里期待的那个“影子”,是一个在自己很糟的时候还能够爱你保护你度你走出黑暗的人。可是你“很糟”的时候,又有谁会爱你呢?女人很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每个人或许都不一样,但是估计少不了的是哭哭啼啼,情绪悲观,如果是在放松的人面前,也估计少不了撒娇外加无理取闹。本人BF说过 “男人最讨厌女人这样了”所以估计男人眼中最不可爱的女人大概就是这种样子。所以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开始时候男人疯狂的追求,把女人当做女神。后来呢,男人觉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此女神怎么开始变得这么烦呢,经常哭哭啼啼作一作闹一闹,当初的那个她上哪去呢?男人难以忍受,你怎么没有当初可爱了呢,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呢。女人呢,会觉得男人倦了累了喜新厌旧了,于是更作……最后如果两个人分开,男人觉得,下次一定找个“性格好的”。女人觉得下次一定要找个能包容我的……
我们从小就受教育说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现实生活中,身边总有男孩子说找对象吧,也不要多好看,就要“性格好”就好了;圣经里面说“喜乐”的女人就是美丽的;无数励志的微博让单身的女孩子不要着急,要趁单身好好充实自己,“在变得越来越好的路上,一等能遇到最对的那个人”……其实大概都是一个道理。别说男人,只要是个人,大概都喜欢“喜乐”的人,不喜欢哭哭啼啼的人。所以女人心中的那种“影子”情结基本属于自己挖坑没人埋的。现实中又有谁能在你“很糟”的时候还能一如既往的爱你呢?
No.3 “靠主喜乐”
然女人总期望在生命中遇到一个对的人,那个对的人就如同自己心中一直存在的那个“影子”一样,在每次你哭的时候转过身抱住你给你最安全最无私的爱,然后带领你走出内心的阴霾走向光明,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是注定就是痴心妄想呢?你希望男人指引“糟糕”的你,可惜男人只喜欢“喜乐”的女人。
那自己在低谷中要怎么样才能“喜乐”起来呢?基督教给个答案叫做“靠主喜乐”。大概就是说,只有那个“主”能给你最无私的爱,你每次受不了的时候,记得有个主一直在爱你哦。在你内心低谷的时候,绝望悲观的时候,记得信靠主哦。信靠主,你就能重新变得“喜乐”了哦。一喜乐,你就美丽了,可爱了。你就又重新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了。
我不得不说,这招真的高明。因为人显然是无法完全管理好自己的所有情绪和整个人生的,然后每个人还都希望有一份无私安全的爱能够让自己的灵魂有所停靠。那你只要相信“主”,这俩问题一起解决了啊就。“主”不仅全知全能,而且还无私爱你,不能你变得多么“糟”,他也不会放弃你。多好!关键这个“主”到底有没有呢,那看你信不信啊,信了就有了啊。所以只要一“信”,什么都好办了。
只可惜,我从小接受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教育。打心里觉得这个造物主,对人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别说无私的爱,就是别的什么感情也都不会有……其实最早比较近距离的了解基督教的思想是通过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出生牧师家庭,一出生就被洗礼了,但是自己长大之后,却长着长着成长成了一个异教徒。他在书里描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离开基督教,可能也说了基督教的千般万般的不好。但是基督教有一点好处他自己也无法否认,那就是:选择留在“主的爱里”,一切就有了信靠,而选择离开宗教,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尘世里最孤独的孩子”。
出生于牧师家庭的林玉堂最终选择了做一个“尘世里最孤独的孩子”。像我们这种“孤独的孩子”无法“靠主喜乐”。那么在黑暗中,要怎么样才能“喜乐”起来呢?不信仰宗教的人注定是彷徨的。在最“糟糕”的时候,要去怎么救赎自己呢?
No.4徒手画圆
人生在于自己的选择。不选择去“靠主喜乐”,那也只能靠自己了啊。然而自己是人,是软弱渺小不完整的人,那么无助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想想Amy在自己前29年被诅咒的悲惨人生里,一直靠着那个“影子”给着自己走下去的希望。这是不是阿Q精神?我能说狠点么,是不是就是“意淫”?
