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三次转身
日本对中国的汉唐文化顶礼膜拜,鉴真和尚东渡扶桑,传播大唐文化,对于盛唐时期的中国,日本是从心底里服气。对于宋代的中国,日本也是崇拜有加。甚至在南宋灭亡的时候,日本为“华夏陆沉”举国致哀,全体国民身着丧服,西跪三日。
宋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被蒙古族征服(1271年),忽必烈的远征军驱战船直取日本,然而由于台风的影响,被日本横扫,这大大增强了日本战胜草原帝国和亚洲军队的信心——既然蒙古人能够灭中国,日本人能够打败蒙古人,那么日本人也应该能够统治中国。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第一次的转变。
百年之后(1368年),朱元璋率领汉人复国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在日本人眼里,却失去了华夏文明的“正溯地位”,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纯正的华夏文明,甚至认为日本可以取代大明,称为中华正溯。日本浪人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日本政府听之任之。1592年,为了实现取代中国统治东方的野心,统一日本的丰臣吉秀采用德川家康方略,挥军大肆入侵朝鲜,明政府派兵抗日元朝,取得朝鲜卫国战争的胜利。但是日本挑战中国的野心却得到开宗明义的张扬。这是日本对中国态度的第二次转变。
日本从十九世纪明治维新开始,逐渐超越了中国。此时时局,日本征服中国的野心张然若揭。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中国一败涂地,日本毕其功于一役,取代英国,成为清朝的“准宗主国”。这是日本对中国关系的第三次转身。
这一次转身,对中国产生了“摧枯拉朽”的影响。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真正进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也是甲午战争撬动的。正因为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国朝野上下才正式直面富国强民的根本——政治体制。可以说,没有甲午战争,就没有戊戌变法,也谈不上后来中国青年的“留日潮”,以及以留日生为主力,以东京为大本营,推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这一次,中国痛定思痛,知耻后勇。
对于中国未来的道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革命者有不同的看法,推翻帝制之后中国的政治陷入一种混乱的朝夕更替,总理如走马观花般频繁更换,派系纷争军阀混战。好不容易,蒋介石统一了中国,表面安生了下来,底下却是暗流涌动,但终究是走上了来之不易的黄金发展时期。好景不长,在前三次转身长达几百年的酝酿之后,日本终于将占领中国的野心化为实际的行动,日本全面侵华。日本野心太大,触动了美国人的利益,最终让美国人收拾的心服口服。日本又一次成为了谦虚的小学生,这一次的老师不是泱泱中国,而是拥有原子弹的美利坚。
《菊与刀》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入剖析,结论是日本民族一旦真正服气,就会老老实实,表现出柔美的一面。若不服气,那就会养精蓄锐,一旦有时机,就拔刀相向。日本真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性格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而善良、本分、宽容、中庸的中国作为日本的老邻居和老对手,无可避免的要承受日本的这种性格。我们会担心再次吃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我们在文化政治上强大起来,重现大唐之风,那样就胜之不武。
宋朝灭亡之后,中华大地被蒙古族征服(1271年),忽必烈的远征军驱战船直取日本,然而由于台风的影响,被日本横扫,这大大增强了日本战胜草原帝国和亚洲军队的信心——既然蒙古人能够灭中国,日本人能够打败蒙古人,那么日本人也应该能够统治中国。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发生了第一次的转变。
百年之后(1368年),朱元璋率领汉人复国成功,建立了大明王朝,但是在日本人眼里,却失去了华夏文明的“正溯地位”,他们认为自己才是纯正的华夏文明,甚至认为日本可以取代大明,称为中华正溯。日本浪人在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日本政府听之任之。1592年,为了实现取代中国统治东方的野心,统一日本的丰臣吉秀采用德川家康方略,挥军大肆入侵朝鲜,明政府派兵抗日元朝,取得朝鲜卫国战争的胜利。但是日本挑战中国的野心却得到开宗明义的张扬。这是日本对中国态度的第二次转变。
日本从十九世纪明治维新开始,逐渐超越了中国。此时时局,日本征服中国的野心张然若揭。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中国一败涂地,日本毕其功于一役,取代英国,成为清朝的“准宗主国”。这是日本对中国关系的第三次转身。
这一次转身,对中国产生了“摧枯拉朽”的影响。甲午战争之后,中国真正进入了“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也是甲午战争撬动的。正因为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国朝野上下才正式直面富国强民的根本——政治体制。可以说,没有甲午战争,就没有戊戌变法,也谈不上后来中国青年的“留日潮”,以及以留日生为主力,以东京为大本营,推翻中国两千年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这一次,中国痛定思痛,知耻后勇。
对于中国未来的道路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不同的革命者有不同的看法,推翻帝制之后中国的政治陷入一种混乱的朝夕更替,总理如走马观花般频繁更换,派系纷争军阀混战。好不容易,蒋介石统一了中国,表面安生了下来,底下却是暗流涌动,但终究是走上了来之不易的黄金发展时期。好景不长,在前三次转身长达几百年的酝酿之后,日本终于将占领中国的野心化为实际的行动,日本全面侵华。日本野心太大,触动了美国人的利益,最终让美国人收拾的心服口服。日本又一次成为了谦虚的小学生,这一次的老师不是泱泱中国,而是拥有原子弹的美利坚。
《菊与刀》对日本人的民族性格进行了深入剖析,结论是日本民族一旦真正服气,就会老老实实,表现出柔美的一面。若不服气,那就会养精蓄锐,一旦有时机,就拔刀相向。日本真是一个可怕的民族,性格游走在两个极端之间。而善良、本分、宽容、中庸的中国作为日本的老邻居和老对手,无可避免的要承受日本的这种性格。我们会担心再次吃亏,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只要我们在文化政治上强大起来,重现大唐之风,那样就胜之不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