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愤怒的孤独
明天就是伟大的邪恶教师马基雅维利诞辰540周年,我刚看完一本最近流行的传记。跟我的标题不同,传记作者强调“尼科洛的微笑”,以及微笑背后的深意。
我本想选取几段马基雅维里的原话评述一番。毕竟,在大学期间他理应成为我最熟悉的一位思想家——我整整读了一年刘先生讲授的“马基雅维利的诗学”……犹豫再三,我还是放弃如此轻率之举。我的能力仅限于说明一点:当传记作者以煽情的文笔抒发历史情怀,对马基雅维利心存怜悯的时候,马基雅维里会不会在后面偷笑呢?
我并不想介入学术的党派之争。当传记作者影射强调马基雅维利是邪恶教师的施特劳斯是个迂腐的评论家时,他真的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施特劳斯比绝大多数人理解马基雅维利。当然,我这么说不代表我完全接受施特劳斯的解释。现代人在马基雅维利是否教授邪恶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在我看来是个荒谬的局面。理由很简单:马基雅维里一点都不介意这顶帽子。如同传记作者描述的,马基雅维里毫不掩饰自己的好色、低俗、不道德,为什么他就不乐意接受“邪恶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呢?马基雅维里的复杂在于他的生活本身也是著作的一部分。不像很多过着学院或修道院生活的哲学家,著作归著作,生活归生活。难以评判马基雅维里,就像我们难以评判苏格拉底。当施特劳斯以道德法官的姿态令人嫌恶地审判马基雅维里,我们应该想到,他同时也在自相矛盾或痛心不已地站在雅典公民一边审判古典政治哲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
在这点上,共和主义者捍卫马基雅维里显然不是为了马基雅维里本身,而是为了共和主义这个政治理念。他们必须证明自己的理论资源不是个教授邪恶的混蛋。施特劳斯早已抛开政治上的低俗党争,真正严肃地挑战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不过,我觉得,施特劳斯还是太严肃了。马基雅维里也许有他认为的那么重要和关键,但他这种挑战方式太不合马基雅维里的口味。当他在书房捧着对手的著作细致阅读,像个正直的侦探苦苦追踪思想史上的头号罪犯,马基雅维里可能在快活地操女人或男人呢!毕竟,犹太人与佛罗伦萨人是不一样的……
是啊,施特劳斯晚年不是作个一个演讲,讨论为什么我们还是犹太人。我同样真诚地相信,马基雅维里是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马基雅维里教授邪恶,是为了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施特劳斯反对教授邪恶,也只是为了犹太人和犹太教……这有什么道理可言呢?仅仅因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代和国度不同而已。
下面只是摘录几段颇为出名的文字,不想作什么评论。或者说,我想证明,马基雅维里和施特劳斯是一伙的。共和主义者出于学术的真诚,应该接受施特劳斯或迂腐或尖刻的评论;施特劳斯主义者出于对老师的忠诚,应该接受施特劳斯背后“邪恶”的一面。
“如果你认为对事件进行评论令你感到厌倦,因为事件的结果往往与我们的观点和看法相左,你是对的,因为同样的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然而我是否可以告诉你,我还是只能向你谈论各种想入非非的计划,由于命运女神的关照,我既不懂丝织和毛纺之事,也不懂盈利和亏损之事,我只能谈论政治。我要么发誓保持沉默,要么谈论它。”(中译本页136)
“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沾满尘土的白天工作服,换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宫廷,受到他们的热心款待,我在只属于我的精神食粮中汲取营养,这是我天生就适合于食用的。在那里,我毫无顾忌地跟他们交谈,问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而做出那些行动,他们亲切地回答我的问题。在四个钟头里,我毫不感到疲倦,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中译本页143-144)
“任何人要是看到我们的书信,我尊敬的同道啊,看到它们的丰富多彩,必定会大为惊讶。乍一看,我们似乎都是严肃的人,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重要事务,头脑中流过的任何想法无不关乎庄重、笃实。不过往后翻几页,读者就会发现我们——仍是同一个我们——委琐、轻浮、好色,干出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来。这种行为如果在某些人看来是可鄙的,在我看来则是值得称道的。因为我们是在效法自然,效法多变的自然。任何效法自然的人都不应当受到指责。”(中译本页163)
最后,我忍不住重提传记记者描述过的一幕。马基雅维里经历长期被排挤政治之外的落寞后,在临死前有了表演的机会。他兴致冲冲地准备操练军队,结果弄得一塌糊涂,受到僧侣的嘲笑。“一个通晓世务但从不把他所通晓的东西付诸实践的人与一个既通晓事务又经常挽起袖管投入实干的人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别。”(参见中译本页228-229)
操军队毕竟跟操女人不是一回事,这便是著有《战争的技艺》的马基雅维里的“迂腐”。或许,他有时会想起他的古罗马前辈奥维德,这位诗人写有教授性引诱的《爱的艺术》。
我本想选取几段马基雅维里的原话评述一番。毕竟,在大学期间他理应成为我最熟悉的一位思想家——我整整读了一年刘先生讲授的“马基雅维利的诗学”……犹豫再三,我还是放弃如此轻率之举。我的能力仅限于说明一点:当传记作者以煽情的文笔抒发历史情怀,对马基雅维利心存怜悯的时候,马基雅维里会不会在后面偷笑呢?