尘世里的人,没有救主。自己所有的努力也许都是可笑的。在悲伤绝望的时候,也许给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也许自己听着音乐在被窝里留一留眼泪,也许在日记本里写一写心里话。或者去读一本书,跨越时空去寻找另一种答案,或者想一想快乐的事情,想想身边的朋友、亲友、爱人……如果有空去做这些事情,那么还是闲的,要是忙了,根本没时间悲伤,直接就去忙去了。这就是人生吧……
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彷徨的,我们总只不过是生活在尘世中的凡人而已。我们庸庸碌碌,傍徨于街头巷尾。我们相信了,又失望了,努力了,又受伤了。时而也会觉得自己很无助,时而眼睛哭到红肿。去阅读去学习去思考,但还是无能为力的。那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考同济大学的工业设计硕士。我的这位同学是理工科出生,为了专业快题考试,一天中有大半天都是在练习画线条。线条里面最难的是徒手画圆。那时候她的稿纸上全部是大大小小的圆。有一天,我看到她稿纸上的圆,已经非常完美了。我吃惊的说你画的这么好了,她说也就是偶尔能画的这么好,大部分时候还是不咋地。说自己还要练习,要增加画出好看的圆的概率。后来她考完试,专业快题自以为考的不是很理想。我安慰说你画的已经很好了,不要多想了。她说,理科生考艺术确实很无助的。考试的时候,忽然发现,不论平时练习的如何,到考试的时候画出的还是自己最初的样子。就说这圆,明明已经很大几率都能画好了,但是一考试,就又都落到了另一半画的不好的概率上去了……
有些事情就像徒手画圆,不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然后画上足够多遍就能解决。眼睁地看着手里的笔画出一个个不完美的圆,其实自己能做的也只有“随他去了”。
写完了,木有总结出自己的中心思想,也无法取出一个题目来。就把每个小标题连在一起,放在最前面吧。
No.1 孙燕姿
坐班车去公司值班。因为是周日,所以班车上人很少。一个人占了俩座位。电脑可以撇在一边的座位上,不用像往常一样放在腿上。塞上耳机听歌。今天早上起来,孙燕姿的一首歌一直在脑海中浮现。只是在心中往下顺了好多句歌词,也没想起这歌叫什么名儿。应该是以前很熟悉的一首歌,现在就算是间歇性失忆了,一时就算是想不起来了。于是打开了孙燕姿的其它歌曲听一听。她清亮的声线,让人躺着都中枪的歌词,还是那么能打动我。
想当年单身的时候超级迷恋孙燕姿的歌。(惭愧掩面,本人恋爱还没到一年,就在那想当年……)最近听一个演讲,她说人生的阶段对应春夏秋冬四季。单身的时候就相当于人生的春天。春天是绚烂的季节,是自由地季节,是充满希望的季节。所以一直单身捉急找伴侣的童鞋,不用急,上帝让你的春天比别人长一点而已,但是谁会嫌春天长呢?当时已经走入恋爱期并且已经开始各种头疼的我(为怎么协调时间,怎么兼顾爱情友谊发愁,还有怎样应对让人无力的吵架……)觉得这个讲法好对啊,单身的人啊,真该好好珍惜啊,那时候多自由啊,想干嘛干嘛,那时候多充满希望啊,因为身边没人,所以随时能有可能遇到一个最好的人啊。……现在在听燕姿的歌,似乎是冷静的看到了我单身时候的那些心情。是一直那么“自由”,那么“充满希望”的么?好吧,恐怕不是……有“自由”和“充满希望”的时候,但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还是在自我安慰、自我治愈、害怕了再坚强,坚强了再害怕中度过。其实孙燕姿也有好多很欢快的歌啊,“第一天”、“绿光”、“神奇”……可是我MP3里面的全是“同类”、“当冬夜渐暖”、“风筝”、“天黑黑”云云。可见那个时候,我是依赖着孙燕姿的歌自我治愈的。
