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远 那么近
如今这个时代,我们从早到晚不停的接收各式各样的信息,但是却无暇停下来思考和感慨,我们越来越依赖于别人的感觉来感知这个世界,当你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听一首歌,或是看一篇微博,你有没有想过你当下的感受,或悲或喜,是你自己的感觉还是你所接受到的那位作者,导演,歌者传递给你的感受。哪怕你只是和朋友偶然聊天,你陪着他落泪,愤慨或是开怀一笑,那是否是你自己的感受,还是他的叙述令你心中充塞着什么情感。
譬如一段旅程并非始于出发的一刻,没去之前总是听了太多别人的游历,身边也总是有人传来异国的相片,你的感官如同河流,顺着早已筑就的堤坝前行,毕竟现在想去一个地方实在太容易了,以至于有时明明已经身处其中,心却好像还离得很远,最后不过浮光掠影的感受过沿岸的风光。不如在旅行的时候让感官的河流肆意的泛滥,让自己的感受淹没一切,不必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是沿着现实慢慢接近,感受那些未曾发生的美好。去年冬天,我们终于去了新奥尔良。这座城市是如此熟悉又陌生,那个游客口中新奥尔良,夜色中弥漫着朦胧暧昧的气氛,房门外徘徊着最放肆与癫狂的故事。这是一个不需任何语言就可以让你慢慢沦陷其中的地方。那些在街头跌跌撞撞前行着的影子让你分不清他是醉汉还是借着巫术还魂的尸。夜色中的新奥尔良固然吸引,但是在明媚阳光下的新奥尔良更加生动多彩,街头巷尾都遗留着大时代的烈,站在街边就可以天荒地老,而这些关于早期殖民者的传奇没有在史书中被蒙尘和遗忘,如今依然在本地导游,马车夫口中鲜活的进行着,一样的轰轰烈烈。
新奥尔良是个适合旅游的城市,尤其是喜欢步行的旅行者,新旧街区划分清晰,永远不会迷失。每个区都各具特色,很好的展示了此地不同文化的碰撞,在法国区的杰克逊广场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一边创作,一边向游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你的眼睛和耳朵如同在经历一次华丽的冒险。这是一个充满生气和想象力的地方,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其中有位在木头上做画的女士,我觉得她真的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她在河滩上拾得形状各异的浮木,回家经过特殊的干燥处理,再根据木头的形状和色泽绘上植物或风景。那些我们眼中的朽木经过潮汐的反复冲刷和日光的暴晒,本应该进入下一个轮回,然而经过她的精心处理美化之后,又得以以另一种姿态巡游世间,一幅幅作品中凝固的时空感让我们流连忘返,精心挑选了几幅作为纪念,仿佛带回的是旅途的中的一帧帧风景。
街对面世界咖啡馆前坐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也兴致勃勃的买了著名的甜甜圈和牛奶咖啡,结果味道完全辜负了我们的期待。同样,Preservation Hall 的爵士乐演出虽然是这趟旅程的首选,但看完后却有些失落,虽然古旧的演奏厅还依稀有着往日爵士时代的光景,但同样的旋律俨然已被热闹嘈杂的旅游氛围所掩盖,如同白日里的烟花,虽然绚烂却无法欣赏。到是街头艺人随意与不羁的旋律更能引起心中的共鸣。我们在老铜壶餐厅吃过午餐,享用了海鲜汤等克里奥风味美食,12月的阳光肆意的洒满大街小巷,在穿过菲利普街的时候被一位华裔音乐家所吸引,她是此次新奥尔良之旅最震撼心灵的遇见。
花园区完好的保存了美国南方19世纪的建筑特色,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富足。与法国区相比,这里的建筑风格迥异,街道两旁种满了橡树,棕榈,绿意盎然,复古的希腊式建筑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宁静安详。开着的百叶窗中浮动着白色的纱缦。著名的拉法耶墓园就在花园区,在这里,生与死不过一步之遥,却互不惊扰,只是围墙铁栅之内的梦很长。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著名的橡树庄园,一路上乌云密布,大片的甘蔗园和阴郁的沼泽地交错飞过窗外,庄园宅邸前面的大道两旁,整齐的排列着28颗树龄超过300年的橡树,微风拂过只感到阵阵往事随风而逝。之后我们又去了罗拉庄园,一座典型的克里奥庄园,与橡树庄园的希腊式建筑风格不同,颜色缤纷,屋顶宽大。这座庄园一直由家族的女性经营,延续了四代。 从新奥尔良到西北方的巴吞鲁日,沿着密西西比河两岸散布着许多这样的庄园。如今河流依然,老南方的往事已然逝去。
