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过境迁的阅读感受 ——从伤感悲戚到映照现实
多年前,对《所以》里那个缺少家庭呵护和关注的“叶紫”充满同情和心痛,对《半生缘》里曼桢和世钧的半世情缘和一生错过唏嘘长叹,浓浓的伤感悲戚之情在字里行间流淌,内心澎湃着关于爱与被爱的幻想和渴望。多年后,经历了去爱与被爱的幸福和忧伤,偶遇曾经那些触动灵魂的文字,故事依旧,内心激荡的情感却百转千回,透过故事里的人和事,更映照出现实中的事与情。
因为—所以:
一个人一生的所以,有着太多的因为
对叶紫来说,一切所以,皆有因为。因为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和温暖,所以她在学校寻求庇护努力学习;因为家里的鸡腿从来轮不到她吃,所以关淳家的一个鸡腿就促使她轻率地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婚姻;因为经历过欺骗和伤害,处境艰难的她违心答应婚事利用了禹宏宽;因为自己倔强和执着的个性,她宁愿违逆所以人、名声扫地也要维护心中的爱情;因为对所谓爱情的执着,所以她终于为之付出了代价,当初为之奋不顾身的爱情留给她的,是蚀骨之痛。
初读《所以》,是刚上大学那年,对小说女主人公“叶紫”的偏爱,缘于她无人疼爱的家庭处境。每当我想起小时候,想起童年时期委屈流泪的自己,也曾在学校的庇护里暂时逃离冷漠的家人,也曾幻想有一个呵护自己的爱人和家庭。所以,父母对叶紫的冷漠和不公,为她的性格、她的执着和叛逆、她日后轻率地处理自己的婚姻种下了因为,我对叶紫的心疼,就像心疼自己。
然而,多年以后重读《所以》,却对书里的“叶紫”多出些许无奈和埋怨。一个人个性使然的偏执没有多大错,在社会洪流中磨掉棱角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但在叶紫的人生中,我读出了报复的味道,那不仅仅是反叛。
因为怨恨父母对自己不公,所以她和关淳的结婚无人知晓,被骗后也就无人为她讨回公道;因为怨恨文化馆馆长抢走自己的升迁机会,她利用禹宏宽并最终伤害了他,她也没有为此表示愧疚;因为怨恨所有人用世俗的眼光声讨,她偏执地保护华林、捍卫爱情。叶紫是在变的,她没有原谅过别人的过错,也没有承认过自己的犯错,面对父母,她始终缺位、始终冷漠,面对禹宏宽,她不再善良、不再单纯,面对哥嫂,她不懂感恩、不懂理解。她只对华林付出无数,但得到的结果并不令人欣慰。
透过叶紫40年的人生,我看到一个时代在一个人身上的烙印,多子女家庭中不上不下的孩子的处境。然而,哪个时代有绝对的公平呢?命运的不公可以是故事的一个因为,但它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所以。一生的所以,有着太多的因为,也许仅仅是保留着最初的善和真,结局就会是另一番模样。
半生缘—一世情:
即使存有缺憾,那爱情也足够震撼
每次提起《半生缘》,脑海里便萦绕着林心如饰演的曼桢悲戚的声音:“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当初爱入骨髓却被残忍拆分的一对恋人,多年以后恍如隔世地故地重逢,可惜都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他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年龄,再也无法找回那丢失的爱人。
最早知道《半生缘》,是林心如版的电视剧,单纯的曼桢、温厚的世钧,感动于一瞬即永恒的爱情,为故事中遭遇了悲惨与不公的女性形象扼腕,为相爱却最终错过的爱情遗憾。那时候,我眼中的世钧是懦弱的、无能的、令人愤恨的,他像被人捆住了手脚,想为爱情做很多事,却总有些力不从心,他善良,却守护不了心爱的女人;我眼中的曼桢是纤弱的、单纯的、也令人着急的,她也因为家人的牵绊而无法冲破命运的樊笼,委屈却也没能求全,在犹豫和思量中葬送了一生幸福。多年以后重逢,她是单亲母亲,他已儿女双全,身上都多出一种东西,那是责任,因为他们是同样善良的,他们都抛不下那份责任,不忍心伤害无辜的人,所以才有了最后那一幕,世钧抱着曼桢,曼桢在他的怀里哭着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最近,重读《半生缘》,没有了当初对世钧和曼桢的着急和埋怨,却多出更多的理解和歆慕。曼桢般善良和美好的女子,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公和悲惨之后,还能够笑对人生、始终保持着那一份善和美,也许带有缺憾的美,也足够震撼;世钧般温厚和负责的男人,虽然懦弱过,,但他也竭尽全力努力过,他的心中始终坚守着对家庭和亲人的责任,始终温厚如初地对待别人,始终把那份三两年便是一辈子的爱情留存心间,也许有瑕疵的爱,也足够钦佩。