特别喜欢“天黑黑”里面表达的那种意境,大概就是先是希望(我爱上一个让我奋不顾身的人),然后受伤(然而横冲直闯被误解被骗),然后犹豫彷徨(难道成人的世界终有残缺?),然后自我疗伤(天黑黑,欲下雨,天黑黑,黑黑……),最后疗伤完毕,宣布“我还是会单纯勇敢的走下去”(下着雨也要勇敢前进)。这个几乎是内心循环真实写照(所以超级喜欢这首歌啊,就是所谓“共鸣”啊啊啊啊),就是那种所谓“跌跌撞撞”的自我成长。(不过话说回来,很多年下来,确实自我成长了不少啊。就好比打游戏,游戏技巧、游戏策略、游戏装备、游戏者的智商情商都放下来不提,尼玛只要熬够在线时长,一把一把攒经验值,照样能升级啊)
No.2 第八号当铺
除了自我治愈,单身的时候,还有一个主导情绪,就是任何脆弱的时候,就想着有一天遇到“Mr.R”就能解决。等遇到那谁以后就好了,遇到那谁以后就有人陪着你走过低谷,抱着你疗伤,拉着你前行。等遇到那个人之后就能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完整、圆满、喜悦。所以现在单着一定要消停单着,因为要安心等那个人出现嘛。现在想想,那哪还是等爱人的心情啊,那简直就是在等救世主的心情嘛。记得当时看《第八号当铺》,有个小故事,讲的是一个书生赵某,进京赶考,爱上了一个烟花女子梁某,梁某为了激励赵某不要留恋烟花之地要去好好考试,故意装作贪财忘义,赶赵某走。赵某一腔热情碰上婊子无情戏子无义,剧受伤之下由爱生恨,跑到第八号当铺典当自己的灵魂以诅咒梁某“世世为娼,且活不过29”。之后梁某的每个转世都这么过着悲惨的生活。一直转世到现代社会,那一世的梁某叫做“Amy”(因为诅咒,她现在是个坐台小姐),她说,虽然自己一直过着很不如意的生活,但是心中总好像有一个影子,就好像是身体里面的另一个自己。那个影子时而很恨他,时而很爱她。但却永远不会离开她。无论她在现实生活中如何不如意,只要夜深人静、那个影子出现了,她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她多么希望那个影子能转过身来抱住她,她感到只要那个影子能为她转过身,她就能获得安宁喜悦和救赎。后来赵某的灵魂由于一次意外,逃出了第八号当铺,来到人间。又再次遇到了前世的爱人——现在的Amy。看到爱人由于自己的诅咒受尽折磨,赵某的心也受尽折磨。两个人似乎是命中注定、再次坠入爱河。后来又经过一系列的剧情发展,赵某知道当初是自己误解了爱人,而且Amy29岁生日就要到了(按照诅咒,Amy活不过29,到29岁生日就会死了),赵某赶在最后一刻做出巨大的自我牺牲,再次用自己的灵魂为代价,解除了Amy的诅咒。Amy后来知道真相,明白自己一直以来所受的罪都是拜赵某所赐,也明白赵某对自己的全心全意的爱和牺牲。她也明白了,自己心中一直以来的那个“影子”是从何而来了。Amy愿意放弃自己的生命和赵某的灵魂长相厮守。最后,两个人在尘世无缘,两颗灵魂却在无穷的虚无里面相爱、相依、相守。再没有误解和怨恨,有的只是相互牺牲、相互成全,以及永恒的依恋。