去年冬天的新奥尔良之行仿佛互望开始分手作结的恋爱短片,离开时心中怅然。法国区的酒吧依然夜夜狂欢,在热闹过后的微寒清晨,你看到的是遍地的庆典还是悼念着散落四周的碎片。
譬如一段旅程并非始于出发的一刻,没去之前总是听了太多别人的游历,身边也总是有人传来异国的相片,你的感官如同河流,顺着早已筑就的堤坝前行,毕竟现在想去一个地方实在太容易了,以至于有时明明已经身处其中,心却好像还离得很远,最后不过浮光掠影的感受过沿岸的风光。不如在旅行的时候让感官的河流肆意的泛滥,让自己的感受淹没一切,不必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而是沿着现实慢慢接近,感受那些未曾发生的美好。去年冬天,我们终于去了新奥尔良。这座城市是如此熟悉又陌生,那个游客口中新奥尔良,夜色中弥漫着朦胧暧昧的气氛,房门外徘徊着最放肆与癫狂的故事。这是一个不需任何语言就可以让你慢慢沦陷其中的地方。那些在街头跌跌撞撞前行着的影子让你分不清他是醉汉还是借着巫术还魂的尸。夜色中的新奥尔良固然吸引,但是在明媚阳光下的新奥尔良更加生动多彩,街头巷尾都遗留着大时代的烈,站在街边就可以天荒地老,而这些关于早期殖民者的传奇没有在史书中被蒙尘和遗忘,如今依然在本地导游,马车夫口中鲜活的进行着,一样的轰轰烈烈。
新奥尔良是个适合旅游的城市,尤其是喜欢步行的旅行者,新旧街区划分清晰,永远不会迷失。每个区都各具特色,很好的展示了此地不同文化的碰撞,在法国区的杰克逊广场上,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他们一边创作,一边向游人展示自己的作品,你的眼睛和耳朵如同在经历一次华丽的冒险。这是一个充满生气和想象力的地方,人人都可以为自己找到最恰当的表达方式,其中有位在木头上做画的女士,我觉得她真的是能化腐朽为神奇的人。她在河滩上拾得形状各异的浮木,回家经过特殊的干燥处理,再根据木头的形状和色泽绘上植物或风景。那些我们眼中的朽木经过潮汐的反复冲刷和日光的暴晒,本应该进入下一个轮回,然而经过她的精心处理美化之后,又得以以另一种姿态巡游世间,一幅幅作品中凝固的时空感让我们流连忘返,精心挑选了几幅作为纪念,仿佛带回的是旅途的中的一帧帧风景。
街对面世界咖啡馆前坐满了慕名而来的游客,我们也兴致勃勃的买了著名的甜甜圈和牛奶咖啡,结果味道完全辜负了我们的期待。同样,Preservation Hall 的爵士乐演出虽然是这趟旅程的首选,但看完后却有些失落,虽然古旧的演奏厅还依稀有着往日爵士时代的光景,但同样的旋律俨然已被热闹嘈杂的旅游氛围所掩盖,如同白日里的烟花,虽然绚烂却无法欣赏。到是街头艺人随意与不羁的旋律更能引起心中的共鸣。我们在老铜壶餐厅吃过午餐,享用了海鲜汤等克里奥风味美食,12月的阳光肆意的洒满大街小巷,在穿过菲利普街的时候被一位华裔音乐家所吸引,她是此次新奥尔良之旅最震撼心灵的遇见。
花园区完好的保存了美国南方19世纪的建筑特色,见证了那个时代的繁荣富足。与法国区相比,这里的建筑风格迥异,街道两旁种满了橡树,棕榈,绿意盎然,复古的希腊式建筑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建筑掩映在绿树浓荫之中,宁静安详。开着的百叶窗中浮动着白色的纱缦。著名的拉法耶墓园就在花园区,在这里,生与死不过一步之遥,却互不惊扰,只是围墙铁栅之内的梦很长。
最后一天我们去了著名的橡树庄园,一路上乌云密布,大片的甘蔗园和阴郁的沼泽地交错飞过窗外,庄园宅邸前面的大道两旁,整齐的排列着28颗树龄超过300年的橡树,微风拂过只感到阵阵往事随风而逝。之后我们又去了罗拉庄园,一座典型的克里奥庄园,与橡树庄园的希腊式建筑风格不同,颜色缤纷,屋顶宽大。这座庄园一直由家族的女性经营,延续了四代。 从新奥尔良到西北方的巴吞鲁日,沿着密西西比河两岸散布着许多这样的庄园。如今河流依然,老南方的往事已然逝去。
去年冬天的新奥尔良之行仿佛互望开始分手作结的恋爱短片,离开时心中怅然。法国区的酒吧依然夜夜狂欢,在热闹过后的微寒清晨,你看到的是遍地的庆典还是悼念着散落四周的碎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