我并不想介入学术的党派之争。当传记作者影射强调马基雅维利是邪恶教师的施特劳斯是个迂腐的评论家时,他真的明白自己在说什么吗?施特劳斯比绝大多数人理解马基雅维利。当然,我这么说不代表我完全接受施特劳斯的解释。现代人在马基雅维利是否教授邪恶的问题上争论不休,在我看来是个荒谬的局面。理由很简单:马基雅维里一点都不介意这顶帽子。如同传记作者描述的,马基雅维里毫不掩饰自己的好色、低俗、不道德,为什么他就不乐意接受“邪恶教师”这个光荣称号呢?马基雅维里的复杂在于他的生活本身也是著作的一部分。不像很多过着学院或修道院生活的哲学家,著作归著作,生活归生活。难以评判马基雅维里,就像我们难以评判苏格拉底。当施特劳斯以道德法官的姿态令人嫌恶地审判马基雅维里,我们应该想到,他同时也在自相矛盾或痛心不已地站在雅典公民一边审判古典政治哲学的创始人苏格拉底。
在这点上,共和主义者捍卫马基雅维里显然不是为了马基雅维里本身,而是为了共和主义这个政治理念。他们必须证明自己的理论资源不是个教授邪恶的混蛋。施特劳斯早已抛开政治上的低俗党争,真正严肃地挑战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不过,我觉得,施特劳斯还是太严肃了。马基雅维里也许有他认为的那么重要和关键,但他这种挑战方式太不合马基雅维里的口味。当他在书房捧着对手的著作细致阅读,像个正直的侦探苦苦追踪思想史上的头号罪犯,马基雅维里可能在快活地操女人或男人呢!毕竟,犹太人与佛罗伦萨人是不一样的……
是啊,施特劳斯晚年不是作个一个演讲,讨论为什么我们还是犹太人。我同样真诚地相信,马基雅维里是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马基雅维里教授邪恶,是为了佛罗伦萨和意大利;施特劳斯反对教授邪恶,也只是为了犹太人和犹太教……这有什么道理可言呢?仅仅因为他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代和国度不同而已。
下面只是摘录几段颇为出名的文字,不想作什么评论。或者说,我想证明,马基雅维里和施特劳斯是一伙的。共和主义者出于学术的真诚,应该接受施特劳斯或迂腐或尖刻的评论;施特劳斯主义者出于对老师的忠诚,应该接受施特劳斯背后“邪恶”的一面。
“如果你认为对事件进行评论令你感到厌倦,因为事件的结果往往与我们的观点和看法相左,你是对的,因为同样的事在我身上也发生过。然而我是否可以告诉你,我还是只能向你谈论各种想入非非的计划,由于命运女神的关照,我既不懂丝织和毛纺之事,也不懂盈利和亏损之事,我只能谈论政治。我要么发誓保持沉默,要么谈论它。”(中译本页136)
“黄昏时分,我就回家,回到我的书斋。在房门口,我脱下了沾满尘土的白天工作服,换上朝服,整我威仪,进入古人所在的往昔宫廷,受到他们的热心款待,我在只属于我的精神食粮中汲取营养,这是我天生就适合于食用的。在那里,我毫无顾忌地跟他们交谈,问他们出于什么动机而做出那些行动,他们亲切地回答我的问题。在四个钟头里,我毫不感到疲倦,我忘记了一切烦恼,我不怕穷,也不怕死,我完全被古人迷住了。”(中译本页143-144)
“任何人要是看到我们的书信,我尊敬的同道啊,看到它们的丰富多彩,必定会大为惊讶。乍一看,我们似乎都是严肃的人,注意力完全集中于重要事务,头脑中流过的任何想法无不关乎庄重、笃实。不过往后翻几页,读者就会发现我们——仍是同一个我们——委琐、轻浮、好色,干出一些荒诞不经的事来。这种行为如果在某些人看来是可鄙的,在我看来则是值得称道的。因为我们是在效法自然,效法多变的自然。任何效法自然的人都不应当受到指责。”(中译本页163)
最后,我忍不住重提传记记者描述过的一幕。马基雅维里经历长期被排挤政治之外的落寞后,在临死前有了表演的机会。他兴致冲冲地准备操练军队,结果弄得一塌糊涂,受到僧侣的嘲笑。“一个通晓世务但从不把他所通晓的东西付诸实践的人与一个既通晓事务又经常挽起袖管投入实干的人之间有多么巨大的差别。”(参见中译本页228-229)
操军队毕竟跟操女人不是一回事,这便是著有《战争的技艺》的马基雅维里的“迂腐”。或许,他有时会想起他的古罗马前辈奥维德,这位诗人写有教授性引诱的《爱的艺术》。