《第八号当铺》由一个主线和无数个小故事组成。所有故事加一起,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故事。喜欢是因为共鸣,今天深度剖析下自己为什么会共鸣。感觉最深刻的共鸣还是产生关于Amy对于“影子”的描述:“无论我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心中总好像有一个影子,就好像是身体里面的另一个自己。那个影子时而很恨我,时而很爱我。无论现实如何,只要夜深人静、那个影子出现了,我就会感到前所未有的欣喜。我多么希望那个影子能转过身来抱住我,我感到只要那个影子能为我转过身,我就得救了。”我觉得这简直就是我漫长单身年月的心里写照啊有木有。并且,貌似身边单身的女性朋友,也大多数或多或少的有这种心态或是情结。单身的女孩子期待爱情,这种期待已经不是高中女孩子想要的棒棒糖式的甜蜜,而更多的是一种安宁、喜悦、保护、关爱,甚至救赎。
不知道为什么原因,女孩子在情感世界中会怀着这么一种不切实际的、近乎于变态的诉求。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因为女人本来就是不完整的生物啊。不是说什么上帝创造男人,然后拿男人的一根肋骨又造了女人么?所以女人从来就是没有大脑,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以及人生。单身的女人渴望爱情来救赎自己;恋爱时期的女人一遍一遍问“你爱不爱我”,好像那谁不爱自己自己就没法活了一样;到了四五十岁的女人,大多以丈夫和孩子如何如何来衡量自己的幸福感的多少以及自身的价值的优劣。总之,女人寻找心中的“那个影子”,一旦找到了或者自以为自己找到了就慌不急的把自己的人生交到对方的手中,好像自己是没有大脑的一根肋骨,非要找到“归宿”,那才算完整。女人习惯在爱情中自我牺牲,看无数电视剧中的女二号,比圣母还圣母,这么想来也就不奇怪了,因为这种“影子”情结,一旦认定了,付出一切就太自然不过了。
很可惜,男人也是人,不是救世主。(虽然也许会很喜欢自诩为女人的救世主)。女人的期待往往总要落空。因为女人心里期待的那个“影子”,是一个在自己很糟的时候还能够爱你保护你度你走出黑暗的人。可是你“很糟”的时候,又有谁会爱你呢?女人很糟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每个人或许都不一样,但是估计少不了的是哭哭啼啼,情绪悲观,如果是在放松的人面前,也估计少不了撒娇外加无理取闹。本人BF说过 “男人最讨厌女人这样了”所以估计男人眼中最不可爱的女人大概就是这种样子。所以见过太多这样的故事,开始时候男人疯狂的追求,把女人当做女神。后来呢,男人觉得从什么时候开始此女神怎么开始变得这么烦呢,经常哭哭啼啼作一作闹一闹,当初的那个她上哪去呢?男人难以忍受,你怎么没有当初可爱了呢,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呢。女人呢,会觉得男人倦了累了喜新厌旧了,于是更作……最后如果两个人分开,男人觉得,下次一定找个“性格好的”。女人觉得下次一定要找个能包容我的……
我们从小就受教育说美丽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现实生活中,身边总有男孩子说找对象吧,也不要多好看,就要“性格好”就好了;圣经里面说“喜乐”的女人就是美丽的;无数励志的微博让单身的女孩子不要着急,要趁单身好好充实自己,“在变得越来越好的路上,一等能遇到最对的那个人”……其实大概都是一个道理。别说男人,只要是个人,大概都喜欢“喜乐”的人,不喜欢哭哭啼啼的人。所以女人心中的那种“影子”情结基本属于自己挖坑没人埋的。现实中又有谁能在你“很糟”的时候还能一如既往的爱你呢?