曾经以为,读一本书,一次体验,一份对灵魂的触动和激发,足矣。多年以后,有幸重读那些流淌至心间的故事和情愫,才懂得,时过境迁,对人、对事、对书、对故事、对感情,都有了新的认识,年少时也许只觉读懂了伤感,成熟后却悟出了人生。
因为—所以:
一个人一生的所以,有着太多的因为
对叶紫来说,一切所以,皆有因为。因为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和温暖,所以她在学校寻求庇护努力学习;因为家里的鸡腿从来轮不到她吃,所以关淳家的一个鸡腿就促使她轻率地陷入了人生的第一次婚姻;因为经历过欺骗和伤害,处境艰难的她违心答应婚事利用了禹宏宽;因为自己倔强和执着的个性,她宁愿违逆所以人、名声扫地也要维护心中的爱情;因为对所谓爱情的执着,所以她终于为之付出了代价,当初为之奋不顾身的爱情留给她的,是蚀骨之痛。
初读《所以》,是刚上大学那年,对小说女主人公“叶紫”的偏爱,缘于她无人疼爱的家庭处境。每当我想起小时候,想起童年时期委屈流泪的自己,也曾在学校的庇护里暂时逃离冷漠的家人,也曾幻想有一个呵护自己的爱人和家庭。所以,父母对叶紫的冷漠和不公,为她的性格、她的执着和叛逆、她日后轻率地处理自己的婚姻种下了因为,我对叶紫的心疼,就像心疼自己。
然而,多年以后重读《所以》,却对书里的“叶紫”多出些许无奈和埋怨。一个人个性使然的偏执没有多大错,在社会洪流中磨掉棱角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再正常不过,但在叶紫的人生中,我读出了报复的味道,那不仅仅是反叛。
因为怨恨父母对自己不公,所以她和关淳的结婚无人知晓,被骗后也就无人为她讨回公道;因为怨恨文化馆馆长抢走自己的升迁机会,她利用禹宏宽并最终伤害了他,她也没有为此表示愧疚;因为怨恨所有人用世俗的眼光声讨,她偏执地保护华林、捍卫爱情。叶紫是在变的,她没有原谅过别人的过错,也没有承认过自己的犯错,面对父母,她始终缺位、始终冷漠,面对禹宏宽,她不再善良、不再单纯,面对哥嫂,她不懂感恩、不懂理解。她只对华林付出无数,但得到的结果并不令人欣慰。
透过叶紫40年的人生,我看到一个时代在一个人身上的烙印,多子女家庭中不上不下的孩子的处境。然而,哪个时代有绝对的公平呢?命运的不公可以是故事的一个因为,但它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所以。一生的所以,有着太多的因为,也许仅仅是保留着最初的善和真,结局就会是另一番模样。
半生缘—一世情:
即使存有缺憾,那爱情也足够震撼
每次提起《半生缘》,脑海里便萦绕着林心如饰演的曼桢悲戚的声音:“世钧,我们回不去了。”当初爱入骨髓却被残忍拆分的一对恋人,多年以后恍如隔世地故地重逢,可惜都不再是当年的自己,他们再也回不去那个年龄,再也无法找回那丢失的爱人。
最早知道《半生缘》,是林心如版的电视剧,单纯的曼桢、温厚的世钧,感动于一瞬即永恒的爱情,为故事中遭遇了悲惨与不公的女性形象扼腕,为相爱却最终错过的爱情遗憾。那时候,我眼中的世钧是懦弱的、无能的、令人愤恨的,他像被人捆住了手脚,想为爱情做很多事,却总有些力不从心,他善良,却守护不了心爱的女人;我眼中的曼桢是纤弱的、单纯的、也令人着急的,她也因为家人的牵绊而无法冲破命运的樊笼,委屈却也没能求全,在犹豫和思量中葬送了一生幸福。多年以后重逢,她是单亲母亲,他已儿女双全,身上都多出一种东西,那是责任,因为他们是同样善良的,他们都抛不下那份责任,不忍心伤害无辜的人,所以才有了最后那一幕,世钧抱着曼桢,曼桢在他的怀里哭着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最近,重读《半生缘》,没有了当初对世钧和曼桢的着急和埋怨,却多出更多的理解和歆慕。曼桢般善良和美好的女子,在经历了那么多的不公和悲惨之后,还能够笑对人生、始终保持着那一份善和美,也许带有缺憾的美,也足够震撼;世钧般温厚和负责的男人,虽然懦弱过,,但他也竭尽全力努力过,他的心中始终坚守着对家庭和亲人的责任,始终温厚如初地对待别人,始终把那份三两年便是一辈子的爱情留存心间,也许有瑕疵的爱,也足够钦佩。
曾经以为,读一本书,一次体验,一份对灵魂的触动和激发,足矣。多年以后,有幸重读那些流淌至心间的故事和情愫,才懂得,时过境迁,对人、对事、对书、对故事、对感情,都有了新的认识,年少时也许只觉读懂了伤感,成熟后却悟出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