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姑娘都曾有个精神食粮
最近在乱七八糟的项目上花钱花的太多了,有点儿不安,所以今儿特地上亚马逊看了看,想买几本书平衡一下。 新的书单没什么新意,陈丹青的《退步集》和《退步集续编》、一个王教授写的《于谦传》、小昭的新书《既然爱情留不住》、N久前追过的《等风来》、丰子恺写的《梵高》、忘了到底看没看过的《一九八四》。 我买书从来都不是盲买,一般只有看过两遍以上仍然觉得很震撼的书我才会带回来珍藏并且反复阅读,这也是属于月亮处女的AB型血妹子特有的某种吹毛求疵吧。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我曾经的灵魂导师,亦舒。 关于师太呢,可说的真的太多了,我从15岁开始看她的书,可以说只要是市面上能找到的我都读过。去年的时候在豆瓣读书里大概列了一下,有小两百部之多。 也曾经因为泡在图书馆里忘了回班里上课,曾经在周记里写过很多书评,曾经写了满满一本的读书笔记,曾经把觉得好的句子全都摘抄了下来,曾经做过一个书单,曾经立志于集齐她所有的书并且一直这样努力过。 亦舒就是这样一个,对我有着极大影响力的人。 很多年前看过这样一个讨论,很多姑娘聚在一起争论到底应该多看亦舒还是多看琼瑶。事实上,当年她们的圈子里有这么一句话,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可见这两个人在一般小姑娘的心中的地位是基本持平的。 其实我很不认同这个比较,因为对我而言,琼瑶大妈只是一个纯美的梦幻的白日梦患者,而亦舒是很多人的指路明灯。她从来不写期期艾艾的言情故事,她只教女人应该如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她笔下的姑娘从不会倚窗坐盼,而是撸起袖子像个男人一样奋斗。她心中最美的女子绝不是那种柔柔弱弱,各种需要人保护的小白兔,而是剑眉星目英姿飒爽的事业女性。 不得不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受师太的影响太多太多了,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自己塑造成那种有担当的女人,哪怕一个人哭到昏天暗地,也一定要有一个美丽的姿态。 小的时候我引以为豪,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坚定、沉稳、有思想、勇敢,就像师太笔下那些人一样。但是长大以后,我其实并不喜欢这个外冷内热的自己。 回到刚刚的那个拿琼瑶大妈和师太作比较的事情上来。 当时我只觉得无聊,毕竟这种东西没什么可比性,她们所追求的东西显然不同,三观完全背离的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放在一起比较呢。但是后来,当我不再是个小女孩的时候,我忽然有了一个新的看法。 虽然,我还是会说师太是我的精神食粮,会说因为有了师太所以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人,但是,在十几年之后,我绝对不会在我的女儿还未建立明确的三观之时,推荐她读亦舒的东西。 不是因为不认可,只是害怕和担忧。 我宁愿她喜欢不切实际的琼瑶,那样起码她会觉得世界是美好的,姑娘生下来就貌美如花温婉可人家境良好,长到十八岁的时候一定会出现个英俊潇洒温柔多金的白马王子带着她开辟新的世界,两个人虽然历经磨难但是爱的昏天暗地轰轰烈烈,这样的故事绝对让人觉得自己不枉当一回女人。即使将来她发现,现实生活根本不是这样的时候,她也只会觉得自己运气不好,或者遇到的人都不够值得。 如果读了亦舒,她就会知道这世界根本不是五彩的,她会知道黑和白之间还有着千千万万种灰色,她会知道没有人天生下来就应该对另一个人好,她会知道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收获是从天而降而不用自己头破血流去争取的,她会知道婚姻爱情有多么不牢固,她会知道现在很多男人根本不配叫做男人因为他们没担当,她会知道没有运气不好这么一回事只有自己还不够努力,她会知道人生实在太苦短能乐就乐就已经很幸福了,她会知道她得不到全世界。 这样的人生观对于一个小小的女孩子来说,实在太沉重了。我不希望我的女儿过的这么辛苦,更不希望她成为一个过于强硬的女子因为那样很难得到真的幸福。 作为不规则的言情本子,亦舒书中的确有各种高富帅存在。他们优雅、成熟、聪慧、温情,他们足够成为千万女性的梦中情人,因为只有这样自身条件又好,又愿意为了女主角回归红尘的精品男士才能配得上她笔下那些女子。 但是,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虽然这样的男人是存在的,但他们绝对不会爱上亦舒笔下的姑娘,因为太难伺候。她们要求感情的支撑,要求独立,要求平等,要求信任,要求尊重,要求给予,要求互助,要求自我实现。如果我是男人我也会觉得头疼。 远不如找个琼瑶妹子,只要花大价钱整个焰火表演,没钱的话来个泛舟湖上就足够得到妹子的欢心了。 亦舒笔下的姑娘,不是太聪明,也不是太高端,只是太过清醒了。 人活的太清醒,累。 貌似写的有点儿跑偏了。 其实这次找书的时候,我也去看了师太的分类里还有哪些书是我还没收藏的,想着幸运的话可以拣个漏,她早期实在太过多产,国内现在实在难以找全。 但是看到好多新名字之后,我觉得有点儿郁闷和头疼。这老太太老了老了反倒有点儿不懂什么叫得意时需止了。 灵气这东西,是有数的,明明没了还硬逼着自己充大个,这姿态就不美丽了。 所以她后来的新作,我真的很少看。只是希望能留个最好的印象在心里。 师太鼎盛时期的样子,写圆舞喜宝连环朝花夕拾心扉的信叹息桥异乡人红尘心之全蚀人淡如菊她比烟花寂寞小玩意流金岁月阿修罗不羁的风如果墙会说话时的样子。2000年是她的转折点。之后的作品,只是形似,但精魂全无。 就好像看着一位年轻时绝代风华的女人老了之后放弃了优雅似的,心中觉得有点儿酸涩和气愤,气的是总觉得她本该一直那么优雅下去直至死亡的。 我们这帮俗人就是这么固执完美主义又追求至高无上的纯粹,讨厌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