No.3 “靠主喜乐”
然女人总期望在生命中遇到一个对的人,那个对的人就如同自己心中一直存在的那个“影子”一样,在每次你哭的时候转过身抱住你给你最安全最无私的爱,然后带领你走出内心的阴霾走向光明,但是这种想法是不是注定就是痴心妄想呢?你希望男人指引“糟糕”的你,可惜男人只喜欢“喜乐”的女人。
那自己在低谷中要怎么样才能“喜乐”起来呢?基督教给个答案叫做“靠主喜乐”。大概就是说,只有那个“主”能给你最无私的爱,你每次受不了的时候,记得有个主一直在爱你哦。在你内心低谷的时候,绝望悲观的时候,记得信靠主哦。信靠主,你就能重新变得“喜乐”了哦。一喜乐,你就美丽了,可爱了。你就又重新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了。
我不得不说,这招真的高明。因为人显然是无法完全管理好自己的所有情绪和整个人生的,然后每个人还都希望有一份无私安全的爱能够让自己的灵魂有所停靠。那你只要相信“主”,这俩问题一起解决了啊就。“主”不仅全知全能,而且还无私爱你,不能你变得多么“糟”,他也不会放弃你。多好!关键这个“主”到底有没有呢,那看你信不信啊,信了就有了啊。所以只要一“信”,什么都好办了。
只可惜,我从小接受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教育。打心里觉得这个造物主,对人是没有什么感情的。别说无私的爱,就是别的什么感情也都不会有……其实最早比较近距离的了解基督教的思想是通过林语堂的《生活的艺术》。林语堂出生牧师家庭,一出生就被洗礼了,但是自己长大之后,却长着长着成长成了一个异教徒。他在书里描述了自己为什么选择离开基督教,可能也说了基督教的千般万般的不好。但是基督教有一点好处他自己也无法否认,那就是:选择留在“主的爱里”,一切就有了信靠,而选择离开宗教,自己就变成了一个“尘世里最孤独的孩子”。
出生于牧师家庭的林玉堂最终选择了做一个“尘世里最孤独的孩子”。像我们这种“孤独的孩子”无法“靠主喜乐”。那么在黑暗中,要怎么样才能“喜乐”起来呢?不信仰宗教的人注定是彷徨的。在最“糟糕”的时候,要去怎么救赎自己呢?
No.4徒手画圆
人生在于自己的选择。不选择去“靠主喜乐”,那也只能靠自己了啊。然而自己是人,是软弱渺小不完整的人,那么无助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想想Amy在自己前29年被诅咒的悲惨人生里,一直靠着那个“影子”给着自己走下去的希望。这是不是阿Q精神?我能说狠点么,是不是就是“意淫”?
尘世里的人,没有救主。自己所有的努力也许都是可笑的。在悲伤绝望的时候,也许给很久没联系的朋友打个电话,也许自己听着音乐在被窝里留一留眼泪,也许在日记本里写一写心里话。或者去读一本书,跨越时空去寻找另一种答案,或者想一想快乐的事情,想想身边的朋友、亲友、爱人……如果有空去做这些事情,那么还是闲的,要是忙了,根本没时间悲伤,直接就去忙去了。这就是人生吧……
大部分的人生都是彷徨的,我们总只不过是生活在尘世中的凡人而已。我们庸庸碌碌,傍徨于街头巷尾。我们相信了,又失望了,努力了,又受伤了。时而也会觉得自己很无助,时而眼睛哭到红肿。去阅读去学习去思考,但还是无能为力的。那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考同济大学的工业设计硕士。我的这位同学是理工科出生,为了专业快题考试,一天中有大半天都是在练习画线条。线条里面最难的是徒手画圆。那时候她的稿纸上全部是大大小小的圆。有一天,我看到她稿纸上的圆,已经非常完美了。我吃惊的说你画的这么好了,她说也就是偶尔能画的这么好,大部分时候还是不咋地。说自己还要练习,要增加画出好看的圆的概率。后来她考完试,专业快题自以为考的不是很理想。我安慰说你画的已经很好了,不要多想了。她说,理科生考艺术确实很无助的。考试的时候,忽然发现,不论平时练习的如何,到考试的时候画出的还是自己最初的样子。就说这圆,明明已经很大几率都能画好了,但是一考试,就又都落到了另一半画的不好的概率上去了……
有些事情就像徒手画圆,不是你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然后画上足够多遍就能解决。眼睁地看着手里的笔画出一个个不完美的圆,其实自己能做的也只有“随他去了”。
写完了,木有总结出自己的中心思想,也无法取出一个题目来。就把每个小标题连在一起,放在最前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